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120年!「撞沉吉野」的致遠艦裡發現了什麼?

2020-12-14 觀察者網

據微信公眾號「央視新聞」12月30日報導,電影《甲午風雲》中,鄧世昌的一句「撞沉吉野」,讓我們始終銘記那段悲愴屈辱的歷史,更讓我們無法忘記葬身海底的致遠艦。

在海底沉睡了兩甲子後,「丹東一號」沉艦即致遠艦的「模樣」日漸清晰,再現了「甲午海戰」那段悲壯的記憶。

資料圖:1894年9月17日,中日兩國主力艦隊發生激烈海戰。「致遠艦」在苦戰中衝鋒在前,多次重創日艦後最終壯烈戰沉,鄧世昌以下二百五十名將士中僅七人生還。

今年10月,歷時三年的遼寧省「丹東一號」沉艦,也就是致遠艦水下考古調查項目結束。昨天下午,國家文物局正式發布項目成果。經水下考古確認,致遠艦殘餘部分在海底淤泥中保存狀況較好,艦體損毀相當嚴重。

藏於水下的沉船見證著當年海戰的慘烈

在清理過程中,穹甲板以上船體部位蕩然無存;艦體的絕大部分區域發現有火燒的痕跡,從周邊拋撒的鋼板、木質船板、鍋爐零件等物品,可推測發生過劇烈爆炸。

沉睡兩甲子 致遠艦水下考古發現文物200餘件

考古隊在三年裡共發現(提取)文物200多件,大多是船體構件、船員生活用品及武器配件:

鋼製加特林機槍

盤心有「致遠」二字的餐盤

單筒望遠鏡,物鏡上刻有致遠艦大副陳金揆的英文名字。大副是致遠艦上官職僅次於艦長鄧世昌的重要人物。這也成為證實沉船身份的又一有力物證。

致遠艦武器配備

英雄魂兮歸來,致遠艦一直是國人的一個心結。致遠艦上的文物對甲午戰爭史研究意義重大,很多謎團得以解開。它為甲午海戰史和世界海軍艦艇史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貴的考古實物資料,是日本曾侵略中國的重要物證。

新聞多看點

甲午海戰壯哉致遠

1894年,中國黃海海域爆發了中日甲午大海戰,這是世界上第一次蒸汽動力戰艦的大規模戰役,其規模之大、戰鬥之激烈,時間之久,在世界海戰史上罕見。

9月17日,清北洋艦隊在大東溝附近遭遇日本聯合艦隊,戰鬥由北洋水師旗艦定遠艦首先打響。雖然在戰鬥中重創了日本比叡、赤城、西京丸號,但是很快北洋艦隊中揚威、超勇二艦中彈,全艦起火。隨後,日本艦隊繞至北洋艦隊背後,形成夾擊之勢。

混戰中,由鄧世昌指揮的致遠艦為了掩護受到猛烈攻擊的旗艦「定遠」,突然衝出隊列,衝向敵軍旗艦「吉野」。就在距離「吉野」還有一公裡處,致遠艦突然發生大爆炸。管帶鄧世昌落水,卻拒不接受救援,他的愛犬太陽本來已經被救起,看到主人還在海中,又跳下去遊向鄧世昌,最後鄧世昌抱著自己的愛犬一起沉沒海面。

最終,致遠艦在東經123度34分、北緯39度32分的黃海海面上沉沒。全艦二百餘名官兵除七名遇救外,其餘全部壯烈殉國。這是甲午戰爭中最大的一場海戰。全艦官兵用自己的熱血書寫了壯烈的歷史篇章。

北洋水師「致遠艦」水兵在甲板上的合影(約攝於1887年)

