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故事廣為流傳,中日文化分別如何解讀關羽這一角色?

2020-12-24 北晚新視覺網

即「三國」的故事,在世界範圍內廣為流傳,受到人們的喜愛。而在東方其傳播之廣泛,喜愛程度之深,可以說對東亞國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在以中、日、韓這三國中,各家流傳的內容並非完全一致,這除了各國本土的文化特性以及民族屬性以外,關羽這個人物最大程度代表了這種喜愛的差異化。

▌作者 洪宇

《關羽:神化的〈三國志〉英雄》[日]渡邊義浩 著 李曉倩 譯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雖然中日韓都有關帝廟,但是真的把關羽當作神明來供奉的也似乎只有中國人。在韓國首爾有兩座關帝廟,但遊客相對稀少,這兩座廟說起來也是因為中國人而修建。在當年萬曆年間抗倭援朝戰爭中,為了滿足明朝軍隊的信仰而專門修建的,韓國本土並沒有對關羽的信仰,當時的朝鮮國王宣宗迫於明軍的要求,在關羽誕辰日也務必盛裝祭拜,所以韓國對關羽的感情也比較複雜。

三國的故事在日本戰國時代就廣為流傳,日本人會經常拿中國的三國人物與日本戰國時期的將軍們相對應,比如曹操對織田信長、德川家康對司馬懿、真田幸村對趙雲、上杉謙信對關羽等等,可以說是有歷史的熟悉感。另外近代小說家吉川英治根據《三國演義》改寫的《三國志》小說,為現代日本人接受三國奠定了基礎。其主線以曹操為開始,以諸葛亮為終結,整體的基調是志向宏偉遠大、傑出的人物在智勇中展現忠肝義膽。但對於關羽的描寫較為平淡,在日本也基本上沒有對關羽的信仰。

在日本學者的眼中,中國的關羽信仰就顯得頗為有趣,已經形成了一種文化信仰,日本學者以第三人的角度從關羽身上看到很多中國文化流變所帶來的影響。現為日本三國志學會事務局長、大東文化大學教授的渡邊義浩,對關羽的「封神」就非常感興趣,在眾多資料和對中國文化信仰的理解中,展開了對關羽的研究,併集結成《關羽:神化的〈三國志〉英雄》一書。在書中以中國的《三國演義》和史實中的關羽為基礎,對關羽的武勇、義絕、顯聖、封神,小說中內容的虛構以及對華人關係網的影響等方向進行了解讀。

【 由史實到文學 】

最早陳壽所著的《三國志》中,關羽雖在排次上位列蜀將之首,但在當時相比較文士而言,武夫的地位並沒有那麼高,也沒有特別之處,對於蜀漢之臣陳壽而言,關羽只是個武將而已並無特別。而後在劉宋裴松之的補註中豐富了《三國志》的相關史料。對於關羽來說,當時已經無所謂曹魏正統還是蜀漢正統,因此補充的材料較為客觀,關羽的更多資料也被補充了進去,比如關羽愛慕呂布手下秦宜祿之妻,向曹操請求卻被橫刀奪愛的事也被記錄在內。

可以說在正史《三國志》寫成,及裴松之寫注的那個時代,關羽還是一名普通的武將,在他身上既有過人傑出的一面,也有普通人的一面,歷史什麼樣關羽就是什麼樣,並沒有摻雜其他東西在裡面。

後世的發展中,三國故事走向民間,在宋代親蜀漢、疏曹魏的趨向已經逐漸成勢。尤其是在南宋時期,當時人們將整個局勢與三國相關聯,南宋朝廷就好似以天下大業為目標的蜀漢政權,雖有雄心壯志但偏安一隅備受欺壓。而將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看作是曹魏的化身,雖實力強勁但來路不正,沒有道義的支持只靠武力的野蠻侵略。在《三國演義》成書之前,整個社會的氛圍,就已經為三國這段歷史的民間形象定了型。而文學作品出現後,影響力更是成倍增加,關羽的形象此時已經被突出出來。

《三國演義》的「嘉靖本」開篇,附有弘治七年蔣大器為之作的序,在序中闡述了歷史上「春秋大義」的重要性,點明了這部小說中突出的重點。在歷代版本修改中,清代的毛綸、毛宗崗父子批改過的《三國演義》,可以說是奠定了中國人對三國的基本認知,其中承襲著以朱熹所著的《資治通鑑綱目》為核心的價值觀,對三國的故事進行整體改造:曹操「奸絕」、諸葛亮「智絕」、關羽「義絕」這「三絕」成為《三國演義》對於人物刻畫的核心。

