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2018年內地與澳門貿易額31.6億美元,比回歸前增長3.3倍

2020-12-19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13日電(記者劉歡、李寒芳)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前夕,記者從商務部獲悉,20年來商務部積極支持澳門特區政府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通過加強內地與澳門經貿往來,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更好融入新時代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長期繁榮穩定。

2003年內地與澳門籤署《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在雙方共同努力下,2018年提前完成國家「十三五」規劃中確立的「加大內地對港澳開放力度,推動CEPA升級」的目標,將CEPA構建成為具備「一國兩制」特色、全面涵蓋兩地經貿合作領域的高水平自由貿易協議。通過CEPA,內地與澳門在貨物貿易領域已全面實現自由化,服務貿易領域基本實現自由化,投資領域實現全面保護,經濟技術合作安排向更廣領域發展,在貿易投資便利化方面開展了豐富務實的合作。

商務部指出,2018年,為適應兩地經貿交流與合作發展新需要,內地與澳門成立了經貿合作委員會,並針對兩地在「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和中葡平臺建設中的合作設立專責小組,統籌協調解決兩地經貿合作領域的重大議題。雙方已成功召開兩次經貿合作委員會全體會議,兩地經貿合作領域得到拓展,層次進一步提高,各專責小組積極推動實施了一系列務實舉措,取得豐碩成果。

據統計,20年來,內地與澳門經貿合作全面發展,經貿交流日益密切,在貿易、投資、工程合作等方面成績斐然。2018年內地與澳門貿易額31.6億美元,較回歸前增長3.3倍;實際使用澳資12.8億美元,較回歸前增長3.1倍;內地在澳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25.1億美元,較回歸前增長20.3倍。

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有關要求,商務部研究形成《關於商務領域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包含六大方面27項具體舉措,涵蓋消費、流通、貿易、投資、經濟合作和對外援助等重點領域,將成為今後一段時期商務領域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政策指引。經三地共同努力,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在促進商品和要素高效便捷流動、規則機制「軟對接」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成效逐步顯現。

為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商務部積極支持澳門發展會展業、特色金融、跨境電子商務。措施包括:支持澳門會展業向優質化品牌化發展,為重點展會活動提供出入境籤注便利,推動「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等大型國際品牌展會落戶澳門。支持澳門發展特色金融、鑽石交易等產業,包括推動內地融資租賃企業落戶澳門;支持澳門加入金伯利進程國際證書制度、建設鑽石和寶石交易中心等。支持澳門與國際組織深度合作,發展符合澳門特色的新興產業。

商務部還積極穩妥開展與澳門勞務合作,支持澳門規範外僱市場。自2013年迄今,澳門已連續六年成為內地對外勞務合作第二大市場。截至2019年9月底,內地在澳勞務人員14萬人,主要分布在酒店飲食服務業和建築業。

展望未來,商務部表示,將一如既往支持澳門保持當前經濟發展的良好態勢,把握「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機遇,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繼續發揮兩地經貿合作工作機制重要作用,圍繞澳門特區五年發展規劃確定的目標,依託澳門中葡商貿合作服務平臺和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建設,為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提供機制性保障;做好CEPA系列協議的落實和宣傳工作,支持澳門業界用好用足CEPA開放措施,更好地參與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和經濟高質量發展進程;繼續深化兩地經貿交流,共同探索新形勢下兩地產業協調發展的路徑和機制,助力兩地經貿交流與合作向更高水平發展,推動「一國兩制」在澳門成功實踐行穩致遠。

