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觀展|東京觀文徵明特展,廣州讀倫勃朗到莫奈

2020-12-15 澎湃新聞

2020年是文徵明誕辰550周年。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和書道博物館連袂舉行了明代書畫家文徵明大展,展出日本現有的

文徵明

作品和在同一時代活躍大家的書法,並探索

文徵明

的魅力並介紹其對後代的影響,展品包括文徵明《草書千字文卷》《楷書離騷九歌卷》等。

在上海,上博除了三場特展,近期歷代繪畫館也更換了常設展品;在北京,北京畫院推出「灼灼其華——北京畫院藏寫意花鳥畫精品展」;廣東省博物館呈現「從倫勃朗到莫奈——歐洲繪畫500年」特展。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為您梳理一周展覽精選與講座。

上海

上海博物館歷代繪畫館換展

展期:2019年12月17日—2020年2月16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

2020年伊始,上博繪畫館更換了一些新展品,北宋王詵《煙江疊嶂圖卷》、元代王冕《墨梅圖》等一些久未露面的作品再次亮相,更有一些作品首次亮相。此次歷代繪畫館常設展覽更換陳列,將用於特展的佳作融入常設展,新增書畫精品、新品22件。

滄海之虹:唐招提寺鑑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

展期:2019年12月17日—2020年2月16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以鑑真營造的唐招提寺為具體背景,遴選了描繪鑑真弘揚佛法、壯烈人生的《東徵傳繪卷》(重要文化財)等5組該寺珍藏的與鑑真相關的珍貴文物。此外,展覽還將展現東山魁夷為唐招提寺創作的隔扇畫,以彰顯中日文化交流的淵源,續寫中日兩國的友好篇章。

金石篔簹——金西厓竹刻藝術特展

展期:2019年12月7日—2020年2月23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四樓第三展廳

為紀念金西厓先生去世四十周年、誕辰一百三十周年而舉辦,系統展出金西厓的竹木雕刻作品。展覽包含展品共計163件(套),以竹刻作品為主,還包括木雕、繪畫、印章、拓本、名家題跋、檔案資料等與金西厓藝術生涯有關的文物。

美術的誕生:從太陽王到拿破崙——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珍藏展

展期:2019年11月5日—2020年2月9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一樓 第一展廳

展出八十餘件來自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收藏的藝術珍品,通過油畫、雕塑、版畫、模型、書籍和手稿等多樣形式,對法國藝術自路易十四至拿破崙帝國時期以來逐步邁向歐洲藝術之巔的澎湃歷程進行回顧。

承古萌新 瑞靄迎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藏年畫展

展期:2019年12月27日—2020年3月1日

地點: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展覽展出兩館所藏全國各地年畫精品87組,內容涵蓋全國27個年畫產地的年畫流派和典型作品,其中,「老鼠娶親」即是其中一例,也是各地年畫慣常表現的主題。

風流餘韻——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藏南社文物、文獻展

展期:2019年12月18日—2020年3月22日

地點:崧澤遺址博物館

此次展出的南社文物文獻基本來自1930年代上海市通志館舊藏, 1950年柳亞子捐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文獻,少數為其他南社社友遺留物品,九成以上的展品均為首次與觀眾見面。

外婆橋與好白相

展期:2020年1月10日—1月17日(外婆橋) 2020年1月18日—1月31日(好白相)

地點:羽瓦臺美術館(長寧區紫雲西路9號虹橋公園內2號樓)

由上海書畫院攜手羽瓦臺美術館合作的這一展覽分為「外婆橋」和「好白相」兩個主題(子展覽,1月18日開始),邀請了上海老中青三代的藝術家進行創作,內容涵蓋童謠、老字號、城市生活等多個方面。其中藝術家們圍繞28首老上海童謠進行的自主創作,無論是書法還是繪畫,從不同角度展示過去的弄堂文化。

有間書房系列展 第三季

展期:2020年1月12日—3月4日

地點:安簃(靜安區銅仁路90弄4號1樓)

今年是蘇軾誕辰983年,為紀念其誕辰,主辦方徵集以蘇軾為主題的藏品,包括宋石清拓《雪浪齋碑》、《姑蘇帖考》、清拓趙松雪《赤壁賦》等,文人與文玩互文見義,在書房這樣的自我修行空間裡,雙方互相呼應,互相交錯,在各自的生命經驗上互相滲透、互相補充。

