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魚的禁忌,水產專家:超市這6種魚,再便宜也不能買!
魚類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食用的,家家戶戶幾乎隔幾天就要吃一次魚,魚肉細膩營養豐富。但卻不是多有的魚類都適合食用,正所用病從口入,有很多品種的魚類食用之後,會對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和危害。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吃魚的禁忌,市面上這6種魚,水產專家從來不買!快看看你家餐桌上有沒有。
第一種,自助餐廳中的三文魚
三文魚的價格一直是居高不下的,三文魚的單價都是以百元為基礎的,切好的三文魚需要在冰塊上保鮮,如果是在自助餐廳中食用三文魚,是需要格外注意的,首先餐廳的衛生條件是否過關,來來往往的人很多,會產生很多的飛沫汙染魚肉,如果保鮮不得當的話,也會產生一些寄生蟲。有的商家為了降低成本,獲取更多的利潤,會選擇一種肉質顏色都和三文魚很像的虹鱒魚肉來代替,這種魚的單價只要20元左右。所以建議大家在自助餐廳中最好少吃三文魚。
第二種,自助餐廳中的鱈魚
鱈魚的營養價值很高,蒜瓣肉刺少,特別合適一些小寶寶食用,但是自助餐廳中的學魚肉還是儘量不要給小寶寶吃,特別是無限量供應的,有可能你吃的根本就不是鱈魚,而是一種鱈魚的替代品,名為龍鱈魚。龍鱈魚並不能算是鱈魚,它其中含有的一種蠟脂,是不能被人體吸收和轉化的,食用之後會出現拉肚的狀況,而這種所謂的龍鱈魚也是禁止銷售的。
第三種,魚肉成棉花狀的凍魚
很多深海捕撈上來的魚,體型比較大,一般都會被切割成小塊,方便運輸也更方便銷售。不過這樣的冷凍魚,會經過反覆的冷凍解凍,導致魚的肉質發生變化,肉質變軟成棉花狀,也會在解凍後產生大量的細菌,對魚肉造成汙染,這種魚肉都會被降價處理,所以水產專家建議,這樣的凍魚肉再便宜也不要購買。
第四種,肚子變大的魚
很多時候去超市,都會看見冰塊上擺放著的魚,商家會說這是剛死的,便宜賣了。建議大家不要上當,這種肚子變大的魚是因為魚死後,肚子內的消化系統產生大量的細菌,而細菌在不斷的滋生中,會產生一種氣體讓魚肚不斷的膨脹。這種魚最好不要買,不僅魚肉不夠新鮮,還有大量的細菌。
第五種,氣味發生變化的魚
有些魚是因為生存的環境產生的異味,比如說一些遭到汙染的河道,有柴油等刺激性的味道,會附著在魚的身上,這種魚就算買回家清洗,也還是會有異味的,食用之後對身體沒有任何好處。有些魚是因為自身的腐敗變質產生的腥臭味,有些魚外表很好,但是內臟已經發生腐爛現象,就需要大家購買的時候聞一下氣溫。
第六種,外表不完整的魚
有些超市會將外表不完整的魚便宜出售,有的是缺少魚鰭,有的是缺少魚尾或者魚鱗,這種魚無非是兩種情況造成的,可能是在運輸過程中,發生碰撞導致的;再者就是魚生病了,導致的器官和外表不完整。
快檢查一下自己家的餐桌,有沒有這6種魚,如果有就抓緊扔掉,不要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