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樹種類繁多,但適用丁製作格樹盆景的並不多、主要有「白榕」、「紅榕」兩個榕樹品種及其雜交種,其葉小而厚,富光澤,易生根,又具活力。白榕,因原產中國且木質白亦稱中國白榕,別名正榕。其木質部黃自色:樹皮光滑呈淡灰色,較紅榕細而清秀;葉一般長4釐米,比紅格小,葉與葉之間距離較紅榕短,春秋萌新芽均紅色;幹枝有絮狀氣根下垂,可集束入地成支柱根;
無總花梗,是格樹最佳品種,也是製作容樹盆景最常用的榕樹品種紅栫,亦稱中國紅榕,又名小葉榕、細葉榕。木質部紅色;樹皮粗糙呈灰黑色,老則塊狀剝落:葉大者長6-7釐米,小者亦比門榕稍大,春秋萌芽呈綠色,葉與葉之間距離比白容大;幹枝無下垂須狀氣根,老樹氣根附生繞樹幹:有總花梗。
雜交榕,即界於白榕、紅榕之間的雜交品種,芽綠而微紅,嫩枝紫紅,葉背脈亦紫紅,葉片比紅榕厚,葉長約6釐米,樹皮顏色等與紅格、白榕稍有差判。此外,用於製作榕樹盆景的,還有如下些品種與變種。日本榕,有小葉、大葉之分、榕樹盆景用的是小葉種。它新芽和嫩枝呈綠色:葉跟中國白榕大小相當,葉的間距亦相近,惟葉形呈圓狀。樹皮暗灰色,較白榕粗是樹樁盆景取材的較好品種。
印度榕,生長比中國格、日本榕都快,適於盆栽:葉較榕樹常見品種都小,長僅2-3釐米、且葉與葉之間的距離最密。曾一度流行製作榕樹盆景,被譽為上品。但因其枝條肥笨、僵直、缺乏老而瘦的蒼老品格,如今用作盆景也不多了。印度金邊小葉榕,樹高通常不到1米,葉特小,長僅!~2釐米,寬0.5~1釐米,葉有環狀金邊,宜作樹樁盆景。由於種質珍貴、母樹不多,故多作嫁接榕樹盆景的接穗。
榕樹的播種育苗般於每年8~10月間榕果成熟(果色轉為紫褐色)時,進行採種,沙藏處理,播種時要求床土的排水性能要好,土壤疏鬆,土質肥沃,在播種之後輕輕的按壓,不在上層覆土或者是覆一層細細的薄土。用細孔水壺澆透水,上覆葦簾遮陽或將盆置於半陰處,下雨前應遮蓋薄膜保護。每天早晚見光3~6小時同時要控制澆水,及時去除根莖處出現的氣根、以免養分分散;當然也可先進行打頂摘芽,促進分枝,為今後造型打下良好基礎。
在盆中2年後、塊根直徑達3-5釐米,苗高50釐米左右,可再換入口徑25~30釐米的深盆中:也可用鐵板圍住盆緣,堆土深埋、待幹徑粗至1~2釐米時再上盆造型。久則消失而成直根。播種繁殖雖需時較長,但便於商品化生產,適於製作中小型榕樹盆景,同時還是取得碩大奇趣塊根的惟一方法。扦插繁育扦插繁育是現今榕樹盆景創作的重要素材來源,具有繁殖快、品質可控制等優點但栽培期較長,成品加工技藝要求較高。在扦插繁育的過程中,視造型需要,常輔以枝接、根接等技法。
榕樹打插極易成活,最佳季節為每年的5~6月間或陰雨季節,需取合適的粗幹(枝)直接扦插於苗圃或花盆中,稍加管理,不久即可成活。但不同的插穗須採取不同的扦插方法。插穗直徑小於1.5釐米的細枝,插前剪門應劈開成「十字形」,劈開深度為枝條長度1/3,劈後自然分開成四等分。
插穗直徑大於1.5釐米的粗枝,應從不同方向用利刀在距切口3ー7釐米處向下各削一刀、深及木質部,然後再行杆插,可促使新根從切口愈傷處長出,形成形態自然的根形。若插穗直徑大於5釐米,則需將其截成10~30釐米長的短枝扦插,待從插穗上長出的新枝半木質化時,將其捆綁向上,其後再扭轉成幹。
此外,還可以一段根或片葉或個葉芽帶一小節莖為插穗等繁殖成株,以根段為插穗繁殖的植楙適於製作小型或微型盆景,以不帶葉柄的葉片扦插成苗的個體可代替實生苗使用,而一個葉芽帶一小節莖扦插又稱帶踵扦插,能生長較多的原始根,成活率較高,適用於大批量繁殖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