相關焦點

  • 沉睡120年!"撞沉吉野"的致遠艦裡發現了什麼?
    電影《甲午風雲》中,鄧世昌的一句「撞沉吉野」,讓我們始終銘記那段悲愴屈辱的歷史,更讓我們無法忘記葬身海底的致遠艦。1894年9月17日,中日兩國主力艦隊發生激烈海戰。「致遠艦」在苦戰中衝鋒在前,多次重創日艦後最終壯烈戰沉,鄧世昌以及二百五十名將士中僅七人生還。
  • 撞沉吉野?「致遠」艦因何戰沉?
    現代國防與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 張黎源兩個甲子之前,「致遠」艦在黃海大東溝海戰中奮戰沉沒,成為這場海戰的轉折點之一;今天,「致遠」艦的遺骸在遼寧丹東再度發現,令我們的思緒不禁回到120年前的甲午戰場——「致遠」艦在彈盡重傷的情況下,管帶鄧世昌毅然決定撞擊敵艦「吉野」,不幸被魚雷命中而沉的情節經過各種渠道的傳播,已經為大多數人所共知。
  • "丹東一號"確認為"致遠"艦:"撞沉吉野"口號猶在
    人民網9月29日電 據央視報導,2014年在丹東黃海海域發現的「丹東一號」,日前被確認為當年北洋水師大名鼎鼎的「致遠」號巡洋艦。 瓷器碎片現端倪 2014年,考古人員在丹東黃海海域發現一艘疑似中日甲午海戰沉沒戰艦,暫命名為「丹東一號」。近期一組出水的瓷器碎片上書篆體「致遠」二字,從而確認該船就是聞名中外的「致遠」艦。
  • 撞沉「吉野」一語成讖,1904年日俄戰爭,「吉野」被裝甲巡洋撞沉
    但是,如果說誰是絕大多數中國人都熟知的日本戰艦,大概非「吉野」號莫屬。畢竟,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中,「致遠」艦管帶鄧世昌那一句豪氣沖天的「撞沉『吉野』」太深入人心。甲午海戰:肆無忌憚的「吉野」號19世界末,一種全新的巡洋艦誕生了。
  • 施洋:致遠艦要撞的,很可能不是吉野
    致遠」艦與那句鼓舞了無數國人的「撞沉吉野」的主角日艦吉野。 「撞沉吉野」的悲壯神話 作為黃海海戰,也是致遠艦生涯的最高峰,「撞沉吉野」無疑是致遠艦最為傳奇的和壯烈的部分。兩艘系出同門的戰艦在海戰中的對決,更是這兩個國家命運決戰的象徵。關於致遠艦駛出戰列是為了撞沉吉野還是發射魚雷進行近戰尚有疑問,致遠艦是中雷沉沒還是鍋爐艙爆炸沉沒也沒有定論。
  • 黃海海戰僥倖存活的「吉野」號巡洋艦 但最終還是被撞沉
    下圖為60年代電影《甲午風雲》的海報,上面出現的人物就是當時北洋水師「致遠」號巡洋艦管帶鄧世昌,這也是最被我們熟知的關於甲午戰爭的人物和事跡。今天我們不談「致遠」號和鄧世昌,我們來聊聊日本聯合艦隊「吉野」號的結局,因為他本該在黃海海戰被撞沉。
  • 一定要撞沉吉野!這個罪魁禍首被自己人撞沉 314人帶著艦長全沉底
    正在衝擊吉野號的"致遠"艦提起"吉野"號,它可能是在中國知名度最高的舊日本海軍軍艦。"吉野"號在甲午戰爭中一戰成名,成了當時舊日本艦隊的絕對主力。此後,它還參加過1900年的八國聯軍侵略中國。只是這場戰爭海軍只是配角地位,所以"吉野"號也沒有表現的機會。一晃到了1904年,當時,日本和沙俄因為朝鮮問題徹底翻臉,爆發了日俄戰爭。
  • 甲午悲歌:鄧世昌真的下達了撞沉吉野的命令嗎?
