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三星Exynos 990,稍有關注我們三易生活相關內容的朋友可能都不會感到陌生。因為就在數天前,我們還曾分析過三星即將於下半年推出的新旗艦主控Exynos 992,指出它或許存在「臥薪嘗膽」,並在性能上大幅突破的可能性。
然而,沒想到三星的「大招」來得這麼快
不過沒想到就在那篇文章發出之後沒幾天,一則關於三星下代旗艦主控3D性能的測試結果,就被海外媒體曝光。其中顯示,這款型號不明的主控在GFXBench的Open GL 3.1測試項目中,實現了超過驍龍865 49%的表現,而在測試壓力更大、所用API更加現代化的Vulkan項目中,三星的這款新主控以及其GPU甚至一舉跑出了相當於當前同類產品近三倍的幀率。
這是什麼概念呢?要知道,無論是在PC還是在行動裝置端,GPU換代的性能提升幅度通常都在30%左右,偶爾出現性能翻倍的換代就已經算是廠商大發良心了。但三星這次居然毫不留情的實現了相當於當前頂級水準近三倍的性能,這相當於比對手開發中的下下一代產品可能還要強,自然也就瞬間吸引了諸多關注的目光。
為什麼三星會突然一下實現GPU性能的大逆襲?「懂行」的玩家可能會告訴你,這是因為三星在2019年就和AMD達成了協議,獲準在未來的手機主控中使用基於AMD RDNA架構的GPU設計。這話雖然不假,但它是否意味著,使用了RDNA GPU的三星主控,就相當於是在GPU技術上實現了「PC端對移動端的降維打擊」呢?
在對於各大品牌移動GPU方案的歷史稍加探索之後我們發現,事情遠沒有那麼簡單。
其實,「PC血統」在手機GPU領域並不罕見
PC上的顯卡與手機裡的GPU,乍看之下幾乎是天差地別,但實際上從歷史上來說,如今我們熟悉的許多智慧型手機上的知名GPU品牌,其實多年前都曾參與過那個PC領域顯卡「百花齊放」的時代。
Tegra4的GPU其實並不強,但NV源自PC顯卡的各種驅動優化確實無敵
比如說很多朋友都知道的,曾經推出過業界第一款雙核手機晶片和第一款四核晶片的NVIDIA。當年就是憑藉著GeForce ULP GPU的名號,以及一票專門為它優化的高畫質手遊給消費者留下了「Tegra玩遊戲好」的印象。
雖然從技術上來說,從Tegra2到Tegra4,老黃實際上是把PC上的NV47架構(也就是DX9時代的GeForce 7000系列)炒了整整三年的冷飯。但正是由於NVIDIA用相對較老的PC GPU技術(不支持DX10、不完整支持Open GL3.0),配合優化足夠到位的驅動和開發工具,實現了比同期競爭對手確實畫面效果更華麗的手遊體驗,這才令手機GPU領域開始重視起驅動、重視起針對性的遊戲優化。
又比如說,現在大家都公認高通的Adreno是旗艦安卓機型中最強的GPU品牌。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Adreno現在雖然的確是出自高通自研之手,但歷數它的發端,卻要追溯到上個世紀誕生於芬蘭一家名為「BitBoys」的PC顯卡研發小組。根據外媒Tom's HARDWARE刊登的資料顯示,BitBoys早在1991年就研發出了他們自己的第一款PC顯卡 Pyramid3D,還先後找到創新、ATi、NVIDIA、帝盟等巨頭商討合作生產事宜,但均未成功。
在這種情況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BitBoys決定自己動手解決問題,他們成功地設計了一款可量產,名為Glaze3D的PC用3D加速卡,並使用了當時十分超前,即使現在也依然先進的eDRAM顯存。但是令BitBoys沒想到的是,第一次網際網路行業泡沫的破滅,導致當時世界上唯一有能力生產eDRAM晶片的企業破產,Glaze3D還沒來得及推向市場就直接胎死腹中了。幸好,年輕的工程師的確擁有極強的設計能力,他們很快重新研發了一款主打移動市場的新GPU,而正是這款GPU令BitBoys被當時的ATi看重。2006年ATi收購BitBoys,並將其新研發的移動GPU與自家技術相結合,誕生了Imageon移動圖形處理器產品線。之後又過了三年,AMD收購ATi,並「順手」將Imageno整個賣給了高通,這就是如今Adreno GPU的由來。
