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嶺在多個峪口建起保護站以來,自由進秦嶺的爬山戲水變得越來越困難,許多朋友還是樂於自駕出遊,不願坐保護站擺渡車。
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到周圍的藍田或周至等地來避暑。
那天我們自駕去了藍田縣的葛牌古鎮,這是一個值得一去的地方。距西安約45公裡,開車大約1小時可到達,這是最靠近高速公路的古鎮。
位於秦嶺北麓的葛牌古鎮是西安的東南部門戶。許多古鎮在秦嶺山的重要驛道上都是商業重鎮,如我以前寫過遊記的熨鬥古鎮、鳳凰古鎮等等,動輒有上千年的歷史。
葛牌古鎮歷史上建於明清時期,近代這裡又是原紅軍第二十五軍1932年在關中建立的紅色革命根據地。
葛牌古鎮的名字有點奇怪,所以我問了當地一個朋友這個名字的來源。因為以前這裡溝壑縱橫,草木繁茂,葛條鋪天蓋地,纏繞生長,外觀像一座牌樓,因此得名「葛牌」。
如今葛牌古鎮仿照國內其他革命老區,也建立了紅色古鎮。到古鎮的第一站,我們參觀了紅25軍軍部舊址,鄂豫陝省委擴大會議舊址,葛牌鎮蘇維埃政府舊址等。
現場佔地800多平方米,那些帶有時代色彩的書刊、服裝、照片等,生動地再現了當年紅軍戰士槍林彈雨的艱辛歲月!
遊覽革命紀念館後,我們開始漫步於街頭,感受古鎮的生活氣息。
古城沿江而建,它緊鄰秦嶺山脈北邊,地處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既有北方小鎮的韻味,又有南方涼爽溼潤的氣候。儘管是夏天,但是古鎮除了街道有點曬,溫度還是很不錯的。
鎮上的房子老舊雜亂,新舊雜亂,沿街的商店有些是賣山貨,有些是賣藤編生活用品,還有賣藍田小吃的商店,麵條,魚丸,煎餅,我們逛了一圈就吃完了。據說古鎮橋頭有顆百年旱柳,每逢集市,大樹下和老街上都有從附近趕來的鄉親在賣各種蔬菜水果、小吃、生活用品。
坐北朝南,臨河而居,面朝秦嶺,呼吸巍峨蒼翠的大山所產生的負氧離子,減壓又治癒疾病。
晚上去城裡找了一家普通的農家樂,一問30塊錢一人,還算比較便宜吧?儘管環境一般,但衛生狀況良好,我們住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