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大安的記憶

2020-12-14 廣西零距離君

憶昔

每個地方,

都有屬於它的一份獨特記憶。

白沙江畔,古石橋邊,

有一個古鎮,

它的名字叫大安。

那些年,它是這樣的……

大安古石橋

大安春遊

那些年,房子是這樣的

那些年,村口的大樹,它是這樣的,爸爸說它有好幾百年了,比他爺爺還老。

大王廟古樹

羅明村木棉樹

燕嶺村木棉樹

同路村老榕樹

那些年,祠堂裡高掛著的大鐘,它是這樣的,每逢祭拜,拉動繩索,大鐘發出的聲音,方圓十裡都能聽到。

燕嶺村光緒年間古鐘

那些年,村裡的吃水,是從這口井裡提的。

如今,它依然甘甜清冽。

打起桶水,透過水麵波紋,依稀可見那些年人們打水挑水、洗菜搓衣,兒童玩水戲耍的歡聲笑語……

同路村300多年的古井

那些年,家裡做好吃的,都要用到它,孩子們喜歡圍著它轉圈玩耍,縫隙裡流出的米粉、米漿,媽媽總能做出好吃的。

稻花村石磨

同德村石磨

那些年,村裡每逢大事聚餐,總少不了它們,描著青花、公雞圖案的碗碟湯勺是孩子們的最愛。

燕嶺村雞公碗、味碟和湯勺

那些年,民國時期的老古董隨處可見

不是什麼稀罕物品。

稻花村保存的民國紙幣

同路村保存的民國太師椅

稻花村保存的民國門環

稻花村保存的民國銅蚊帳鉤

那些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靠的都是這些傢伙。

同德村50年代水車

小蒙村80年代水車

燕嶺村70年代的鐵犁

稻花村70年代的鐵耙

燕嶺村20年代、同德村50年代、同路村60年代的扇谷風櫃

那些年,是屬於太爺爺、爺爺、爸爸的青蔥歲月

儒村保存的70年代夜校學習書本

稻花村保存的60年代毛主席徽章

燕嶺村保存的80、90年代獎狀牌匾

大安高中禮堂

桂花公司

那些年的大件嫁妝

蓮珠村保存的70年代縫紉機、同路村保存的50年代縫紉機

同德村保存的60年代電視機

儒村保存的收音機

羅明村保存的70年代28寸自行車

理髮店

看牛歌戲

唱粵曲

掛花燈

訂木村保存的60年代糧票

儒村保存的80年代郵票

小蒙村保存的60年代走親戚、祭拜用的茶羅

蕩啊蕩,噹噹響的八卦鍾

羅明村保存的70年代八卦鍾

少不了的大安消防節

少不了的大安春遊

青春無悔,致敬走過的青春歲月

來源:大安古鎮

相關焦點

  • 廣安區大安炭黑廠記憶
    1992年撤區並鄉後,大興鄉改名為大安鎮,轄原大興鄉和蘇溪鄉。不久,行政區劃又一次調整,把大安鎮管轄的蘇溪(辦事處)單列出來,恢復了原蘇溪鄉建制。區劃調整後的大安鎮儘管只管原大興鄉轄區,但卻保留了大安鎮名稱。如今的大安,是農業大鎮,轄15個村、1個街道居委會,總人口兩萬餘人。
  • 再看一眼,大安老街正進入「倒計時」
    每一條老街都有自己獨特的味道,都有一段精彩的歷史,都承載著幾代人的鄉愁與記憶,大安老街也不例外!,大安鹽廠俱樂部、大安區聯合診所、人民餐廳、甜食店、五交化公司、供銷社、百貨公司、三八餐廳、神仙島、新華書店、大安相館、大安燒牛肉、輕機廠、順義茶館、洞口井菜市場.....
  • 紅色記憶永耀首府,武夷山郵儲走進紅色大安
    據介紹,1931年9月,閩北分區黨政軍機關從洋莊的坑口遷到大安,在大安打造了閩北蘇區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建設的輝煌時期,閩北蘇區成為受到毛澤東主席讚揚的「方志敏式的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安因此成為閩北蘇區「紅色首府」。武夷山郵儲黨員在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先後參觀了閩北蘇維埃大禮堂、閩北紅色首府陳列館、中共閩北分區和閩北蘇維埃舊址、閩北革命烈士紀念亭等。
