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滇友愛 山海情深

2020-12-24 保山新聞網

奔流不息的長江從七彩雲南一路向東,最後從上海市匯入東海。這條藍色的生命線,將東西相距3000多公裡的雲南和上海緊緊聯繫在一起,閔行區和昌寧縣也因此山海結緣——2017年8月,根據國家東西部扶貧協作會議精神,上海市閔行區對口幫扶我市隆陽、施甸、龍陵、昌寧1區3縣。3年來,閔行區和昌寧縣不斷加強組織領導,積極開展互動交流,籤訂了閔行——昌寧扶貧協作協議,夯實了兩地交流協作發展基礎,為昌寧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作出積極貢獻。

產業合作促幫扶,資金使用惠民生

盛夏時節,昌寧縣溫泉鎮松山村的高產生態茶園裡,茶農羅於寶一家正為茶園除草修枝。看著滿山鬱鬱蔥蔥的生態茶園,羅於寶的臉上掛滿了幸福的笑容:「茶葉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成立後,鮮葉收購價格與其他茶企對比要偏高一點,而且廠房建在茶園附近,我家的茶葉可以就近就便在家門口交售了。」羅於寶介紹,過去交售鮮葉要到幾公裡外的茶所,收購價格不高還費時。現在,他們一家可以現採現賣,每年茶葉收入已經突破3萬多元。

羅於寶所說的茶葉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正是位於松山村的昌寧縣茗韻古樹茶專業合作社聯合社。2019年,閔行區結合昌寧縣實際,充分發掘和利用溫涼山區的區域特色資源,以茶葉產業發展為抓手,以縣供銷社為主體,實施了上海市對口支援溫泉鎮松山村等3個村的古樹茶產業發展項目,在幫助這3個村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也帶動了貧困戶脫貧增收。現在,通過項目扶持改造後,「扶貧車間」煥然一新,茶葉生產如火如荼。這家由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構成的聯合社,目前擁有倉庫車間1000平方米,已完成廠房提升改造900平方米,曬廠改擴建489平方米,購買廠房1院,購置安裝茶葉加工配套機械21臺組。截至目前,聯合社已建成「扶貧車間」3個,組織茶葉加工技術和茶藝培訓730人次。

「項目總投資305萬元,其中120萬元來自上海專項扶持。項目建成後,將惠及農戶386戶1549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40戶579人。」聯合社理事長楊金成介紹,通過滬滇協作項目的實施,有效解決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分散經營、各自為陣、生產標準不統一,產品質量難保障的問題。為農民專業合作社向規模化、標準化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在為昌寧「輸血」的同時,閔行區積極推進項目建設、產業扶持、健康扶貧、社會幫扶、勞務協作等,不斷強化扶貧的「造血」功能。僅2019年,上海市和閔行區就為昌寧縣注入了3995.7萬元援助資金,其中東西部扶貧協作財政援助資金達3907.2萬元,先後實施了蠶桑、交通等惠及民生的扶貧項目19個,讓8123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享受到滬滇協作的「紅利」。

利用產業合作、扶貧車間建設、開展消費扶貧等方式,閔行、昌寧兩地的鄉鎮、貧困村、村企、學校、醫院結對幫扶落地生根,全年累計援建「扶貧車間」4個,吸納就業112人,帶動貧困人口550人,實現「雲品入滬」銷售金額103.2萬元。

勞務協作助增收,創新工作聚合力

經過一場小雨浣洗後,松山村荒田村民小組的茶園和村寨顯得格外清新。午飯後,建檔立卡貧困戶李平帶上鋤頭掃帚,來到村裡的公共便道上進行道路管護。「因為家庭比較困難,村裡安排給我一個社會公益勞動崗位,專門管護這段路。管護也不佔用我多少生產時間,平時主要就是搞搞清潔衛生,雨季看護多一點。一年下來,還有2000多元錢。」李平說。

