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波蘭大使劉光源寫給波蘭中國留學生的慰問信。 作者供圖
作者 孫赫琪
完全沒有想到,2020年會以這樣的方式拉開帷幕。
3月中旬,我原本要坐上前往德國科隆的飛機去旅行。起飛前空乘告知,波蘭即將封鎖邊境,因此像我這種持往返機票的人將不能返回波蘭。我只能走出機艙,回到宿舍,放棄此次旅程。第二天,我接到了學校的郵件:學校停止面授課程,改為網絡教學。
在波蘭宣布關閉邊境前夕,身邊的一些中國同學買到了回國的機票。那時國內已經很好地控制了疫情,嚴格的防疫措施和周到的醫療護理無疑是最有力的定心丸。我的英國室友打趣道,如果有可能,他希望我帶他回中國。
華沙的各個超市掀起了「搶購潮」,大米、衛生紙和洗手液無疑成了最緊俏的物資,醫用口罩和手套更是重金難求。面對嚴峻的疫情形勢,我們的宿舍樓採取了最高級別的防護措施:禁止任何訪客入內;宿舍樓入口和電梯入口等處均放置了免洗洗手液,保潔阿姨每天進行消殺。大型購物中心和商鋪全部關門歇業,只允許超市、藥店和食品店營業,並且限制顧客人數,所有在外面排隊的人保持兩米以上距離。公園全部關閉,公共運輸工具也有乘客人數限制。波蘭政府對疫情極為重視。得益於良好的防疫措施和嚴格的社會禁令,波蘭沒有像義大利、法國、西班牙、德國等國家一樣成為疫情重災區。
留守波蘭的我們整天待在宿舍裡上網課。原本的日常生活被打亂,變成了超市和宿舍間的兩點一線。除了去校外購買必要的生活物資,我們絕大多數時候是「宅男宅女」。與很多外國學生不同,中國學生更注重自我防護,因為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國內對於疫情的控制措施是合理、有效的。在很多外國人鼓吹「口罩無用論」的時候,幾乎所有的中國留學生都戴上了口罩。
中國駐波蘭使館積極協調,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學聯網站及微信群等多種渠道收集中國留學生的需求,給我們所有登記在冊的學生每人發放了20個口罩。使館還調動多方力量,波蘭華人華僑和中資企業也積極捐款,為在波蘭的中國留學生發放了健康包,健康包內有消毒液、醫用口罩等防疫物資,還有中國駐波蘭大使劉光源寫給我們的慰問信。我相信,每一位在海外的中國留學生收到來自祖國的健康包時都和我有同樣的心情,這些寶貴的物資體現了祖國在這個艱難時刻對我們的惦記,讓我們感動、自豪、心安。
收到健康包的當天,與我住在同一層的伊朗同學感嘆道,世界上沒有第二個國家的政府會給在國外的留學生發放抗疫物資,也沒有第二個國家有這樣的魄力和凝聚力,給予海外公民如此強大又切實的支持。劉光源大使信中的每一個字都擲地有聲,讓我們這些在異國他鄉的留學生感受到了祖國的溫暖和保護。
隨著疫情放緩,波蘭也在逐步解封:先是開放商場和店鋪,然後放寬對公共運輸工具的乘客人數限制;餐廳陸續開門營業,但顧客必須在室外就餐,並保持社交距離;國內航班逐步復航,機場和飛機都有非常嚴格的防疫措施。目前,歐盟正在商討開放邊境,申根區國家也在考慮互相開放邊境。但對學生來說,面授教學依舊被禁止,學校在郵件裡通知我們,網絡課程會一直持續到本學期結束,考試在線上進行。
所有留學生最感頭疼的是籤證問題。臨近暑假,很多同學的籤證即將到期,但受限于波蘭關閉邊境,沒有航班回國。對於籤證問題,中國駐波蘭使館已和波蘭政府進行了溝通和協調,將優先為我們這些滯留在波蘭的中國學生辦理居留卡,並延長籤證。這令我們不禁慨嘆使館的周到和細心。
新冠肺炎疫情阻擋了我們的腳步,但也給了我們足夠的時間思考和成長。我們在隔離期間反思過去,展望未來。願疫去春來,山河依舊。
(作者是波蘭華沙大學碩士研究生。西南政法大學全球新聞與傳播學院教師孫力舟對本文亦有貢獻。)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