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生活,用心去傾聽自然的一切美好,我喜歡旅行,徒步行走在樸實的路上,觀看那些我所能看到的,這時的我與自由同行。
文章分類|旅行見聞
文章字數|1304字,閱讀約3分鐘
說到上海的藝術公園和文藝青年最喜歡的攝影基地,大多數朋友首先想到的肯定是M50創意園或者1933老廣場。就歷史和創意而言,1933老廠廣場可以說是藝術走向骨子裡的地方。
1933年,老農場原為上海工業部屠宰場。當時由工業部出資建造,由英國著名設計師巴爾福斯設計。整個建築融合了東西方的特色,內外的整體結構也與中國「天圓地方」的傳統觀念不謀而合。建築的空間布局奇特。東南西北四棟樓圍成的方形廠區,與中間一棟24面的主樓通過樓梯相連。「無梁層」,「傘柱」,「廊橋」,「螺旋梯」,「牛路」等諸多特色風格建築融為一體,光影與空間的無盡變幻呈現出別具一格的建築奇葩。
能夠把屠宰場改造成創意園區,可謂是腦洞大開。如果你忘記了腳下的路曾經在絕望中奔跑,也許就不會那麼恐怖,那麼充滿藝術氣息。這不是旅行團安排的地方。這裡經常有拿著長槍短炮的年輕人來。文青對這座建築一直沒有牴觸情緒。從外面看,有一種錯綜複雜的感覺,由內而外的攝影構圖會讓每一個攝影師陷入一種混亂,因為建築中的各種線條總是脫離常理出現和延伸。
如此流暢的生產工藝,精密的房屋結構,精良的建築設計,在近百年前的上海出現,尚屬首創。當年,世界上有三座類似的建築,但其中兩座因戰亂不復存在,1933年的老場坊是唯一保存完好的建築。歷經幾次戰亂劫掠,奇蹟般倖存下來的1933年老農場,重開後基本保留了所有原有建築結構和色彩。同時,它還入駐了許多具有個性和藝術感的店鋪,散發著新的光芒。
這裡最有特色的是它的樓梯迴廊和各種通道。試想在1933年,電力還不是很發達的時候,人和待宰的動物都有自己的通道。因此,整座建築四通八達,使得每一個進出建築的遊客都像進入了迷宮。慢慢地徘徊,每一步都充滿未知,每一步都少有驚喜。內飾略顯陰暗。如果你在大腦中宰殺動物,再加上一個特殊的時期,是比較壓抑的。走進其中,會有一種陰森恐怖的感覺。
中央公園1-3樓以前是屠宰車間,現在是創意項目活動區。由X型物流樓梯與法式螺旋梯相連。格子窗位於建筑西立面和南北立面的西端。目的主要是為了讓屠宰場的空氣流通,這是現在該建築的標誌性特徵之一。牛刀曾用於屠宰場的人畜分離。經過特殊防滑設計,路面表面粗糙不平,配合導流廊橋提高生產效率。空中舞臺位於建築四層,特點是空中舞臺中央有一個600平方米的懸空透明區域,具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和空間感。
作為舊廠房的改造項目,1933年非常成功。在時間的長河中,你還能看到過去這裡屠宰場的痕跡。當然,現在這裡是藝術和時尚的根據地。你可以遇到玩藝術的年輕人,值得一去。傍晚時分,1933老廣場燈光迷離,別有一番韻味。同時,這裡也成為眾多影視劇的取景地。《小時代》的時裝秀場地,跑男壹號7期撕名牌的場地都在這裡。
最後,我只想說,我堅持客觀真實,描述我眼中的景點,希望能給大家提供幫助。主觀上絕不弄虛作假,胡編亂造。各位網友,你覺得1933老廠廣場怎麼樣?
好了,今天的旅行見聞就分享到這裡了,再次感謝您來到《智者總令人多一份信任》旅行「小欄目」,每一次的相遇都是一種緣分,期待與您下次相遇不見不散!
我走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只有自己的單手旅行,自己不再憂傷,抬起自己的右手覆上自己的左手,給予自己無盡的力量,不再彷徨,不再迷茫,帶著那份堅定,從新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