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禮》:知識和眼界,是母女追求愛情突破枷鎖的源動力

2020-12-07 野老頭

《穆斯林的葬禮》裡有四個女性形象,分別是梁君璧、梁冰玉、姑媽和韓新月。梁君璧和姑媽是虔誠的教徒,一輩子謹守交規,但是梁冰玉和韓新月這對母女卻不然,他們追求極致的「愛情」,不惜任何代價,甚至突破教規的束縛。

她們雖然緊守著生活習俗,但思想上已經發生改變,還算是一個合格的教徒嗎?

梁冰璧和梁冰玉是相依為命的親姐妹,韓新月是梁冰璧從小帶大的孩子。她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區別?

梁冰玉,以愛之名

梁冰玉從小喪父、喪母,由姐姐一手拉扯大,師兄三年學藝之後,回家娶了姐姐並執掌家門。隨著師兄把事業做大,梁冰玉有條件去上學。冰雪聰明的梁冰玉不負眾望考取了北京大學。

在大學,她深愛著楊琛,一個帥氣而又才華橫溢的人。但這個「偽君子」傷害了他,破壞了她美好的愛情憧憬。

我躲避戰亂,她偷偷地跟著姐夫避禍英國,並考入牛津大學深造。房東的兒子奧利佛深愛著她,但她因為害怕而拒絕了。

希特勒對倫敦進行大轟炸,他們躲在地下室裡,奧利佛因為要為梁冰玉買「糖炒慄子」被炸死。自責和害怕讓梁冰玉到了痛苦的邊緣,瀕臨崩潰。

心死了,而在大轟炸裡,肉體也即將被毀滅。梁冰玉開始直面心底最真實的感情,她最愛的人不是楊琛,也不是奧利佛,而是從小養她長大,撐起破敗的家,供她讀書,而且名滿京華的玉王,現在她唯一可以依靠的男人,她的姐夫。

但是,伊斯蘭教有規定,女人不能偷情,而一個男人也不能同時娶親姐妹為妻。他們無論誰要面對這樣的感情都是違反教規。

在兩個人因為大轟炸而抱在一起的時候,誰也沒有考慮太多,「愛情」就在那一刻發生了,而且結了果。她們有了一個女兒,就是後來的韓新月。

為什麼要違反教規?因為愛情,每個人都必須面對內心的真實,而且要為自己的「愛情」負責,所以,義無反顧。

韓新月,以愛之名

韓新月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只是覺得「媽媽」和自己總有一種難以名狀的隔閡。為了讓媽媽開心,她自立、自強、克己復禮,用最好的姿態展示著自己的生命之花。而後,她以最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北京大學,她親生母親的學校。

長久以來「媽媽」和她的距離感,敏感而又聰明的韓新月不可能不知道,但她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爸爸和哥哥對她無微不至的愛,讓她無法懷疑。

能考入大學,短暫地離開家,她反而有種輕鬆感。

更為關鍵的是,韓新月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追求,她也更嚮往廣闊的天地,「走出圈子,進入更大的世界,實現自己的價值」。

一進校門,把自己的班主任誤認為是同學。他太年輕(與哥哥同齡),太隨和,自然而然地為自己搬行李。當得知他是自己的班主任,一路上交談所展現的學識、涵養和氣質讓17歲的韓新月徹底折服。

更多驚豔的發現讓韓新月越陷越深,她覺得班主任楚雁潮就像一塊巨大的磁鐵,把她牢牢地吸住,而且越吸越緊。

他沒有想到的是,她朝思暮想的人,對她也有一樣的情感。本來,這些情感都該被壓抑住,但韓新月生病了,這股可以維持生命的「愛情」提前迸發出來了。

因為心臟病,韓新月休學兩年,幾次瀕臨死亡。為了給她活下去的勇氣,班主任楚雁潮袒露了自己的內心。兩個人終於可以赤心相見。

但,楚雁潮是漢人,韓新月是穆斯林。不說他們有結合的可能,連愛的權力都沒有。

切斷他們愛情的還是「梁君璧」,她的大姨,恪守教規,一絲不苟的一個人,18年前也掐斷了她媽媽的愛情。

韓新月沒有像她媽媽那樣以遠走高飛來反抗,她脆弱的生命不允許。當她知道不能和她心愛的老師在一起的時候,她放棄了生命。

每個人都有「愛」的權利,都需要為自己的「愛情」負責,「無有愛,毋寧死」。

知識和眼界,是母女追求愛情,突破枷鎖的源動力

穆斯林女人有比男人更多的禁忌。不能做的很多,必須做得更多。

梁君璧和姑媽一輩子堅持五拜、齋戒,她們沒有上過學,不認識字,從出生到死亡都照著祖輩傳下來的規矩處人做事,一生恪守著自己的分際,勤勤懇懇。

做一個合格的教徒就是她們一輩子的追求。

但梁冰玉和韓新月不同,她們從小讀書,而且出類拔萃,都以優異的成績考進北京大學。有知識,有眼界,有目標,有追求,她們需要實現自己的價值。作為優秀而又漂亮的女性來說,尋找完美的愛情也非常重要。

