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在端午節是用來幹什麼的?

2021-02-08 德仁艾古灸法

提到端午節大家自然想到艾草,可大家知道艾草是一種什麼植物,又為什麼作為「門神」嗎? 

  艾,是一種極平常的植物,每到春夏季節,路旁溪畔,田頭地角,荒野土丘,都生長著許多艾草。風吹過,散發著悠悠清香,沁人心脾。近日,記者在杭州各大菜場都看到,不少攤位上都碼著一捆艾草,買菜的市民幾乎每個人手裡都拿著一把艾草。 

  四五枝艾草、一兩根菖蒲,插結在房前屋後、懸掛於窗畔門旁,香氣四溢。「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江南人對艾草很有感情,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採些艾草作「門神」,懸掛門上。 

  在艾草的攤位,一邊是菜,一邊是艾草,攤主促銷「重心」明顯傾向艾草。短短十分鐘不到,就賣了三十幾把,她向市民介紹,艾草煎水洗澡,可殺菌治皮膚病,還可以洗乾淨了泡著喝。 

  有研究表明,端午時,天氣轉熱,空氣潮溼,蚊蟲滋生,疫病增多,艾與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可用來防蟲防蚊(直接懸掛也有此效果,但煙燻更好);燃點艾條還可灸治多種病症。梅雨季節,她採幾棵放置家中,調節空氣;天氣悶熱,她放些新鮮艾草到廁所裡,除去異味;盛夏之夜,家裡焚燃艾葉,驅逐蚊子;孩子們身上長了毒瘡膿癤,將艾葉熬成水喝下去或擦洗患處;若遇創傷流血,則將幹艾葉揉成絨狀敷上止血。」現在每逢端午節,當看到菜市場有艾草,她都要買上幾棵。 

  還有人以五彩花布縫製成各種花樣的小袋,內塞艾葉,袋子下端垂有穗帶,佩於小孩胸前,既顯示家婦聰明手巧,又利用「艾」與「愛」的諧音,表示對孩子的疼愛。在浙江鄉村,人們還把它採來洗淨,煮熟,剁碎,然後和在米粉裡做艾粑粑。做出的粑粑一個個碧綠碧綠的,又清新,又細膩,味道非常好。 