「我繪我的祖國」周浦畫院書畫及瓷繪作品

展期:2020年1月9日—1月20日

地點:閔行區金匯路528號(虹橋古玩城6樓)

展覽匯集周浦畫院32位畫師的中國畫作品和20餘件繪瓷作品。呈現了周浦畫院老中青三代畫師們在採風交流活動中的成果,也是他們年度創作的匯報展示。2019年,周浦畫院、周浦美術館特別策劃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我繪我的祖國——書畫採風及瓷繪交流創作系列活動》,既是向祖國母親70華誕獻禮,又是一次不忘初心的藝術實踐教育。近十天的系列活動分兩部分,一是黃山採風,二是景德鎮瓷繪交流創作。採風一直是書畫創作中的重要環節。藝術家通過採風、寫生,感受自然、體驗生活,由此創作出接地氣的藝術作品。

心畫 第一輯

展期:2020年1月11日—2月11日

地點:晴日堂(巨鹿路819弄7號)

此次展覽集合了來自林散之、趙珩等的書法,他們雖各自的書意書風都不相同,卻各有精進。

後浪

展期:2019年12月8日—2020年2月9日

地點:上海攝影中心(徐匯區龍騰大道2555號-1)

「後浪」展示了由中國和英國14位最具影響力的策展人和資深藝術從業者提名的攝影師作品。這個項目在相鄰兩代人之間構造了緊密聯繫,並將這一刻的聚光燈投向一群風格迥異卻同樣值得關注的藝術家身上。

時間的形態——蓬皮杜中心典藏展

展期:2019年11月8日—2021年5月9日

地點:西岸美術館&蓬皮杜中心(徐匯區龍騰大道2600號)

11月8日,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在上海正式向公眾開放。在合作項目期間,美術館將為公眾帶來三場為期18個月的常設展,以及每年兩場的臨時展。開幕展覽包括「時間的形態——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介紹杜尚、畢卡索、康定斯基等蓬皮杜中心館藏中重要藝術家作品。此外,還有「觀察——蓬皮杜中心新媒體典藏展」。

北京

灼灼其華——北京畫院藏寫意花鳥畫精品展

展期:2020年1月10日—2月10日

地點:北京畫院美術館一、二層

展覽以寫意花鳥為脈絡,通過「鍾靈毓秀」、「紅花墨葉」、「竹下清風」三個板塊,講述了20世紀初期北京畫壇寫意花鳥一科的主流之貌;展現了花甲之年毅然變法的齊白石所開創的紅花墨葉大寫意之風;探討了白石門生花團錦簇,大師之下如何再出大師的藝術傳承之路。

重師造化——黎雄才的尋源之路

展期:2019年12月26日—2020年2月23日

地點:北京畫院美術館三、四層展廳

黎雄才(1910-2001)是嶺南畫派最為傑出的代表畫家之一,也是近現代新國畫運動的重要實踐者。此次展覽選擇嶺南畫派代表畫家黎雄才為研究對象,希望呈現出黎雄才先生從造化、從時代、從傳承中,逐步建構出個人風貌與新體系的基本面。

大聖遺音——鍾粹宮古琴藝術展

展期:2019年11月29日—2020年2月29日

地點: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

故宮博物院開設的第一個古琴和與古琴相關的器物展覽,除展示院藏唐、宋、元、明、清古琴標準器各一把外,還搭建古琴與明清帝王的生活展區,展示琴墨、琴式盒等生活類器物。

須彌福壽:當扎什倫布寺遇上紫禁城

展期:2019年12月10日—2020年2月29日

地點:故宮博物院鍾粹宮展廳

是故宮博物院自成立以來首次舉辦以一至九世班禪額爾得尼和扎什倫布寺為主題的文物展覽。展覽將展出220餘件(套)展品,其中140餘件(套)文物來自故宮博物院,另外80餘件(套)來自扎什倫布寺,這些展品大多數為首次公開展出。

十九世紀的「吟遊詩人」館藏德拉克洛瓦版畫展

展期:2019年12月20日—2020年9月13日

地點: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展覽主要展出唐納德·斯通教授捐贈的19世紀藝術大師德拉克洛瓦的傑作,包括4幅素描、1幅水彩畫、2幅蝕刻版畫和41幅石版畫。

