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旅行,探訪了世界文化遺產的古村落——宏村和西遞,它們都是從中國畫裡走出來的古村落。宏村以商見長,西遞以仕為樣。
如果要解讀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歷史與文化,去徽州尋找答案可能是最好的方式;如果是要解讀幾百年的徽州文化,去宏村和西遞拜訪這些古建築物是最好的方法。
01宏村
火災
宏村是中國風水第一村,當年因為一場幾近滅族的火災,從他地遷徙而來,路過此處,發現有山做屏,有水依傍,便落地安家。因銘記族長教誨既滅族的後懼,便引水入村,鑿渠入戶。水流藉助地勢,順流而下,流淌在每家門前,把整個族繫緊緊綁成了一個不可拆分的集體。
寫生
南湖邊,有很多前來寫生的學生,密密麻麻,好不熱鬧,完全沒有插縫的空間。或許是因為我對畫畫的喜愛吧,在花架前停留的時間總是最長的。無意間發現有位執筆者的畫作不太一樣,人家用紙,他用木板;人家畫風粗獷,他畫風細膩婉約。
一問,竟然是帶隊老師。果然水平不一樣。看來我還是有點品位的。聊天中,得知對方也曾在杭州讀書,是的,那個我夢寐的美院。
古樹
離開的時候,路邊有兩顆千年古樹。一顆為銀杏,一顆為楓楊。每逢紅白,族人都會繞樹三圈,或是感謝百壽,或是期盼恩愛一生。
為商
說到「一生」,其實或許只有三年半。因為宏村較窮,族人便從山上的茶葉等商品入手,經商養家。而因男主長期在外經商,合家的時間十年九空,所以才有了「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的說法。也正是因為如此,家中都會少窗,而以天井代之,以保安全。而天井中的天雨,又是「水為財」、「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暗示。
天井一般在中庭之上,中庭內一般都會有個圓桌。這次我是第一次看到一拆為二的設計。一個在左,一個在右,互相對望,取名「合歡桌」。原來是「以物示意」,當客人進門發現合歡桌後,便知家中男主經商未回,女主不便接待,自可離去。
中庭之正中,除了畫像和字帖外,一般還有一面鏡子、一個花瓶和一個古鐘。作為很講究風水的古人,為何把「鍾」放在扎眼的正堂正中呢?
一聽解釋,頓覺釋然。
士農工商在古時一直都是低配的存在,只有舉而入仕才能飛黃騰達。所以就有了「以商養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的邏輯。花瓶寓意「平」,鏡子寓意「靜」,當每個時辰的鐘聲響起,即表示「終身平靜」。可能是因為經商有風險,族人對平安的渴望吧。
當然,在一開始,只是放帽具和正衣冠所用,並沒有那麼多的寓意。
02西遞
追慕
離宏村不遠的西遞,卻有個很傷感的故事。
當年唐昭宗擔心朱溫叛亂,便叫身邊的侍衛帶著襁褓中的小兒子暫且躲避。果然一語成讖。直到長大考取進士,養父才告知其悲慘的身世。他變放棄仕途,改而族裡教書,在胡氏宗祠裡列為「始祖」。
對了,宗祠裡,朱熹提筆的「孝」字很有水平,是書法界最有意思的「孝」字。
雖為胡姓,但為李氏。「追慕堂」裡,通過那些經歷百年的石碑和銘文鐫刻,可以體會出他悲愴緬懷的心境。
而此地取名西遞,除了「驛站」的緣由,還因為此處水逆勢而流,非常規東流水,可能也寄託了始祖能勢能有所逆轉的希望吧。
謙和
某戶門前,在拐角處鑿平了斜角,門口自退半分,上書小篆「作退一步想」。自退是為了讓人,但卻可以得到更多,體現的是」謙和「。
取捨
還有一次很有意思的對話。某宅有句門聯,上書行楷「快樂每從辛苦得,便宜多自吃虧來」。主人家問:「看出什麼不同了嗎?」果然筆畫卻很有意思,如「多」少了一筆,」辛「多了一筆,其中寓意,自有體會。
我說:「這聯在宏村的民間故宮裡也有,但那邊的字體和質地都像是後來的,你家的一看就是以前的。」而後我們對聊了一些宏村和西遞的關聯。
03聯姻
如果說宏村是一幅畫,那麼西遞就是一本書。西遞的文化厚度是更值得我們去揣摩的。
而兩者的關聯,就是一開始的西遞嫁女。因為聯姻,所以有了後來的扶貧支援。
04養心
行走在曲徑通幽的小巷裡,感受著柳暗花明的視覺感。
碑文書畫、牌樓典藏、參差十萬人家。
在和歷史的對話中,我的思緒也漸漸向心靈更深處漫溯。在我看來,歷史文化是很好的養心方法。
那些看過的書,走過的路,感悟過的事,在歲月的變遷中,都是記憶的沉澱。
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