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會在某個瞬間,因為神經敏感,突然一下變得恐懼呢?
比如淋浴的時候,大量泡沫聚集在你臉部周圍,無法睜開眼睛。這時候你突然感覺自己面前好像站著一個人,只要一睜眼,面前就會呈現一張猙獰的臉。
或者半夜醒來後,突然聽到房間外發出異響。這一瞬間神經突然緊繃,一動也不敢動,只能尷尬地等待怪聲再次響起,然後趕快確認聲音的來源。
而就在上周,我去洗浴中心洗澡,類似的情況也發生了一次。當我走進更衣室,用手牌碰開儲物櫃感應器的一瞬間,突然產生了一個無釐頭但恐怖的念頭:
這儲物櫃會不會由於工作人員檢查疏忽,遺落著上一位客人的物品...
比如一隻斷手?
萬一洗浴中心的儲物櫃裡藏著只斷手...
好吧,著實有點尷尬,這壓根就不恐怖。最多只是個不切實際而且有夠遜的腦洞:)
但說起儲物櫃,這讓我想起了一則有趣的都市傳說。
當我們去日本旅行的時候,經常能在車站、百貨公司或遊樂園裡看到大型的儲物櫃。
這種設施和我國超市常見的自動儲物櫃類似。但在日本多是需要投幣使用的,所以被稱為「Coin Locker」(コインロッカー),也就是投幣式儲物櫃。
橫浜駅 JR改札內的コインロッカ
去日本旅行,如果購買了大量手信或是拎著大件行李出行,利用下儲物櫃其實真的很方便。
花上幾百日元即可換得一身輕鬆,多投上點錢甚至還能長期保管。
但有一點很恐怖:如果使用者存的,根本就不是普通行李,那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呢?
那麼都市傳說也就由此開始。
某天,一位日本女性途經儲物櫃,突然看到了一個小男孩正在儲物櫃前哭泣。
女性心想,或許小男孩和父母走散迷路了吧,於是上前詢問小男孩:
「小朋友,你怎麼了?」
小男孩只是哭,並沒有回答。
「是不是迷路了?」
小男孩還是一直哭。並不回答。
這時,女子又問了一句:
「你媽媽在哪兒呢?」
聽到這話,小男孩立馬不哭了,衝著女人冷冷地說到:
就是你啊!
原來,這名女子在年輕時,曾意外懷孕。由於當時玩得很開,以至於連孩子的父親是誰都不知道。結婚是不可能結婚的,也不敢和家人朋友商量,所以只能偷偷把孩子生下來。
可孩子誕生後,撫養就成了大問題。思前想後,女子決定棄嬰。
她帶著孩子來到車站的儲物櫃,趁四下無人偷偷把孩子鎖在儲物櫃裡,然後迅速離開。
很明顯,如果孩子沒有被及時發現,那麼他很可能會在儲物櫃中慢慢死去、腐爛。
女子對自己的行為也十分自責。以至於多年以來,她都會刻意繞開儲物櫃走。但這一天她和人約見遲到,不得不從儲物櫃前經過,就發生了剛才講的一幕...
在有的版本當中,故事的結尾還會補充一個結局:
第二天,有人發現這名女人已經慘死,屍體被肢解,塞進儲物櫃中。
故事講完了。相信聰明的讀者朋友一定忍不住要吐槽。想都不用想,這故事一定是編的。
既然女人都死了,那這麼完整翔實的故事到底是誰公諸於眾的呢?
好了,這其實並不重要,真正值得吐槽的在後面。
回到現實生活,日本的儲物櫃有時也暗藏著驚嚇。
2018年,有人發現東京新宿歌舞伎町附近的一個投幣儲物櫃,傳來一陣惡臭。警方在接到民眾報警後來到現場。他們開鎖後發現了一個旅行箱。箱中竟然藏著一具女嬰死屍。
從嬰屍的身型來看,恐怕是一名新生兒。其頸部有疑似被毛巾勒過的痕跡,死亡時間應該在1到3個月之前。
於是根據監控錄像,警方順利鎖定了一名叫戶川萬緒的女子。她時年25歲,自稱無業且居無定所,經常出入附近的漫畫吃茶店。
戶川被逮捕後稱,自己在漫畫吃茶店的一個私人房間內生下了女嬰,怕被發現招致麻煩,乾脆把嬰兒殺了,幾天後藏進旅行箱,拋屍儲物櫃中。
而在同年,相似、但更為殘酷的事情在東京也有發生。
時年9月,一名叫須崎江美梨的女子向警方自首。因為自己犯了「棄屍罪」。
警方根據其描述,在東京鶯谷站附近投幣儲物櫃中發現一個膠袋。袋中藏著一個嬰屍,應該是沒出生多久就遭到了拋棄,但這具屍體已經腐爛,就連性別都沒法判斷。
須崎交待,這名孩子是自己四五年前在旅館中誕下的,但孩子出生時就已經死了。慌亂之中,須崎把孩子裝進袋子,藏到了車站附近的儲物櫃中。
但是,投幣式儲物櫃是有時間限制的。如果超時太長、欠費太多。那麼管理人員就可能會開櫃檢查。
因為害怕事情敗露,須崎不得不經常續費,甚至在幾年間,轉輾換過18個儲物櫃藏匿屍體。但這次,時年49歲的須崎沒有工作,也沒有固定住所,不巧又被原本居住的住宅轟了出來,儲物櫃的鑰匙還遺落在了住宅內。
因為擔心嬰屍被別人發現,須崎選擇了自首。
不難看出,須崎的藏屍手段非常繁瑣,還需要花費很高的成本。
有媒體報導,須崎這幾年用於儲物櫃藏屍的金額,甚至高達36.5萬日元(折合2萬多人民幣)。
那麼,她為什麼非得選擇儲物櫃藏屍呢?
