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
去年騰訊體育與企鵝智庫聯合發布了《2018中國籃球產業白皮書》,其中指出自2012年起,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逐年增長,到2020年,整體規模有望突破3萬億元。在20歲以下年輕人和25-35歲成年人兩個典型群體中,反饋身邊好友喜歡籃球最多的網民,分別為52%和40%左右,在所有運動中排名第一。
另外,根據國家體育總局數據,在2014年時,中國籃球場地數量已接近60萬個,且新增場地數量更是大幅領先與其他球類項目。可以說,場地設施的普及對籃球運動發展起了很大輔助作用。
在中國體育產業中眾多運動中,籃球可以說成為了普及率最高的運動。
具有普及率高、群眾基數大、進入門檻低特點的籃球培訓行業,從另外一方面則表現出了將籃球培訓做大做強並非易事。
在2019年上半年來看,睿藝觀察到有諸多籃球培訓機構在尋求發展增長點,同時也加快了補充「彈藥」速度為「出徵」做準備,因而對於籃球培訓機構來說這一年非常關鍵,睿藝就現階段青少兒籃球培訓行業現狀、新特徵以及尋求增長的模式,做了觀察思考。
小作坊VS大企業,籃球培訓市場的現狀如何?
行業分散且難以全國性規模化複製,大多數被歸因於「行業進入門檻低、各方面難以標準化」。目前大部分機構依舊處於成長階段,無論從自身來說,還是整個行業,可擁抱的市場空間非常巨大。
就現階段來看,籃球培訓機構主要呈現出的兩種市場態勢:一種是將籃球培訓做成一門小生意,租一片場地,招收幾個學生,幾名學校老師或者籃球愛好者就能運營一家籃球培訓機構,這樣的機構常常缺乏課程和運營體系,因而服務質量和教學水平相對較差,持續性不強。但也正是因為規模較小,對招生的數量要求就小,保障生存並不困難。目前,這種類型的機構在整個籃球培訓市場中仍然佔多數。
另外一種是突破場地和區域瓶頸,在全國或者區域性開設教學點,教學服務可視化較強,教學體系較為系統,並且具備較強的可規模化能力。這些機構往往有較為雄厚的資金支持和資源優勢。
此前睿藝旗下垂直關注體育教育的媒體弈體談盤點了2015年-2019年根據公開批露獲得融資的青少兒體育培訓機構,共有54家,其中籃球培訓機構有9家,獲投機構數量和融資金額位列整個青少兒體育教育首位。
就籃球這項運動本身而言。首先,兒童天生對球類感興趣,拍球和跑跳是孩子天然喜歡的運動行為;其次,籃球與其他體育運動項目相比,場地建設相對容易;第三,籃球作為一種團隊運動項目,有助於從幼兒時期就培養孩子的協作能力、尊重他人精神的養成、對待勝負成敗的態度;第四,籃球運動的可觀性很強;第五,在幼兒籃球運動層面,幼兒園女老師非常容易組織和完成教學過程,不像遊泳、足球等其他運動的技能要求過高。
但是,籃球培訓機構的運營面臨著場館成本、人力成本逐年增高的困境,尤其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作為強線下教學場景、擴張依賴場地資源的特點,使得籃球培訓機構的跨區域、規模化複製難以實現,需要強大的資金和資源支持。機構規模程度越高,管理、運營成本越高,未來正規化成本也越高。
從資本市場和行業從業者數量觀察,不難發現籃球培訓市場正處於體育培訓藍海市場中的「小紅海」市場。而對機構最直接的影響是場館成本以及獲客難度、獲客成本的增加,因而,精細化管理和精細化運營是大多數已經有一定規模的企業正在經歷或者下一個階段的發展方向。
籃球培訓機構近兩年來的新特徵是什麼?