和李平一樣,松山村還有很多困難群眾,在滬滇協作項目的實施和「合作社+貧困戶+市場」的運作模式帶動下,順利實現了就近就便就業。村黨總支書記張立說,滬滇協作扶貧項目的實施,促進了松山村的茶葉加工向產業化、標準化、規模化發展,既穩定了茶農增收,也壯大了村集體經濟。而這部分集體經濟收入,則用於支付人居環境提升、農村垃圾處理、村組道路維護等方面,真正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在兩地共同努力下,滬滇協作由剛起步時的政府間單向幫扶,逐漸拓展為包括各類社會團體、民間組織、愛心人士在內的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結合勞務協作和攜手奔小康行動,2019年來,昌寧縣先後組織開展滬滇勞務協作招聘會2場,開展貧困勞動力職業培訓22期810人次,開發鄉村公共服務崗位441個,幫助684名貧困人口實現就業,使勞務協作真正達到助農增收的目的。

山海情深,滬滇有愛。2019年,在上海對口支援3740萬元項目資金的真情幫扶下,昌寧縣更戛、珠街2個深度貧困鄉、9個深度貧困村被閔行方面結對幫扶;接受上海社會力量捐物折款91.149萬元,接受滬籍愛心人士捐款8.5萬元。全縣深度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得到全面改善,支柱產業得到長足發展,醫療條件大幅改善,「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得到解決,兩地之間不斷續寫著一曲曲攜手奔小康的動人樂章。(楊 軍 李春豔)