作為平話小說,在當時被公認為無價值的讀物,為了大眾讀者閒餘而創作,迎合讀者胃口以及市場環境,成為它的宿命。現今的《三國演義》早已不是當初羅貫中所寫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它在大環境中不斷地被打磨被重新塑造後,成為今天的模樣。關羽也是在這種環境中,逐漸脫離史實,去掉人性醜陋的一面,逐漸封神的。

【 七分實三分虛 】

清代學者章學誠評價《三國演義》「七分史實,三分虛構」。在三國故事的歷代流傳中,秉持著以史實為基礎的原則進行改編。羅貫中的《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後,又經過歷代修編,最終有了這個評價。除了文學的藝術加工之外,那三分虛構對於我們現代人理解三國的意義有著重要的影響。從關羽身上我們就能看到這「三分虛」虛在哪兒?為了什麼目的而虛?需要達成什麼效果?這在作者渡邊義浩對於關羽神化的研究中是至關重要的一點。

作者以流傳最廣的毛批《三國演義》為底本。毛宗崗本著關羽作為「義絕」的目的去修改,使關羽的形象完美化,成為兼具義勇的完美形象。在作者的論述中,我們看到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這種最能表現關羽武力的故事,作為虛構的存在,極大程度增加了對於關羽個人武藝的欽佩程度。但如果說武藝的話,呂布從來都是公認的個人武藝最強者,而說到行軍打仗軍事指揮,曹操才是無可比擬者。如此看武藝在關羽的神化中,只是作為輔助材料,並沒有那麼重要。孤立地看關羽其實並沒有什麼亮點,而在文學處理中,對比著看,尤其是和書內第一大反派曹操的對比中,人們才會發現關羽的過人之處。

《三國演義》中,有兩個極為精彩的虛構故事,讓「三絕」的地位有了明顯的高低,也讓關羽的形象升華超脫。「千裡走單騎」的故事讀者們並不陌生,在這之前關羽降漢不降曹的大義以為人所通曉,在歷史的亂世中,君主失勢,樹倒猢猻散的事情經常發生,不忘舊主,不顧新主優待的事極為罕見,也極為值得歌頌。關羽降曹不假,歸劉也是真,但其中的情節歷史上並沒有描寫,這便給了小說家發揮的空間。

在千裡走單騎之前,有個虛構情節,曹操安排關羽與劉備的兩位夫人共處一室,企圖亂了他們的君臣之禮。這可以看到濃濃的儒家禮教思想,其實在東漢時期儒家的禮教思想並沒有後世那麼濃厚,對於守節與失節一事,也是在宋代之後才成為禮教的大防。我們看同時代的明清小說,很多豔情故事都是以此為前提發展而來的。可見後人基於自己時代的特點編造了這樣的一個故事,不過效果卻格外的好。關羽面對曹操的計謀毫不動搖,在門外站了一宿。這一行為凸顯了關羽對劉備的忠義,不因劉備在不在場而變動,將對兄長的尊重轉移給了嫂子。同時這故事,也凸顯了「奸絕」曹操,讓他的奸更為突出。

真實的歷史上劉備奉袁紹的命令在許昌周圍騷擾打遊擊,其實關羽只需要帶著兩位嫂子出許昌城就可以與劉備會合。然而後人不惜編造關羽繞行千裡,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將他的形象重點突出,一方面關羽遵守了對於劉備的諾言,保護好兩位嫂子的安全;另一方面本來斬顏良誅文丑已經還了曹操對於他的恩情,這下因為擅斬魏將又欠下了曹操的人情,為之後的華容道義釋曹操埋下了伏筆。可以說這件虛構故事的巧妙,既在小說結構上合理,又給關羽加了一層光環。

【 「三絕」與忠義 】

虛構的華容道義釋曹操的故事,更是為關羽在義的矛盾衝突中做了很好的詮釋,得到了一個幾乎讀者都滿意的結果。赤壁之戰吳軍作為主力打贏了曹操,但在「蜀漢正統論」的背景下,加入了諸葛亮與周瑜暗鬥的主線,再輔以「借東風」等故事,讓劉備一方成為決定因素,後又有了關羽義釋曹操的故事。

