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t is a kind of intellectual light ~
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公園(英語:Mount Rushmore National Memorial),中文媒體常稱美國總統公園、美國總統山或總統雕像山,位於美國南達科他州基斯通附近。
公園內有四座高達18米的美國歷史上著名的前總統頭像,分別是華盛頓、傑斐遜、老羅斯福和林肯,這四位總統被認為是美國最偉大的總統,代表了美國建國後130年的歷史。
△ 左起:華盛頓、傑斐遜、老羅斯福、林肯
我們分兩期介紹拉什莫爾山雕像,今天是第一期。
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公園佔地約5.17平方公裡,最高處海拔為1745米。公園由美國內政部下屬的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管理,每年吸引約300萬遊客。
△ 拉什莫爾山雕像
1885年,美國紐約的著名律師查爾斯·E·拉什莫爾(Charles E. Rushmore)將其在南達科他州布拉克山(Black Hills)所擁有的礦山附近的一座花崗巖山以自己的姓氏命名為「拉什莫爾山」。
△ 空軍一號飛越拉什莫爾山,拉什莫爾山和空軍一號已成為美國總統的象徵
數十年後,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公園的建造計劃正式啟動,拉什莫爾本人還曾捐助了5000美元。
△ 拉什莫爾(Charles E. Rushmore)律師
在拉什莫爾山上建造雕塑初衷是為了吸引更多的人前來布拉克山地區旅遊,然而這個建造計劃卻引發了美國國會和時任總統卡爾文·柯立芝之間曠日持久的爭論。最終,建造計劃獲得了國會的批准。整個工程的建設於1927年開始,並於1941年宣告完成。
△ 總統卡爾文·柯立芝宣布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公園項目開工,1927年10月
如今,拉什莫爾山不僅躋身世界級旅遊勝地,還成為美國文化中美國總統的象徵。同時,在當代流行文化的影響之下,拉什莫爾山也衍生出了許多其他含義。
△ 拉什莫爾山雕像
四位總統
【喬治·華盛頓】
喬治·華盛頓(英語:George Washington,1732年2月22日-1799年12月14日),1775-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時的殖民地軍總司令。於1789年成為美國第一任總統(其同時也成為全世界第一位以「總統」為稱號的國家元首),在接連兩次選舉中都獲得全體選舉團無異議支持,一直擔任總統直到1797年。
△ 華盛頓橫渡德拉瓦河的情景,Emanuel Leutze繪於1851年
由於在美國獨立戰爭和建國中的重要的作用,華盛頓通常被稱為美國國父之一。作為蓄有317個黑奴的大奴隸主,華盛頓同樣是一個有爭議的歷史人。
△ 華盛頓在約克鎮接受康瓦利斯率領英軍投降的情景,John Trumbull繪於1797年
在美國在線於2005年舉辦的票選活動《最偉大的美國人》中,華盛頓被選為美國最偉大的人物第4位。
△ 華盛頓表態拒絕第三屆任期時的情景,Gilbert Charles Stuart繪於1796年
【託馬斯·傑斐遜】
託馬斯·傑斐遜(英語:Thomas Jefferson,1743年4月13日-1826年7月4日),美國第三任總統(1801-1809年),《美國獨立宣言》主要起草人,及美國開國元勳中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 1786年在倫敦的託馬斯·傑斐遜,Mather Brown繪於1786年
身為政治學家,傑斐遜秉持古典自由主義與共和主義,制定《維吉尼亞宗教自由法》,該法日後成為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創設條文的基礎,傑斐遜民主(Jeffersonian democracy)因他而得名。1792年傑斐遜創立並領導民主共和黨(民主黨前身)。
△ 78歲的託馬斯·傑斐遜,Thomas Sully繪於1821年,西點軍校藏
在2005年美國在線舉辦的票選活動《最偉大的美國人》中,傑斐遜被選為美國最偉大的人物第12位。
