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胃王開始為「下一碗飯」在哪兒焦慮,有多少吃播是硬撐+造假?

2020-12-12 騰訊網

貝殼財經原創出品

記者 覃澈

編輯 徐超

100塊油膩的紅燒肉、20斤烤魚、一整鍋方便麵。這曾是小海(化名)每天在鏡頭前需要吃下的食物。

作為主打「大胃王」的一員,小海曾一度是絕對的明星。在每天的直播裡,數百萬粉絲守候為他叫好打賞,龐大的流量更是為他帶來平臺的賞識和商家的合作。

2019年算是吃播最火爆的年份。那段時間裡各個直播平臺活躍著數以萬計的吃播者,以浪胃仙、密子君等頭部網紅更是因吃播出圈,賺得盆滿缽滿。

然而好景不長。2020年8月12日,央視新聞援引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稱全球每年有三分之一的糧食被損耗和浪費,同時批評大胃王吃播秀,誤導消費,浪費嚴重。很快,吃播行業「假吃」、「催吐」、「傷身」等諸多亂象被陸續扒出。一時間,吃播們被卷到輿論的風口浪尖上。抖音、快手、鬥魚等平臺也紛紛表示將加強美食類直播內容的審核,如果涉嫌浪費將不排除直接封號。

一夜之間,似乎所有的大胃王吃播都在抖音、快手上消失了。

「最近直播基本停了。所有吃播幾乎人人自危,都在考慮如何轉型。」小海很是感嘆,「大胃王們已經到了為『下一碗飯』在哪而焦慮的時刻。」

01

流量推動下多少吃播硬撐?

浪費批評致行業按下停止鍵

2018年,短視頻的爆紅讓小海渴望能從中撈金,但他深知自己並不擅長任何領域,更沒有劇本設計以及拍攝團隊。幾經思索後,他決定涉足吃播:「這類視頻不需要任何技術、劇本、團隊,只要能吃就行。」

那段時間裡,小海買來大量方便麵、麵包等食物用作直播。公寓客廳裡的長桌上一頭架著攝像頭,另一頭則是堆滿食物的盆子。直播期間他不間斷地往嘴裡塞著東西,並賣力地向鏡頭吆喝著。

到了2019年,小海成為一名有著數百萬粉絲的吃播,每天的生活就是在攝像頭前吃著各種東西,以吸引粉絲關注並打賞。

「每天直播都覺得太痛苦了,胃就沒有空閒的時候,有時候脹得想吐。」小海毫不避諱地承認自己根本不是大胃王,但為了吸引粉絲關注只能堅持下去,「吃得少就沒人看了。」「吃播算是獵奇直播,大家都好奇你到底能吃多少。」同樣曾在一家直播平臺擔任過吃播,有著近百萬粉絲的林可(化名)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他每天的工作需要吃下十多斤各種食物,甚至有粉絲起鬨或者打賞的話,還會臨時「加餐」。

短視頻及直播行業的火熱催生出多個細分領域,吃播是其中熱門品類之一。而「大胃王」則是吃播們吸引粉絲的最大亮點。

據百度指數顯示,從2014年4月至今,「吃播」指數從最初的幾近為0增長至疫情期間的8500。而據《2020抖音直播數據圖譜》數據顯示,平臺關於美食類直播的分享次數單月環比增長283%。而據快手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9月,已入駐快手MCN機構的美食帳號數量達到1100+,更有超過100萬的美食創作者活躍在快手平臺。

行業的火熱也催生出頭部網紅和成熟的商業變現。貝殼財經記者調查發現,知名吃播浪胃仙僅在抖音粉絲就近4000萬人,而另一位吃播密子君單條視頻的播放量通常也達到幾百萬次。而這些頭部吃播不僅在直播時能得到粉絲打賞,還能通過測評、探店等視頻獲得收益。

據一位前吃播從業者此前向媒體透露,快手上300萬粉絲的大胃王博主,一次完整的探店推廣報價約8萬元;而「浪胃仙」在推廣平臺的廣告報價更是最高達到每條60多萬元。

低門檻的入行條件、高收益的回報,讓吃播領域越發火熱。那段時間裡,多家mcn機構開始聯繫吃播希望籤約,各地商家們也紛紛投來合作的邀請。回憶起當時的情況,林可無比感慨,「真的以為吃播的春天來了。」

