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24日電 (石龍洪 劉舒凌)近年來,兩岸青年交流日趨熱絡,臺灣青年大學生來大陸實習、工作成為一種新趨勢。
到大陸實習的臺灣學生通常有明確的目標。「我到湖南實習是想充實自己,學到更多的就業技能。」臺灣成功大學中文系大四學生楊皓雯8月向中新社記者吐露了她實習之旅的目標,「我想知道大陸這些傑出的企業是怎樣運作的,並了解大陸職場的就業條件。」
就讀臺灣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MBA的葉建良,今年來到湖南三一重工集團實習,他說,「學習三一重工這樣的知名企業,如何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的管理模式,是我實習的重點。」在無錫實習的臺灣東華大學研究所二年級學生鍾元豪則希望開拓眼界,提高自身競爭力,尋找更佳的就業途徑。
臺灣學生還表示,到大陸實習更具挑戰性。黃佩萱是臺灣元智大學大三學生,在臺企新麥機械公司實習,她說,「相比在臺灣本地實習,在大陸實習更具有挑戰性」,「我們來實習都是自費,但很值得。」
臺灣大學的梁凱傑今年將升大四,他想做個「勇於走出臺灣的人才」,當其他同學留在臺灣實習或準備前往海外時,他選擇到上海大潤發實習,開闊自己的視野,增廣見聞。
大陸實習讓臺灣學生收穫滿盈,長自身見識,也了解大陸風土人情、現狀及未來。鍾元豪說,現在兩岸合作特別多,大陸市場對臺灣企業很重要,如果熟悉大陸的風土人情,將是他與其他學子相比的一大優勢。臺北經營管理研究院院長陳明彰指出,到大陸臺企實習,臺灣學生能親身感受到對岸經濟崛起的競爭力,更能提早熟悉大陸市場及兩岸環境的差異。
目前,有意願到大陸工作的臺灣學生越來越多。臺灣政治大學阿拉伯語文學系賴聖文說,「內地現在發展快、市場大,我想我應該會考慮畢業後來這裡尋求工作。」臺灣科技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鄧皓容前往深圳研習,並適應大陸民眾思考模式,她說「原本沒想過以後要在大陸工作,但現在想法改變了」。
據陳明璋介紹,參加研習後而赴大陸工作的臺灣學生不少,他們到東莞、深圳、天津等地服務,從事的行業涵蓋製造業和服務業。
「第一代臺商」隨1987年臺胞返鄉探親潮「登陸」,到現在已經有20多年,臺資企業管理者也到了「交接班」時,在大陸的臺企需要新鮮血液加入。作為過來人的臺商,大多也很樂意向晚輩傳授自己的奮鬥經歷,讓有意願來大陸的年輕一代少走一些彎路。
梁凱傑說,父親那一輩是「來來來、來臺大,去去去、去美國(讀書)」,但對於新一代的臺灣學生,「來臺大、去大陸(工作)」變成越來越有份量的新選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