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祭掃,讓這個清明節更「清明」

2021-02-08 浙江日報

春深處,柳梢青,清明至。與往年相比,今年清明期間,祭掃方式更趨多元,鮮花祭祀、集體代祭、網絡祭祀等綠色祭祀新風興起。為文明有序開展清明節祭掃,柯橋區積極推行雲端祭奠、免費代客祭掃等服務,為這個特殊的春天增添了一道文明新風景。

追思故人,志願者當起寄思「信客」

2020年4月4日,清明節,這一天對於柯巖街道裡莊村14歲的女孩兒何佳楠來說,顯得有些特殊——她和爸爸何興華一大早起來,洗淨雙手,樸衣簡行,他們要去村裡的公墓當一回「信客」。

何興華是裡莊村村幹部,常年負責村內的森林消防巡邏,柯橋區規模最大的公墓柯巖街道安樂園就是他的「常駐地」。與往年清明節人潮熙攘的景象不同,這天安樂園內人聲寥寥。父女倆在門口與另外5名村民志願者匯合,懷抱花束,手持擦布,神情肅穆地穿梭在整潔有序的墓區。

「爸爸守護了公墓十多年了,我每年清明節都幫爸爸來管理。」何佳楠說,「以前車多人也多,要幫忙維持秩序,還要收拾地上的祭品垃圾、果皮紙屑。今年是第一次幫別人送鮮花,需要鄭重一些。」說著,她拉了拉衣角,跟上大部隊。

這支「信客隊」來到指定墓區,站定後深深鞠上一躬,輕輕擦拭墓碑,再獻上寄託哀思的鮮花。整套代客祭掃流程都安排得妥妥噹噹。「所有的感情,都在這束花裡了。我們不僅是送花人,更是傳遞思念的『信客』。」何興華若有所思。

「感謝志願者們,在這個特殊時期,你們所做的一切,讓我們感到很溫暖……」市民沈女士預約了給爺爺的代祭祀,當天上午,她特意打電話來,向志願者表達了謝意。

「以往,園區在清明節期間將迎來近5萬人次的人流量。今年因疫情防控要求,我們從3月20號開始進行了封閉式管理,對前來祭掃的人員進行了勸返。」裡莊村黨支部書記吳榮興告訴記者,村民志願者自發用莊重而簡潔的方式為預約人員代為祭掃,傳達他們對親人的哀思之情,讓逝者安心,讓村民放心。

「鮮花祭」「雲祭祀」,祭祀新風漸升溫

近年來,我區不遺餘力推動清明節移風易俗,從減少煙花爆竹燃放到倡導鮮花祭掃,再到倡導網絡祭掃,煙燻、火燎、爆竹聲不再是人們對清明節的期待方式。

「不管歲月如何流逝,對您的思念從未改變。」家住柯橋城區湖西路瓜渚風情的市民陳先生,今年雖然沒能回老家,卻通過在柯橋傳媒集團發布的「萬枝鮮花寄情思」小程序上的「親人祭祀」服務,寫下對外婆的思念。

別樣的祭奠,同樣的緬懷。進入小程序後,伴隨著感傷緬懷的背景音樂,記者在首頁的留言板看到,情深意切的留言緩緩滾動播放:「親愛的老爸,願您在那邊一切安好!」「想外婆,十幾年過去了,今年以這種特殊的形式來紀念您」「很慶幸你仍在我伸手即可觸碰到的地方」……活動開展以來,已有近4000名市民輕觸螢屏,將綿綿的思念傳遞到另外一個時空。

哀思「上雲」,素花寄情。與往年上山燒紙錢、點香燭等情況不同,今年,鮮花祭祀新風也逐漸升溫。採訪中,不少市民告訴記者,在社會各界的倡導下,綠色、健康、安全的祭祀理念正逐漸深入人心,以「輕環保」「心主義」的姿態,去參與流傳千年的追思節。「比如,朗誦一首詩歌、寫下一段寄語、獻上一束鮮花,都能讓清明追思變得更加溫馨、更加方便、更有意義。」市民陳先生表示。

據了解,本次「萬枝鮮花寄情思」綠色文明祭掃大型公益活動由區委宣傳部(文明辦)、區民政局、柯橋傳媒集團與「海豐花卉」聯合舉辦。連日來,主辦方組織全區7個公墓園區陸續開展雲上祭奠、代客祭掃等活動,送出了近3000餘束鮮花。

「心祭」重於「形祭」,讓文明祭祀成為常態

那麼,祭祀新風會成為趨勢嗎?

