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越和中國本是盟友關係,但70年代越南統一之後,越南政府卻面臨「選邊」問題。原本中、越都屬於社會主義陣營,似乎不該有大的衝突,而且中國在越戰之前及越戰期間支援過北越軍事物資和工業設施,明顯是有恩於該國的。問題出在七十年代中蘇關係緊張,越南在1975年後變成了「勢利眼」,挑選了蘇聯一邊,再加上常年作戰培養了一大批能徵慣戰的官兵,越南自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野心勃勃,開始肆無忌憚地與中國作對。然而在接下來的對越自衛反擊戰,這個自封的「第三軍事強國」卻遭到了慘敗!越軍總計損兵多少萬人呢?
這個問題要從不同角度回答,因為對越作戰分為1979年的懲罰性軍事反擊,和接下來10年的各軍區輪戰。如果單看79年反擊作戰的成果,越軍有5.7萬人傷亡,而這還僅僅是正規軍事力量的損失,若要加上民兵(之前長期對美作戰,越南的普通百姓也有一定軍事技能)等非正規軍,則越南軍事力量損失在11萬人左右。我軍1979年殲敵戰績最佳的是陸軍第163師,總計擊斃越軍5293人,在全軍參戰部隊中領先。值得一提的是,一般的戰爭都是傷員多於陣亡人數,但越軍在本土作戰極端頑固,對越反擊戰期間越南陣亡人數竟遠遠超過其受傷和被俘士兵數量,79年不到一個月的作戰時間內,越南正規軍高達4.7萬人戰死,而受傷的僅7000餘人,這場戰爭的傷亡比十分畸形,可見敵人抵抗之慘烈。79年作戰我軍有超過2萬官兵傷亡,攻克決定性戰略要地諒山後,全軍交替掩護班師回國。
以上是79年反擊戰的越軍損失,若是算上80-89年間的各軍區輪戰戰績,則越軍傷亡人數還將大幅增加。這十年間越軍又被殲滅4萬多正規軍,我軍昆明、南京、濟南、蘭州、北京、成都軍區先後參戰,其中殲敵最多的是昆明軍區,共斃傷俘越軍6600餘人。越南在開戰前曾自稱「第三軍事強國」,但從實際表現來看,雖然其部隊頑強有餘,但在戰略戰術水準上,與真正的軍事強國並不在一個層級。
其實只看部隊損失,不能完全反映出越南在那些年遭受到的重擊。對越作戰的目的是保護西南邊境,維護我國的發展環境,這要求必須打痛當時狂妄的越南當局,粉碎其與蘇聯南北夾擊中國的陰謀。由於越南北部的工業中心在這次戰爭中遭到毀滅性打擊,且多年來始終需要神經緊張、整軍備戰應對中國,越南的經濟和民生水平停滯多年,其損失不是簡單的傷亡數字所能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