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房地產編輯的第139天,開始關注身邊的朋友都在聊些什麼。
最近,經常聽到一種聲音:「好羨慕你啊,買的房子又漲了!」
還有一種聲音:用電視劇《蝸居》裡的臺詞來說,「攢錢的速度,永遠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
當然,事實也是如此!
而我們的工資呢?會有這種漲幅速度嗎?縱觀整個常熟,估計很難預見。
說到這裡,筆者不得不提一個老梗了,掙100萬元容易還是漲100萬元容易?大概多數人會選擇後者。
NO. 1|壹
眾所周知,常熟的房價一直以來都是越漲越高。
從近10年常熟的樓市變化來看,房價越飆越高,多數剛需購房者也越來越買不起房。
2010年,那個時候,常熟很多土地還沒有開墾,南部新城還是一片荒地,人煙稀少,常熟的房價整體集中在8000多元/㎡。
2012年,這一年,政策以穩為主,常熟的新房均價約9000元/㎡。
2015年,多項利好政策的春風為常熟樓市帶來了些許暖意,季度末成交量上漲明顯,庫存壓力得到一定程度緩解,當時常熟的樓市價格約10000元/㎡,價格趨於穩定。
2016年,隨著國家調控政策的寬鬆,這一年,常熟的房價開始大漲,漲到了13000元/㎡。
2018年-2020年,常熟房價進入2萬+的時代,就再也沒有降過。
今年,政府對樓市的調控政策接踵而至, 房價上升的趨勢,確實稍稍得到了停頓。
所以,有不少有住房需求的購房者又開始了漫漫的等待之路,都在等房價暴跌,事實真是這樣嗎?
其實,大家要明白,調控政策減緩了房價上漲的速度,但並沒有阻止房價上漲的趨勢。
所以說, 趁現在房價還在停頓,要趕緊下手去買,否則等房價漲上去,你會後悔莫及!
不信?今天筆者給大家講一個辛酸的買房故事。
NO. 2|貳
蔣女士,新常熟人,32歲。
2012年7月,蔣女士大專醫藥專業畢業,隨後選擇到常熟一家連鎖藥店工作,一個月到手工資在2000元左右,但是蔣女士說,當時剛畢業就有份工作,已經很滿意了。
就這樣,蔣女士在藥店工作了3年,因為和父母一起住,平時基本不用支付太多的生活開銷,運氣還不錯,存了幾萬塊錢。
2014年,蔣女士和她先生結婚了,婚後靠著租房生活,日子過得還不錯。當時的蔣女士對房地產市場沒有任何概念,對買房的事情看得很開。
直到2015年,蔣女士有了寶寶,第一次開始考慮買房。
正好當時兩人手頭也有了一點積蓄,但是蔣女士算了算,如果一步到位,買一套110㎡的房子,要110萬元,光首付就要22萬元,可是手裡只有10幾萬元……
蔣女士考慮,如果向家裡人借錢,再加上88萬元的房貸,並想著自己和丈夫年輕,還能用現有的錢去做一些別的事情。於是,買房計劃暫緩,最終選擇繼續觀望。
這一刻,可能他們也無法想到,他們的買房辛酸路就這樣開始了。
2018年,常熟的房價漲到了2萬+,足足漲了10000元/㎡,在水漲船高的樓市行情下,一套110㎡的房子,已經漲了110萬元。
雖然蔣女士不願意承認,但不可否認的是,常熟的房價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上漲。
眼看女兒3歲了,已經要到上幼兒園的年紀,蔣女士第二次起了買房的念頭,錢包也比之前鼓,買房的底氣也增加不少。
於是,蔣女士和家人開始對比常熟幾個區域的價格,當時常熟各鄉鎮的新房均價突破了1字頭,文化片區和現在的價格差別不大,28000元/㎡,尚湖景區19000元/㎡,南部新城14500元/㎡,城北片區在24000元/㎡……
由於文化片區和城北片區的房價太高,蔣女士並沒有考慮。
回去和家裡人商量後,家裡人建議買南部新城,房價相對便宜,猜測未來房子的價格可能還會漲。
終於,在2018年年中,蔣女士在南部新城定了一套94㎡的房子。蔣女士說道:「真的不想再等了,再等都買不起了。」
如果要說對買房有什麼經驗總結,蔣女士是這樣說的,後悔沒有早點買房,這些年賺的錢,始終趕不上房價的上漲速度,錯過就錯過了。
NO. 3|叄
聽完蔣女士的故事,確實印證了一句話,時間就是金錢,買房千萬不要等,因為你不知道等來的會是什麼……
不過,在買房這件事情上,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對家的期待、對房子的想像以及對房子不同的需求。
但是,沒有十全十美的房子,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尤其是剛需購房者,首先要考慮自己的現實需求,而不是想著怎麼一步到位。如果經濟條件允許,還是儘早買房比較好,以免拖著拖著購房成本就在不經意間隨之增加了。
數據不會撒謊,常熟這10年的樓市在告訴我們,房價上漲是正常,房價下跌是意外,早買早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