諸葛亮明知關羽欠曹操恩情,還要上演一出立軍令狀的戲碼,這種看似「奸猾」的手段,目的也是為了突出關羽的義。如果沒有軍令狀,關羽放曹操的意義便大打折扣。對劉備和漢朝廷來說殺曹操是忠,而對自己來說放曹操是義。本是個兩難的選擇,但有了軍令狀之後,關羽可以通過放棄自己的生命而尋求忠義兩全。忠本身有種權力關係在其中,有一種強制力,臣下為主上而犧牲,似乎是古代對於「忠」的固定理解。忠或許不是個人選擇,但「義」便與之相反了。

義在道德約束層面,沒有忠和孝的那種強制力,純然出於自己對於禮義廉恥的理解,是一個個人的選擇。在此處,關羽為了敵人而犧牲自己,為了心中的仁義而捨棄自己的生命,這才能跳出忠的範圍,而突出義。同時這種境界已經是超乎常人了,將關羽的品行進一步神化。為此,羅貫中不惜損害諸葛亮的形象,使他明知關羽弱點卻還要用他,諸葛亮的狡黠更反襯了關羽的大義。雖然小說中又描寫了對於此事諸葛亮的反對和藉故順應天意等為諸葛亮挽回形象的故事,但是這個「壞人」終究還是讓諸葛亮當了。

由此可見,雖然《三國演義》突出了「三絕」,但在作者和修改者們的心目中,三絕的高低次序在《三國演義》中早已排好,對關羽的偏愛展現得淋漓盡致。在渡邊義浩的研究中,關羽封神之路遠不止這些,比如因為關羽出生自山西解州,那裡的鹽池自古便是極大的商業資源,關羽在當地由鹽池的守護神變為中國百姓心中的守護神,發源於山西遍布中國的晉商在推廣傳播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海外華人關係網最初也是以商幫為雛形,在不能以血緣關係凝聚的海外,「義」的代表——關羽,成為海外華人凝聚的信仰基礎。關帝廟成為關係網中的中心據點,以信義凝聚華人,進行互幫互助,通過在關羽面前起誓結成互相信賴的關係,這都是在關羽「義絕」的基礎上所延伸而來的。還有蜀漢正統論與宋朝時局的結合以及清朝滿族人對於關羽的感情等等分析中,我們看到了關羽如何從一個人物變為一種信仰最後再成為一種文化符號的歷程。一種完美的存在其實寄託了人們對於自身不足的否定,也寄託了人們對於美好的嚮往,而關羽就是這樣一種形象,在人們的自我對比中逐漸神化。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tf008

