人們原本以為,貓對貓薄荷如此沉醉,是因為它釋放的化學物質會麻醉貓的神經系統,就像海洛因和嗎啡讓人類迷醉一樣。
但最近發表在《科學·進展》上的一項研究發現,這些物質除了給貓帶來快感,還是一種高效的驅蚊劑,可以保護貓不受蚊子叮咬。
貓薄荷被認為是「貓界大麻」,只要輕微碰觸,就會釋放出獨特的芳香氣味,保護植物免受蚜蟲侵害,也是激發貓快感的根源。除了貓薄荷,葛棗獼猴桃(一種獼猴桃屬植物)、纈草也很受貓主子青睞。
葛棗獼猴桃
貓主子對這些植物情有獨鍾,主要是因為其中含有一種叫做荊芥內酯的化學物質。
貓咪吸入後,這些物質會與鼻子上的受體結合,進而刺激大腦神經元,激活一部分神經系統,讓貓興奮不已。——直接吃植物葉子則沒有任何反應。
事實上不只是貓,貓科類的猞猁、豹、虎、獅子,對這種味道欣喜若狂,但是犬科和鼠類就對它興趣缺缺。
研究顯示,貓薄荷對貓的這種影響並非成癮性的,貓在聞到這種味道後大多在5-15分鐘後便會恢復正常,最長的上癮時間通常也不會超過一個小時,
貓咪在吸完貓薄荷後,至少要在2個小時之後才會重新對其產生興趣。
而且有大約1/3的貓對這類植物始終無動於衷。
貓科動物普遍會被貓薄荷散發的獨特氣味吸引,產生摩擦頭部、打滾等行為
為什麼貓科動物會沉迷這種味道?日本巖手大學的生物學家試圖找一個合理解釋。
契機來自於在葛棗獼猴桃中提取的一種醇類物質。大約20多年前,人們就發現,貓薄荷中的荊芥內酯有很好的驅蚊特性。如今,他們在葛棗獼猴桃中首次提取出了一種叫做荊芥內醇的物質,也有類似功效。
它們不僅可以讓貓陶醉,也能驅蚊。於是科學家們猜測,貓會沉迷貓薄荷,或許背後有實際考量。
他們為此設計了一個蚊子叮咬實驗。而且用一群真貓。
一群身上塗抹有芳香物質的貓和只塗有中性物質的貓被放到充滿蚊子的房間裡.
結果發現,相比於只塗抹中性物質,落在這些貓身上的蚊子數量大約少了一半。
聯繫貓主子們聞到氣味後,自發地摩擦頭部、翻來滾去、將這種物質塗抹到全身各處的行為,科學家們猜測,貓這麼做是為了讓驅蚊物質塗滿全身,才會在吸貓薄荷後,像「嗨」起來那樣滿地打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