然而吃播的命運很快就在2020年8月發生變化。

8月12日,央視新聞引用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顯示稱全球每年有1/3的糧食被損耗和浪費,同時點名大胃王吃播等現象,稱其「誤導消費、浪費嚴重」。很快,抖音、快手、鬥魚等平臺作出反應,稱將加強美食類直播內容的審核,如果涉嫌浪費將不排除直接封號。

「當時覺得天都塌了。」小海說,「行業裡幾乎人人自危,曾經特意標榜的『大胃王』稱號似乎成了累贅,生怕被點名批評。」

8月13日,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絡表演(直播)分會提示各會員企業,堅決禁止在直播中出現假吃、催吐、獵奇、宣揚量大多吃,暴飲暴食,以及其他鋪張浪費的直播行為。這讓吃播行業瞬間按下了停止鍵。

9月9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登錄抖音平臺發現,浪胃仙已將其此前的吃播視頻刪除乾淨,並標出「拒絕浪費、保證光碟」等宣傳,密子君也轉型成為旅遊美食博主,而更多的中小吃播則紛紛宣布停播刪除視頻,另謀生路。

02

重拍、剪輯,公開的秘密

假吃、催吐,健康遭反噬

「相對其他領域,吃播更適合不懂內容製作卻又希望賺快錢的新入行者。」9月7日,在浙江經營著一家mcn機構的華飛(化名)毫不諱言,「本來就是博眼球的行為,如今更是被國內主播越玩越亂。」

貝殼財經記者了解到,最早的吃播興起於日韓。早在2009年,日本一位名為木下的女孩在大胃王比賽中憑藉過人食量和可愛外表迅速成名,年收入一度高達700餘萬元;2014年,韓國也開始出現直播吃飯的「吃播」身影。

國外成熟的模式迅速在國內市場興起。

2016年,一款名為「挑戰木下」的視頻在B站引發關注,其播放量達到近200萬。該視頻的拍攝者正是被稱為中國初代大胃王的密子君。而視頻的成功印證了吃播模式在國內市場同樣行得通,很快,包括浪胃仙、阿倫在內的大批吃播開始活躍在市場當中。

華飛也曾計劃籤約大胃王進入這一行業,但他很快發現吃播並不好找,「真正能吃的人太少了,尋常人根本吃不了那麼多東西。」

據多位吃播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在大胃王出現的早期,很多吃播都是「實打實」地吃,而當行業火爆後,不少新主播在沒有大胃天賦卻想迅速撈錢的情況下,只能靠弄虛作假。「假吃」已成為業內公開的秘密。

「在挑戰大胃王進食的時候,吃播都會在臺下放上一個盆子,吃一口吐一口。而攝影師則會採取剪輯的方式,將那些看似吞進肚裡實則吐出的片段剪掉,最終只留下合適的鏡頭。」小海印象深刻,此前有次在拍攝視頻時,自己曾沒有聽取mcn機構攝影師的指揮,將食物吞食後被對方責罵「和此前吞食動作不協調」,要求重新拍攝。

小海告訴貝殼財經記者,一場看似一次性吃完幾十個雞腿的視頻,往往拍攝時間需要20、30個小時,即使直播吃飯同樣也能作假,不少主播會利用直播間隙時,通過藥物或者物理方法催吐。

所謂物理方法,通常是主播在助理的幫助下將塑料管插入消化道,或者用手指伸進喉嚨進行強制催吐,清空胃部以進行下一場吃播,而藥物催吐,則是服用相關藥品刺激胃黏膜,進而造成嘔吐。

「無論哪種方法都很傷身體。」小海無奈地表示,此前他在擔任吃播時,由於易過敏體質被醫生叮囑不能使用藥物催吐,不得不依靠物理催吐。而長時間異物的插入讓喉嚨如今很敏感,稍微不適就有嘔吐感。同時長時間暴飲暴食和大量吞食刺激性食物也讓他患上腸胃炎。