除此之外,如果我們的讀者中有上個世紀的遊戲主機玩家,應該就不會對PowerVR的大名感到陌生。畢竟,正是因為世嘉在DC主機上換用了PowerVR 2圖形處理器,才直接導致老黃本來為遊戲主機準備的NV2失去市場,並促使了後來Riva128、TN2和GeForce的誕生。當然,這也說明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PowerVR作為顯卡界的「老前輩」,它當年的地位可真不是現在能比的。
PowerVR STG4500 PC顯卡,這也是他們的最後一代PC獨顯
這一點從PowerVR的產品發展線路圖中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從1996年發布Series 1系列的第一款GPU PCX1開始,PowerVR最初的三代產品全部都是針對PC、遊戲主機等大型設備而生的。直到2001年隨著NVIDIA與ATi突然發力,包括PowerVR、3dfx在內的一系列老牌GPU廠商瞬間於高性能領域失勢。此時,PowerVR才真正在他們的第四代產品線中轉向了移動GPU——在當時的諾基亞N82、N93、N95裡,靠的正是PowerVR MBX Lite GPU實現的3D遊戲加速功能。再加上後來與蘋果形成了長期合作關係,更是使得PowerVR在移動GPU領域一度賺得盆滿缽滿,給大眾留下了一個「專業移動GPU廠商」的印象。
二十年前未竟的對決,如今即將再開?
不難看出,除了大家都知道的,下一代三星Exynos晶片將要使用的AMD RDNA GPU之外,其實我們所熟悉的那些現存(或者曾經存在過)的智慧型手機晶片裡的GPU品牌,也有不少都是源自曾經的PC顯卡「百花齊放」時代。
從技術上來說,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理解的狀況。因為GPU(圖形處理器)本身是一個極具技術門檻的產業。這意味著對於那些發端自上世紀的「古老」廠商來說,就算他們在千禧年左右被N、A兩家打得潰不成軍,「被迫轉進」移動端。但源自PC時代的技術積澱依然意味著不管是Adreno還是PowerVR,手裡都還握有諸多最早期的、最核心的GPU專利。正是這一特殊條件,決定了此類老牌廠商在移動端可以不用顧慮友商的技術壁壘,可以順順利利地一直活到現在。
不僅如此,由於當今這些移動端的GPU裡,大多數都擁有著從PC時代流傳下來的「血統」,這實際上也就解釋了為什麼當智慧型手機上的遊戲開始變得越來越複雜,移動圖形處理能力越來越成為玩家看重的素質時,主控廠商可以迅速地推出諸如遊戲專屬優化、可獨立更新的驅動等很明顯源自PC顯卡的產品功能。
除此之外,當如今的移動GPU明顯變得越來越強、它們的野心實際上也已經不止於單純的低功耗行動裝置了。從這點來說,雖然如今AMD RDNA架構已經在手機上展現出它的強大實力,但從另一方面來說, 諸如高通Adreno 680、Power VR GT7900這樣的超規格移動GPU,實際上早在之前就已經通過Windows on ARM筆記本,通過iPad Pro這樣的跨界產品,切切實實地威脅到了傳統PC顯卡廠商的地位。
這算是移動GPU技術的逆襲嗎?看完上面這篇文章,相信大家都已經不會這樣認為了。畢竟無論是如今的PC顯卡廠商還是移動端的晶片品牌,其實他們都源自那曾經的個人計算機草創時代,雖然中間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選擇了不同的道路。但隨著當今行動裝置與PC界限的模糊,時隔二十年的競爭對手實際上也相當於在「戰場」上重逢。很顯然,無論是對於PC顯卡還是行動裝置行業,這都意味著將會發生更加激烈的競爭,從而給消費者帶來直接的好處。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