相關焦點

  • 雲南首席新聞主播眼中的滬滇情深,《山海之戀》蕩滌靈魂,幫扶事跡...
    「一頭一尾,一東一西,山眺望著海,海依戀著山。山把海攬進懷裡,海將山裝在心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四集大型電視紀錄片《山海之戀》中,講述人崔爽以一段富有詩意的「情話」,把觀眾帶到了山海之間,共同感知美好且炙熱的滬滇真情。2020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山海之戀》在雲南衛視播出後,反響強烈。
  • 山有所呼 海有所應 紀錄片《山海之戀》還原滬滇幫扶情
    紀錄片《山海之戀》通過「滬滇幫扶歷史沿革」「援滇幹部視他鄉為故鄉」「以消費扶貧為主的產業幫扶」「醫療教育合作以及志願者幫扶」四方面敘事,全景式展現上海助力雲南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點點滴滴。  昨晚,四集紀錄片《山海之戀》在雲南衛視播出。電視畫面裡,雲山村如今已是一派「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世外桃源景象。幫助當地拉祜族群眾實現山鄉巨變的,是來自上海的援手。  事實上,雲山村只是滬滇對口幫扶的一道縮影。1996年,黨中央確定上海市對口幫扶雲南省,「山」與「海」正式牽手。
  • 滬滇扶貧協作紀錄片《山海之戀》16日播出
    供圖 人民網昆明7月14日電 (朱紅霞)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收官之年,在此關鍵年份,由雲南廣播電視臺製作的四集大型紀錄片《山海之戀》將於7月16日在雲南衛視播出,謹以此片全面回顧梳理
  • 「今晚21:30」四集滬滇扶貧協作紀錄片《山海之戀》第四集《山海...
    △點擊觀看《山海之戀》預告片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收官之年,在此關鍵年份,由雲南廣播電視臺製作的四集大型紀錄片《山海之戀》今晚21:30繼續在雲南衛視播出。謹以此片全面回顧梳理24年滬滇扶貧協作路,記錄「從山到海,共飲一江水」的滬滇情。今晚21:30將播出第四集《山海相依 同舟共濟》敬請關注東西協作,滬滇同心。這不是一句空話。
  • 「浦東所能、劍川所需、全力助推」 滬滇濃情上演「山海之戀」
    在滬滇幫扶中,上海浦東新區、瑞金醫院、第七人民醫院、光明集團等以東部之優補西部之短,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醫療教育人才支援、產業發展、資金支持等方面,對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開展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幫扶,山海兩地攜手相牽,上演了一場特別的「山海之戀」,有效助力劍川脫貧摘帽。
  • 劍川:滬滇情濃共演「山海之戀」
    在滬滇幫扶中,以浦東新區為主的上海「親家」,在產業發展、基礎建設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對劍川開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幫扶,有效助力劍川脫貧摘帽。  精準幫扶 助力增收  不久前,西南片區最大的奶牛養殖場——雲端牧場在劍川縣羊岑鄉投入運營。
  • 滬滇情深 誠邀(家人)遊文山
    前兩天「專列入滇」,是上海和文山之間開通的首次旅遊專列,也是滬滇扶貧協作模式的一次全新嘗試。申江水暖邊陲地,三七花開待客來。自1986年滬滇扶貧協作以來,文山人民們真切感受到了「上海溫度」。此次文山誠邀上海的家人們串個門,去欣賞普者黑俊秀瑰麗的山水田園,品味八寶「皇家田園」的出產,探訪世外桃源幽樸的古寨風情,追尋英雄聖地老山的厚重深遠,體驗獨具魅力的民族風俗,親身感受「文山風度」。
  • 滬滇山海情,閔施一家親!
    【導語】一頭是山,一頭是海,奔流不息的長江將相距三千多公裡的雲南和上海緊緊聯繫在一起。閔行區和施甸縣,也因此山海結緣。兩地積極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把滬滇扶貧協作工作納入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精心組織、認真實施滬滇扶貧協作工作。【解說】2017年以來,閔行區委書記倪耀明、區長陳宇劍、區政協主席祝學軍等區領導親自帶隊到施甸開展幫扶工作,到實地察看項目推進,解決工作困難。
  • 迢迢援滇路 悠悠山海情
    近年來,雲南聯合東部用人企業、職業院校、培訓機構,開展訂單式培訓,開發「雲上就業」和滬滇信息合作交流平臺,已幫助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51.43萬人。來自珠海的「背簍醫生」管延萍在怒江幫扶3年,年逾五十的她行走於懸崖峭壁間,送醫進山達300多次。丙中洛高山峽谷間的46個村小組,她整整走了4輪。上海市協調拼多多公司先後在雲南武定、勐海等地建設「多多農園」,引入博士專家示範種植。「過去種棵果樹,幾年不見長。博士種的沃柑,像喝了牛奶似的,天天長。」跟著專家種沃柑的怒江州瀘水市老窩村村民王祥說。
  • 我們的臨滄 | 「滬滇幫扶」助佤山青少年圓夢微心願!