要知道,儲物箱在日本並非藏嬰屍的唯一手段。先前曾有母親將嬰屍藏匿在壁櫥,甚至有人將嬰兒丟在鐵桶中用水泥澆灌藏匿。
而馬探長個人認為,須崎選擇儲物櫃藏屍,可能是文化背景使然。
因為儲物櫃藏嬰兒這件事,在日本可以說是個「公開的秘密」,或者說是一種殘酷的流行文化。
目前廣泛認為,投幣式儲物櫃在日本首次出現是在1964年。
彼時的日本在成功舉辦了奧運會,而投幣式儲物櫃作為一種便捷的設施,在新宿站首次投入應用。
奧運會舉辦前夕,日本迎來了高速經濟發展,被稱為奧林匹克景氣。
但奧運結束後,基礎設施建設停滯,建築業蕭條,日本經濟下滑。
儘管很快,連續5年經濟增長的伊弉諾景氣,為日本民眾帶來了汽車、空調、彩電「新三神器」。但1973年的石油危機卻讓日本的經濟陷入了混亂。
而在此期間,儲物櫃棄嬰事件開始出現。
有資料顯示,日本儲物櫃棄嬰始於1971年。而短短兩年後,也就是1973年,這一事件就發展成了社會現象。
因為僅一年當中,大城市的車站儲物櫃就出現了至少46起案例。
究其原因,有學者認為,彼時的日本正值第二次嬰兒潮,新生兒數量極多。而日本的文化環境受到海外戲劇和電影的影響,年輕一代未婚先孕的情況也越來越多。可無奈的是社會未必能夠提供足夠的包容和撫養條件。
相當一部分未婚母親在誕下孩子後,並沒有經濟實力撫養。因為害怕面對社會帶來的壓力,也不敢告訴其他人,只能偷偷將孩子拋棄到儲物櫃中。
社會現象,往往會催生出流行文化。
於是,儲物櫃棄嬰作為一個帶有社會反思意味和恐怖元素的複合題材,被不斷改編成各種作品。
1980年,作家村上龍(不是那個搞潮玩的村上隆)發表了一部小說,名為《寄物櫃嬰兒》。
這部作品中的主角就是兩個被遺棄在儲物櫃中的嬰兒,他們不但存活了下來,還被收養,但卻在長大後踏入了東京畸形的社會,深陷其中不斷掙扎。
顯然,這是一部批判現代社會人性喪失的作品。
這部小說有中譯版,豆瓣評價不俗,推薦大家看一看
同樣,慘死的嬰兒也會作為恐怖元素出現。
例如《渋谷怪談 2》當中,儲物櫃嬰兒也作為恐怖元素出現。
這一題材也被不止一次改編成漫畫。
恐怖漫畫家高橋葉介就曾以此創作出同名漫畫Coin Locker Baby。
就連哆啦A夢的作者藤子·F·不二雄也以此為靈感,創作過一個引人深思的故事《棄嬰》。
這則故事值得給大家簡單講講。
故事發生在一個特殊的年代。由於人口激增,糧食問題日益嚴重,食物需要按人頭定量發放。
保險公司甚至推出了一種「卡路裡保險」,即配偶死亡,另一方則可以繼承其部分口糧。
而故事的主角就是投幣式儲物櫃的管理員,自然也常為吃飯問題發愁。
某天,一位記者找到了主角。近來儲物櫃棄嬰事件頻發,他希望能夠進行一次觀察。
在目睹了一次棄嬰事件後。記者仿佛頓悟。
他認為在糧食短缺的情況下,有的人開始變得瘋狂。
他們的道德觀念在不斷地崩壞,人與人之間的愛也在逐漸喪失。在沒有道德拘束的情況下,棄嬰在一些年輕人眼中開始變得合理化。
或許真的是衣食豐,人們才注重知禮節。
主角若有所思,妻子恰巧趕來,她因為怕主角餓肚子,拿來了為數不多的食物給主角當宵夜。
主角自然十分感動,這可能就是人性的光輝吧。
可沒想到飯糰中藏著毒藥。因為妻子買了卡路裡保險,害死主角就是為了將其藏屍儲物櫃,然後繼承他的口糧活下去...
這則故事初次連載於1974年,當時日本人口激增,儲物櫃棄嬰剛剛成為社會現象。藤子·F·不二雄將這一事件作為引子,表達了自己對人口爆炸引發引發糧食短缺、人性崩壞的恐懼。
但直到前兩年,儘管日本人口已經負增長,人們擔心少子化會對經濟造成創傷,可儲物櫃棄嬰事件依然在發生。
顯然,不管是恐怖的都市傳說還是令人戰慄的死嬰復仇橋段,都沒能嚇退這些母親。
而在各種儲物櫃藏屍事件中,有人會尖銳地批判社會的冷漠和骯髒,也有人指責母親墮落,喪失人性。
我們常說「虎毒不食子」,比喻不傷害孩子是一名母親的終極底線。
但有人指出,在環境極其不適、焦慮等環境下,個別老虎也會傷害自己的幼崽。
但不管怎麼說,這終究是個慘劇。
嗯,沒錯,一個多重因素造就,令人無奈的慘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