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的習俗

2020-12-23 騰訊網

無論走多遠,家鄉總是我們最溫暖的牽掛

Hometown Sheqi

給在外打拼的家鄉遊子一個寄放心靈歸宿的地方

鄉土文學

重陽節的習俗

作者| 王瑜廷 王榕

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農曆一個有地點出處的傳統民族節日。《易經》將九定為最大的陽數,九月初九,月是九為陽,日又是九為陽,兩九相重為「重九」,兩陽相重為「重陽」,故而稱為重陽節。因九月菊花綻放,又稱「菊花節」。重陽時節,人們要插茱萸驅寒祛邪,有人稱「茱萸節」;民間有接已出嫁女兒回娘家的習俗,也稱「女兒節」;重陽這天人們有登高的習俗,還稱為「登高節」;「九」與「久」諧音,長久長壽,現在又稱「老人節」。別稱雖多,主題一個,祈望健康祥和,寄託了廣大民眾美好的願望,受到社會普遍的重視。

重陽節應起源於西漢初期以前,先民的生產、生活和宗教活動及其文化現象,是發展演變這一天為節日的基本因素。而把這一天定型為民間傳統節日,時間當是東漢之後。這裡有一個故事。

相傳東漢時汝南有個叫桓景的人,其父早死於瘟疫,家有老母妻子。他信奉道教,常到伏羲祠聽費長房道長講經布道。有一天,桓景夢見一位白須飄胸的仙翁。仙翁告訴他:「你與道家有緣,應投師學藝,可成濟世大器。」從此,桓景拜費長房為師,在方圓遊學布道。

忽一日,費長房告訴桓景:「吾觀你眉目黑青,家有血光之災,此事應在九月九日。你現在馬上回家,只有讓全家每人都在胳膊上系一個絳紫色的袋子,袋子裡裝上茱萸,然後全家一同登上高處,喝菊花酒,才能躲開這一場大的災難。」桓景照著做了,全家人平安無事。晚上回家的時候,發現家中的雞、狗、牛、羊全都死了。費長房說是費長房說:「這還是一次大瘟疫。這些動物代你全家受禍了。」

此事很快傳開,此後每年逢九月九日,人們紛紛插茱萸,飲菊花酒登高,以避時疫。

這個傳說明顯有迷信的色彩,是不可信的,但反映了人們希望健康長壽的心情。重陽天高氣爽,人們登高遠眺秋色美景,心曠神怡,自然有益身心,而登高本身還是一種較好的鍛鍊活動。菊花酒可以明目、降血壓,茱萸可驅蚊殺蟲,所以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均為健身之法。清代以前,上至皇宮,下至民間,尤其文人雅士,登高、賞菊成為時尚。也影響到民間,成為不變的風俗。其主要的習俗有:

1.登高

登高最初的意義或是躲避災禍,後來也有強健身體、觀賞美景等目的,登高望遠,會使人想起遠方的親人,這樣又有思親的含義。唐朝大詩人王維有一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七絕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反映的就是重陽登高、插茱萸和思念親人的情況。

從農時節氣來說,在霜降前後,晝暖夜涼,風清氣爽,楓葉紅時,依然是戶外活動的好時機。秋風蕭瑟,落葉紛紛,長空雁叫,其聲悲戚,此時登高,感悟人生,真會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道教登高有接近天的意思,渴望得道成為永生的神仙。

登高與野炊結合起來,則是重陽節發展過程的一種時尚。重陽出遊,親近自然,觀賞自然,感激自然,回歸自然,帶上食品飲料,家人團聚,親戚相伴,友人相邀,鄰居相應,遠離喧囂,拋去煩惱,徜徉山水之間,品嘗美味佳餚,當是其樂融融的。

2.賞菊

九月稱「菊月」,正是菊黃蟹肥時。百花凋零,唯菊花凌霜開放,一團團、一簇簇,千姿百態的花朵,清新高雅的神韻,使秋日多了生氣,多了豔麗的色彩,令人賞心悅目。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菊花以黃色為主,秋季屬金,金為黃色,黃色菊花不僅合於九月時令,更是重陽佳節觀賞菊花的主色。菊花又以其素雅堅貞、凌霜傲骨為文人士大夫所欣賞。古代未婚女子稱為「黃花閨女」,言其金貴和高雅,女孩在重陽節,不但賞菊,還要戴菊,「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杜牧詩)。文人墨客還有重陽畫菊、贈菊、詠菊的習俗。

3.飲菊花酒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由屈原的《離騷》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早在戰國時就有餐飲菊花的風俗。菊花是我國常用中藥,具有疏風、清熱、明目、解毒之功效。菊花在秋日冷霜中開放,氣味芬芳。人們認為它是延年益壽的佳品,古人稱菊花為「延壽客」。在菊花含苞待放的時候,人們便將其花蕾莖葉一起採摘下來,和黍米一起釀製成酒,等到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陽節的時候開壇飲用。飲菊花酒可以活血行氣、延遲衰老、延年益壽,還可以避災免難,長期飲用,對身體有極大好處。民間更多的是飲菊花茶,菊花味苦平,「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