我們在講述雅克-路易·大衛的《蘇格拉底之死》的時候,曾經提及這位傑斐遜總統。
【小羅斯福】
小西奧多·羅斯福(英語:Theodore Roosevelt Jr.,1858年10月27日-1919年1月6日),中文俗稱為老羅斯福,第二十六任美國總統、美國陸軍退役上校,紐約羅斯福家族出身。1900年當選副總統。1901年總統威廉·麥金萊被無政府主義者刺殺身亡,他繼任成為總統,時年42歲,是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
△ 羅斯福的獵裝照,1885年
西奧多·羅斯福在總統任期內,對國內的主要貢獻是建立資源保護政策,保護了森林、礦物、石油等資源;建立公平交易法案,推動了勞工與資本家和解。對外奉行門羅主義,實行擴張政策,建設強大軍隊,幹涉美洲事務。
西奧多·羅斯福因成功調停了日俄戰爭,獲得1906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是第一個獲得此獎項的美國人。
△ 老羅斯福總統的白宮官方肖像,John Singer Sargent繪製
西奧多·羅斯福是總統山上四個總統雕像之中唯一的20世紀總統,與喬治·華盛頓、託馬斯·傑斐遜和亞伯拉罕·林肯並駕齊驅。學者們普遍認為,他是現代美國的塑造者。也有人批評他的幹涉主義和帝國主義政策。即便如此,歷史學者評論美國總統時,他總在最出色的五位之中。2006年6月26日,他再次成為《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亞伯拉罕·林肯】
亞伯拉罕·林肯(英語:Abraham Lincoln,1809年2月12日-1865年4月15日),第十六任美國總統,1861年3月就任,直至1865年4月遇刺身亡。
△ 油畫《林肯像》,George Peter Alexander Healy繪於1869年
林肯領導美國經歷其歷史上最為慘烈的戰爭和最為嚴重的道德、憲政和政治危機——南北戰爭。經由此役,他維護聯邦的完整,廢除奴隸制,解放所有奴隸,增強聯邦政府的權力,並推動經濟的現代化。也因此美國學界和公眾時常將林肯稱作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 林肯向內閣提出第一稿《解放奴隸宣言》的情形,Francis Bicknell Carpenter 繪製於1864年
歷史
早在1923年,南達科他州的歷史學家多恩·羅賓遜(Doane Robinson)就提出在拉什莫爾山雕刻總統群像,以為南達科他州吸引更多遊客。為此他在1924年說服了雕刻家格曾·博格勒姆(英語:John Gutzon de la Mothe Borglum,1867年3月25日-1941年3月6日)前往布拉克山地區勘察,以判定這一地區是否適宜進行這一巨大的雕刻工程。
△ 拉什莫爾山工程中核心人物——格曾·博格勒姆
起初設想的雕刻地點是布拉克山地區的尼德爾斯,然而後來博格勒姆發現尼德爾斯地區的花崗巖長年受侵蝕作用損耗,難以在上面雕刻如此巨大的作品。而拉什莫爾山卻符合雕刻的條件。
△ 工程建設之前的拉什莫爾山,大約拍攝於1905年
博格勒姆在他看到拉什莫爾山時曾說:「美利堅將在這條天際線上延伸。」("America will march along that skyline.")1925年3月,美國國會正式批准建設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公園。
△ 拉什莫爾山雕像
時任總統柯立芝強調,除了不可缺少的華盛頓之外,雕刻的其他三位總統必須為兩位共和黨人、一位民主黨人。
從1927年10月4日到1941年10月31日,格曾·博格勒姆和約四百名工人花了整整14年時間,雕刻出了高達60英尺(約合18米)的四位美國總統巨像。
△ 格曾·博格勒姆正在製作雕像模型,這描繪了原始的設計,雕像是半身像
雕刻拉什莫爾山上的這些頭像需要使用炸藥,而在此之前必須先在山體表面上構造類似於蜂房的結構。從山腰上總共炸出了大約410,000噸的巖石。
△ 雕像下的碎巖石至今可見
這座山的首席雕刻師是Luigi del Bianco(1892年5月8日-1969年1月20日),他從義大利的弗留利(Friuli)移居美國,被選為該項目的工作,是因為他對雕塑語言的理解和具有對雕像賦予情感的能力。
△ 拉什莫爾山工程中的Luigi del Bianco
如果知道後世的雕刻師用炸藥和電鑽雕刻,不知道米開朗基羅是鄙視還是羨慕?
