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長城」這個典故不是出自哪一首詩詞,而是一個詩人自封的稱號,這個詩人就是唐代著名詩人劉長卿。權德輿《秦徵君校書與劉隨州唱和集序》說到:「長卿自以為五言長城,系用偏師攻之,雖老益壯」。這個典故是說劉長卿善於創作五言詩,以五言詩為自豪,創作的五言詩就像長城一樣,他人難以超越。
長城,中華民族的驕傲,世界歷史奇蹟。據有關資料說明,中國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中國歷代長城總長度為21196.18千米,萬裡長城名副其實。長城寬度一般在8~10米,城牆高度在8~10米,一眼望去,綿延不絕、寬闊雄偉、巍然高聳,巍峨壯麗。
自詡「五言長城」,創做的五言詩應該也如長城一樣「綿延、寬闊、高聳」。
「綿延、寬闊、高聳」這兒對應的是詩詞創作的「數量、題材、水平」,讓他人自嘆不如,只有膜拜的份。
劉長卿創作的五言詩數量大約存有三百多首,五律一百七十餘首。劉長卿大部分詩歌創作於唐肅宗、唐代宗時期。他的詩,總體說來是五言詩要比七言詩好,律詩比絕句好。他一生創作的詩詞現在存有五百多首,其中,五言詩佔了約十分之七,而五言詩大約十分之六又是律詩。
劉長卿五言詩的題材主要分為三個階段來看:第一階段,唐玄宗時期。主要是反應社會現實矛盾,抒發邊塞生活;第二階段,唐肅宗、唐代宗時期,主要反應安史之亂以及個人的不滿,感慨不平;第三階段,唐德宗時期,主要描寫山水田園,嗟嘆抒懷。
劉長卿五言詩,總體來講格律、韻律、對仗嚴格,詩詞意境巧妙。其中有《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送靈澈上人》、《尋南溪常山道士》、《江中對月》、《宿北山寺》、《秋杪江亭有作》等名篇。有「悠悠白雲裡,獨住青山客」、「白雲依靜渚,春草閉閒門」、「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歷歷沙上人,月中孤渡水」、「扁舟如落葉,此去未知還」等名句。文字質樸,立意高遠,水平確實很高。
從「數量、題材、水平」總體上看,能夠配得上「五言長城」這個稱號。
但是劉長卿的五言律詩與唐代其他詩詞大家的詩作比起來,還是略遜一籌。
唐代五言詩大家雲集,膾炙人口的五言詩作也是不勝枚舉,尤其是五言律詩,更能展現詩人的才華和能力。在五言律詩中,杜甫的《春望》、《春夜喜雨》,王維的《使至塞上》、《山居秋暝》,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李白《送友人》,張九齡《望月懷遠》,王灣《次北固山下》等都是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名篇佳作。
其中我個人最推崇是王灣的《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讀到的不僅有思鄉之情,更有激情與動力,生機和希望。
如果推選唐詩五律第一的話,我投它一票,應該有資格站上長城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