相關焦點

  • CEPA實施15年後,澳門人均GDP高居世界第二,下一個發展紅利在哪裡?
    來源:華夏時報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徐芸茜 北京報導12月20日,澳門回歸20年。這20年來,內地與澳門經貿合作進入新的歷史階段,貿易額較回歸前增長了3.3倍,投資、工程合作等方面更是成績斐然。
  • 二十年前,澳門GDP約為65億美元,佔我國GDP總量0.6%,現在呢?
    據相關數據顯示,在2018年,我國大陸與澳門貿易額達到31.6億美元,相較於回歸前增長了3.3倍。我國大陸實際使用澳資12.8億美元,較回歸前增長了3.1倍。除此之外,在旅遊業方面,澳門的發展也是讓大家有目共睹。據相關數據顯示,在1999年回歸之際,澳門年接待遊客數量約為700萬人次。
  • 面積30萬 人口60萬 人均GDP卻近香港2倍 澳門是怎麼做到的
    20年來,澳門GDP由518.7億澳門元增加到4446.7億澳門元,實際年均增長率達到7.7%;人均GDP由1.5萬美元提高到8.3萬美元,接近香港的兩倍。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從1999年到2018年,澳門本地生產總值(GDP)從518.7億澳門元增加到4446.7億澳門元,人均GDP達8.3萬美元;截至2018年底,澳門累計財政盈餘達到5088億澳門元,外匯儲備為1636億澳門元,分別是1999年的193倍和6.2倍;本地居民充分就業,1999年至2018年,失業率由6.3%降至1.8%。
  • 央視財經評論丨回歸祖國20年,奔跑的澳門變在哪?未來的澳門怎麼變
    回歸祖國20年奔跑的澳門變在哪?新聞連結:澳門20年發展巨變1999年澳門的經濟總量是519億澳門元,2018年是4447億澳門元,實現跨越式發展。1999年澳門的人均GDP是12萬澳門元,2018年是67萬澳門元,位列世界前茅。
  • 央視財經評論丨回歸祖國20年,奔跑的澳門變在哪?未來的澳門怎麼變?
    12月20日是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的日子,20年來澳門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居民生活持續改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大幅增長,躍居世界第二,會展、中醫藥、特色金融等新興產業方心未艾,澳門居民獲得感、幸福感越來越強。
  • 2018年中國與葡語國家進出口總額達到1473億美元
    來源:央視原標題:16年增長超13倍!2018年中國與葡語國家進出口總額達到1473億美元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了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的定位。而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主席劉關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圍繞這一定位,澳門將構建三條路徑,促進中國內地同葡語國家的經貿合作。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主席劉關華介紹,2003年設立的中葡平臺,促進了澳門與葡語國家的貨物貿易,貿易額由2010年的3.2億澳門元,增加到2018年的8.1億澳門元。
  • 回歸20年 澳門與浙江那些難忘的情緣與光陰
    事實上,浙江與澳門一直是攜手發展的好夥伴。早在2005年1月,「2005澳門·浙江周」就在澳門成功舉辦。雙方共籤訂了7個合作項目,總投資3億美元,協議利用外資1.2億美元。而在「2010澳門·浙江周」系列活動中,包括張小泉剪刀、王星記扇子在內的110家浙企攜產品赴澳門進行推廣。
  • 2019上半年中國與西班牙雙邊貿易概況:貨物貿易額增長4.3%
    1-6月西班牙自德國和法國進口260.0億美元和201.7億美元,分別下降8.8%和17.1%,合計佔西班牙進口總額的24.5%。西班牙的貿易逆差主要來源於中國和德國,1-6月逆差額分別為100.8億美元和69.2億美元,其中對中國增長12.3%,對德國下降13.7%。
  • 2019上半年中國與義大利雙邊貿易概況:貿易額為250.3億美元
    中商情報網訊:據歐盟統計局統計,2019年1-6月,義大利貨物進出口額為5121.3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下降4.7%。其中,出口2685.1億美元,下降4.2%;進口2436.2億美元,下降5.3%。貿易順差248.8億美元,增長8.3%。
  • 國臺辦:2019年兩岸貿易額再度突破2000億美元
    中新網1月15日電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15日表示,2019年,大陸各地區各部門著力落實落細「31條措施」,國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進一步出臺「26條措施」,推動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取得新進展;兩岸貿易額再度突破
  • 被人賺走一個億!日本鮮魚熱銷中國,貿易額十年漲了19倍