江蘇

兄弟王——從滿城漢墓到大雲山漢墓

展期:2019年12月20日—2020年3月29日

地點:南京博物院

由南京博物院與河北博物院聯手打造的反映漢代諸侯王文化禮儀生活的展覽,分為「諸侯王權」「王室儀軌」「事死如生」「永生之夢」四個部分,將兄弟王兩座陵墓中考古發掘的250件/套精品文物融合在主題中穿插展示,珍貴文物達90%以上。

仰之彌高——二十世紀中國畫大家展

展期:2019年11月27日—2020年2月28日

地點:南京博物院 特展館3樓11展廳

呈現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潘天壽、張大千、林風眠、傅抱石、李可染八位大師的藝術成就。

須靜觀止——清代蘇州潘氏的收藏

展期:2019年12月21日—2020年3月15日

地點:蘇州博物館吳門書畫展廳、特展廳

潘奕雋是清代蘇州「貴潘」家族中出的第一位進士,其子潘世璜克紹箕裘,步武其後,以探花及第,光大門楣的同時,傳承家風,恬淡自處,不久便息影吳下。須靜齋中,羅陳書畫碑帖、古籍善本,以娛老父,兼貽子孫,自清幹嘉以降,綿延四世。展覽網羅須靜齋潘氏六世所藏,回蘇聚首。

浙江

天下龍泉:龍泉青瓷與全球化特展

展期:2019年11月15日 - 2020年2月16日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

展出全球42家文博機構的513件/組文物,闡釋12-15世紀龍泉青瓷在中國本土乃至世界範圍內的發展、使用情況、技術傳播,立體化呈現龍泉青瓷文化的全球化圖景,也是對浙江省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專家近10年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

廣東

從倫勃朗到莫奈——歐洲繪畫500年

展期:2020年1月10日—5月5日

地點:廣東省博物館

展覽從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引進,以60件作品展現14到19世紀從義大利南部到荷蘭和英國的概況,其中不乏歐洲藝術大師的作品,如提香、魯本斯、倫勃朗、莫奈、高更等。

美意延年:齊白石的藝術世界

展期:2020年1月1日—3月22日

地點:廣州藝術博物院

展出北京畫院和廣州藝術博物院收藏的齊白石作品逾100件,邀請人們欣賞齊白石藝術的天然之趣,表達新春祝福,同時試圖立體地展現齊白石的藝術世界。

不期而至:第15屆連州國際攝影年展

展期:2019年11月29日—2020年1月23日

地點:廣東省清遠市中山南路120號

攝影自誕生以來便與操控的理念密切相關:操控時間和空間、歷史和記憶、社會和自然,當然還有操控著現實。參展藝術家雖然有截然不同的工作方式,但他們都在創作方法或創作概念中融入了不可預測的元素。其中有幾位藝術家捨棄了拍攝圖像的動作,轉而採用現成的影像作為編輯和創作的對象。

四川

「發現三星堆:三星堆與巴蜀考古」特展

展期:2019年12月20日—2020年3月20日

地點: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

展覽展出文物共286件,包括神秘的青銅縱目面具、戴金面具人頭像、體量巨大的商代石璧等,其中,國寶級文物玉邊璋是近30年來首次公開展出。

臺北

巨幅名畫

展期:2020年1月1日—3月25日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作為臺北故宮頗具特色的常設展,「巨幅名畫」將繼續展出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曆代書畫名跡,如馬遠《畫雪景》、文伯仁 《吳山春霽》、王翬《千巖萬壑圖》等。

婉而通——篆書的故事

展期:2020年1月1日—3月25日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書法是人類文化史上特殊的藝術形式,除了運用在日常書寫中,長久以來也發展出完整而獨立的藝術理論體系。有關書法的發展歷程與審美品評,始終是受到關注的課題,本展特別選出不同時期的篆書來介紹風格流變與欣賞角度。