「為了吸引流量,吃的東西要麼是幾十斤紅燒肉,要麼是幾十個豬蹄。即使最終只吃了幾口,但每天吃這麼油膩的食品身體肯定受不了。」小海說。

事實上,不正常的飲食也反噬著吃播們的健康。多位吃播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入行後通常會出現體重飆升、頭暈、乾嘔等症狀,而據媒體報導稱,2020年瀋陽一位年僅30歲的吃播在從事吃播行業半年後體重從200斤升至280斤,一次在準備直播時因頭暈住院,搶救7天後離世。

這讓小海感到後怕,幾經思索後,他最終決定轉型。

03

吃播套路化引發逆反心理

頭部吃播成功轉型美食博主

大胃王偃旗息鼓後,越來越多的視頻主開始動起了「無實物」吃播的念頭。

2020年9月,一位名為「朋鳥朋烏」的視頻主憑藉其所發布的200多個「無實物」吃播迅速走紅快手。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翻閱其作品時發現,朋鳥朋烏以虛擬吃飯的方式共「品嘗」了漢堡、螃蟹、雪媚娘等50多種食物。在視頻裡,他就不同類別的食物採取不同的「吃法」,同時網友在吃飯時可能遇到的開蓋、放配料、實物掉在桌上等場景演繹得淋漓盡致。

在一個「無實物吃水果撈」的視頻裡,他將吃不同水果和酸奶時嘴裡咀嚼吞食的動作活靈活現地表現了出來,並贏得近萬個網友點讚。

但這種「吃播」能否發酵、能維持多長時間等因素仍有待觀察。據媒體報導稱,朋鳥朋烏儘管如今已有40多萬粉絲,也開始逐漸依靠帶貨、廣告類進行變現。但所收割的紅利其實並不顯著。在熱搜後,其微博帳號漲粉近6000,快手帳號漲粉不過3000、4000。

「網友看視頻的心態更多是獵奇心態。」一位mcn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無論是大胃王還是無實物吃播,都因為達到類似效果而被網友關注。此前還有人因直播睡覺也引來眾多粉絲觀看,但熱潮很快沉寂。而如今無實物吃播同樣在於獵奇,新鮮勁能維持多長,誰也說不清楚。」

「大胃王商業模式已經達到天花板了。」華飛告訴記者,吃播除了網友打賞外,帶貨商業價值並不高,「大胃王、吃播等標籤已經根深蒂固,如果依靠自身特點去帶貨的話,只能選擇美食類商品。」

9月10日,記者登錄抖音平臺搜索多位吃播主頁發現,其商品櫥窗大多都是零食,但銷量一般,往往僅有近百單生意。

在重慶經營著一家美食店的老闆則告訴記者,此前確實有mcn機構找上門尋求吃播合作,但自己發現對方以往視頻內容太過單一,甚至有些油膩,下面評論同樣好壞摻半。「覺得和品牌調性不搭,加上諮詢過幾家同行,都表示增量效果並不明顯。」

事實上,大胃王為了吸引粉絲所選取食物的越髮油膩,也讓曾經的粉絲逐漸遠離。

「以前看大胃王覺得很有意思,但後來覺得模式都差不多,而且吃的東西也越髮油膩,甚至還有些噁心。」9月9日,曾經沉迷於觀看大胃王直播的90後羅丹(化名)告訴記者,她已想不起上一次看大胃王直播是什麼時候,「現在有時候無意中翻到大胃王的視頻都直接跳過。」

粉絲關注度度下滑和流失速度超乎了林可的想像。「以前每條吃播視頻都能達到50萬播放量,增加幾百到上千到粉絲,一場直播下來也能多上近萬粉絲,現在一條視頻也就幾千播放量,粉絲可能漲不到100人。」

商業模式的局限、粉絲的逐漸遠離以及政策的規定,讓越來越多吃播不得不面臨改行的考慮。

貝殼財經記者了解到,頭部網紅密子君如今已轉型成為美食旅遊博主,其主打旅遊+Vlog的系列節目《密食天下》播放量已經接近3億次。而大胃王浪胃仙的視頻也多了更多內容,甚至多了讀書的內容。