  • 流轉於大街小巷的美食——大安粉角
    真正的美食在民間,古鎮大安的美食文化源遠流長。但凡是在大安呆過一定時間的人,無不愛上大安的美食。大安早餐的主角之一粉角是大安的一道傳統美食。尋味於市井之間在大安有一家沒有招牌的店每天6點開店早上7-8點,店裡店外擠滿了客人
  • 大安車站:一個時代的記憶
    他們吃住在大安車站,發生過很多關於愛情的感人畫面。
  • 傳歷史記憶展黑土風採 遼代大安七年題記石刻
    黑龍江省博物館收藏有諸多珍貴文物,一件對研究遼史有著極為重要價值的遼代大安七年題記石刻不可不提。此石刻於1956年在泰來縣塔子城內西南隅小學校園內出土,現為國家一級文物。刻文首行有「大安七年歲次辛末……」,而縱觀我國歷史年代表,「大安」年號共有三次,只有公元1091年遼道宗大安七年,歲次辛末,與石刻相吻合。位於今泰來縣西北塔子鎮綽爾河支流呼爾達河畔的塔子城,是黑龍江省境內規模較大的遼金時代古城,其為方形城址,有馬面(一種城防設施)、雉堞(zhìdié,外側城牆)、甕門,足具我國遼金時期古城的重要特徵。
  • 那些年,永新記憶
    那些年,永新記憶文&圖:江瀾時光流逝於無聲,歲月消失於無形,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永新,這座小城的很多舊貌已經換成了新顏。在近二十年幾乎是改天換地的拆遷改建中,許多陪伴了我們成長的標誌性建築都被林立的高樓取而代之,大街小巷的風情風貌也迥異於從前。只有那些經典的時代記憶,還留存在我們的心底,偶爾念及,會泛起幾許歲月的餘馨。
  • 大安尋古|大安《溫氏大安祠》今昔
    大安鎮歷史悠久,今轄之陸軍村環珠寨為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所置安陸縣之縣治。因鎮內各寨門、巷口的名稱均帶「安」字,後人取「大家安居樂業」之意,而得名「大安」。當時,溫氏在陸豐大安勢單力薄,為壯溫氏族威,溫培芳老師發起,由五華丁輋村溫氏貴和公後裔、惠來高埔坪上村(今普寧新峰)溫氏良善公後裔、陸豐酉洞村溫氏良政公後裔、揭陽馬駱村溫氏千八郎公後裔、紫金溫氏良善公後裔,共同出資,在陸豐大安圩外上角松柏埔村立一座「會宗祠」,寅山申向,五地溫氏宗親均用銀牌鐫祖公,放進寶龕上平等齊排坐位,五地先祖公共的《溫氏宗祠》,統一稱《大安祠》,於民國五年(公元1915年)九月廿八日陞牌爐合龍大吉
  • 這裡是大安
    大安小吃何記甜品已經成為大安甜品店的老牌標誌它在這裡默默陪伴了大安人數十年,從前的老味道,是歲月的餘味,也是人生的一部分,無論走得多遠,這都是大安人引以為傲的老味道。今天的大安鎮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錯落有致商鋪鱗次櫛比,路面寬闊整潔城鎮面貌煥然一新古鎮的新姿,展現在世人面前…▼2018年,
  • 藝術大安 美好生活—2020大安區攝影大賽作品徵集中~
    來源:大安宣傳 中國·大安 大美鹽龍燈,安居天下客! 兩千年井鹽歷史,億萬年恐龍遺蹟,千餘年彩燈文化,數百年鹽幫菜餚,為大安賦予了獨特的文化魅力。
  • 大安哪裡有賣灑水車的廠家_大安灑水車銷售點