四方來朝——職貢圖特展

展期:2020年1月1日—2020年3月25日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展覽將分第一期(1月1日至2月13日)和第二期(2月14日至3月25日)兩個時間段,展出20件(組)「職貢」主題書畫,包括傳為唐朝閻立本《職貢圖》卷、《王會圖》卷、傳為唐代周昉的《蠻夷執貢圖》冊,傳宋李公麟《萬國職貢圖》卷、元趙孟俯《貢獒圖》卷等,可謂傾囊而出。

海外

東京

誕辰550周年紀念:文徵明及其時代

展期: 2020年1月2日—2020年3月1日

地點:東京國立博物館

活躍於明朝中期的文徵明(1470-1559),他的創作提升了當時的書法水平,對後世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隔海相望的日本也不例外,尤其在江戶時代,文徵明的書法在日本書界佔主導地位。2020年是文徵明誕辰550周年。東京國立博物館和書道博物館連袂舉行了文徵明大展,展出日本現有的文徵明作品和在同一時代活躍大家的書法,探索文徵明的魅力並介紹其對後代的影響。

「成對」看的繪畫

展期:2020年1月9日 - 2月11日

地點:根津美術館

東方繪畫中有許多2幅一對或者3幅一組的複數構成作品,如對幅、屏風等,以成對的形式讓繪畫不僅可以作為整體被鑑賞,其中單幅也可以成為獨立的作品。此次展覽將著眼於「成對」繪畫的連續性、獨立性與對比性,呈現其豐富多樣的趣味。

倫敦

「畢卡索與紙的藝術」特展

展期:2020年1月25日—4月13日

地點: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

2020年1月25日起,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將聯合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巴黎畢卡索美術館舉辦「畢卡索與紙的藝術」特展,從《格爾尼卡》的研究到4.8米寬的拼貼畫,展覽呈現橫跨畢卡索80年生涯的300多件紙製作品。

特洛伊:神話與現實

展期:2019年11月21日 —2020年3月8日

地點:大英博物館

展覽展出300件與特洛伊城相關的歷史文物與藝術作品,年代跨越3000年,深入探討特洛伊神話對西方藝術與文學史的影響。

講座信息

上海

學院的成敗——法蘭西學院體制與美術發展的關係

時間:2020年1月11日 周六 14:00-16:00

地點:上海博物館學術報告廳

主講人:董強

法國美術的發展,與法國完善的學院體制休戚相關。無論是「太陽王」,還是拿破崙,都關注美術學院的建設。圍繞著美術學院,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機制,涵蓋了美術人才的發掘、培養與獎掖,以及對美術作品的收藏與認可。本次講座旨在講述這一機制的形成、發展和繁榮,以及在第二帝國後遭遇的爭議,全面展示學院體制對美術發展的推動。

杭州

從敦煌到故宮—不變的初心和使命

主講人:王旭東(故宮博物院院長)

講座時間:1月12日(周日) 9:30 - 11:30

講座地點: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一樓 報告廳

敦煌莫高窟反映了中國四至十四世紀即北朝至元代佛教文化藝術的最高成就。故宮集明清皇家建築與收藏於一身,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匯聚地。

