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東部,有一條綿延400餘公裡的山脈。它既是中國地形第二階梯的東緣,也是黃土高原的東部界線。這就是縱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的太行山。
北京西山太行山脈
自古以來,如何穿越大部分海拔在1200米以上的太行山,都是一大難題。愚公移山的故事在這裡世代傳唱,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詩中亦云:「太行之路能摧車」。
還好古人找到了「太行八陘(xíng)」,將山脈中斷的地方作為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來的咽喉通道。
東晉末年,郭緣生在《述徵記》中記載:「太行首始河內,北至幽州,凡百嶺,連亙十三州之界,有八陘:第一軹關陘(在今河南濟源縣),第二太行陘(在今河南沁陽縣),第三白陘(在今河南輝縣),第四滏口陘(在今河北磁縣),第五井陘(在今河北獲鹿縣),第六飛狐陘(在今河北蔚縣),第七蒲陰陘(在今河北易縣),第八軍都陘(在今北京昌平區)。」
河北平山太行山十裡畫廊秋色
河北保定野三坡
時光流轉,如今的「太行八陘」已變通途,鋪就公路和鐵路。往日的軍事關隘要塞搖身一變,成為經濟建設的條條動脈。而人們對太行山的探索,並沒有因此停止。他們發現,這條分隔華北平原與黃土高原的脊梁,不只有巍峨蒼茫、斷崖奇峻,還有清幽與綺麗的美。
雲臺山日出美景
目前,登山、攀巖、漂流、露營和南太行摩託騎行等等是在太行山比較常見的戶外探險方式,多為景區組織或是探險者自發的活動。
而近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文化和旅遊部聯合印發了《太行山旅遊業發展規劃 (2020—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進一步提出,要豐富太行山的特色旅遊多元供給,拓展山地運動旅遊,即「依託核心景區,重點發展山地越野、登山、攀巖、漂流、溯溪、野營露宿、拓展訓練、洞穴探險、峽谷探險等運動休閒產品,豐富山地運動旅遊產品。鼓勵開發小型飛機、直升機、熱氣球、滑翔傘體驗等低空體育旅遊產品,支持汽車自駕運動營地、戶外運動營地建設,以產品和設施為依託推出一批體育旅遊精品路線,支持以市場化方式舉辦山地戶外運動公開賽、徒步大賽、攀巖賽、武術節和汽車拉力賽、汽車集結賽、汽車越野體驗等國內外各級各類體育賽事和活動。」
太行山的戶外探險活動發展終於有了進一步的政策支持。
河南郭亮洞掛壁公路
在《規劃》中,山地運動旅遊涉及野三坡景區、林州太行大峽谷景區、林慮山景區、壺關太行山大峽谷景區、王莽嶺景區、雲臺山景區、青天河景區、神農山景區、新鄉萬仙山景區等。
未來,太行山將堅持多業聯動、創新發展,充分發揮「旅遊+」和「+旅遊」優勢,構建現代山地旅遊產業體系。
探險君注意到,《規劃》還強調,在完善公共服務和市場體系方面,建立健全跨區域旅遊安全保障體系是重要任務之一,即「建立跨區域旅遊安全救援機制和山地戶外探險救援救助機制,健全旅遊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和預警制度。研究制定重點旅遊景區地質災害、氣象災害等自然災害風險目錄,實施旅行社責任保險統保示範項目,完善山地旅遊保險體系。」
在這項條文的背後,是一些人以生命安全為代價敲響的警鐘。
近年來,「驢友」們在太行山探險時遇險的新聞層出不窮,輕則受傷獲救,重則失去生命。
2014年端午節放假期間,9人在網上約定,前往太行山南端最高地帶的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雙底村探險,一名28歲的上海男子在探險過程中不慎跌入懸崖,不幸身亡。2019年6月,一人隨一支戶外團隊在晉豫交接地帶、輝縣市毗鄰處登太行山時突然墜崖,跌落至超過100米深的斷崖下方,被發現時已無生命體徵。
王屋山雲海
探險君溫馨提示,在進行戶外活動的過程中,一定要增強安全意識,不要輕易進入不熟悉的野山。在穿越陌生的地區和地形之前,一定要謹慎考慮,慎重穿越。
同時,戶外遊玩時,結伴的成員之間要有團隊互助意識,不要輕易跟不熟悉的人在網上約伴,一旦發生意外,很容易造成各行其是的危險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