    上周一 ,大安的萬女士 找大安哪裡有賣灑水車,大安灑水車銷售電話請138,聯8688,系1907 ,整理了灑水車廠家信息,方便大安買灑水車的朋友選擇:程力集團是大型的灑水車生產廠家,東風、福田、解放公司的重要合作夥伴
  • 自貢大安:結集出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讀本·平凡大安人》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8月20日,由自貢市大安區委宣傳部、大安區文明辦、《大安》雜誌編輯部、大安區文聯聯合編印的「最美大安」系列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讀本·平凡大安人(第一輯)》3000冊出版發行。  看齊身邊榜樣,建設幸福大安。
  • 歡「螢」回家 臺北大安森林公園等待24年
    大安森林公園近日夜間已見螢光點點。讀者林至闓提供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4月2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市工務局公園處打造「螢火蟲之都」,結合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等單位復育螢火蟲,大安森林公園近日夜間已見螢光點點;附近老住戶說,從消失到再見螢火微光,一等竟是24年。
  • 盛夏六月迎端午 大安牛佛美食季「上線」啦!
    盛夏六月迎端午 大安牛佛美食季「上線」啦!開幕式上,大安區委書記張昭國宣布端午龍舟美食季開幕。 大安區長黃如貝致辭。端午本屆端午(龍舟)美食季將圍繞「遊、聽、觀、品」四大篇章開展10個配套子活動一起來看看都有那些活動吧!
  • 「我」不是景區|平南大安:如果是旅遊,就別來了!
  • 紅色情愫——記大安村義務講解員張珍秀
    張珍秀肅穆地遙望古道,思緒萬千:那是外公為紅軍挑米翻過的山,也是外婆為紅軍抬傷員、洗衣服所走過的路……從1996年起至今,作為鄉村教師的張珍秀在大安義務講解革命歷史。她言傳身教,培養出一批又一批成績優異的學生。她不計得失,搶救性地挽回了許多瀕臨消失的珍貴史料。
  • 冬至大安人為什麼要吃湯圓?原來是這樣的
    大安習俗與俗語:(蔡厝祭祖)習俗:「年頭嚇神,年尾還。」冬至一到,陸豐大安的鎮裡鄉村,不但在冬至這天祭祖,還會酬謝神靈。如石寨、東莞塘、翰田村等村子都會在冬至這個節日做大戲。大安史料顯示,上古的夏殷周時代,對「正月」的具體時間安排是不一樣的。
  • 分享:出走臺北大安 享受人文舊時光
    今天花花來跟大家說說臺北大安,一起享受下那些安靜的人文舊時光~有別都會的快步調,這裡的時光被踩了點剎車,讓人在緩慢移動中,欣賞沿途的靜謐細節,偶爾可停佇在咖啡館裡,再次溫習一本書、一杯飲品的文學氛圍;又彷佛有點倒轉時空,老宅、舊物、懷舊滋味,不曾離去的溫暖,信手拈來。
  • 亞洲首間 臺北東區新地標 金普頓大安酒店正式開幕
    -國際設計巨擘 如恩設計研究室 寫意臺北巷弄 繁華靜謐-發自內心的個性化服務 寵物友善 金普頓大安六大獨特體驗公布2019年3月21日,洲際酒店集團旗下奢華精品酒店品牌-金普頓酒店及餐廳正式登陸亞洲,品牌特邀亞洲氣質女星-張鈞甯擔任臺北開幕大使
  • 有愛的大安人!疫情面前,困難戶挺身而出
    壽寧新聞網訊 項麗霞 陸亦彩「也許我們的捐款微不足道,但集小善就會有大愛;也許你我的時間有點倉促,但只要我們在行動,病毒就會慢慢退卻」……2月13日晚,一條《有愛的大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