有網友留言,「雖然疫情『限制』了我們的腳步,卻給了我們對生活新的思路,這不失為另一種儀式感。」還有不少市民列舉了種種祭祀陋習帶來的弊端:因燃燒蠟燭或燒紙錢等祭祀活動引發森林火災;清明期間人流急劇增多加重交通管理負擔;祭品使用後無人問津等不文明行為屢次發生……也有部分市民認為新式祭掃缺乏儀式感,不如現場祭掃體驗感強。

「清明節,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節點,用來標註奉獻與感恩、逝去與銘記、過往和未來。」民俗專家、原魯迅紀念館館長裘士雄表示,清明節之於我們的意義,在於如何表達對生命的敬重,對先輩的感恩,對歷史的回望和對傳統精神的傳承,從而找到當代人的心靈根底。

「連接生者與逝者的是真情和思念,而不一定是固定的場合和儀式。」在很多殯葬行業業內人士看來,「雲祭祀」並非疫情期間的應急之舉,而是未來殯葬行業服務的發展方向。

區民政局殯葬事務管理所相關負責人田剛強告訴記者,「網際網路技術的日臻成熟讓清明祭掃更加文明,還能通過還原紀念場景、實現記憶保存等方式實現。今年我區接受『雲祭掃』『代祭掃』等綠色祭掃方式的民眾較去年同期明顯激增。」

「春祭應重於心,而不拘於行。因此,作為一種文明、綠色的祭祀方式,『雲祭祀』應當被大力提倡。」專家們建議,要充分挖掘節日文化內涵,讓「雲祭祀」成為祭祀常態。區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倡導文明祭掃既是疫情防控需要,也是時代所趨。隨著越來越多的市民加入到「雲祭掃」的行列,踐行文明、綠色的生活理念,也為柯橋的文明風尚進行了新的註解。