    主艦致遠艦更是在黃海海戰中表現尤為悲壯,欲撞向敵主艦吉野號同歸於盡,本文就探討一下這種可能性。在一八九四年的中日甲午海戰中,清國以沉沒致遠,經遠,超勇,揚威,廣甲和傷亡八百餘人的代價,重創了日本聯合艦隊松島、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五艦,傷亡三百餘人。這不得不說已經是北洋水師在當時的情況下能做到的最好成績了。
  • 專家顛覆甲午海戰 致遠艦撞的不是吉野艦而是日本聯合艦隊的本隊...
    專家顛覆甲午海戰 致遠艦撞的不是吉野艦而是日本聯合艦隊的本隊甲午海戰很多人都是通過一部《甲午風雲》的電影了解的那一段歷史,電影中的鄧世昌一句:目標吉野,衝上去撞沉它,讓很多人都牢記了那段悲壯的歷史,然而,多年以後
  • 丹東一號是什麼意思 丹東一號是甲午撞沉吉野的致遠艦
    新華社瀋陽1月12日電(記者趙洪南)123年前,致遠艦留給國人的絕響是危難關頭撞向敵艦……日前,隨著「丹東一號」沉艦(致遠艦)水下考古調查成果對外公布,在海底沉睡了兩甲子後的致遠艦「模樣」日漸清晰,經過3年的調查工作共出水文物200餘件,再現了「甲午海戰」那段悲壯的記憶。
  • 如果當年鄧世昌駕駛的是定遠艦,有可能成功撞沉吉野嗎?
    雖然傳統說法上認為鄧世昌在黃海海戰中試圖撞擊吉野,但是在中途被日艦炮火擊沉。不過根據現在對戰場態勢的復原,有觀點認為鄧世昌實際要撞擊的日本旗艦松島,並非吉野。
  • 甲午戰史專家新發現:鄧世昌駕艦未撞向吉野號
    再探 甲午鐵甲海軍 重新認識120年前的戰爭煙消雲散,幾萬人的生命消失。曾經輝煌一時的北洋鐵甲海軍化為碎片,散落四方。「撞沉吉野」,因為電影《甲午風雲》讓中國人記住了鄧世昌和他的致遠艦,以及最後試圖衝擊吉野的行動。但由知名甲午史專家、中國海軍史研究會會長陳悅和他的團隊通過兵棋推演發現,致遠艦撞的不是吉野艦而是日本聯合艦隊的本隊。
  • 「撞沉吉野」!這著名的怒吼來自鄧世昌,來自李默然,浩氣永存!
    §01「開足馬力,撞沉吉野!」這是由著名表演藝術家李默然在《甲午風雲》中所飾演的愛國將領鄧世昌驚雷般的著名怒吼!這怒吼,磅礴了半個世紀,讓我們把李默然和鄧世昌「融為」一體,無法出戲。該片真實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末中日甲午戰爭之中豐島、黃海兩次海戰,場面浩大、氣勢恢宏,講述了鄧世昌反對李鴻章主和,指揮北洋艦隊英勇抗擊日本海軍,當彈藥用盡後他率領致遠號戰艦硬撞敵艦吉野號,卻不幸被魚雷擊中以身殉國的故事。《甲午風雲》在全國上映後,最後時刻那句「開足馬力,撞沉吉野!」的經典臺詞由此家喻戶曉!李默然那壯烈的影像也曾激勵了一代代中國人。
  • 甲午最囂張日艦「吉野」號最終被撞沉在中國黃海
    「吉野」號快速巡洋艦是中日甲午海戰中的日本海軍主力艦,是其聯合艦隊第1遊擊隊旗艦。甲午海戰中,就是它在逃跑中僥倖躲過了中國民族英雄鄧世昌所指揮的「致遠」艦的撞擊,後者不幸被其他日艦的偷襲的炮火擊沉。甲午海戰後,它又參加了1900年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和1904年的日俄戰爭。可以說「吉野」艦欠下了中國人民筆筆血債。那麼這艘曾經「幸運」過的日艦最終的下場如何呢?