相關焦點

  • 「三國」故事廣為流傳,中日文化分別如何解讀關羽這一角色?
    即「三國」的故事,在世界範圍內廣為流傳,受到人們的喜愛。而在東方其傳播之廣泛,喜愛程度之深,可以說對東亞國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在以中、日、韓這三國中,各家流傳的內容並非完全一致,這除了各國本土的文化特性以及民族屬性以外,關羽這個人物最大程度代表了這種喜愛的差異化。
  •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看看影視劇、戲曲裡的三國故事!
    梨園行有個說法叫「唐三千、宋八百,數不盡的三列國」,在長篇章回小說《三國演義》成書之前,三國題材的故事就廣為流傳,並早就被搬上戲曲舞臺,如今更是影視劇的寵兒,久演不衰,成為深受老百姓追捧的「三國戲」。今天,就讓小戲迷帶著您去看看影視劇、戲曲裡的三國戲,一同去領略三國風雲裡那些波瀾壯闊的故事!
  • 三國的宇宙 在成都,滿足你對三國文化的所有想像——每個人心中都...
    這一點和「漫威電影宇宙」異曲同工。「漫威宇宙」就是由共同的元素、設定、表演和角色通過跨界作品所建立,並且與其它漫畫、電影與動畫等衍生,和同人作品同屬一個多元宇宙,造就了無限多的「平行世界」,簡直如愚公移山故事裡所說的「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盡也」。
  • 三國文化為什麼如此的流行?包括遊戲和影視
    三國文化的流行是一個奇蹟,儘管短暫卻依然阻擋不了人們對這段歷史的熱愛。這是一段誰都可以談論的津津有味的歷史,誰都可以自稱是三國史專家,任何人都有看法卻未必真正懂得歷史。1.象牙塔我所謂的象牙塔是指那些個專門坐在桌椅旁,或者大學甚至研究院的專家學者們對這段歷史的解讀。就像易中天這樣的專門研究三國歷史的學者。他們對三國這段歷史的研究影響了三國在學術領域的價值與比重。百家講壇上易中天品三國的播出同樣對三國歷史的推廣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 三國疑案:關羽的妻子究竟是誰?關羽的兒女歸宿如何?
    正文三國疑案:關羽的妻子究竟是誰?關羽的兒女歸宿如何?在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三國時期,關羽無疑是三國中最出彩的,也是最悲催的英雄。隨著關羽這一將星的隕落,其家族的命運也隨之成謎。但是,這裡有個問題,關羽三十八歲未婚,並不代表關平三十八歲也未婚,為何正史及演義故事裡均沒有關平後代的蹤影?這似乎是一個歷史懸案。關平變義子,大概只有一個說法可以解釋,那就是後人不願看到英雄落下如此悲慘的結局。次子關興,少有令名,深得諸葛亮器重,《三國志·關羽傳》介紹關興說「弱冠為侍中、中監軍,數歲卒。」
  • 劉德華的趙雲,甄子丹的關羽,劇中最帥三國戰將,呂布難分上下!
    很多人是三國的忠實粉絲,很多影視作品都是以三國故事為題材而拍攝,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三國時期很多戰將非常有名,不少觀眾在看這一類影視作品時會特別注意這些戰將,從人物選角到服裝道具等都會成為觀眾關注的焦點,觀看了諸多以三國故事為題材拍攝的應該是作品,劇中最帥三國戰將些許名將已有答案,比如
  • 【中日文化趣談】 這本中國書,日本人讀了一千年
    自古以來,中日兩國作為一衣帶水的鄰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中國文化在很多方面對日本有著很大的影響
  • 從武將到武聖,從財神到關帝,關羽的成神之路
    如果問哪位三國人物最厲害,可能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答案,但如果問哪位三國人物後世最受人敬仰,那一定非關二爺莫屬了。他不但在民間有著深厚的信仰,還得到了多位帝王的封號,就連道佛兩教也都供奉其為護教神祗。如今,不僅僅是中國有對關羽的崇拜,甚至全世界的華人們都將其奉若神明。
  • 三國裡面最為囂張的四句話,最後一句廣為流傳,成為經典成語
    並且我們都知道,在當時也有很多說在未成年之前不要讀《三國演義》,因為裡面它也相當於一個心理學的著作,對於裡面的人性解讀也非常的透徹,並且裡面有很多的戰役,在古代,我們都知道每一個出戰的大將軍,他們背後都有自己的謀士和軍師。
  • 關羽,如何從人,變成全能的神
    從史書《三國志》到小說《三國演義》,三國故事變得越來越豐富。所謂「演義」就是講史演義,類似今天的評書。後來有人把說書演義的底稿整理成文字,就形成了最初的三國小說。後來,有出版商出版了三國小說。一開始有了很多不一樣的版本,最後,清代的毛宗崗父子修訂了一個完善的版本。我們今天說的長篇小說《三國演義》,指的就是這個最終定本。
  • 漫談《三國》故事之二:關羽為何大意失荊州?