相關焦點

  • 綠色祭掃,讓這個清明節更「清明」
    春深處,柳梢青,清明至。與往年相比,今年清明期間,祭掃方式更趨多元,鮮花祭祀、集體代祭、網絡祭祀等綠色祭祀新風興起。為文明有序開展清明節祭掃,柯橋區積極推行雲端祭奠、免費代客祭掃等服務,為這個特殊的春天增添了一道文明新風景。
  • 湖南衡陽推行文明祭掃網上祭奠 讓綠色清明節更"清明"
    又是一年春草綠,梨花風起清明時。在清明節到來之際,為築牢疫情防線、傳播文明新風,營造安全、簡約、綠色的祭掃氛圍,湖南省衡陽市多部門發出倡議書,引導市民文明祭祀,綠色環保的「花祭」「網祭」已逐漸替代焚燒紙錢等傳統祭祀方式,簡約祭掃重寄情,綠色祭掃更清明。
  • 湖南衡陽推行文明祭掃網上祭奠 讓綠色清明節更"清明"
    又是一年春草綠,梨花風起清明時。在清明節到來之際,為築牢疫情防線、傳播文明新風,營造安全、簡約、綠色的祭掃氛圍,湖南省衡陽市多部門發出倡議書,引導市民文明祭祀,綠色環保的「花祭」「網祭」已逐漸替代焚燒紙錢等傳統祭祀方式,簡約祭掃重寄情,綠色祭掃更清明。
  • 網絡祭掃、鮮花祭掃,讓清明更「清明」!
    春草綠,清明至。今年的清明節,正值疫情防控特殊時期,為避免人員聚集帶來的安全風險,越來越多的團體和個人成為文明祭掃的踐行者,讓清明更「清明」。網絡祭掃 緬懷英烈連日來,杭錦旗各校園以「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為主題,結合疫情期間實際情況,圍繞「移風易俗,過別樣清明」開展微博討論,倡導文明祭祀,展示清明習俗;組織中小學生在網上獻花、點燭、祭拜、留言,緬懷先烈,追思親人,實現足不出戶瞻仰烈士陵園和線上祭掃英烈。「今年雖不能帶孩子們去現場祭掃,但居家追思的方式更富創造性,清明祭掃重在『心』。」
  • 文明祭掃 綠色清明
    清明節是緬懷先人、悼念逝者的傳統節日。2020年清明節,記者採訪發現,隨著文明祭掃觀念漸入人心,網絡祭掃、代理祭掃、鮮花祭掃等祭掃方式漸漸成為主流。新疆各族群眾以別樣的方式,度過綠色、文明、安全的清明節。
  • 江蘇南京:綠色祭掃讓清明節更清淨更文明
    據市殯葬管理處統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截至昨天,今年整個清明期間全市現場祭掃人數不到147萬人,為歷年人數最少的一次。記者採訪發現,與往年相比,今年清明期間,祭掃方式更多元,焚燒紙錢、燃放鞭炮等傳統祭祀方式,已逐漸被鮮花祭祀、集體代祭、社區公祭、網絡祭祀等綠色文明的祭祀方式取代。
  • 文明祭祀 讓這個清明節更「清明」
    又是一年春草綠,又到一年清明時。今年清明節,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緊要關頭,如何文明有序開展清明節祭掃、寄託哀思?  在線祭掃、集體代祭、預約現場祭掃、家庭追思會……清明節將至,河北省各地倡導移風易俗,大力推廣文明祭祀模式,鼓勵民眾採取鮮花祭掃、「雲祭祀」、居家追思等方式進行祭祀,寄託哀思的同時減少人員聚集和流動,以實際行動支持疫情防控。
  • 【文明祭祀】這個清明,我們一起綠色環保祭掃
    【文明祭祀】這個清明,我們一起綠色環保祭掃 2020-04-03 15: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明節 烏魯木齊綠色文明祭掃蔚然成風
    天山網訊(記者張冬梅 王琦銘攝影報導)又是一年春草綠,梨花風起正清明。清明節,帶上三五朵白菊,祭拜先人、家屬,不僅是傳統習俗,也是市民寄託哀思、緬懷逝者的方式。4月4日是清明節,也是清明節假期首日,烏魯木齊市迎來祭掃高峰。與往年相比,今年清明節期間,傳統祭祀方式逐漸被鮮花祭祀、網絡祭祀等綠色文明的祭祀方式取代。
  • 綠色祭掃漸入人心 清明連雲港市場鮮花走俏
    原標題:綠色祭掃漸入人心 清明臨近鮮花走俏   近年來,隨著綠色文明祭掃理念的推廣,鮮花祭掃逐漸成為不少市民的首選。清明節前夕,城區不少市民選購買鮮花祭祖,市場上的鮮花走俏。   4月3日上午,記者在市區一家花店看到,白菊花、黃菊花、白百何、康乃馨等鮮花被拜訪在顯眼位置。
  • 綠色清明 零碳祭祀 從我做起——2020年清明節文明祭掃倡議書
    全區廣大居民朋友們 :草長鶯飛,桃紅柳綠,又是一年清明時。今年是特殊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與我們不期而遇,戴口罩、不聚集成了時下的流行語、自覺行;今年仍是如常的一年,水美延平、綠色發展依然是我們的主基調、主攻向。
  • 河北文明祭掃成新風尚 清明節更加「清明」
    又是一年清明時,祭拜先人表哀思。清明期間,為防止聚集引起疫情蔓延,河北多地出臺清明祭掃詳細規定,大力推廣「代祭掃」「雲祭掃」等文明祭掃方式,鼓勵群眾運用多元化方式表達哀思,助力清明節更加「清明」。今年清明期間,由於疫情影響,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居家追思、網絡祭掃、書寫寄語等方式祭奠已故親人。3月17日,河北省民政廳發布《河北省民政廳關於做好2020年清明節祭掃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今年清明節期間,全省各類殯儀館、公墓、公益性骨灰堂等殯葬服務機構,繼續暫停祭掃服務,暫停組織集體共祭、骨灰撒海等群眾性活動。
  • 民政部:倡導綠色文明的清明祭掃
    為度過一個平安祥和的清明節,在4月1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民政部門部署了今年的祭掃安排。具體來說,暫緩舉辦一些集體共祭活動,抓好現場祭掃管理,做到安全有序、綠色文明。目前,31個省份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都出臺了今年清明祭掃的政策。在是否提供現場祭掃服務方面,湖北等9個省份提出在全省範圍內暫停殯葬服務機構的現場祭掃服務,其他省份有些地市也做了類似安排。在現場祭掃方面,很多地方都採取了預約、限流、分時、錯峰措施,並設置了個人防護、場所消毒等方面的防控安排。
  • 蘭州人用簡潔文明的祭祀方式緬懷親人 這個清明節更「清明」
    市民群眾採用簡潔文明的祭祀方式緬懷親人這個清明節更「清明」「幾多情,無處說,落花飛絮清明節」,清明節掃墓祭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風俗,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集體祭掃」讓家屬得到心理慰藉另外,還有一種新型的祭掃方式也得到市民群眾的接受,這便是集體祭掃。所謂「集體祭掃」是指各公墓將在清明期間,為安葬在本園區的逝者舉辦一場集體紀念儀式,參加人員為公墓工作人員。
  • 小店法院發出倡議——綠色追思過清明 文明祭掃新風尚
    小店法院發出倡議——綠色追思過清明 文明祭掃新風尚 2020-04-02 18: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晉中市今年清明節期間暫停祭掃活動 倡導綠色文明安全祭掃
    晉中市今年清明節期間暫停祭掃活動 倡導綠色文明安全祭掃 2020-04-02 2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民網評:清明節,離綠色可以更近一點
    清明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個乾淨的節氣,「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這一天,我們會選擇在這個乾淨的日子緬懷先人,祭祖思親。《左傳》有言,「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殯葬與祭祀,自古就是千家萬戶的大事。 《人民日報》日前有消息說,今年3月起,貴州省貴陽市對所有居民免除基本殯葬公共服務費。
  • 讓哀思更有寄託 讓懷念更有意義 文明祭掃,「風」起清明
    又是一年清明至。每逢此時,人們都會通過祭掃緬懷親人,寄託哀思。眼下疫情尚未結束,為防止聚集引起疫情蔓延,江蘇多地發出通告,倡導文明有序、錯時錯峰的預約祭掃,引導群眾通過居家追思、網絡祭掃等新方式踐行文明新風尚。當下,越來越多的人成為文明祭掃的踐行者、生態殯葬的先行者,推動清明更「清明」。
  • 清明節文明祭掃倡議書
    清明節文明祭掃倡議書 2020-04-01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個清明,這樣祭掃!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祭祖掃墓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為避免人員扎堆聚集和減少交叉感染風險,吉林省多地發文叫停清明現場祭掃,倡導「雲」祭掃。你的家鄉有哪些要求?如何「雲」祭掃?小編都為你整理好了,一起來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