4.插茱萸

插茱萸的習俗起源很早。茱萸,又名越椒、艾子,別名「避邪翁」。是一種藥用植物,有益於內臟。晉朝的時候,人們就已認識到它的藥用價值,並開始種植。重陽時節,人們折下茱萸插在室內各處和頭上,據說這樣可以抵禦寒冷,躲避災難。隋唐時茱萸的作用被誇大,成為驅邪的神物。飲茱萸酒、佩茱萸囊、戴茱萸花、室內插茱萸闢邪蔚成風氣。宋朝以後,插茱萸的風俗逐漸淡薄。茱萸已不再被視為神物,僅僅是作為藥材使用了。隨著重陽民俗重心從闢邪消災轉到延年益壽,插茱萸這一風俗漸漸式微。

5.吃重陽糕

重陽糕是重陽節的應時食物,就如同元宵節吃元宵,中秋節吃月餅一樣。重陽糕是以米粉麵粉為原料,加上棗、慄子、石榴籽或其它乾果蒸製成的。講究的重陽糕要做九層,象徵寶山,上面做兩隻小羊,兆九九重陽。在糕上插一些小紙旗,代替茱萸,置蠟燭燈,用點燈、吃糕,諧意「登高」。最初,吃重陽糕有闢邪和祭祀的寓意,之後,重陽糕演變為一種對美好生活的祝福。糕點上裝飾紅棗、慄子,有傳統的早生貴子意義,是祈子的象徵物。明清的時候,在九月初九這日清晨,長輩們將重陽糕切成薄片,放在未成年子女的額頭上,口中還祝福道:「願我的孩子事事皆高。」這是取「糕」與「高」同音,表達了人們對兒女的殷切祝福。人們認為在重陽節這天,登高吃糕,也就象徵著未來的日子步步皆高。

還有一些如吃柿子、吃素食、吃重陽面等等,不同民族和地區過節習俗均有所不同。

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而形成的漢族傳統節日,是與除夕、清明、十來一這三節並稱的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又有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

慶祝重陽節一般包括上述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由於九月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長壽之意,所以人們常在此日推行敬老活動。

1989年,我國確定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為「中國老人節」。節前,政府部門組織為老人全面檢查身體,以示關心和愛護,也有組織菊展、登山、旅遊等活動,以愉悅老年人身心。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建立和完善社會化養老保障體系,讓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在全社會形成尊老、愛老、養老的淳厚民風,這應當是今後一個時期重陽節的一項主要內容。

作者簡介

王瑜廷,男,社旗縣朱集王新莊村人,大學文化。工作單位:朱集鄉中、泌陽縣教育局、泌陽縣史志辦、泌陽縣文廣旅局。為鄂豫邊革命紀念館的首任館長;《紅色鄂豫邊》雜誌主編,是駐馬店市創辦縣級老區宣傳刊物第一人。先後編寫了《泌陽民俗》、《紅色焦竹園》、《紅土地》、《白雲山》、《銅山風景名勝》、《老區村史》、《泌陽民間故事擷萃》等書;還主編《宛東毗河王氏族譜》,參與編修《泌陽縣誌》,積極進行紅色文化宣傳。

王榕:王瑜廷女兒,鄭大畢業,駐馬店菸草系統工作,熱愛史資料輯錄

和傳統文化學習。

鄉土文學《鄉土賒旗》(Hometown Sheqi)發布

總編 | 趙華勝

總顧問 | 王學章 王書義 梁銅勳 劉永科

特約作者 | 曉輝 麗萍 尚鈔 春雨 松克 春蘭

特約美編 | 穆青冬

(所有排名不分先後)

