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春秋戰國以來,我國北方的崇山峻岭之巔,就匍匐著一條「巨龍」,它就是長城。
我國早在西周時期就有修建長城的經歷。秦王嬴政掃六合,統一六國後,把戰國長城相連,派軍駐守,以衛北疆。
隨著漢,明等朝代的興建和修復,長城越發雄偉,成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巨大的單一建築,東西綿延上萬裡,又被稱為萬裡長城。
「長橋身作長城夢,南五湖天北濟淮」。
時至今日,長城早已不僅僅是一個偉大的建築,而是成為了民族的象徵,長城內外,是國人魂牽夢繞的家園。
近日,有一位國外博主專程跑到中國爬「長城」,並把過程記錄下來,分享在自己的主頁上。
在評論裡,有老外質疑:長城也沒有說的那麼偉大。
這樣不責任的話遭到了很多網友不滿,紛紛反駁。
萬裡長城真正的作用是什麼,是否真如有些人說的那樣「沒用」?
下面就聽小編來「捋一捋」。
很多人有一個誤區,就是認為長城僅僅只是一堵城牆,這是錯的。
長城是由城牆,多通道堡壘,烽火臺等組成的龐大,有縱深的防禦系統。
不僅巧妙地結合天險,把邊境連成一片,還可以駐防,震懾周邊。
長城是最原始的無線通信系統。
只要長城上一個點遭到攻擊,只要在烽火臺上點燃乾草,滾滾狼煙就可以迅速傳達消息至京都。
在西周時期,發生在鎬京(今陝西西安)的「烽火戲諸侯」,就是周幽王為博美人一笑,點燃驪山烽火臺的狼煙戲耍諸侯的故事。
長城可以很好地隔絕貿易和資源外流。
秦漢時期,匈奴等遊牧民族技術極度落後,沒有鐵等金屬冶煉技術,全靠從中原商人處購買。
通過長城阻絕貿易後,鐵器等資源很少流出,遊牧民族與中原王朝的技術差距越來越大。
到漢武帝時期,更是形成了「一漢敵五胡」的場景。
在歷史上其他時間,其實長城都很好的完成了他的軍事作用。
長城可以鞏固領土。
趙國滅林胡,中山後,修長城。燕國滅東胡,收遼東後,修長城。秦國滅義渠,稱霸西戎,逐匈奴,佔據河套後,修長城。
漢朝打敗匈奴,奪漠南後,也修建了外長城。
通過上面的史料,我們會發現一個規律,那就是長城修建的時間點,通常是中央王國向外擴張勝利的時候,修長城更多的是為了鞏固新的領土。
換位思考一下,能讓歷朝歷代,持續上千年不斷修建的工程,會是沒有用的麼?
最後,不得不感嘆一句,長城真的是一個偉大的工程奇蹟,難以想像在2000多年以前,當時的人們是怎樣用一塊塊巨石建起這樣一座偉大的建築。
向偉大的古代勞動者致敬!
你覺得長城最重要的作用是什麼呢?是提高凝聚力,還是.....把你的答案告訴我吧!
本文由伯牙君原創,百家號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感謝各位長期以來的支持,覺得不錯的來個素質三連,點個關注吧!無比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