    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就是這樣一部千古流傳的優秀古典文學名著。本文漫談的《三國》故事基於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小說,而非是三國正史。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關羽在三國故事中,可謂是一個傳奇人物。諸葛亮在收到劉備的命令,收拾行裝準備入川的時候,曾和肩負守衛荊襄重地的關羽有過一番有關未來戰略的對話。當時,諸葛亮問關羽,若曹操來攻,如何抵禦?關羽回答,領兵拒之。諸葛亮又問,若曹操孫權同時來攻,如何抵禦?關羽回答,分兵拒之。孔明聽後不由得嘆息,如此荊州危矣。他傳授給關羽守衛荊州的錦囊妙計,裡面只有八個字「東和孫權,北拒曹操」。
  • 軍神對武聖,當上杉謙信和關羽出現在同一款遊戲中分別又如何呢?
    日本人這種中二力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在戰國時期,日本人就喜歡給知名的武將取上一個炫酷的稱號,因為日本人非常推崇三國演義,所以他們也會用自家武將,去和三國的武將角色作對比,劃等號,用以提升戰國武將的聲威,比如「東國無雙」本多忠勝,還有「日本之張飛」的稱號,而有著武聖之稱最頂級的武將關羽,自然不是誰都有資格和他劃等號的,在日本人心目中,能和武聖對標的人,就只有軍神上杉謙信了,那麼這兩位頂尖武將,如果出現在同一款遊戲中
  • 三國英雄傳|五虎上將之:忠勇關羽!
    ——關羽 看到這句話大家腦海出現的肯定是諸如「忠義、神勇」之類的詞語。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位流傳千古的人物「關羽」。 關羽(?~220年),字雲長,小字長生,河東郡解縣人,漢末三國時期名將,被封為五虎上將之首。他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千年經久不息。 更在很多地方都為他建宗立廟,在以前他更是很多黑道人士所信仰,祭拜的。
  • 從三國文化聊起,解讀遊戲中的歷史人物
    作為一個很重要的免費IP,三國類遊戲層出不窮。就像是三國類網絡小說一樣,只要寫了就會有人看,三國遊戲只要做了基本就會有人玩。但有沒有玩家肯為此買單,就是另一回事了。本文將以三國IP為媒介,著重解讀遊戲中對於歷史人物的處理。
  • 方月仿:「關羽戲曲」與「關公文化」
    中原大地是三國的古戰場,湖北留下了太多的三國遺址和中國人物的故事。我要沿著長江、漢水,把三國的每個景點遊個遍……」我想這很有可能就是秋雨先生下一個「文化苦旅」巡遊吧。 舊時社會上還曾流行過「少讀史書多看戲」這類俗語。在我國漫長的古代史中,又尤以三國史為第一。南、北、東、西、中的各個城鄉,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幾乎無人不知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曹操、孫權、周瑜等三國主要人物的故事。三國史的深人人心,首先得益於晉。陳壽撰寫,後由裴松之注釋的《三國志》。正是這本史書,給長篇小說《三國演義》提供了主要的豐富的素材。
  • 文聖孔子,兵聖孫武,武聖關羽,詩聖、畫聖、酒聖、又分別是誰?
    在中國古代,能夠被稱為「聖」的,不是祖師爺,就是能力登峰造極之人,或者兩者兼有之,我們都知道,孔子作為中國古代最為著名的教育家,儒家的創始人,因此他也被稱之為文聖,而三國時期的將領關羽,武藝超群,同時性格堅毅,因此被稱為武聖,那麼兵聖、詩聖、畫聖、酒聖、又分別是指的那些人呢?就讓我們來看一下吧!
  • 南京一教授還原三國古地圖:「過五關」繞大圈,關羽是路盲?
    南京一教授還原三國古地圖:「過五關」繞大圈,關羽是路盲?三江學院歷史與文化地圖研究會近日成立,研究會主任許盤清教授痴迷於繪製歷史地圖。他翻遍古書,還原了三國時期古地圖300多幅。經過對比,許盤清教授發現,《三國演義》中的部分經典橋段地理方位混亂,應是虛構情節。關羽「過五關斬六將」路徑示意圖,從許都到汝南繞了一大圈。 揚子晚報 萬惠娟 製圖《三國演義》中經典是虛構的?
  • 年味中的三國:關羽為何被供奉為「武財神」?羅貫中:多虧有我
    年畫中經常會看到熟悉的三國悍將關羽和張飛,他們手握青龍偃月刀和丈八蛇長矛,威風凜凜。將他們的畫像作為年畫,貼在門上,相傳具有驅邪保平安的寓意。大年三十吃餃子,祭拜祖先,也有許多人在家中擺上關羽的神像,或者去廟堂祭拜,商人求財源廣進,普通百姓求家宅平安。那麼,為什麼關羽既被作為一個神將,被人們祈求平安,又被商人作為「武財神」,祈求來年財源廣進呢?
  • 解讀三國故事5——忠義之士關羽千裡走單騎,過關斬將斬殺的都是誰
    三國故事中關羽是忠義的化身。曹操徐州大敗劉備之後,關羽為了保護劉備妻小,不得已歸屬曹操。在關羽歸屬曹操的時候,提出了三個條件:1、以降漢不降曹;2、用劉備的俸祿奉養兩位嫂嫂;3、一旦得知劉備下落,便去找他。曹操愛惜關羽的忠義與武功蓋世,用金錢與美色誘惑關羽為其所用,均不得成功。後來曹操把呂布的赤兔馬贈送關羽,關羽欣然大喜,謝曹操說:「有了這匹寶馬,一旦有了兄長的消息,我就可以儘快見到兄長了。」
  • 看得見的「三國」 就在南山博物館
    深圳僑報記者 張珊 文/圖 近日,風靡全球的「三國志文化展」在南山博物館開幕。通過一件件文物,市民更加近距離認識、了解三國時代的真實面貌,盡情領略「看得見的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