梁冰玉母女和梁君璧、姑媽的區別很明顯,前者讀了書,有知識,能更好地認識世界,而後者則因閉塞和愚昧而不自知。

作者本身是一位穆斯林。有些話她不能說,但卻用人物做了充分的表達。

梁冰玉和韓新月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突破枷鎖,但因為千百年的封閉太厚重了,都沒有成功,一個走了,一個死了。但未來肯定還會有人不斷嘗試。

大著肚子的陳淑彥跳上汽車參加送葬隊伍而沒人反對,雖然是小小的突破,但畢竟向前邁了一步。

相關焦點

  • 《穆斯林的葬禮》:知識和眼界,是母女追求愛情突破枷鎖的源動力
    《穆斯林的葬禮》裡有四個女性形象,分別是梁君璧、梁冰玉、姑媽和韓新月。梁君璧和姑媽是虔誠的教徒,一輩子謹守交規,但是梁冰玉和韓新月這對母女卻不然,他們追求極致的「愛情」,不惜任何代價,甚至突破教規的束縛。她們雖然緊守著生活習俗,但思想上已經發生改變,還算是一個合格的教徒嗎?
  • 穆斯林的葬禮:愛情雖如史詩般盪氣迴腸,卻是在奔赴葬禮的路上
    《穆斯林的葬禮》是回族女作家霍達的代表作,該書講述了北京一個回族家庭六十餘年間的興衰歷史,小說以回族手工匠人梁亦清的玉器作坊奇珍齋升沉起伏為主線,在歷史的背景下描寫梁家三代人不同的命運變遷,書中人物個個性格特別鮮明,展現了在那樣的歷史背景下勇於追求夢想,打破常規,彰顯人性的故事。
  • 一周壹書|《穆斯林的葬禮》多元衝突下的沉重悲劇
    這讓我再次認真地品讀了此書,並思考此書的意義與價值——《穆斯林的葬禮》講述的是一個穆斯林家族在歷史長河下,在社會環境、文化衝突、心理衝突、倫理衝突下的具體寫照,變遷興衰,命運沉浮,每一個人物在歷史巨輪、宗教信仰、東方文化、西方文化及自我追求影響下做出選擇,承受屬於自己的苦難與悲劇。
  • 《穆斯林的葬禮》說的到底是誰的葬禮?
    《穆斯林的葬禮》中的葬禮不是特定某一個人的葬禮,而是通過三代人不同的葬禮,串聯起了作者想表達的悲劇思想。從開始的玉器匠人梁亦清,到後來的韓新月的葬禮。都是悲劇的體現。韓子奇的愛情更是最大的悲劇,在和梁冰玉相愛之前他根本沒想過什麼是愛情,愛上梁冰玉後,他背上了無窮多的枷鎖,除了中國傳統道德禮儀的約束,在穆斯林世界,己婚者通姦與叛教、殺人並列為三大不可饒恕的罪行
  • 《穆斯林的葬禮》從信仰、責任、愛情中淺析人生的圓滿和殘缺
    人和人的區別,在於為發掘和體現自身的價值所做出的努力,而不在人的本身。--霍達《穆斯林的葬禮》以「玉」和「月」兩條主線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悲歡離合。以玉的長河來表現父輩、祖輩、以及祖祖輩輩玉的歷史文化。以月的形象來表達純潔、美好的愛情追求。
  • 《穆斯林的葬禮》:完美的人設,造就了虛無的愛情,致作品顯單薄
    在《穆斯林的葬禮》裡,有兩個人物最為單薄,一是梁冰玉,二是楚雁潮,但這兩個人物太關鍵了,是故事的主線人物,而他們還是悽美愛情的主角。也正是因為此,讓整部作品顯得有些單薄。有人說,《穆斯林的葬禮》是最名不副實的茅盾文學獎作品,大抵也是因為此。
  • 書評:《穆斯林的葬禮》
    全書五十餘萬字,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冷峻的文筆,宏觀地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與穆斯林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獨特的心理結構,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韓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豐滿的人物,展現了奇異而古老的民族風情和充滿矛盾的現實生活。
  • 書評:《穆斯林的葬禮》
    全書五十餘萬字,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冷峻的文筆,宏觀地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與穆斯林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獨特的心理結構,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韓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
  • 《穆斯林的葬禮》從信仰、責任、愛情中淺析人生的圓滿和殘缺
    人和人的區別,在於為發掘和體現自身的價值所做出的努力,而不在人的本身。--霍達《穆斯林的葬禮》以「玉」和「月」兩條主線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悲歡離合。以玉的長河來表現父輩、祖輩、以及祖祖輩輩玉的歷史文化。以月的形象來表達純潔、美好的愛情追求。
  • 重溫穆斯林的葬禮,可嘆一曲愛情悲歌。經典句子作文賞析
    今天小創又來了,跟隨小創一起的,還有一本《穆斯林的葬禮》。《穆斯林的葬禮》陪伴了小創十年。在這十年間,小創反覆讀了無數遍,但每讀完一次,都有不同的理解與感受。《穆斯林的葬禮》是霍達創作、冰心作序的一部長篇小說,在1991年獲得茅盾文學獎 。
  • 《穆斯林的葬禮》中的生死愛情(一)——韓子奇