9月8日,小海將攝像頭夾在廚房一角,旁邊堆砌著各式蔬菜,他正準備在為即將開始的美食視頻做著準備。「現在正在摸索著轉型,從曾經的大胃王吃播轉向美食主播。」小海說。

「美食產業鏈確實是吃播轉型、變現的最好途徑。但這僅限於頭部玩家。」華飛告訴記者,「頭部玩家粉絲基礎大,轉型比較容易,但對於中小主播而言,轉型意味著拋棄以前所有積累,從頭開始。」華飛告訴記者,他旗下的三位吃播如今都開始向美食博主轉型,儘管初期效果並不明顯。但如今mcn機構正在籌備文案、鏡頭等工作,「到時候爭取以日常故事來體現美食文化吧。」

「畢竟很多粉絲都是衝著你大胃王標籤來的,很少有人有耐心地看完你做菜的過程。另外美食博主也有的固定粉絲群,並不少那麼容易搶奪粉絲。」林可如今正嘗試著轉型,在停止吃播直播後,粉絲數量的大幅度下滑,讓他收入也比以前少了2/3。更多沒有內容製作能力的大胃王們開始轉型做起「喝播」來。每天開始在攝像頭前喝下揉雜著辣椒、冰激凌、水果的飲料,以期望獵奇的網友能繼續叫好打賞。「儘管知道同樣可能被平臺警告,但只要能吸粉那就做吧,至少沒有浪費糧食。」一位轉型喝播的主播無奈地告訴記者。

如今的林可正計劃邀上幾個朋友,重新從短視頻內容出發,他準備從朋友同居等方式呈現友誼、日常生活等「情感故事類視頻」,「相信只要內容好,還是會有人看的。或許到時候還能接到更多領域的商業帶貨合作。」