    我們的臨滄 | 「滬滇幫扶」助佤山青少年圓夢微心願!日前,主題為「千裡寄情 微心大愛」——滬滇幫扶「圓夢微心願」發放儀式在滄源佤族自治縣民族中學舉行。滄源佤族自治縣副縣長杜新澤代表縣委、縣政府和愛心人士對受助學生表達了關心關愛之情,並勉勵同學們樹立遠大理想,養成優良品德,將來學有所成,實現人生夢想,成為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 方亞芬抗拒、樊婷婷怕「端」著、許傑改流派,《山海情深》主演為何...
    拿到《山海情深》劇本,方亞芬一開始是抗拒的,「我特別喜歡龍阿婆和瘋女人的角色,很有戲。」
  • 上海越劇院「上新」扶貧大戲《山海情深》,楊小青導演,方亞芬等主演
    在熱鬧苗族歌舞中,上海越劇院最新原創大戲《山海情深》排練拉開大幕。上海越劇院院長梁弘鈞稱之為「進行時創作」,「將上海、扶貧、脫貧和奔小康主題結合,與以往鄉村題材有所不同。」上海國際藝術節上,苗女們穿著蔣蔚設計、自己編制的竹編服飾款款而來,龍鳳、天安門、古城牆等造型,滿溢著中華風韻與濃濃的「山海情深」。梁弘鈞介紹,《山海情深》是上海越劇院近20年來最大規模製作之一,集結全院三個團力量,臺上演員、樂隊與舞美人員近160人。劇組為60多位演員準備了160餘套戲劇。20分鐘舞蹈場面,演員們要換4套服裝,結局時走秀場面又設計了16套衣服。
  • 山海之戀 浙廣情深 跨越1800公裡的情誼
    山海之戀 浙廣情深 跨越1800公裡的情誼 2020-10-21 16: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上海廣東對口幫扶雲南脫貧攻堅——迢迢援滇路 悠悠山海情
    原標題:上海廣東對口幫扶雲南脫貧攻堅——迢迢援滇路 悠悠山海情雲南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雲山自然寨村民張大友的新家裡,民族風情與海派元素融合交織,別具風格。「這房子,可是上海設計師設計的呢!」搬進新家,張大友十分欣喜。過去,村民們住的是漏風漏雨的籬笆房。
  • 新民藝評|評越歌劇《山海情深》:不寫愛情,一樣好看
    圖說:《山海情深》劇照 官方圖日前,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委約、楊小青導演的越劇《山海情深》,由上海越劇院三個團160人共同演繹。這是一出富有民族風情的現代越歌劇。苗族服飾和歌舞的加入,滿臺芳菲、美不勝收,好看好聽。
  • 滬滇幫扶「金種子」茁壯成長
    上海援滇幹部、巍山縣委常委、副縣長金軍介紹,當地藉助滬滇援建項目,建設年生產能力達200萬株脫毒種苗基地,正在超前謀劃與布局深加工廠,積極培育一個全產業鏈的農業新產業。    在「小河淌水「的故鄉彌渡縣,德龍養殖小區廠長浦紹尤畢業於大理大學動物科學專業,他和5個同伴每天負責8800頭生豬的養殖。
  • 富源:張堅到富村鎮調研指導滬滇協作產業扶貧工作
    掌上曲靖訊 為精準掌握滬滇協作產業扶貧工作落實情況,詳細制定下一步產業扶貧工作計劃,推進滬滇協作產業扶貧項目建設取得新成效。5月15日,富源縣委常委、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張堅到富村鎮調研指導滬滇協作產業扶貧工作。
  • 助推構建「雲品入滬」新平臺 滇滬企業開闢雲品出滇新渠道
    掌上春城訊11月5日,「走進進博會——滇滬企業合作對洽暨雲品入滬新作為」在雲品上海中心舉行,借進博會開闢「雲品出滇」新渠道,服務雲企雲品融入「雙循環」,助推構建「雲品入滬」新平臺的探索與實踐。本次活動邀請了歐美工商會、中國(雲南)—以色列創新中心、中國—澳大利亞商會華西分會、上海市果品行業協會、上海餐飲協會、上海中小企業品牌促進中心、上海市外商投資協會、雲南滬滇合作促進會、長三角綠色企業聯盟和雲南國際商會磨憨跨境貿易投資專委會等10家商協會負責人,以及上海滇富實業有限公司、上海萬果聯實業發展有限公司、雲埠供應鏈管理(雲南)有限公司、上海市國際展覽公司
  • 大江東|G320湧動滬滇協作:傣家鮮菜、德昂酸茶闖滬
    7月16日下午,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右一)、雲南省委書記陳豪(右二)在雲南慰問上海援滇駐滇幹部人才代表。陳正寶攝 7月16日,上海市委書記李強率領上海市代表團抵滇。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與雲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豪等雲南省黨政領導舉行上海·雲南扶貧協作聯席會議,並看望慰問上海援滇駐滇幹部人才代表。 李強和陳豪的話,滿溢滬滇深情。李強說,要以更強擔當、更大力度、更實舉措,全力以赴助力雲南奪取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要聚焦重點、把握關鍵,集中資源、集中力量,進一步發揮上海大市場、大平臺、大流通的優勢,深化消費扶貧、產業扶貧、勞務協作等。
  • 滬滇攜手傳承非遺文化,用時尚語境呈現彝繡之美
    在白色樹木框架和茂密植物的掩映下,「上海高校設計師滬滇文化領域合作項目」展臺前人頭攢動。去年展會上,雲南籤下12個滬滇合作項目,涵蓋媒體、文化、產業、人才合作等多個領域,收穫頗豐。今年,雲南又帶著文化產業發展和滬滇文化幫扶的成果來了。 滬滇兩地雖然遠隔千裡,但合作交流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