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正是浙江省舟山市花鳥島一年中最美的時候。花都開了,鳥兒不停地嘰嘰喳喳,仿佛在等待遊客的到來。
花鳥鄉黨委書記、花鳥島「島主」楊玉斌坐在辦公室,抬頭看了一眼窗外的碧海藍天,想起自己剛來花鳥島時的場景。那也是這樣的一個6月,擔任花鳥鄉黨委書記的第一天,他吃過晚飯去散步,從花鳥島的東頭走到西頭,穿行在一座座破舊的房屋間,沒看到一個人影。上島之前,他聽說過這座位於舟山嵊泗列島最北端的小島被當地人稱為孤懸海外的「懸水小島」,但沒想到它竟如此破敗荒涼。
如今,不過4年的時間,花鳥島「搖身一變」,煥然一新。破敗不堪的民宅被改建成一棟棟依山而建的民宿,吸引著慕名而來的各地遊客。島上不再「三天一停水,五天一停電」,村民們喝上了淡化水,海底敷設了電纜,外出打工的年輕人紛紛回鄉創業。這個遠離大陸的偏遠小島,變成名副其實的鳥「嶼」花「鄉」。
沒有改變的,是楊玉斌對這片大海和美麗海島的熱愛,從30多年前他穿上軍裝看見這片大海的第一眼起,延續至今。
——記退役軍人、浙江省舟山市花鳥鄉黨委書記楊玉斌
■解放軍報記者 楊明月 陶春曉
楊玉斌第一次看到大海時,是17歲。他的家鄉在重慶奉節的大山裡,想看一眼大海,不容易。
1987年,高中畢業的楊玉斌參軍入伍。他坐了5天輪船,順著長江來到浙江省東北部的嵊泗列島,成為守衛東海前哨的一名海防戰士。
大海的美麗寬廣超出了他的想像,「簡直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看到海就想去擁抱它。」大海也毫不吝嗇,給了楊玉斌許多「擁抱」它的機會:每年夏天,嵊泗列島都屢遭颱風侵襲,狂風巨浪中,即使軍裝被澆個透溼,楊玉斌依然堅守在哨位,握緊手中的鋼槍。颱風季來臨時,最大風力可達16級左右,但楊玉斌和戰友們不能後退,「預警一來,就是24小時戰備狀態,時刻準備搶險救災。」風雨中,官兵用繩索把身體綁在一起,用血肉之軀為島上的村民築起牢不可破的「防線」。
花鳥島一隅。
楊玉斌回憶,有一年,已經提幹成為營長的他組織官兵到海邊搶救漁船,「漁民們生活全靠出海打漁,如果漁船被衝走了,損失是非常大的。」楊玉斌親自上陣,和戰士們一起拖拽漁船,漁船很重,他的腳不小心被壓傷,但腳步沒有停下,「幾乎每個官兵都在颱風搶險中受過傷。」
風雨相守,一代代守島官兵和村民們建立起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感情。每年9月的禁漁期結束後,漁民們都自發將打來的第一網魚送給駐地官兵。
這暖心的一幕幕,留在海風裡,成為楊玉斌對大海和海島的美好回憶。
2005年,守島18年的楊玉斌轉業時,毫不猶豫地選擇留在嵊泗縣,成為嵊泗縣安監局一名普通幹部。2016年9月,由於工作表現出色,楊玉斌被任命為花鳥鄉黨委書記。以島建鄉的花鳥島是嵊泗列島400多個島嶼中最偏遠的海島,面積僅有3.28平方公裡。那時,戶籍人口2000餘人的花鳥島上,常住人口不到800人,且多為留守的老年人,被人們稱作「空心島」。
在楊玉斌眼中,花鳥島除了「遠」和「小」,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美」。「形態美,從空中俯瞰,整個島的形狀像一隻展翅翱翔的飛鳥;生態美,島上植被眾多,鳥語花香;心態也美,島上的村民勤勞淳樸,心胸像大海一樣寬廣。」
為了改變小島落後閉塞的面貌,楊玉斌決定先解決水電、出行等基本民生問題,最忙碌時,小島上有27項民生工程同時開工建設。修建山塘水庫、實行垃圾分類、敷設雙迴路海底電纜、打通沈家灣—花鳥島旅遊專線……楊玉斌白天到現場督促項目推進,晚上著手各項準備工作,忙得不可開交。2016年年底,浙江省在嵊泗縣組織美麗鄉村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現場會,楊玉斌帶著鄉、村幹部夙興夜寐、全力奮戰,歷時52天完成了17個項目的建設,創下了「花鳥速度」和「花鳥標準」,令與會代表嘖嘖稱讚。