方聞藝術與考古學術講座之十八——

乾隆:農耕時代的本心堅守

主講人:王子林 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

講座時間:1月11日(周六)14:00 - 15:00

講座地點: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一樓 報告廳

「耽書是宿緣」,乾隆酷愛讀書,他說這是前生的因緣是改變不了的,16歲時就有了自己的第一個書屋樂善堂,從小立志向大舜那樣「樂取於人以為善」。直到老年,仍「耄期倦於勤」,像大舜那樣勤於工作。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東京觀文徵明特展,廣州讀倫勃朗到莫奈
    2020年是文徵明誕辰550周年。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和書道博物館連袂舉行了明代書畫家文徵明大展,展出日本現有的文徵明作品和在同一時代活躍大家的書法,並探索文徵明的魅力並介紹其對後代的影響,展品包括文徵明《草書千字文卷》《楷書離騷九歌卷》等。
  • 倫勃朗、莫奈、提香、魯本斯……成都聚集四大特展
    原創 朵朵編輯部 耳朵裡的博物館你好啊,我是朵朵~近期,如果你有計劃去成都,那你「賺到了」~因為最近的成都,聚集了4個有分量的特展。有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畫派的代表提香;有巴洛克大師魯本斯;有荷蘭國寶級畫家倫勃朗;有英國最傑出的風景畫大師透納;有西班牙浪漫主義畫派大師戈雅;有印象派領軍人莫奈、雷諾瓦;有後印象派三傑之一高更……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這60件作品,來自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 三刷粵博「從倫勃朗到莫奈」(附各地展期更新)
    節前最後一次去博物館是1月22日二刷廣東省博物館的《從倫勃朗到莫奈——歐洲繪畫五百年》,彼時鐘院士已經拉響警報,但博物館還沒關門,我買好的票又退不了,只好戴上口罩去二刷,博物館裡人山人海,大部分還沒戴口罩,想想也有些後怕。
  • 倫勃朗和莫奈都返工了,廣東省博物館今日雨中迎客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今晨9點守候在位於西邊的進場入口,見到網上預約前來的觀眾僅有10來人。特殊時期的廣東省博物館入口處,工作人員佩戴口罩,手持測溫槍,進館觀眾出示有效身份證明和預約信息後,還需要測量體溫、上網查驗穗康碼或者粵康碼健康信息,「嚴查三關」才放行。
  • 東京奈良等日本國立博物館今起閉館,多個特展提前閉幕或延期
    受到影響的包括正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的「文徵明誕辰550周年紀念:文徵明及其時代」(原定3月1日閉幕),「《日本書紀》成立1300年特別展出雲與大和」則提前閉幕,特展「法隆寺金堂壁畫與百濟觀音」開幕延期。
  • 提香、莫奈、倫勃朗……你期待的大師作品都在「歐洲繪畫五百年」
    5月29日,湖南省博物館2020年首個特展「從文藝復興到印象派:歐洲繪畫五百年」對外開放,備受期待的提香、魯本斯、倫勃朗、格列柯、戈雅、特納、莫奈、高更、雷諾瓦等藝術大家的作品亮相湖南省博物館展廳。據策展人、湖南省博物館副館長陳敘良介紹,此次展覽從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館藏中精心遴選出60幅歐洲繪畫作品,以其非凡的繪畫技藝和重要的藝術價值,展現了14—19世紀歐洲繪畫的概貌,其中包括不少歐洲最著名大師的作品,如提香、魯本斯、倫勃朗、格列柯、戈雅、特納、莫奈、高更、雷諾瓦等。
  • 國慶中秋觀展指南|月明望莫奈蒙克,秋夜讀白石黑石
    蒙克上海大展已開啟,53幅版畫與油畫組成「吶喊與迴響」,這與此前開幕的「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上博「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等構成了滬上展覽的亮點。在北京,則有紫禁城600年大展、蘇東坡大展等。
  • 國慶觀展指南 | 月明望白石,「日出」觀莫奈
    蒙克上海大展已開啟,53幅版畫與油畫組成「吶喊與迴響」,這與此前開幕的「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上博「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等構成了滬上展覽的亮點。在北京,則有紫禁城600年大展、蘇東坡大展等。
  • 【國畫經典】臺北故宮明四大家特展唐寅書畫特展欣賞
    畫竹,以水分調節墨色,形成多層次的濃淡乾濕,在吸水性慢的「金箋」寫竹,水分滲透感倍覺溼潤,正如竹葉承雨,本幅溼氣氤氳,筆墨淋漓,氣韻酣暢,即是一例。繪葉採夾葉法,加染花青、硃砂、藤黃,設色明豔。整卷筆精墨妙,意境更好。  畫卷自題「太平時節英雄懶」,抒發滿腔抱負,但有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慨。拖尾題跋者陸治、程大倫、顧德育、居節多為文徵明門生,另有王寵嘉靖二年春(1523)書跋。