    長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從民國寫起,抗日戰爭爆發、二次大戰、上個世紀60年代的特殊年代構成了小說的主要時代背景。小說的故事主線,是一個與玉器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穆斯林家庭的榮辱浮沉、命運多舛。小說中的人物,無論財富、地位如何,無一例外的,他們的命運都飽含著悲劇的色彩。作家把小說命名為「葬禮」,從寫實的角度來看,突出了梁家--韓家這個特殊的家庭祖孫三代的三個葬禮:一個是梁亦清先生的,一個是老姑媽的,一個是韓新月的。通過三個葬禮的描寫,更加突出了悲劇的色彩。
  • 《穆斯林的葬禮》一個男人和三個女人的愛情
    《穆斯林的葬禮》,是中國回族女作家霍達在1988年發行的一部暢銷小說,後被原作者改編成同名電影。該書講述了北京一個回族家庭六十餘年間的興衰歷史,是一個愛情悲劇。小說塑造了多個人物形象,用中國傳統的兩個意象玉和月代表韓子奇和韓新月,穿插記敘前後兩代人的身世,並穿插地為讀者介紹了回教禮節及回族習俗。1991年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
  • 20年後重讀《穆斯林的葬禮》
    藉助冰玉的心情和眼睛帶著疑惑層層為我們推開了《穆斯林的葬禮》之門,慢慢展開,每一章節都引人入勝。這就是為什麼第一次讀時會愛不釋手,事故性很吊人胃口很想知道結局。兩代人在追求愛情、自由和權利的道路上都付出了生命。在京城一條名不經傳的胡同裡,極為普通的一間玉器作坊住著一家四口。人稱「玉器梁」家,玉匠梁亦清有一手絕世技藝雕琢玉器,是祖傳的,此技藝只傳男不傳女也不外傳。
  • 《穆斯林的葬禮》的時代性和民族性
    霍達的長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是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的作品。小說的故事主線,是一個與玉器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回民家庭的榮辱浮沉、命運多舛。這部小說不僅描寫了令人百感交集的生死愛情,也描繪了時代的歷史畫卷,呈現了特有的民族文化。時代性的歷史畫卷。
  • 一部愛情經典,一曲愛情悲歌,《穆斯林的葬禮》人生的圓滿和殘缺
    初讀《穆斯林的葬禮》,我只記得楚雁潮與韓新月的那份真摯愛情,並且感動得不能自已。靜下心來,再讀此書,我又多了些許思考,幾點感悟。回族女作家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在這部長達五十萬字的小說裡,她以自己的視角,情感,內涵,展示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塑造了梁亦清,韓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血肉豐滿的人物。
  • 《穆斯林的葬禮》:一個充滿獨立性的女性——談梁冰玉的悲劇形象
    梁冰玉對真愛的追求和爭取不僅受到宗教教義和社會輿論的強力壓制,竟然也沒能得到愛人韓子奇的支持和鼓勵。在韓子奇心目中,「婚姻就是家庭,就是責任、義務、事業」。這與梁冰玉追求的愛情生活是有著矛盾,她認為,愛情是自由的、無拘無束的,不應受到任何阻撓。
  • 《穆斯林的葬禮》與《平凡的世界》都講到了愛情,二者區別在何處
    在兩本書中都牽引了「愛情」,兩位作者通過手中的筆為世人刻畫出了不同的愛情觀,那麼這兩本小說在描寫愛情話題時,都有哪些不同呢?如果說《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安與秀蓮愛情是現實主義、孫少平與田曉霞是理想主義的話,那《穆斯林的葬禮》則通過楚雁潮與韓新月的經歷,向讀者展現出愛情的另一面——完美主義。
  • 《穆斯林的葬禮》我對愛情的一點理解
    《穆斯林的葬禮》裡面講了幾段愛情故事,有韓子奇和梁君璧的,有韓天星和陳淑彥的,有韓子奇和梁冰玉的,還有韓新月和楚雁潮的。再說一下韓天星和陳淑彥的感情故事。一開始韓天星對陳淑彥並沒有感情,後來應該也是沒有感情的,或者說沒有愛情。韓天星是聽母親的話,同時也是為了妹妹新月好,才會娶陳淑彥的。可後來他們一起過日子,也許會有感情,愛情可能沒有。
  • 《穆斯林的葬禮》愛情應該是不分民族彼此平等
    《穆斯林的葬禮》獲得中國文學最高獎——第三屆茅盾文學獎,以及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優秀文學獎等。這本書主要想要說明的有三點:愛情不應該有民族的限制;在愛情面前,彼此都是平等的;夫妻之間,唯有愛才能使之長久。01我記得我當初去圖書館借這本書,還鬧了一個笑話。
  • 《穆斯林的葬禮》暢銷 霍達:把愛和死寫到極致
    一個穆斯林家族,60年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容卻又交錯糾結的愛情悲劇……1988年,《穆斯林的葬禮》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甫一問世,便收穫如潮好評。30年來,《穆斯林的葬禮》不斷重印,暢銷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