籃球作為普及率高、群眾基數大的運動,經過長時間適應市場正在不斷發展,各方面也呈現出了新的趨勢。
與前兩年相比,家長教育觀念發生明顯變化,對兒童健康體質意識重視,促使家長對兒童體育運動培訓機構報名積極。
這兩年兒童體育教育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越來越多。最令業者興奮的就是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其中就體育教育部分明確指出「除體育免修學生外,未達體質健康合格標準的,不得發放畢業證書。」
已有的籃球運動文化影響、政策加持、家長教育觀念的改變、機構精細化管理和運營的需求,幾方合力在促使青少年籃球培訓機構發生改變、升級。
三個正在進行中的變化是:
1、 B端:人才商學院。對內,培養機構內部需要的運營管理人才;對外,為行業輸出管理經驗,發展加盟商。
人才商學院正在成為籃球培訓行業成規模機構的標配。籃球培訓機構直營校區的擴張對人才、資金、資源的要求太高,加盟成為機構實現快速發展的路徑之一。加盟模式沒有問題,但是如何打開加盟商渠道、幫助加盟商做好運營,是所有涉及加盟業務機構必須解決的問題。
2、C端:下沉年齡層,打開流量入口,提升人效和坪效
全國小籃球推廣情況在近兩年取得到了不錯的進展,在今年中國小籃球聯賽會議中獲悉,籃協搭建起了教練員培訓系統和大數據系統,培養了500名小籃球教練,出臺了首份聯賽數據報告。另外,中國籃協也推出了中國女孩小籃球項目,讓更多女孩參與到籃球運動項目中。
對於籃球培訓機構來說,白天場館空場時間太多,且師資成本固定,若招生、轉化、續費等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實現盈利相當困難,提升場館坪效和招生成了機構破局第一關。
無論是在籃球培訓行業還是在整個體育培訓行業中,幼兒階段的體育發展越來越受到關注。據了解東方啟明星4-6歲年齡段的孩子佔總學員的30%,其創始人靳星介紹:「該年齡段的學員數是近兩年增長最高的年齡段。」
睿藝觀察到近兩年,有些機構選擇下沉年齡層,從2.5歲開始切入。由於低年齡段的孩子沒有課業壓力,且多數家長和孩子已經接受過早幼教市場的教育,報名課外培訓班的意識和消費能力逐年增強。機構將低年齡段孩子的課程放在白天時間段進行教學,可有效提升場館白天的空閒時間,另外由於低齡段孩子活動面積較小,場館可容納更多孩子,不僅提高了場館坪效,也提高了師資利用率。
也有一些機構直接將幼兒板塊作為單獨業務進行運營,通過兒童體適能館的方式來承載教學項目,籃球項目作為體能館的項目之一。除了籃球之外,也會設置有足球、羽毛球、平衡車等項目。
另外,一些機構在從開始創業時就直接切入幼兒籃球市場,比如目前在幼兒籃球行業公開披露唯一獲得投資的華蒙星幼兒籃球。其通過強大的TO B能力,目前已進入到了1萬多家幼兒園。
3、以外教為特色,構築差異化競爭壁壘
橫向對比各家籃球培訓機構,不難發現在青少兒籃球培訓市場當中主要存在有3種教學模式的機構:純中教、「中教+外教」和純外教。純中教的典型代表是東方啟明星,「中教+外教」的典型代表是優肯籃球和哈林秀王,「純外教」的典型代表則為YBDL。
外教籃球培訓形式在近兩年發展速度非常之快。而這種以外教形式切入市場,無形提高了整個籃球培訓市場的門檻,也增加了機構前期市場的營銷及宣傳點。
上海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程度較高的城市,對國外品牌以及國外文化的接受程度較高。在2014年,上海本土的一家籃球培訓機構YBDL打開了純外教的籃球教學之路,在上海深根並快速向其他地區發展。至今,YBDL已在全國布局有140多家教學點。
除YBDL外,大多數外教機構採用外教的原因在於,在教學端實現教學的專業性和趣味性,在用戶端提供給用戶更多附加價值,即除了籃球技能培訓之外,為孩子提供雙語教學的授課環境。
據了解,在一線城市中,純中教形式的籃球培訓機構課單價在200元左右,而「中教+外教」和「純外教」的培訓機構大多收費會比前者高1.5倍左右。伴隨著當前大部分一線家長的付費能力和消費意識逐漸成熟,一些結合外教模式的籃球培訓機構開始在市場中冒出、成熟,有些機構也取得了不錯的發展。