  • 一周觀展指南|唐招提寺大展尚餘一周,線上雲觀展彌補遺憾
    在上海,上海博物館的「唐招提寺鑑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還將持續約一周時間,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雙建築展以及西岸美術館的新媒體典藏展也將於本周末落幕。在北京,尚未出現文化機構大規模開放,但有一些博物館與美術館所推出的「雲觀展」平臺彌補了這一遺憾。
  • 一周觀展|秘色瓷回歸越窯故裡,梵谷展再現東京上野
    在長沙,包括歷代諸多簡帛書法精品的「千年遺墨——中國歷代簡帛書法展」還有一周就將閉幕。在倫敦,盧西安·弗洛伊德的個展則集合了56件弗洛伊德的自畫像,日本東京的上野之森美術館則展示了梵谷40多幅精品畫作。
  • 致敬文徵明誕辰550周年!海上名家齊聚蘇州美術館舉辦了一場特別展
    1470年,傑出的明代大畫家文徵明在蘇州出生。2020年,12位海上老中青優秀藝術家齊聚蘇州美術館,以他們多姿多彩的作品向文徵明致敬,以紀念這位明代蘇州大畫家550歲誕辰。■展覽現場近日,作為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遊節系列活動之一,「三生長憶是江南」——2020海上名家中國畫特展精彩亮相蘇州美術館。
  • 上海莫奈畫展異常火爆 觀展需排隊數小時
    原標題:莫奈畫作上海展出 偷拍「睡蓮」者屢禁不止   據《i時代報》報導,法國印象派大師莫奈畫展在申城開展的首個周末遭遇超負荷客流,原本預計每天接待1500人,上周末兩天就接待了超6000人(周六3500人,周日截至16點已超2500人)。主辦方表示已竭盡所能,呼籲觀眾錯峰前往,畢竟展覽為期3個月。
  • 國慶觀展指南 | 從《開國大典》看到「又見大唐」
    :12-20世紀中國山水畫藝術展展期:2019年9月28日 - 12月1日 (10.1—10.2閉館)地點:首都博物館展覽分「登山」、「臨水」、「攬勝」、「棲居」、「臥遊」五個單元,展出93件(組)宋代至近現代的山水畫作品,其中一級品文物30件(組),包括上海博物館藏沈周《江名勝圖十開冊》、天津博物館藏文徵明
  • 西方經典繪畫展:與我們失之交臂的「史無前例」
    然而,這個包含約35幅畫家真跡的特展延期至何時暫無定論。英國國家美術館名作展@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原定展期:3月3日至6月14日現狀:未開幕,暫停除了境內展屢屢受挫,英國國家美術館的境外展同樣深受疫情困擾。
  • 東京富士美術館在京特展觀眾只「打卡」怎麼夠?連畫框也是藝術品
    在參觀之後,觀眾們卻能意識到展覽主辦方在策展上的用心以及鄰國日本在收藏西方美術作品上的領先。本報記者專訪了本次展覽的策展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副院長楊冬江,分享展覽細節。從工藝美院學生到策展人1992年,東京富士美術館的藏品第一次來京便引起轟動,當年10月15日下午,「東京富士美術館珍藏西洋繪畫名作展」在中國美術館正式開幕。
  • 文徵明巨幅《五瑞圖》僅展三日,曬寶也是雅集
    再則,過一段時間就到端午節了,端午節有五毒,民俗中多以五瑞闢邪驅毒。 文徵明是蘇州吳門四家之一,吳門對明代以後的江南書畫和文人生活有較大影響,今年年初,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專門做了一個文徵明誕辰550周年大展。
  • ...展覽推薦】「從明四家到當代吳門」繪畫特展12月亮相中國美術館
    展覽海報  由中國美術館、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聯、蘇州市人民政府主辦,江蘇省美協、中共蘇州市委宣傳部、蘇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蘇州市文聯承辦的「回眸600年——從明四家到當代吳門」繪畫特展,將於12月1日至12月10日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 回顧2020年最精彩的10場海外大展
    文徵明與他的時代東京國立博物館&立書道博物館2020年另外一場在海外舉辦的中國畫家大展是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和臺東區立書道博物館聯手呈現的「誕辰550周年紀念東京國立博物館展覽現場東京國立博物館共展出68件(組)作品,集結了日本所藏文徵明及其同時代文人相關作品,除了其子文彭、文嘉以及親族文伯仁等文氏一族外,還包括沈周、唐寅、陳淳、周天球、居節、徐渭等,文徵明《
  • 故宮600年蘇東坡特展、木木美術館獲千萬融資
    故宮博物院蘇軾主題書畫特展9月開啟作為備受關注的2020故宮大展,「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將於9月初在文華殿展出,展覽基本大綱、主要展出作品及展覽展品解讀都已逐步明晰,布展工作也將於近日啟動。這場展覽原本是今年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系列展覽之一,因疫情原因直至近期才有官方劇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