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大報恩寺遺址公園及配套建設項目
SITE PARK AND SUPPORT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OF JINLING GRAND BAO』EN TEMPLE, NANJING, CHINA
項目名稱:金陵大報恩寺遺址公園及配套建設項目
委託單位:南京大明文化實業有限責任公司
項目地點: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雨花路1號
金陵大報恩寺遺址公園及配套建設項目是為保護和展示我國明代皇家寺廟大報恩寺遺址而建設的重大文化設施。項目坐落於南京老城明城牆南闕聚寶門外,北依護城河,南枕雨花山。暮色中的遺址公園
大報恩寺遺址豐厚的歷史層積是一千餘年漢傳佛教於古城南京的重要見證。作為明代皇家寺院的大報恩寺,也是明代開國都城中重要的城市建築之一,寺內大琉璃塔被譽為「中世紀七大奇蹟」。19世紀中葉後,該寺廟毀於戰火。遺址博物館主入口及室外遺址展區
2004~2011年,與此相關的考古發掘、歷史研究與規劃設計的探索同時交織進行。歷時四年餘的考古發掘,基本釐清了明代大報恩寺的總體格局,並出土了舉世矚目的佛教聖物(佛祖頭骨舍利)和相關文物。金陵大報恩寺遺址及其保護工程的多重價值得到了充分認識。以遺址保護規劃為依據,項目的設計和建設自2011年秋,經兩輪國際競賽、多輪方案修改和技術深化有序展開。該項目的主要功能是整體保護與展示明代大報恩寺遺址,展示出土文物及漢傳佛教文化,為市民提供公共文化交流場所。項目總建築面積為60 849 ㎡,包括「報恩新塔」(古塔塔基及地宮遺址保護建築)、主展館、碑亭(御碑保護建築)、室外遺址保護和展示,以及相關配套服務設施等。項目由南京大明文化實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建設與運維。遺址公園一期全部工程於2016年10月建設完成。該遺址博物館的室內外空間與原寺廟遺址的疊壓性,是建築創作重要的出發點之一。項目設計秉持「跨越歷史與當代、聯結城市與建築」的理念,創新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在嚴格保護遺址本體的前提下,以立體的空間組織呈現寺廟遺址的多層次歷史信息,以及其與城池、山川的格局關係 ;第二,以新的技術手段創造具有歷史文化意韻的場所特質。博物館設計著力展現建築遺產固有的空間格局和地層信息。滄海桑田,原有寺廟建築不復存在,但殘留的遺址卻揭示了其基本平面格局和地層特徵。設計從城市和寺廟兩個層面的形態關係入手,延續了明代大報恩寺的軸線,以此確立了博物館建築群與古代都城軸線、明城牆及護城河之間的形態結構。主展館設計順應地形高差變化,以簡潔的「口」字形形成環狀(內院長約220 m,寬約80 m,與明代大報恩寺的內院尺度完全吻合),完整地回應了遺址保護規劃的要求。依託這一構型,使片段的、散置的古代寺廟遺址在整體的大格局中得到保護、連綴和呈現,並與相關的文化展示、學術交流、配套服務等功能相得益彰。內院的崗地高臺上,經過保護、整理後的大殿等遺址,因內院邊界的再現而獲得應有的空間秩序和尺度認知。新塔既要嚴格保護古塔基和地宮遺址,又要利於登高望遠,創造與歷史記憶相聯繫的新意境,因此結構創新是設計的關鍵。新塔刷新了在遺址上部建造高塔的結構技術紀錄。從明代大報恩寺八邊形古塔的幾何特徵出發,設計師構想了由八邊形塔身與正方「覆缽」形塔底組合而成的鋼框架體系。該結構體系跨越遺址上空,將上部荷載傳遞到正方形鋼筋混凝土預應力地梁,避免了對遺址的幹擾,也拓展了新塔地面層展示古塔塔基與地宮遺址的高大室內空間。新塔的設計傳承了古塔優雅的收分輪廓和重複疊置的立面節奏,營造出輕盈、通透的塔身觀覽效果,並在塔頂形成空靈的聖境體驗。設計師聯合材料專家展開合作,研發出用於塔身的熔色塑形玻璃,實現了對古琉璃塔形象的抽象呈現。此外,廢棄琉璃碎片與GRC複合掛板工藝的創新性結合被用於新塔底部,強化了與古塔的歷史關聯性和差異性。該項目為如何平衡嚴格的遺址保護與當代城市的活力塑造提供了一種新策略,創建了以建築空間統籌和再現歷史遺產大格局的新模式,形成了以遺址保護和展陳為核心線索的城市文化場所的系統設計方法,探索了以現代技術和材料詮釋歷史文化意韻的新路徑。多學科團隊積極協作的模式,為遺產保護事業的創新和實踐積累了新經驗。博物館開館以來,受到學界和社會大眾的普遍關注,如今已經成為南京的標誌性文化景觀。百餘名中外遺產保護專家和著名建築師到現場考察,並給予高度評價。其年均客流量達100萬人次,反映了該項目廣泛而積極的社會影響力。■項目概況
業 主 | 南京大明文化實業有限責任公司 結構形式 | 單層鋼管柱平面桁架結構(博物館),鋼框架結構(新塔)建築層數 | 地上1~2層,地下1層(博物館);地上9層(新塔)建築專業 | 王建國,馬曉東,孟媛,胡明皓,吳國棟,黃瑞, 馬駿華,譚亮,方榕,楊俊,孫曉倩設備專業 | 鮑迎春,陳俊,周桂祥,張程,屈建球,王若瑩,葉飛施工單位 | 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建安總包),江蘇滬寧鋼機股份有限公司(鋼結構)攝 影 | 陳顥,祥雲工作室,耿濤,方飛↓點擊閱讀原文,購買本期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