楊玉斌(右一)和村民一起參加環境衛生整治。
「速度」和「標準」有了,花鳥島的長遠發展成為楊玉斌最上心的事。經過對周邊其他旅遊海島的實地考察,結合花鳥島自身的特點,楊玉斌提出品質旅遊示範島、綠色低碳示範島、共建共享示範島的「三島融合」發展新思路,探索出「定製旅遊」綠色發展模式。短短幾年時間,花鳥島就從一個偏遠海島一躍成為一票難求的「網紅島」,還被評為「浙江省美麗鄉村示範鄉鎮」和「舟山市旅遊示範島」。
「正是由於花鳥島保留著漁村的生態原貌,才吸引著眾多遊客。」在楊玉斌看來,「綠水青山真的就是金山銀山。」
新春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旅遊業受到影響。楊玉斌再披「戰衣」,帶領全島群眾抗擊疫情,守衛小島。
自從來了花鳥島,每逢春節楊玉斌的妻女都會上島,一家人在島上過年。因為疫情,楊玉斌今年春節始終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2月21日,第一批覆工人員上島,楊玉斌和工作人員一起在碼頭迎接,向他們明確復工注意事項,為每一位復工人員發放防護手冊。
隨著疫情形勢好轉,花鳥島上的民宿逐漸恢復營業,遊客的到來讓小島重現往日的熱鬧。「政府的防控工作做得很到位,所以不擔心有什麼問題。」花鳥村村民盧軍2017年在島上開辦了一家民宿,兩個夏天過後開始贏利。本來他已經做好了疫情期間生意冷清的準備,沒想到在科學防控下,上島的遊客還不少。辦民宿之餘,盧軍還經營著一家理髮店,主要為島上的老年人服務,「不賺什麼錢,但楊書記說過,為村民服務的店還是要保留,我們的理髮店就繼續開下去。」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心裡裝著群眾的楊玉斌有了「島主」這個稱呼,楊玉斌也樂意大家這樣叫他,「這是大家對我工作的一種認可。」楊玉斌一直保留著當兵時出早操的習慣,每天清晨起床後,他常會從島的東頭跑到西頭,一邊查看工程建設情況,一邊和碰到的村民聊聊天,及時了解大家的想法和需求。為了幫村民代辦各種事務,楊玉斌和鄉幹部到縣城開會或辦事時,經常會帶上一大摞村民證件和憑證,抽空到有關部門為村民辦理醫藥費報銷和漁民證件聯審手續等。
楊玉斌(右二)走訪花鳥島村民。
村美,人樂,島興。2019年,花鳥島旅遊人數達4萬多人次,年旅遊收入7000餘萬元,從一個原本荒涼的「空心島」成為嵊泗列島的「顏值擔當」,真正的「旅遊天堂」。在花鳥島鄉村振興宜居工程的吸引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返鄉創業。村民林傑退役後回到花鳥島,家鄉的面貌一新讓他驚訝不已:「以前街上只有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小店,現在各種琳琅滿目的店鋪和民宿都開起來了!」正考慮退役後何去何從的林傑決定留下來,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
2019年,以島為家、視村民為親人的楊玉斌「收穫」滿滿,榮獲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應邀參加國慶閱兵觀禮,年底還被評為全國「最美退役軍人」。最讓楊玉斌激動的,是他能在記者見面會和人民大會堂報告會上推介花鳥島,「美麗的花鳥島歡迎大家前來旅遊觀光!」
編輯:柴華 楊明月 馬藝軒
編審:任旭
投稿郵箱:jfjbwx@163.com
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