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中秋「雙節」期間,珠三角不少市民來肇慶廣寧觀竹景、品美食。作為「中國廚師之鄉」,廣寧廚師早已名聲遠揚。旅遊產業的發展,尤其是全域旅遊的發展,帶動了鄉村經濟,不少外出廣寧廚師回家創業,自己辦餐館。
「每逢周六、周日,生意特別好!國慶節期間,生意好的更是忙不過來。」下午3時30分,程金明在廚房做完食客的最後一道菜後才開始吃午飯。在鄰近廣寧南街鎮景點「竹海大觀」牌坊不遠處的「正宗農家美食」飯店路邊,停滿了來自肇慶、廣州、佛山等地自駕車,不少都市遊客利用周末的閒暇,來到竹鄉觀美景、品美食。
今年41歲的程金明稱,自己是廣寧縣南街鎮本策村人。曾經在深圳打工15年,父母原來在竹海大觀景區租店做土特產生意。2013年5月,藉助住家比鄰景點牌坊的優勢,開辦了農家美食飯店。「我也辭去在深圳的工作,開始回鄉創業。」程金明說,自己回鄉創業雖然辛苦一點,但收入比打工時多三至五倍。
今年5月,一直在外做粵菜廚師的呂超雄,響應廣寧縣發展「粵菜師傅工程」的號召,回到家鄉創業,在廣寧縣開了一家酒店。雖然才開業3個月,但酒店的營業額已經從剛開始的每天3千多元,增長的了現在的每天1萬多元。
廣寧縣是廣東廚師之鄉,最近,該縣順利獲得「中國廚師之鄉」殊榮,是全國第六個「中國廚師之鄉」。廣寧廚師遍天下,其中,南街街道荷木村是遠近聞名廚師村。荷木村總人口4020多人,從事餐飲行業者(包括:創業開餐館、當廚師、銷售食材)有350多人,每年增收5500萬元。該村名廚眾多,包括廣寧廚師協會會長馮煥成,在江浙滬地區管理著15家星級酒店的徐志鋒、徐志堅兄弟,廣州僑美集團發展有限公司行政總廚馮新成,廣州嘉華海鮮酒家老闆兼行政總廚廖建球等。
荷木村的廚師在通過自身努力走上致富路的同時,不忘回饋家鄉,帶動村民走上共同發展之路。馮煥成創辦農場和成立食品公司,直接帶動了30多名村民就業,也將廣寧優質食材帶到廣州,帶到全國各地,間接帶動了600人就業;徐志鋒兄弟帶著100多名荷木村的廚師和200多名縣內的廚師,在江浙滬地區闖出了一片新天地,讓他們住上「幸福樓」;馮新成積極帶領廣寧廚師研發新菜品,不斷提高廣寧廚師在業界地位,他研發撚手十八香椒鹽富貴蝦評為「亞洲地標美食」;廣州嘉華海鮮酒家老闆廖建球在投入了700多萬元支持家鄉新農村建設。
廣寧的廚師在做好粵菜食材、出品的同時,注重傳播粵菜飲食文化。2007年,徐志鋒兄弟受邀到溫州珍寶舫大酒店掌管酒店的後廚,他們發現當地人在擺各種宴席的時候只注重菜式的品種與數量,而菜的出品與烹飪水平卻不高。為此,他們藉機傳播粵菜文化,使得溫州人改變了宴席的習慣,更注重菜品品質與出品,菜式也從18個改為12個,上菜也上改為現煮現上。
廣寧廚師協會秘書長陳家漢介紹,一直以來,該協會十分注重對本土廚師進行培訓交流。為提升本土廚師水平,他們通過對本土菜品的烹飪技法、營養的搭配、擺盤等方面對本土的廚師進行培訓和對他們的菜品提出改進的建議,不斷提升本土廚師的水平。同時創造條件建設了省級粵菜師傅培訓基地、省級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和廣寧縣油茶博覽園,為粵菜師傅人才培訓、菜品研發、飲食文化傳承提供了優質服務的平臺,強化對老字號餐飲企業的培育、優質農家樂的發展。
陳家漢表示,他們將以廣寧成功創建「中國廚師之鄉」為新的起點,進一步擦亮廣寧廚師的金字招牌,向天下市民百姓提供美味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