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張天價帳單亮瞎了我的雙眼——
一頓飯40萬,人均5萬!夠我吃幾年方便麵配榨菜的「套餐」了,說不定還能買兩瓶二鍋頭喝喝。
在消費降級的大趨勢下,什麼人能一頓飯吃掉小老百姓幾年的工資?
當事飯店負責人對媒體表示,是杜拜王子請客吃飯。要真是杜拜王子,一頓飯40萬確實不算啥,「常規操作」而已。畢竟,那是一個隨便扔塊石頭就能砸倒一片土豪的地方。
天價菜單不僅打動了王子的心,也打動了無數網友的心。沒吃過豬肉,見見豬跑也是極好的。雖然網友們被動輒上萬的菜價嚇得不輕,但依然難以阻擋人類原始的好奇心和對珍罕之物的熱切嚮往。一時間,網上掀起了一股研究天價菜品的全民熱潮,對「半頭鮑」的關注熱度尤甚。
1.28萬一例的「半頭鮑」到底是什麼東東?
1. 鮑魚「頭」從何來
從古至今,鮑魚都是權貴的象徵,一直矗立在食物鏈的頂端。
鮑魚古稱鰒魚,王莽、曹操、曹丕都喜食鮑魚。在曹操等權貴的追捧下,鮑魚身價高漲。《南史·褚彥回傳》裡記載:「時淮北屬魏,江南無復鰒魚,或有間關得至者,一枚直數千錢。」《太平御覽》記載,曹丕甚至派人向孫權進貢「鰒魚千枚」,作為合縱聯誼的手段。
吃鮑魚,也是有學問的。
有一回我去飯店吃飯,裝作老行家要點鮑魚,老闆一句話就把我拆穿了:來幾頭的?我:鮑魚有頭?還幾個?
此頭非彼頭。這裡的「頭」,是鮑魚專用的一種計量單位,「幾頭鮑」指的是一斤鮑魚有幾隻。比如說,「3頭鮑」就是3個鮑魚為一斤,「10頭鮑」就是10個鮑魚為一斤。頭數越少,意味著鮑魚個頭越大,價格也就越貴,坊間就有「有錢難買2頭鮑」之說。
但這裡的一斤,是指一司馬斤,約600克,也就是1.2斤。按這個算法,半頭鮑,就是半隻鮑魚1.2斤,整隻鮑魚2.4斤了。
這是什麼概念?平時你在飯店裡點個鮑魚,就覺得很奢侈了。但那也不過是十幾頭大小的鮑魚,每隻鮑魚可能還不到一兩——
一般來講,2頭鮑就已經是極品了,1頭鮑簡直是鎮店之寶了,半頭鮑自然就是極品中的極品了。難怪連見多識廣、嘗遍天下美食的大V五嶽散人也要出來抖三抖了——
真的有這麼大的鮑魚?估計一例就得吃撐吧。要知道,紐西蘭2016年發現的一頭鮑是長這樣的——
照這樣估算,半頭鮑的話,足有臉盆那麼大吧。每人吃完一粒半頭鮑,怎麼還吃得下7.4斤的野生大黃魚,8.6斤的野生大響螺,還有螃蟹、花膠和鱷魚湯?
難怪有人擔心,這樣下去,會助長胡吃海喝之風,就算有錢買,也沒命吃啊!
在我看來,這樣的擔心有些多慮了。誰說了,就一定要吃光呢?有錢人的快樂你根本想不到,人家一樣吃一口,就嘗嘗鮮、潤潤喉,挑戰一下味蕾,不行嗎?
如此看來,就算是40萬的晚宴,價格也沒有誇張到離譜,畢竟那是「半頭鮑」啊!是有錢也不一定買的「半頭鮑」,絕大多數人聽都沒聽過、見都沒見過的「半頭鮑」啊!
2. 到底有沒有「半頭鮑」?
那麼,半頭鮑,到底存不存在?
有人說,如果是鮮鮑魚,2斤多的半頭鮑還是有可能的,畢竟它還帶了個殼呢。
2008年,廣東中山檢驗檢疫局在中山港客運口岸截獲過一隻美國野生大鮑魚,媒體說是「比洗臉盆還大」,總重4.16斤,表面還附有海生植物及泥土。
目前世界上發現最大的鮑魚,是一隻打撈自美國加州的紅鮑,最長直徑達到31.3釐米,足足有一隻汽車輪胎那麼大,可以說是怪獸級別了。這隻鮑魚重7.5鎊,宴會上15個人都沒吃完,最後還有人打包帶走。
如果要論頭算,這種開掛級別的鮑魚,估計要算「零點零零幾頭鮑」了吧……
限制我的想像力,原來除了貧窮,還有太平洋!
不過呢,鮑魚還有鮮鮑和幹鮑之分。通常10斤左右的鮮鮑魚,才能做成1斤的幹鮑。也就是說,如果是一隻幹的「半頭鮑」,本身重2.4斤,那麼它對應的鮮鮑魚就有24斤重!
幹鮑之貴重,不僅因為它本身的大,還因為製作「幹鮑」的過程,要花費大量時間與人力,工藝非常繁雜,用鹽水醃漬、炭火焙乾,日曬數月,方能製成。
極品幹鮑,肉質肥厚、邊緣勻稱,對於吃貨來說,簡直是神一般的存在;烹煮之後,鮑魚汁水滲透其中,散發出獨特而濃鬱的香氣。用刀子切開後,鮑魚中心因發酵呈現半液態,色澤明亮「糖心」的效果,故又稱「溏心」鮑魚。
所以,一般來說,「3頭鮑」的幹鮑已經是非常難得和罕見了。至於「半頭鮑」的幹鮑,有沒有還不一定呢。
某網站顯示,幹鮑的價格,每斤都是上千元起。9-10頭的日本特級網鮑(幹鮑),一斤就要12800元。
如果真有「半頭鮑」的幹鮑,那價格還不豪出天際了?
不過,話說回來,鮑魚是鮮的,還是幹的,到底有沒有「半頭鮑」,跟我有半毛錢關係?反正我也吃不起。
對了,誰有「半頭鮑」的高清大圖,發我一下,我不吃,就看看。
(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