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長專欄 追尋綠色教育,深化立德樹人系列②
立德樹人是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一以貫之提出的教育根本任務。「立德」是「樹人」的前提,「樹人」是「立德」的目標。立德樹人貴在落實。立德樹人綠色路線圖的構架必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正確方向,堅持遵循規律,堅持協同配合,堅持常態開展,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可持續發展。
我校以立德樹人的綠色路線圖構架為載體,全面推動學校德育工作提質增效——
德育總體目標和各學段目標系列的構建。對於總體目標與學段目標,注重總分結合、互為促進;對於學段目標,注重學段內結構明晰、落實落細,學段間互相銜接、有機結合。
德育內容系列的構建。我們構建的德育主題涵蓋了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生態道德教育、網絡道德教育、文化自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每個主題下細化的內容都有按年級實施的路線圖,以促進德育內容的結構完善、落細落實。
德育課程構建。我們建立了「啟航—領航—自航」的「三航」德育課程體系。德育啟航課程,包括德育國家課程、學科育人課程群;德育領航課程,包括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閱讀等課程群;德育自航課程,包括社會情感課程、人生規劃課程、榮譽課程、社團課程等課程群。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閱讀課程的重要性,因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閱讀是學生精神世界啟蒙與成長的重要方式。在小學,我們引導學生讀《五星紅旗》《周恩來寄語》《毛澤東箴言》《哲學啟蒙》等;在初中,引導學生閱讀《毛澤東傳》《紅巖》等;在高中,引導學生讀《共產黨宣言》《簡單邏輯學》等。正如威爾·杜蘭特所言:「只要和他們一起行走片刻,靜靜聆聽他們的講述,我們的虛弱就可以治癒。」幫助學生獲得繼續奮鬥的精神力量。
德育課堂的創建。一是上好思政課。我校有從小學到高中的思政課教師「大團隊」,共同開展「大教研」。以當下網絡上的「吃播現象」為例,在小學,教育學生珍惜糧食、杜絕浪費;在初中,幫助學生分析這一現象的外在表現,剖析成因、探討對策;在高中則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及思想方法,從經濟與社會、政治與法治、哲學與文化的角度進行深刻剖析。
二是建設精品班會課。例如上學期疫情防控期間,小學部2019級2班班主任劉姝君在78天中,共計開展在線雲班會80期,涉及生命教育、自然科學教育、歷史與文化教育、藝術教育以及勞動教育等內容,形式活潑,成效顯著。
三是注重學科育人。如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解答問題中出現的所謂「粗心」的錯誤,梳理歸納檢驗答案常用的方式方法,總結如何夯實學科基本功以減少錯誤,提升檢驗自己工作的意識、習慣和能力,進而提升工作責任感。這種潤物無聲、避免「貼標籤」式的德育,使得學科教學與學科育人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實踐表明,實施學科德育應圍繞主題,挖掘學科學習中的德育要素,聚焦連結的關鍵內容設計活動型學科課程的教學;與學生學習、生活實際有機結合,創設真實情境,給予學生最深切的情感體驗;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真實問題的解決中,設計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找準評價的關鍵要素,科學評價,堅持求同和求異取向相結合;邁入社會實踐活動的大課堂開展綜合教學。
《中國教育報》2020年11月18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