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刻頭條
伴隨著當下年輕人電競和社交需求的激增,綠色、安全、純粹的陪練環境,成為平臺口碑和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
兩個月前,22歲的"不與"(網名)拿到了中國電子競技陪練師中級證書。比起每月7、8千穩定的收入,他坦言這一紙證明給了他更大的動力,"官方認定提升了我這份職業的存在感和認同度,感覺它越來越像一份我可以堅持下去的工作了!"
"不與"的感慨,是中國電競行業從無序走向有序,從稚嫩走向成熟過程中,一個生動寫照。
圖說:"不與"在電競陪練平臺上的個人主頁。
三重屬性,是電競陪練的先天優勢
"就是陪人打電競練級……""這也能賺錢?"
去年,當"不與"向家人這樣描述他的新工作時,得到了意料之中的"反響"。
家人對"陪練"這個詞聞所未聞,更別說把他和正兒八經的工作聯繫起來。"我是個重度遊戲愛好者,做陪練既能打遊戲、交朋友,還能賺錢,當時就這麼想的。"
堅持一年多,事情有了變化。"陪練"不再是玩玩而已——每天,"不與"會很準時的登陸"和平精英"這款遊戲,日均上線8-10小時,每周根據情況給自己放一天假;他的父母也放下了心——他們看到兒子有了一份穩定且不錯的收入。
比心陪練平臺(以下簡稱"比心"),作為中國電競陪練行業"老大",6年來已經聚集了超4500萬的用戶以及近600萬的"陪練大神"(行業內對電競陪練師的俗稱)。據該平臺統計,2019年,全職陪練師的平均月收入大概在7800元左右,這也正是"不與"當下的月收入水平。或許這對一、二線城市來說不算高,但對於小城市則不然,在"不與"所在的寧夏銀川,這樣的收入肯定算得上體面了。
這從數據上也得到了體現。"比心"的《六周年數據報告》顯示,2020上半年新增遊戲"陪練大神"中,三四五線城市佔比增至48%,超過95萬人,遊戲陪練這一新興職業正逐漸成為小城市年輕人的熱門職業。
"陪練大神"中,更大一部分是兼職者和體驗者。
女孩小憂去年隨家人移民美國西雅圖,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特別孤單,想在線上找人一起玩電競;在日本留學的小芊把"陪練"作為自己主要的打工渠道,"我王者段位是88星,陪練定價為19元/局,一局差不多10到15分鐘,一個月可以賺到6000多元,現在我不需要外出打工了";"做陪練相對比較自由,每天下班後接3-4小時,周末上線時間多一點,一單10-16元,一周收入通常在700元-1200元,一點兒不耽誤本職工作。"在大連一家IT公司做項目經理的小懶告訴記者。
如說:在日本留學的小芊將電競陪練作為自己的打工方式。
事實上,作為電競產業中的一環,陪練平臺已經覆蓋了電競的上遊到下遊,既滿足了玩家娛樂的需求,也提供了工作機會,甚至為其中的佼佼者打通了晉升職業的渠道。
"比心"不定期組織國內頂尖職業戰隊的選手,與玩家切磋互動;2020年,該平臺與國內17支電競職業戰隊達成合作,共建電競青訓體系,已經有草根電競玩家通過平臺被俱樂部發現,"圓夢"成為職業選手。
圖說:從比心青訓入選成為專業選手的麒麟。
雙管齊下,是陪練行業的立身之本
本月25日,2020英雄聯盟S10全球總決賽在上海正式拉開大幕。在遭受疫情衝擊,絕大多數線下電競賽事處於停擺狀態的當下,全球最具含金量、規模最大的電競賽事S10能夠如期舉辦,源於國內疫情防控的向好,也得益於上海,這一中國電競中心的地位和決心——這裡聚集了全國80%以上的電競企業、俱樂部、戰隊和直播平臺,產業鏈的完善讓上海成為了大型電競賽事舉辦的首選地;做大之餘,上海的電競環境也正朝著專業化、規範化發展。
作為電競行業新勢力的陪練平臺,就是一個縮影。
2017-2018年期間,"比心"等多家陪練平臺先後獲得融資,業內人士認為,已達百億規模的電競陪練市場,未來將有機會佔據電競產業生態中15%-20%的市場份額;電競陪練行業,正逐漸成為上海建設全球電競之都的產業生態鏈中十分關鍵的一環,促進產業結構趨向完整,提供源源不斷的電競人才供給。同時,上海也給到了陪練行業充分的成長空間,助其聚攏人才、夯實基礎從而更好地發展。
陪練平臺的盈利模式並不複雜——電競玩家和"陪練大神"通過平臺撮合達成線上訂單交易,平臺抽取訂單交易額的一部分(通常是10%-20%)作為收入。
圖說:在陪練平臺上,不同等級、口碑的"陪練大神"有不同的陪練費用。
但從業者深知,陪練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除了離不開中國電競行業廣闊的市場藍海,和良好的盈利模式外,更關鍵的是能否儘快走向標準化和規範化,並肩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
去年,"比心"參與起草的《中國電子競技陪練師標準》正式發布,將電競陪練師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等級,明確了電子競技陪練師在職業概況、工作要求等方面的規範,"電競陪練師技能認定平臺"也隨之投入使用。通過該平臺完成技術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考核,一個個"陪練大神"們獲得了"電子競技陪練師"官方職業技能認證。
據統計,截止今年6月30日,已有超過5萬人通過各渠道預約報名,並已有超過1.5萬人完成各環節考核,拿到初級電競陪練師資質證書。而要想取得中級和高級認證,還需要在行業中不斷地磨礪,才能達到要求。
行業標準化的原動力,是提升從業門檻,從而優化行業水準。多位資深的"陪練大神"告訴記者,他們從這張證書看到的,是陪練職業群體素質的整體提升,和這個新興職業向好的趨勢。
專業化、規範化還不止體現於行業標準的制定。在位於上海徐匯區的"比心"總部,總共1200多名員工中,有超過三分之一屬於風控審核部門。他們的作用,就是建設和24小時實時維護一堵"綠色防護牆"。
在中國遊戲產業研究院和中音數協遊戲工委聯合發布的2020年1-6月《中國遊戲產業報告》中表明,中國電子競技用戶規模達到4.8396億人,伴隨著當下年輕人電競和社交需求的激增,綠色、安全、純粹的陪練環境,成為平臺口碑和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