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糰子是長江南岸繁昌縣農村特有的傳統習俗,每年一過冬至,村民們最感興趣的話題就是做糰子,你家做多少米,他家秈米糯米怎麼攙兌,每家每戶應該買多少斤蓼葉……
做糰子是一項非常繁雜的工序,一般需要四五天的時間!
剛出籠的「毛糰子」可以直接蘸糖吃,香甜可口。蒸熟的糰子冷卻變硬後,撕去蓼葉,放在大缸裡用冷水浸泡,想吃時撈出,燒熱即可吃。
糰子的吃法有很多種,最簡單的是煮。可以用清水煮也可以和粥一起煮,當然和青菜一起煮是最美味的,在鍋裡放點青菜,加水和適量糰子煮到糰子軟了,撈起來,加點佐料即可吃了。 還有一種吃法是糖煎糰子,吃起來那是清脆香甜,細膩而又有韌勁。吃著這種味美的糰子,心裡都有一股幸福的暖流!
糰子不僅有期盼家人團圓、團聚之意,也是增進親朋好友之間的感情紐帶。每到年底,村民們都會給城裡或外地的親友送去一些糰子,以加深彼此的友情。維繫親情成為農民朋友最多的選項,糰子幾乎成了溫馨家庭以及父母長輩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