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是出了名的好(hǎo)吃,
廣東人,也是出了名的好(hào)吃。
說到廣東的美食之城,
很多人會想到「一盅兩件」的廣州、
想到「廚出鳳城」的順德,
想到「小吃吃到扶牆走」的潮汕。
但其實,
在廣東的美食江湖裡,
還有一個被忽略的「隱秘的角落」。
這座城市,
明明經濟緊追「四小龍」,
但它可謂廣東最委屈的城市之一。
一方面,
不少外地人對它的認識,
還停留在娛樂場所遍地的時期,
殊不知,
虎門的服裝廠,中堂的造紙廠,
大朗的針織廠,大嶺山的家具廠…
這裡每個鎮都有自己的CBD。
那些你穿的耐克,
買的俄羅斯套娃,
可能就是由這裡製造。
此外,
可能你手上正拿著的VIVO OPPO
旅遊發燒必備的大疆、極飛,
以及各種你未曾使用過的機器人,
也是在這裡智造。
(這裡光是億元村,就有23個)
另一方面,
這個被稱為世界工廠的城市,
很多人以為除了工廠車間、辦公室、科研室,
就是個美食低洼地,沒有煙火氣。
殊不知,
這裡經濟發達房價不算高生活舒適,
文藝小鎮、酒吧書店大劇院安放你的靈魂。
更重要的是,
矮仔臘腸、洗沙魚丸、道滘裹蒸粽和肉丸、
虎門膏蟹、沙田海鮮、白沙油鴨…
這裡32個鎮,
每個鎮都有自己的美食地圖,卻低調不聲張。
是的,你沒猜錯,
這就是你熟悉又陌生的廣東東莞:
一座有著1700多年歷史的城市,
一座四季皆有海鮮吃的海濱城市,
一座充滿煙火氣的 「美食王國」。
而最近,
一部刷屏的紀錄片《尋味東莞》
更是向我們,掀開了東莞
龐大美食王國的冰山一角。
尋味東莞 · 隱秘的美食角落
不少朋友看完《尋味東莞》後就驚呼:
不看不知道,一看饞哭了,
原來東莞這麼好吃!
從早上一碗特騰騰的燒鵝瀨粉,
到深夜慰藉吃貨的蜆肉飯、排骨飯;
從夏天膏滿腴肥的青蟹,
到秋天滋補的陰菜牛膀湯、蘿蔔鴨喉煲
到冬天的特定腊味;
從Q彈多汁的荔枝,豐收的香蕉,
到充滿奇思妙想的荔枝菜,
百變的香蕉入饌;
從端午節的20多種粽子,
到冬至的冬團和蘿蔔粄;
從地道的廣式糖水,
到飄香的客家菜,落地生根的外來美食……
《尋味東莞》鏡頭下的東莞,
讓屏幕外的無數吃貨,留下了口水,
巴不得馬上打飛的去東莞吃吃吃!
今晚,就去滿足您的口欲。
前方流口水警告!
01
鵝
「北燒鴨,南燒鵝。」
據統計,每年約有1.7億隻
大鵝殞命廣東。
可以說,
沒有一隻鵝能活著走出廣東,
在東莞更不能。
不管是酸甜爽口的酸梅鵝,
亦或是原汁原味的白斬鵝,
皮肉相連、醬汁濃鬱的塘廈碌鵝,
還是酥脆彈潤的大嶺山燒鵝,
都將鵝肉的香、嫩、滑,
發揮到淋漓盡致。
△酸梅鵝
△白斬鵝
特別來自大嶺山的燒鵝,
更是讓人吃一口就念念不忘。
它的製作工藝極其講究,
選用肥美清遠黑鬃鵝,
刷上獨特醬汁,吊在鐘形罩裡,
用荔枝木燒旺火,慢慢烘烤。
大鵝燒製成功那一刻,
香味早已飄向餐桌。
拿起筷子夾一塊,
只吃一口,眼睛就挪不開碗了。
02
瀨粉
瀨粉,
東莞人早餐江湖中的扛把子;
燒鵝瀨粉,
更是牢牢佔據著C位。
一隻色澤油潤的燒鵝,
放到砧板上,手起刀落,
斬下幾塊部件,
放到軟糯柔滑的瀨粉上;
撒一把蔥花,淋一勺濃鬱的醬汁,
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燒鵝瀨粉,
就可以端上桌了。
吃的時候,
一口粉,一口鵝肉,
粉的柔滑和鵝肉的鹹香在舌尖碰撞,
好吃到捨不得停下筷子。
作為肉食動物的一員,
光看圖,驢叔已經被迷得七魂八竅了。
更別說從小吃瀨粉長大的東莞人了。
離家後,