  筆直挺秀、微風搖曳著的艾葉,散發出特有的清香,在端午這個特殊的時節,讓人們思念故鄉、想起母親、回憶起童年…… 

相關焦點

  •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
    除了這些,過端午節還有一種獨特的民俗方式,那就是門上懸掛艾草,俗語「清明插柳,端午掛艾」。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艾草那「兩不掛」?為什麼端午要掛艾草呢?原來,端午一到,夏季炎熱的天氣就到了,自然界的各種飛蟲走獸開始興盛,包括一些有毒的小動物,比如毒蛇、蟾蜍、蚊子、蒼蠅、蠍子、蜈蚣等也會活躍起來,正所謂「端午到,五毒出」。
  • 端午節掛艾草有麼寓意?端午節上掛的艾草什麼時候取下來
    本周五,我們將迎來五月的端午節,在人們中間,總有一種說法是「清明節插柳植,端午節將插艾草」,這也是許多地區的傳統習俗,這個的字面意思是說在清明節那天,將在門的兩側插入柳枝,到達端午節時,門窗上會插入艾草,這種習慣已存在很長時間了,端午節掛艾草的意義是什麼?
  • 端午節與艾草
    皆以五月五日連莖刈取,曝幹收葉。」艾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藥,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溼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於針灸。故又被稱為「醫草」,臺灣正流行的「藥草浴」,大多就是選用艾草。
  • 端午節為什麼掛艾草 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寓意
    五月馬上就要結束了,面對即將到來的端午節,各大超市和商場已經開始做起端午節的促銷。除此之外,還開始對於端午節傳統節令食物的粽子進行售賣。除了端午食粽之外,還有著其他很多習俗,如扒龍舟、放風箏、掛艾草與菖蒲等。端午節為什麼掛艾草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
    在北方,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是吃水餃、掛艾草,隨著南北文化的交流,現在吃水餃基本改成了吃粽子,但門前懸掛艾草的習俗卻一直未變,下面小編告訴你艾草的作用與好處。袪病招福,門口兩側懸掛一束艾草,象徵著一家人一年中身體健康,好運隨身。
  • 艾草和端午節的不解之緣
    到農曆五月初五了,也就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說到端午節,我們就不得不細細說說和這個節日有著頗多淵源的一種植物,艾草。
  • 端午節又到了家家戶戶懸掛艾草的時候,艾草什麼時候懸掛好呢
    不知道是艾草成就了端午節,還是端午節成就了艾草,艾草和端午節是有扯不開的干係,只要相當端午就會聯想到艾草,自然看到了艾草也會想起了我們吃粽子的端午節,農村一直有著:端午到,五毒醒的說法,在端午過後,也是炎熱夏季的到了,隨著高溫而來的還要哪些令我們討厭的毒蟲,為了防治這些毒蟲進入我們的家中,在端午節這一天還是要在門口插上艾草,艾草的清新香味,能夠驅除一些毒蟲。
  •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 端午節掛艾草的由來
    在我國,端午節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而端午食粽和扒龍舟這兩大禮俗一直流傳至今。除此之外,還有掛艾草與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藥水、打午時水、浸龍舟水等各地習俗。那麼,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  端午節掛艾草,是為了驅病、防蚊、闢邪。
  • 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寓意?端午節掛的艾草啥時候取下來呢?
    端午節插艾草有什麼講究?端午節掛的艾草什麼時候取下呢?文/農夫也瘋狂這周五,就將要迎來五月初五端午節了。在民間一直有著「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說法,這也是不少地區依然保留的傳統習俗。這句農諺的字面意思是說在清明節當天,會在大門的兩邊插上柳枝,而到了端午節的時候又會在門窗處插上一把艾草。這個習俗由來已久了,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寓意?端午節掛的艾草啥時候取下來呢?在民間的說法是端午節插艾,這樣不僅有招福驅邪的用途,而且還有防病驅蚊的效果,當然了重點在於後者了。
  • 端午節,艾草應該掛啥地方?掛艾草有何講究
    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我在街上散步,就看到街上有人在擺攤賣艾草,一小把約五六棵賣5元錢,一些人正圍在那裡購買。端午節的當天早上,我上街買菜,看到街邊賣艾草的人更多了,賣的艾草也比較新鮮,看樣子是早上才割得,不時地有人在那裡購買。
  • 艾草最佳收割時間是什麼時候?怎樣晾曬和儲存最好?
    今天是端午小長假的第二天,端午節吃粽子插艾草是習俗,不過很多人到山上去割艾草,並不僅僅是為了端午節這天插在門上,而是圖了它更多的用處,那就是把長杆艾草晾曬乾之後,擼下來的葉子收藏著,可以用來泡腳調理身體。雖說艾草的用處很多,但可不是隨隨便便摘下來就能用的,也有一個最佳時間。
  • 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講究?艾草應該掛在什麼地方?看完有數了!
    昨天晚上的一場強降雨天氣並沒有將人們割艾草的熱情澆滅,今天一大早媽媽便和鄰居一起去野外割艾草。端午節這一天除了要吃粽子以外,掛艾草這件事情也十分重要,所以每年在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門上都會插著艾草。那麼端午節為何要掛艾草呢?有什麼講究呢?艾草應該掛在什麼地方呢?
  • 端午掛艾草寓意什麼,原來艾草的作用這麼大
    ,馬上就要到端午節了,家家戶戶也要開始掛艾草了。那端午節將艾草掛在門口有什麼寓意呢?艾草具體都有什麼用呢?一起來了解下吧。4、身體健康 同時艾草有很強的藥用價值,它的香味裡含有多種的揮發性油,將其入藥能起到消毒殺菌的作用,所以在門口掛艾草還寓意著家人身體健康,能讓身體免受病災的侵害,這是掛艾草的寓意之一,也是端午節重要的習俗。
  • 端午節吃什麼?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
    #端午節吃什麼#端午來臨憶屈原,龍舟競技眾人喊。粽子飄香香萬裡,華夏兒女不平凡。吃粽子是端午節的 一大習俗之一。每逢端午佳節,家家戶戶都會吃粽子,粽子又稱「角黍」、「簡棕」,晉代時期,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的食品。
  • 艾草最佳收割時間是什麼時候?怎樣晾曬和儲存最好?
    今天是端午小長假的第二天,端午節吃粽子插艾草是習俗,不過很多人到山上去割艾草,並不僅僅是為了端午節這天插在門上,而是圖了它更多的用處,那就是把長杆艾草晾曬乾之後,擼下來的葉子收藏著,可以用來泡腳調理身體。雖說艾草的用處很多,但可不是隨隨便便摘下來就能用的,也有一個最佳時間。
  • 有人說端午節收割艾草功效最好,是這樣嗎?
    艾草在阿兮老家膠東農村屬於最常見的一種野草,我們稱為「艾蒿」,繁殖力生命力強悍,一片一片的生長,也是農家人天然的「藥 方」,用途廣泛。但什麼時間收割艾草時間最佳,則完全取決於你採艾草是什麼用途,並不是說端午節收割艾草功效就最好。
  • 端午節,艾草該掛什麼地方,掛上去有什麼講究
    在迎接端午節的時刻,在陰曆五月初一早上開始,一直到五月初五早上,這四天都是掛艾草的日子,我是在五月初一那天早上買的艾草,那天我到市場上溜達,看到很多人拿到艾草,我就問今天是什麼日子,賣艾草的人說,今天是陰曆五月初一,今天正式掛艾草的日子開始,我就花五毛錢買一小把艾草,買回來後把艾草插在我家門上邊
  • 過完端午節,趕快把門口的艾草收回來,現在知道不算晚,告訴家人
    端午節的時候,很多家庭都會在門上掛一些艾草,那麼端午節過後這些艾草也別把它扔掉了,其實艾草在生活中還有大作用哦,下面趕緊跟圈生活一起來了解一下吧。首先,我們將幹的艾草,把它的葉子揪下來,我們可以順著一個方向往下擼,葉子就很容易這樣下來了。摘好的葉子我們抓上一把放在手心搓,將它搓成細團,平時我們可以將幹的艾葉多搓成幾條。接下來再準備一個易拉罐,易拉罐是用來放艾草的,我們將這個艾草葉點燃之後放進易拉罐。
  • 端午節到來,艾草應該掛在什麼地方?有什麼講究?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了,端午節是我國歷史比較悠久的一個節日。在端午節當天,人們都提前早早準備包粽子,用糯米、豆、板慄、豬肉等等一起製成美味又可口的粽子,以此紀念端午節的到來。但是端午節除了包粽子以外,人們還比較習慣掛艾草,那麼對於掛艾草有何講究?
  • 端午節為什麼門上掛艾草?
    ,有賽龍舟、食粽、掛艾草菖蒲等等。端午將至,幾乎家家戶戶的大門口都掛上翠綠的艾草菖蒲,別有一番節日氛圍呢。那麼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端午節掛艾草的由來是什麼?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過端午節的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據了解,早在晉代人們已經開始把艾蒿(即艾草)掛在門上。到了南北朝時代,掛艾蒿發展為掛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