以江蘇省南京市的MR.B外教籃球學院為例,其註冊學員目前已超過5000人,教學點也已超過20個。
未來機構發展的兩條路徑:「T」字型發展,機構尋求利潤的兩大模式
1、縱向延長產業鏈
場館面積、校區數、學員數決定了校區可容納孩子的數量和機構的營收,同時線下培訓機構規模化擴張過程中所面臨的運營管理成本都會隨著校區數量的增加而逐漸遞增,利潤會因邊際遞減的效應隨之下降。
對於籃球培訓機構來說,如何突破所謂的「天花板」,尋求未來發展的路徑和機會已成為一定規模機構所面臨的問題。
如果說打磨標準化、做好客戶運營是現階段籃球培訓機構的核心,那麼如何設計更多產品讓現階段用戶滿意並為之付費則是關鍵。
就拿機構最為核心的培訓業務來說,其在近兩年呈現出兩種新趨勢,有些TO B機構開始向TO C發力,有些線下培訓機構則開始向線上發力。典型代表是幼兒籃球界的華蒙星體育和體育培訓領域中融資金額最大的動因體育。
華蒙星體育目前已進入1萬多家幼兒園,業務以TO B為主,而在今年下半年其會加快TO C端的業務進度,以直營形式重點在華南地區建立幼兒籃球館,之後再向全國布局。
動因體育作為9年深耕線下的青少兒籃球培訓機構,在近期開始突破常規線下培訓的模式,推出了線上課程——「翻轉課堂」和「在家運動課」,「在家運動課」像是青少兒的「Keep」,區別於翻轉課堂的預習功能,在家運動可會推出一系列新的內容,以充分利用孩子碎片化的時間。當然,這兩種線上課程的最後效果還需要市場驗證。
目前,決定籃球培訓機構的利潤除了培訓業務之外,冬夏令營、私教班、精英班、周邊裝備、器材等產品也是重要組成部分。
就冬夏令營來說,東方啟明星、YBDL等機構都會在寒暑假推出自己的冬夏令營產品。不過各家的冬夏令營都具備有各自的特色,例如在今年暑假期間,YBDL推出了「American summer camps YBDL純美式深度運動營」,東方啟明星則推出了外教營,由NBA訓練師帶領孩子進行NBA級別的訓練。
另外,在周邊裝備方面,東方啟明星從去年就已經開始嘗試,與李寧合作推出了聯名款的體育裝備,包括服裝和球鞋。東方啟明星創始人靳星介紹:「去年東方啟明星一周內預售出2000雙聯名款球鞋。」
就器材而言,華蒙星幼兒籃球在幼兒籃球領域表現較為出色,其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徵,並結合一線教學經驗及專家團隊的論證,研發出了適合3-6歲幼兒使用的幼兒籃球器材,例如4號籃球、華蒙星超級兒童籃球架、華蒙星幼兒園專用籃球車、籃球運動衣、護具等。在去年,器材銷售就可以佔到華蒙星體育營收的40%。
當然,睿藝也發現了有些公司開始涉足漫畫和影視領域。例如優肯籃球在近期出品了原創欄目#We are YOUCAN#,以文章、圖集、紀錄片等形式為載體來體現教練員、學員、學生家長及工作人員在優肯訓練的生活和學習。
YBDL也有其特色之處,去年其上線了原創漫畫《晃過天空》,瀏覽量達1億左右。從今年起,其正在拍攝以籃球為主題的紀錄片《不止是玩》分別在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和bilibili等視頻網站上線。
2、橫向拓品
除了縱向產業鏈衍生之外,有機構則選擇通過橫向拓品進行發展。
比較典型的案例是動因體育,其從籃球起家,至今發展到了籃球、羽毛球、網球三個運動品類,目前負責三個運動項目的教練團隊共有4000多名。其中,就羽毛球項目而言,動因體育與榮正資本及娛樂工場共同投資了青少兒羽毛球培訓機構界內體育,雙方在業務上相互協同和互補。
近期,伴隨著諸多有關體育利好政策的不斷出臺,籃球培訓行業作為青少兒體育培訓行業較為成熟的行業是否能夠借勢享受紅利?未來青少兒籃球培訓機構的發展趨勢和增長空間究竟會在哪裡?能否走出一條可以讓體育培訓其他品類發展的借鑑之路?都需要我們進行深度思考探究。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睿藝(ID:ruiyi-news)」,作者趙晶晶。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