儘管對未來充滿迷茫和擔憂,但讓他唯一欣慰的是,每天不用在強行塞下各種食物,「身體氣色比之前好了不少。」

相關焦點

  • 真假大胃王轉型記:有多少吃播是硬撐+造假?
    「每天直播都覺得太痛苦了」「吃得少就沒人看」「大家都好奇你到底能吃多少」……受流量驅使,大胃王們造假嚴重:假吃、催吐、剪輯、重拍成公開秘密。同時吃播的套路化和模式化也引發部分粉絲反感,轉型成為必然。越來越多的視頻主開始動起了「無實物」吃播的念頭。
  • 吃播≠大胃王吃播,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難道是大胃王吃播最容易掙錢嗎?吃是最簡單的嗎?小編覺得並不是這樣的。吃播道路千萬條,就像李子柒那樣,亦或是簡單的做一點美食。小編覺得這樣就很有吸引力。而大胃王吃播,消費自己的同時,並沒有帶來很大的收益。換句話說就是,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
  • 透析國內吃播的幾次演變和發展過程,為什麼會有「大胃王」的出現
    就在前幾天,央視點名批評的某些所謂大胃王吃播秀浪費嚴重的,網友們紛紛表示,直播的大胃王們是該管管了,各大平臺迅速響應,開始對存在的造假及浪費現象的直播說不,其實不覺得看這些大胃王吃播能增加多少食慾一名曾經的「大胃王」自曝稱,業內催吐假吃情況普遍,不少主播吃的食物都是自費,沒發財卻為此負債纍纍。
  • 「大胃王吃播」看著讓人反胃,能不糟蹋糧食和自己身體嗎?
    「大胃王」吃播,通常都是催吐的效果人的胃容量是有限的,而吃播卻能一下子吃下大量的食物。雖說可能真的有胃容量特別的人,但實際上大部分吃播都是催吐的效果。而就是這個原因使得網友對吃播特別抵制。因為大部分網友對於吃播的催吐行為都是厭惡的態度。網友表示:「吃不下就別硬撐,浪費食物損害健康」狼吞虎咽的吃播方式,嚴重影響正常美食視頻的發展。
  • 吃播調查:大胃王產業到底有多畸形?
    吃播,靠著美食的誘惑,撩撥起了巨量的受眾需求,有需求自然就會有平臺來滿足,更有無數不要命的主播衝進這座流量金礦: 今年的吃播大胃王們,過得並不安穩。一方面是頻頻曝出造假,另一方面,政策調整也讓無數吃播江湖的大佬們折戟沉沙。 大胃王吃播到底有什麼危害?為什麼吃多還不胖?他們又是如何造假的?
  • 吃播大胃王,吃的是東北大飯包
    吃播大胃王阿浩哥今天吃了白菜大飯包,超級美味,看的我餓了,記得小時候總吃這個,不過那會沒有現在的豐盛,放一些蔥、香菜、鹹菜米飯就好了,還吃的麻麻香,現在只要你想到的食材都可以加進去。吃播大胃王比如說「加蛋飯包、火腿飯包、香辣魚籽飯包、燻肉飯包、牛腩飯包、金針菇飯包」等等……有太多的種類,可以自己選擇,總之你想到的食材都可以加進去。那看看浩哥加的是什麼吧!
  • 大胃王mini吃100個包子,木下喝4斤豬油,吃播博主在拿命賺錢!
    大胃王吃播是近來很多網友在刷視頻的時候比較喜歡看的一個板塊,一開始大家覺得看長相漂亮的小姐姐們吃飯並且對方飯量那麼大卻怎麼也吃不胖挺有意思,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這個行列,一些原本吃的並不多的人為了博取關注硬是漸漸變大了胃口。
  • 大胃王吃播,為什麼這麼多人愛看?
    據統計,短視頻平臺快手上吃播話題有126.5萬個視頻、332.7億次播放,抖音大胃王話題的相關播放量也超過71.7億次。 但大胃王「暴食」正失控。目前國內已開始全面管制吃播行業,而吃播起源地韓國,政府早於2018年便已開始制定規範吃播主播。
  • 央視痛批「大胃王」吃播浪費!內幕更驚心……
    假吃、催吐,網紅吃播到底有多假?一次性吃完100個炸雞、挑戰8斤白米飯20斤龍蝦、一個人吃垮火鍋店……數量驚人、熱量爆炸的美食在鏡頭下通過主播津津有味的表情和有些誇張的表演讓人一下食慾大增,也讓主播迅速實現金錢流量雙豐收。
  • 虛假大胃王主播有多浪費糧食?要麼吃了馬上吐,要麼吃後再催吐
    但B站仍有用戶在相關視頻的評論區批評他,「吃不下別吃,粉絲也不要求UP主都吃,糟蹋糧食。」有網友網絡探討催吐經驗多名大胃王被爆催吐造假小王向紅星新聞表示,以剪輯方式造假的吃播比較好辨認,可以看視頻的畫面連不連貫,而最難分辨的是催吐的主播。
  • 大胃王一頓能吃多少?20個雞腿,26個雞塊,1個牛肉堡,飯量真大
    在直播裡面,尤以吃播最為火爆,經常觀看吃播的粉絲應該知道,很多吃播主非常厲害,每次都能吃很多東西,但一年下來也沒見長胖,真的很奇怪,還有一些吃播主本身就非常的瘦小,但每次卻能吃很多,比如奔馳哥、密子君、浪胃仙等,這些吃播主自詡為大胃王,每次的直播都會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人說大胃王一頓到底能吃多少呢?