  • 「丹東一號」考古還原「致遠艦」最後十分鐘 疑似鄧世昌房間被發現
    「根據目前發現的文物,我們甲午歷史研究者認為實際上我們發現了疑似管帶鄧世昌的艦長房間。」5日,參與致遠艦考古行動的知名歷史學者薩蘇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薩蘇說,從這些文物中不僅可以發現致遠艦作戰的慘烈,更可以發現當時不僅鄧世昌,整個致遠艦上的官兵忠於職守,戰鬥到軍艦沉沒。
  • 沒有被鄧世昌他們撞沉的「吉野」號,後來的下場是怎麼樣了?
    「吉野」號沒有「戰死沙場」,最後卻被自己的同胞軍艦「春日」號給撞沉了,這個結果對於日本人來說絕對是非常鬱悶的。1893年建成的新銳穹甲巡洋艦。戰鬥打響後,「吉野」號的優勢性能很快得到發揮,其機動作戰能力和強大的艦載炮火威力都給北洋艦隊製造了很大的麻煩,「吉野」號與其他四艘新式快速巡洋艦組成的方隊擊沉了北洋海軍「超勇」號,重創「揚威」號。另外,遭到重創的北洋艦隊「致遠號」向「松島」號發動撞擊式作戰,遭「吉野」號炮火、魚雷輪番攻擊,最終艦沉大海,管帶鄧世昌以下246人陣亡。
  • 近代風雲——撞沉吉野,鄧世昌
    另一則說,鄧世昌被愛犬拖到岸邊,醒來後發現愛犬一直守護在身邊。回想起全艦官兵葬身魚腹,無法偷生,又投入大海追尋戰亡的忠魂去了。商旅世家,資質聰穎鄧世昌出生於一個商人家庭,雖然家庭比較闊綽,但是少年飽受戰亂和世態黑暗的苦頭。所以鄧世昌從小就立志要報效祖國,想投身軍旅。
  • 致遠艦沉沒原因:或艦內進水致鍋爐艙大爆炸(圖)
    關於黃海大東溝海戰中「致遠」艦衝向日本第一遊擊隊的含義,一直以來比較普遍的解釋是,鄧世昌想要指揮「致遠」艦撞沉日本聯合艦隊最新銳的軍艦「吉野」,與之同歸於盡。  有關「致遠」艦沉沒的原因,一直以來傳統的說法是被日本軍艦發射的魚雷擊沉,但是「致遠」沉沒時與日艦的距離尚未進入魚雷的有效射程,否則「致遠」艦也極有可能早已向日艦發起了魚雷攻擊。
  • 鄧世昌不是想撞沉吉野號,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聯合艦隊第一遊擊隊在朝鮮豐島海域突然襲擊北洋水師的濟遠和廣乙兩艘巡洋艦,隨後擊沉了英籍高升號運輸船,俘獲操江號炮艦即豐島海戰,甲午戰爭隨即全面爆發。 1894年9月17日,黃海海戰爆發,這場歷時五個小時,不論其兵力之多,時間之長,以及戰鬥的激烈,的確都是近代世界海戰史上所罕見的。海戰的結果,北洋艦隊共損失超勇、揚威、致遠、經遠、廣甲五艦,死傷兵員約八百餘人。
  • 專家:甲午之後 日本數萬人火燒致遠艦模型(組圖)
    「致遠艦」沉沒後,日軍將「致遠艦」的機關炮拆走,至今仍置放在橫須賀市三笠艦主題公園內,炫耀戰績。121年前的屈辱依然在傷害中國人的感情。  反思歷史日本重新使用「吉野」之名,用意明顯  華西都市報:在1997年國家文物局批准打撈致遠艦時,當時張序三中將就說:「致遠」艦官兵所表現出來的是一種團結奮戰抵禦外來侵略的愛國精神,我們撈的是民族魂,哪怕只剩下一塊鐵也要把它撈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