    本月27號,日本雅虎新聞公布了一張統計圖,上面記錄了2009年到2018年這10年間日本對華出口新鮮魚類的重量和金額的變化趨勢,從圖中我們發現,這十年來新鮮魚類的貿易額竟然增長了19倍。每年的交易量和出口額都是從上一年的4月份開始計算,到來年3月份截止,從圖中可以看出,最近幾年中日魚類貿易增長迅速,單是2018年度我國就從日本進口了790噸的鮮魚(未統計香港和澳門),比上一年增長了67%,貿易額高達21億日元,折合人民幣大概是1.3億,比2017年增長了61%。與十年前相比,魚類出口重量和金額分別增長了14倍和19倍。
  • 人均GDP世界第三,增速為香港3倍,除了賭場澳門還有啥?
    澳門本地生產總值從1999年的518.72億澳門元增長至2018年的4446.66億澳門元,增長近8倍2018年澳門人均GDP達67.35萬澳門元,是1999年前的5.5倍。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2018年世界人均GDP排名顯示,中國澳門位列全球第三,僅次於盧森堡和瑞士。回歸20年,澳門GDP翻了三番。
  • 澳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從1999年到2018年,澳門本地生產總值(GDP)從518.7億澳門元增加到4446.7億澳門元,人均GDP達8.3萬美元;截至2018年底,澳門累計財政盈餘達到5088億澳門元,外匯儲備為1636億澳門元,分別是1999年的193倍和6.2倍;本地居民充分就業,1999年至2018年,失業率由6.3%降至1.8%。
  • 澳門回歸十年粵澳貿易平穩發展 年均增長15.4%
    據廣州海關統計,1999年廣東與澳門的進出口貿易額僅為6.1億美元,到2008年,雙方的進出口貿易額達到22.2億美元,年均增長15.4%。    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2009年1-11月,廣東與澳門的進出口貿易額為14.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8.7%,其中廣東對澳門出口12.3億美元,下降30.9%,自澳門進口2.3億美元,下降13.9%。
  • 中國央行支持澳門人民幣業務發展 葡語國家人民幣清算中心建設加速
    2018年,中國與葡語國家的貿易額達到1,473.5億美元,比2003年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成立之初的110億美元增長了12倍。此外,葡語國家人民幣清算中心建設進入快車道,中國銀行澳門分行作為清算行已經與30多個葡語國家銀行建立了人民幣清算代理關係,基本實現對葡語國家人民幣清算網絡渠道的全覆蓋。
  • 商務部:前10月中國對新加坡直接投資增長近1.3倍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10日電 商務部10日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有記者提問稱:12月8日,中國和新加坡宣布啟動中新自貿協定升級後續談判,能否介紹一下近年來中新貿易情況,此次升級有哪些亮點?對此,商務部發言人高峰指出,今年是中新兩國建交30周年。在兩國領導人的引領下,近年來中新經貿合作快速發展。中國是新加坡第一大貿易夥伴,新加坡是中國第一大新增外資來源國和主要境外投資目的國。
  • 商務部:前10月中國對新加坡投資增1.3倍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商務部答21記者:前10月中國對新加坡投資增1.3倍,新一輪自貿區談判聚焦服務和投資12月10日,在商務部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回應21世紀經濟報導提問時指出
  • 2018年陝西入境旅遊收入達31億美元 韓國遊客數最多
    實現國際旅遊收入31.26億美元,同比增長15.61%。人均花費715.20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46美元;人均天花費223.92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8.45美元。其中:外國人1068.96萬人天,同比增長2.33%;香港同胞124.45萬人天,同比增長4.32%;澳門同胞68.85萬人天,同比增長1.76%;臺灣同胞134.05萬人天,同比增長3.50%。入境遊客在陝平均停留3.19天,比去年同期降低0.23天。
  • 商務部:香港是內地第三大貿易夥伴和主要出口地
    中新網6月24日電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2013年1-5月,內地與香港貿易額為1799.1億美元,同比上升52%,佔內地對外貿易總額的10.7%。香港是內地第三大貿易夥伴和最主要出口市場。  其中,內地對香港出口為1730.4億美元,同比上升54.9%;自香港進口為68.8億美元,同比上升2.6%。  2013年5月,內地與香港貿易額為293.2億美元,環比下降27.9%。其中,內地對香港出口為279.7億美元,環比下降29.1%;自香港進口為13.6億美元,環比上升8.8%。
  • 跨境電商發展快 中俄貿易額站上千億美元臺階
    2018年中俄雙邊貿易額達到1070.6億美元,首次超過10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增幅達到27.1%,增速在中國主要貿易夥伴中位列榜首,中國繼續蟬聯俄羅斯第一大貿易夥伴國。隨著兩國關係不斷提升,未來兩國貿易額有望再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