  • 被批的「大胃王吃播」 是怎麼火起來的?
    央視報導截圖15分鐘內吃掉36個粽子、一次吃下13斤拉麵、10分鐘吃下27個漢堡……在鏡頭面前,「吃播」博主們大快朵頤,滿臉享受食物的幸福模樣;鏡頭後,卻是用假吃、催吐、剪輯卡點來營造「大胃王」的假象。
  • 「大胃王吃播」要涼?微博抖音快手緊急整治 有大V作品被刪帳號消失
    並表示目前我國餐桌浪費現象仍有發生,特別是所謂的「大胃王」吃播秀,存在浪費嚴重等問題。  在報導中,有專家指出,「大胃王」吃播秀是非常不好的苗頭,這種自媒體的消費導向讓人非常擔憂,與全社會建立節約意識,減少食物浪費完全背道而馳。
  • 吃播變味:催吐+後期剪輯,以生命為代價的「吃播」有多野?
    央視的批評,給「吃播」這個行業敲響了警鐘。還是吃得太飽了!很多網友紛紛對央視點名批評的「大胃王」吃播表示贊同,「早就該好好整治這些博主了」,「大胃王催吐是真的浪費糧食」,「吃播可以,但不要吃了吐來表演作秀。吃播究竟是如何興起的吃播最早來自於韓國,後來慢慢地席捲亞洲。很多人對吃播有疑問:看人吃飯怎麼就能成為一種樂趣?對著鏡頭吃東西就能賺錢?
  • 「大胃王吃播」要涼?央視痛批後,鬥魚抖音緊急行動!有大V...
    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8月12日,央視新聞批「大胃王吃播」,稱部分「大胃王吃播」譁眾取寵,「誤導消費、浪費嚴重」。微博話題「大胃王吃播被批浪費嚴重」隨即引發網友熱議。據了解,作為目前較火的網絡直播形式,吃播主播時常以挑戰超出常人的食量來博取眼球,吸引流量。
  • 抖音快手「大胃王」被批,吃播行業要涼涼嗎?
    在這些吃播視頻中,主播們面對一桌豐盛的食物,看似是在大快朵頤,但實際上不乏有通過剪輯、卡點等手段來掩蓋假吃的現象,更有甚者,通過催吐的方式來達到讓自己吃下更多食物的假象。隨後,鬥魚、抖音、快手、微博等平臺相繼做出了回應,表示會嚴格抵制浪費糧食的行為,一禁發現有違規行為,會嚴肅處理。同時,這些平臺還表示在用戶搜索吃播等內容時,會跳出珍惜糧食,拒絕浪費等字樣。
  • 央視批網絡大胃王吃播浪費嚴重 「饕餮」直播如何走向極端
    吃播最早是從韓國開始興起,表現形式為主播在鏡頭面前,向所有人直播自己吃飯過程,向觀看的人展示享受美食的樂趣。而後來為了博眼球,不少主播逐漸畫風走偏,開始變成獵奇表演。他們吃超越常人食量的食物,各種高熱量、超辣度的食物,甚至還出現生吃的情況,為的就是以此吸引觀眾,賺取打賞。
  • 日本大胃王吃播木下吃一份超大的沙朗牛排拌飯,肉也太多了吧
    日本大胃王吃播木下吃一份超大的沙朗牛排拌飯,肉也太多了吧,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越來越好,很多人都喜歡上網娛樂,不僅有很多好玩的遊戲,好看的硬碟,甚至還能看直播。小巫所說的直播不是傳統的直播,而這種直播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是全民性的娛樂平臺了。
  • 大胃王自曝為吃播負債數十萬 吃播最終消耗的是自己
    大胃王自曝為吃播負債數十萬 吃播最終消耗的是自己時間:2020-08-16 09:5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胃王自曝為吃播負債數十萬 吃播最終消耗的是自己 8月12日,央視新聞批大胃王吃播,稱部分大胃王吃播譁眾取寵,誤導消費、浪費嚴重。
  • 抖音、快手回應「大胃王吃播」:宣揚量大多吃可直接封號
    但隨著2016年5月,主播「密子君」在B站上傳自己的吃播視頻《速食10桶火雞面用時16分20秒》,獲得173.4萬的點擊量大火後,國內的吃播內容開始集中傾向「大胃王」式吃播。「密子君」視頻稱速食10桶火雞面用時16分20秒曾在某直播平臺工作的業內人士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吃播主播們時常會推出許多類似15分鐘內吃掉36個粽子、一次吃下13斤拉麵的超常挑戰,來為自己樹立「大胃王」人設,吸引流量、迅速漲粉,「與美食商家合作到店試吃、線上直播帶貨等是吃播主播流量變現的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