這碗飯就是最念念不忘的家鄉味道。
03
海鮮
開闊的珠江入海口、
鹹水淡水的交融,
獨特的地理位置,帶來了豐富漁獲,
讓東莞,成了海鮮愛好者的天堂。
麻蝦,
或開水快灼
或用玫瑰露酒迅速翻炒,
保留了蝦清甜、鮮嫩本味。
吃的時候,沾上醬汁,
每一口都能引爆你的味蕾。
清蒸九節蝦,
用蔥姜激發了風味,
肉質彈牙鮮香,讓人慾罷不能。
除了常見的蝦,這裡還有:
檸香黃皮頭
黃面醬石燒龍躉皮
「好吃不好看」的玫瑰毒鮋……
靠海吃海,
一代又一代的東莞人,
早已摸索出海鮮最靈魂的吃法。
04
螃蟹
來東莞吃海鮮,
膏肥黃滿的青蟹最不可錯過。
這裡一年四季,都有蟹可吃
冬春的奄仔蟹、夏秋的膏蟹,
無論是清蒸、油燜、清炒,
都好吃到讓人舔手指。
清蒸奄仔蟹
油燜奄仔蟹
雞油娘酒蒸紅蟹
奄仔蟹蒸飯
拌飯吃,
飯的香味蟹肉渾然一體,
尤其是6到8月的黃油蟹,
通體油潤金黃,
更是千裡挑一的人間極品。
蒸好的蟹,一刀切開,
飽滿的黃油便溢了出來,
散發出松子般的油脂香。
一口下去,
蟹膏綿密的顆粒感在舌尖滑過,
鮮得如夢似幻。
而在當地,還有一句話叫
「一道薄荷蒸蟹餅,吃出天下清奇。」
手工剁碎的肉末與蟹肉,
加上雞蛋、蒜末一起攪拌做成肉餅。
蒸熟後的蟹餅,蟹膏的鮮甜汁液,
充分融入到肉末間,
入口肉汁醇厚,
蟹膏鮮香,令人回味無窮。
此外,
淡水蟹蟛蜞還可以和炒米混合,
做成蟛蜞醬,蟛蜞粥。
一隻蟹,
會吃的東莞人能給你做出花來。
05
淡水魚
東莞不僅有豐富的海鮮,
還有肉質鮮美的淡水魚。
常見的魚味有:
生滾魚片粥,
米香、魚鮮,
完美融合在這一碗綿爛的粥裡。
水浸鯇魚,
火候的掌握很重要,
吃的就是魚肉剛斷生的
脆、甜、嫩、鮮。
魚粥腸粉牛骨湯,
兩種食物交相輝映,回味悠長。
06
粽子
東莞的粽子很多,
超過二十種,並且風格迥異。
比如:
連蔡瀾都讚不絕口的水鄉道滘,
綠豆綿軟,鹹蛋黃厚實、
還有肥豬肉溶化在糯米之中;
糯米和綠豆為主料的梘水粽,
追求的口感是軟糯香滑;
又比如:
萬江的庾家鹹味粽,
歷史悠久,白瑩如玉;
用蕉葉包成的麻湧蕉葉粽,
帶著蕉葉獨有的清香……
當然,還有《尋味東莞》
濃墨重彩介紹的林旁粽。
這種粽子的「外衣」十分特別,
是用林旁葉編織成
菜籃、魚簍、蝦逕、枕頭、
神靴、涼鞋、筆架、狗頭
八種不同形狀的容器。
不僅養眼,帶著獨特的香味,
而且每種造型,都有它特殊的蘊意。
在這裡,
粽子不僅是果腹的應節食品,
更是一個寄託情感的符號。
07
鴨
東莞人不僅很會吃鵝,
做起鴨子來,也是一等一的好手。
其中最負盛名的要數,
「腊味之王」虎門白沙油鴨。
油鴨,也叫臘鴨。
皮下脂肪變得豐厚的白鴨,
先醃製兩天,自然晾曬,
等到油脂滲出的時候,就可以吃了。
吃起來,
肥白肉厚,甘飴香醇,
肥而不膩,香而不俗。
而會吃的老食客,
還會在正月吃鴨喉。
那時的鴨喉最應季,
那一團天然油脂最美味。
蘿蔔鴨喉煲,
更是秋冬季節,
虎門人餐桌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
夾起一條鴨喉,慢慢從上面咬,
一邊咬一邊吸吸它的油脂,
慢慢嚼,又香又彈韌,越嚼越香。
08
荔枝
「日啖荔枝三百顆,
不辭長作嶺南人。」
嶺南盛產荔枝,
東莞的荔枝,也是遠近聞名。
「莞荔」,
主要是桂味和糯米餈
剝開荔枝皮,果肉飽滿多汁,
Q彈到可以彈出水。
而且,
充滿奇思妙想的東莞大廚們,
還將荔枝入了菜,端上了餐桌。
荔枝片皮雞
荔枝琥珀核桃蘆筍丁
荔枝果凍
夏天來東莞,
有機會的話,
不妨嘗一嘗這特別的「荔枝菜」。
09
香蕉入饌
在東莞,
被端上餐桌的水果,