或者說,工業化生產出來的藝術品,還算不算是藝術品?這也許是對藝術的靈魂拷問。
△ 拉什莫爾山工程中的雕刻作業
自1933年起,拉什莫爾山歸入國家公園管理局的管轄範圍。此後,工程師朱利安·斯波茨(Julian Spotts)對工程施工中的一些設施進行了改進。譬如他對施工用的吊車採取的加固措施,就使工人能夠更輕鬆地從地面到達拉什莫爾山頂部。
華盛頓總統雕像首先開始雕刻。由於大蕭條造成的美國經濟不穩定,建造工程持續了7年,並於1934年7月4日的美國獨立日揭幕。
△ 正在雕刻華盛頓總統的肖像,拍攝於約1932年
託馬斯·傑斐遜總統的塑像原本在華盛頓總統的左側,但是在雕刻工作開始之後發現巖石不穩定,傑斐遜的舊雕像被炸掉,新的傑斐遜總統的雕塑被安排在了華盛頓總統的右側。1936年,託馬斯·傑斐遜的雕像完工。
△ 傑斐遜總統原本位於華盛頓總統的左邊
亞伯拉罕·林肯的雕像在懸崖的最右邊,林肯總統的鬍鬚而使得雕刻工作具有挑戰性。這部分工程第三個完工,並在1937年9月17日揭幕,這一天是1787年美國憲法籤署150周年。
同年,有人在國會提出議案,要求在整個雕刻中添加民權領袖蘇珊·安東尼。但由於當時美國政府的年度預算案中有一個附加條款,規定投入這一工程的聯邦基金只能用於已開始施工的四座雕刻上,這一計劃被迫流產。
1939年7月2日,雕刻的最後一部分——西奧多·羅斯福的頭像揭幕。雕塑家沒有找到合適的巖石,就將其切入山中。
△ 雕刻工程完成
1939年,格曾·博格勒姆指導設立了雕刻家工作室(Sculptor's Studio),用於陳列相關的縮微石膏模型以及製作工具。
1941年3月,博格勒姆因腦血栓去世。他的兒子林肯·博格勒姆(James Lincoln de la Mothe Borglum,1912年4月9日-1986年1月27日)接替了他的工作,繼續領導整個工程的進展。但在他去世七個月後,工程由於受到資金問題的困擾被迫停止下來。按照原先的計劃,四位總統的雕像應均為半身像,即雕刻要包括腰部以上所有部分。由於半途停工,華盛頓的雕像只是一座胸像,而其他三位總統的雕像更只完成了頭像部分。
△ 顯示出拉什莫爾山雕刻預期模樣的模型
整個工程共耗資989,992.32美元。值得稱道的是,這樣一個浩大的工程在其施工過程中沒有任何工人死亡。
1966年10月15日,拉什莫爾山被正式列入國家史跡名錄。1975年,管理當局在老博格勒姆當年的工作室樹立了一根特製的銅柱。銅柱上端是一塊銅製的牌匾,上面鐫刻著一篇四十年前由來自內布拉斯加州的威廉·安德魯·伯基特(William Andrew Burkett)所寫就的獲獎文章。
△ 拉什莫爾山雕像
1934年格曾·博格勒姆曾與美國報業大亨威廉·藍道夫·赫斯特合作,在後者擁有的報紙上舉辦了一次有獎徵文比賽,以擴大這一工程的影響。最終,當時參加大學組徵文的伯基特成為了幸運兒,這篇獲獎作文足以使他在當時獲得了四年的大學獎學金。
由於整個雕刻並沒有按原定計劃完成,長時間以來,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公園從來沒有宣布正式落成。直到1991年7月3日,時任美國總統的老布希才為拉什莫爾山舉行了官方的落成典禮,而這一天剛好是拉什莫爾山雕刻工程結束50周年。
△ 拉什莫爾山雕像
1998年,歷時十年的拉什莫爾山整修工程告一段落。工程中最後完工的部分包括遊客中心、博物館、總統之路以及人行便道等便利遊客遊覽的設施。
整個公園(特別是主要的雕刻部分)的日常維護工作相當複雜和繁瑣,其中以清除雕像上的苔蘚並對雕像進行清洗最為艱巨,而這項工作需要經常進行。2005年7月8日,德國的清洗機器製造商凱馳為總統雕像的面部進行了一次免費清潔。清潔過程中使用的高壓水溫度高達200華氏度(約合90攝氏度)。
2019年11月23日,世上最後一位參與拉什莫爾山工程的雕刻師尼克·克利福德(Nick Clifford)在南達科他州西部醫院過世,享年98歲。
二分之一 未完待續
相關閱讀
博物志 | 嘆息橋
博物志 | 帕特農神廟 之一
博物志 | 帕特農神廟 之二
博物志 | 亞歷山大燈塔
博物志 | 雷峰塔 之一
博物志 | 雷峰塔 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