圖片版權均歸原創作者所有

◆ ◆ ◆

原創授權

相關焦點

  • 重陽節的演變及習俗
    重陽節重陽節是指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
  • 重陽節的來歷|重陽節習俗|重陽節風俗有哪些
    重陽節主要節俗活動是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每到重陽節正是登高遠眺,舒暢胸懷的好時光。重陽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是家人團聚的佳節;也是一個紀念祖先的家人。不僅如此,在我眼中的重陽節還代表著人們各種各樣的豐富情感。漢代,過重陽節的習俗漸漸流行。相傳漢高祖劉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呂后的謀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賈氏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
  • 重陽節的來源及習俗!
    重陽節的習俗賞秋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
  • 九月九重陽節的習俗有哪些 重陽節由來簡介
    這周三(10月17日)就是2018今年的重陽節了,重陽節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日期定為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是一個韻味十足的節日。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古代流傳下來的民間習俗被大家淡忘,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關重陽節習俗以及由來介紹,節日到來之際,來文中長知識吧。
  • 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九月初九重陽節由來介紹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重陽節最新資訊 > 正文 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九月初九重陽節由來介紹
  • 重陽節的起源流傳及各種習俗
    重陽節的起源十分久遠,早在戰國時期,屈原《遠遊》詩中就有詠重陽的詩句。晉朝著名道士葛洪輯錄的《西京雜記》一書中記載:西漢初年,皇宮中就有「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的習俗。重陽節在唐朝時被朝廷確立為法定節日,官方正式宣告重陽節為「三令節」之一。
  • 重陽節的來源與習俗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重陽節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重陽習俗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吃重陽糕。
  • 九月初九重陽節,「重陽節」是怎麼由來的?重陽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登高節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陽登高習俗源於此時的氣候特點以及古人對山嶽的崇拜。登高「辭青」也是源於大自然中的節氣,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
  • 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重陽節是怎麼來的你造嗎?
    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重陽節是怎麼來的你造嗎?時間:2019-10-07 16:28   來源:中國政府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重陽節是怎麼來的你造嗎? 1、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
  • 明天就是重陽節,但你知道重陽節有哪些習俗嗎?
    明天就是重陽節,但你知道重陽節有哪些習俗嗎? 說到重陽節你會想到什麼?想必腦海中會浮現出王維詩人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他在詩中寫道:「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
  • 重陽節各地特色習俗
    我國地域廣闊,民族眾多,節日習俗也會有些差異。除了以上較為普遍的登高、賞菊、飲酒、出遊等習俗外,各地還有些獨特的過節形式。  河南省  開封菊花花會始辦於1983年,每年金秋10月,開封會舉行一次菊花花會。
  • 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闢邪習俗及禁忌 重陽節吃什麼?
    重陽節的習俗與禁忌  每年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的重陽佳節,古人認為數字「九」為老陽,農曆九月初九乃是所謂「兩九相重」,因此叫做「重陽」,也叫做「重九」。  重陽節的闢邪習俗  登高望遠  為了鎮壓兇氣、戰勝兇氣,重陽節的的主要儀式活動就是登高,其他的都屬於附加活動。此風俗始於東漢。
  • 重陽節的6大習俗
    在這個傳統節日裡有哪些習俗呢?讓小編來介紹一下吧。 【賞菊】 菊花,又叫黃花。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讚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徵,所以人們愛它、贊它。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習俗的組成部分。宋代《東京夢華錄》卷八:「九月重陽,都下賞菊,有數種。
  • 重陽節是幾月幾日?2020重陽節是哪一天?重陽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重陽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登高節、敬老節,為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但每年新曆的時間卻是不一樣的,那麼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2020重陽節是幾月幾號吧。東南網記者 葉伏國 攝2020重陽節是幾月幾號  2020年重陽節時間為新曆2020年10月25日星期日;農曆庚子年九月初九。重陽節的來歷與意義  據現存史料考證,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遠古時代。
  • 九九重陽節習俗?重陽節是幾月幾日?
    九九重陽節習俗?重陽節是幾月幾日?2020年重陽節為10月25日,農曆9月初九。九九重陽節習俗1.賞菊重陽節的時候是是菊花開放的最佳時間,也是賞菊的好時候,在花團錦簇的菊花從中,去感知生活的美好。大概古人就是喜歡這樣的一份寧靜,現代生活十分的浮躁,所以人們紛紛效仿晉代世人陶淵明,隱世與菊為伴,而賞菊習俗也是從此刻流傳於世。
  • 日本過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今天是重陽節,小編想談一談日本的重陽節習俗。重陽節在日本被稱為「重陽の節句(ちょうようのせっく)」。,甚至有好多日本人現在都不知道重陽節。《經國集》中有嵯峨天皇所作的《重陽節菊花賦》,其中就描述了賞菊的場面:於是日當重陽 高宴華堂正開玳蓆 傍引賢良陽隨桓景而訪古 就陶潛以命觴摛賞心於翰墨 聴絲竹之清商菊著綿另外,在平安時代,貴族和女官之間還流行著一種獨特的習俗
  • 重陽節傳統習俗簡單50字介紹 重陽節有哪些風俗習慣
    重陽節傳統習俗風俗簡單50字介紹  「重陽節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陽節還有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除外,還有曬秋,吃重陽糕,賞菊,放紙鶴等習俗。」
  • 九月九日重陽節各地的習俗是什麼
    2020年重陽節即將到來,重陽節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而這個節日從古時到至今也保存著許多的習俗文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九月九日重陽節各地的習俗是什麼,歡迎大家閱讀!
  •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你知道重陽節怎麼來的嗎?都有哪些習俗?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大家知道重陽節是怎麼來的嗎?知道重陽節都有哪些習俗嗎?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有關於重陽節的那些事。重陽節又稱「老人節」,重陽節來歷故事源自於東漢時期,據悉在東漢時期有一個叫做恆景的人,而在當地有一個瘟魔,這個瘟魔只要一出現大家就會得瘟病,年年奪走了不少人的性命。
  • 重陽節的風俗是什麼 九月九重陽節傳統習俗有哪些簡短介紹
    重陽節的風俗是什麼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