不僅僅是荔枝,還有香蕉。
「青皮開白肉,香在齒牙間。」
在盛產香蕉的麻湧,
人們將香蕉入饌,
把香蕉的美味發揮到極致。
這裡有:
香蕉鯽魚湯
蕉蕾煎蛋
香蕉紫菜糖水
香蕉燜鵝
香蕉扣肉
這種異想天開的組合,
卻碰撞出了奇妙的美味。
10
腐皮豆漿
從豆子到豆漿,
再經陽光曬制,變成了腐竹(腐皮),
變的是形狀與口感,
不變的是濃鬱的豆香味。
人東莞人民知道
怎麼用老方法製作腐皮豆漿,
也知道如何將腐竹
變化出冷熱鹹宜的不同風味。
清爽開胃的涼拌腐竹
腐竹糖水
湯汁濃厚的腐竹燒魚
腐竹燉羊肉
11
陰菜與冬瓜幹
相比於其他地方人民的醃、糟、醬,
東莞人在食物保存上似乎更偏好幹制,
而秋天,正是幹制的季節。
陰菜,
是陽光與北風的魔法,
用「耙齒萊」(蘿蔔)陰乾後製成,
被譽為「東坑人參」,極為滋補。
可以做成
陰菜牛湯、 陰菜白果牛肉湯、
陰菜老鴨陳皮玉竹湯、
陰菜蒸排骨、陰菜蒸肉餅……
△陰菜蒸排骨
△陰菜牛湯
△鐵板陰菜牛仔骨
冬瓜幹,
冬瓜曬乾脫水,
便於保存也有了更強烈的香味。
曬乾後的冬瓜幹,
可以做成冬瓜幹蒸翡翠魚。
12
金銀潤
「秋風起,曬腊味。」
秋冬季節,走街串巷,
你會看見東莞人的家門口、陽臺、屋簷下
掛著一串串腊味,
臘肉、臘腸、臘魚乾……
△臘豬頭皮
金銀潤
是東莞的冬日限定,
一種工藝繁複的腊味。
這種美味,
是選取豬臀尖肥肉,
冰凍後用鹽、糖、酒醃製,
再嵌入豬肝內部,經過晾曬而成。
外層富有韌勁,
內裡油潤微甜,
聞起來有種獨特的腊味,勾人食慾。
13
蜆肉飯
《舌尖》導演陳曉卿曾說過,
「一到廣東那就是,真是宵夜的天堂。」
一到晚上,
東莞街邊的大排檔,
便逐漸熱鬧了起來。
燒烤的煙火、焗花蛤的水汽、
排骨飯的香味……
在這座城市的夜裡,勾引著當地人的胃。
△排骨飯
而在東莞的晚上,
有時候,一碗蜆肉飯,
就能治癒無數人一天的疲倦。
蜆肉與米飯同煮,
蜆肉的汁水均勻地浸潤每一粒米飯,
蜆肉鮮美,米粒彈韌,
淋上一勺調味醬汁,簡直就是人間美味。
食客們坐在塑料椅子上,
大口大口地吃,
三兩下就扒完一大碗。
14
來自五湖四海的美食
在東莞的樟木頭、鳳崗、清溪等鎮,
居住著不少客家人,
他們在此世代而居,
也在飲食上,留下了獨特的客家風味:
色澤紅亮,質地軟爛的
客家燜豬肉;
香氣撲鼻的香芋扣肉;
口感肥而不膩的鹽焗雞;
當然,也少不了經典的
客家釀三寶。
而近四十年來,
「世界工廠」東莞外來人口增加了40倍,
入鄉隨俗的人群,
模糊了他鄉與故鄉的界限。
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
也將家鄉的道道佳餚,帶到了這裡。
臺式滷肉飯
西北羊排
長江流域的藕帶炒肉
大腸米線
碗粿
水牛芝士
火車頭湯粉
來自天南地北的美食,
也讓東莞的美食江湖,變得愈發豐富。
如果說,
食物代表著一個城市的性格
那麼東莞的味道,
是鹹,是酸,是甜……
酸甜苦辣,
一如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的百味人生。
「世界工廠」東莞,
並不是一個慢節奏的城市,
但老街舊巷裡,卻有慢生活,
32個鎮,每個鎮都有自己的美食地圖。
這座城市,一方面,
城市樓宇在不斷垂直發展,
外來美食與本土美味,碰撞出新的火花;
而另一方面,
傳承了幾代人的節慶習俗,
藏身街巷的老字號小店,
還有深夜裡的大排檔,
也讓傳統東莞味道和煙火氣,
得以日復一日地滋潤著這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