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人是怡紅院的首席大丫環,在黛玉進府之前,襲人便因「心地純良、恪盡職任」被賈母與了賈寶玉,自此,原本眼裡心裡皆是賈母的襲人,逐漸變為眼裡心裡皆是賈寶玉。
賈母屋裡調教出來的丫頭,業務能力、綜合素質都是毋庸置疑的,襲人在怡紅院的有多重要?李紈就曾當眾說過「這一個爺屋裡要不是襲人,你們度量到個什麼田地?」,此話不假,畢竟賈寶玉原是個甘願被丫頭使役的主子,那些個丫頭素日都被驕縱慣了的,若不是沉穩妥帖的襲人細心料理,督促監管,怡紅院大抵能被這些人翻了過來。而襲人除了在生活上將賈寶玉照顧得細緻妥帖,在主人的生理需求上亦是極盡滿足,可謂是「身心」俱付。
在第五回,賈寶玉隨賈母前往東府賞梅時,期間睏倦,被秦可卿帶至房間午歇時,在其床上神遊太虛幻境,後在夢中被夜叉驚醒。襲人趕來為其整理衣服時摸到其大腿處一片沾溼。回到賈母處後,兩人草草吃過晚飯,襲人趁著沒人在旁邊趕忙為賈寶玉更衣,期間再次問及賈寶玉夢中之事,至動情處,二人很自然的偷試一番警幻仙子所訓之事。自此,襲人在賈寶玉心中與別個丫環區分了開來。
然而,如此對賈寶玉付出身心的花襲人,卻偏偏成為賈寶玉首次打人的受害者。
在第三十回,賈寶玉挨了薛寶釵的譏諷後,至王夫人處又因調戲金釧導致金釧挨打,悶悶不樂進來園子時,見到正在薔薇架下畫薔的齡官,正痴看著,突然下起了瓢潑大雨。賈寶玉冒著雨趕到怡紅院時,一眾丫頭正關著院門在院子裡趕鴨子玩,其敲門聲被淹沒於笑聲雨聲中,這時的賈寶玉原本情緒低沉,再想起前幾日林妹妹因被關在門外受的委屈,賈寶玉可以說憋著一肚子火,想著要將開門的丫頭狠狠教訓一番。很巧的,怡紅院的首席大丫頭花襲人,只在賈寶玉身邊服侍的花襲人,這一次竟然去開了院門,不得不說這是作者對花襲人的戲弄和打擊。在花襲人打開院門的那一刻,賈寶玉一腳飛向她的胸口,當著眾人的面,襲人是又氣又羞又疼,但還是忍住了。
至夜間,花襲人在睡夢中被痛醒,賈寶玉秉燭來來照時,襲人嗽了兩聲後,只見地下一口鮮血,襲人見後,心冷了半截,因為常聽人說:「少年吐血,年月不保,縱然命長,終是廢人了」。
這於襲人無異于晴天霹靂,畢竟為了一顆「爭榮誇耀」之心,她可是用盡了心思,費勁了心力,又是早早用身體攏住賈寶玉,又是暗中結黨薛寶釵,甚至背後中傷林黛玉……這一切都是為了將來的姨娘位置輔路。可是這個姨娘之夢似乎要毀在賈寶玉這一腳上了,若是賈家家長知道自己身有疾患,豈會容自己留在賈府的?
此事可以說關乎了襲人的人身大事,而襲人卻將希望寄託於一個人的身上, 那就是讓賈寶玉去找王太醫,其道:
「正經明兒你打發小子問王大夫去,弄點藥吃吃就好了,人不知鬼不覺得,不好嗎?」
襲人很聰明,知道如果自己吐血的事情被他人知道,自己的姨娘之夢必定要破滅,故只能「人不知鬼不覺」問醫生用藥,而這個人就是常為賈府效力的王大夫,在第四十二回,王大夫為賈母號脈時,根據二人的交談,可知其為醫藥世家出身,且醫術高明。然而,連襲人一個丫頭都知道的事,王夫人卻選擇視而不見。
在第二十八回,姑娘們在王夫人處閒話時,林黛玉後面進來,王夫人見了林黛玉便問:「大姑娘,你吃那鮑太醫的藥可好些?」,這是王夫人和林黛玉為數不多的對話,而對於這個外甥女,王夫人是稱呼其「大姑娘」,相對於稱呼薛寶釵的「寶丫頭」,顯得疏離和陌生。而面對這位舅媽的問候,黛玉的回答卻叫人吃了一驚,其道:「也不過這麼著。老太太還叫我吃王大夫的藥呢。」
林黛玉的話,透露出幾個信息:
其一,林黛玉進府後便只用王太醫配藥,可是王夫人做主將配藥的太醫換了。
其二,王夫人換來的鮑太醫配的藥丸根本比不上之前王太醫配的,最起碼是毫無效果的,是否有副作用無從得知;
其三,王夫人為黛玉換太醫的事似乎沒有經過賈母同意,所以賈母知道後讓吃回之前王太醫的藥,也沒有和王夫人提起此事;
我們知道作者為人物取名多具有深意,即便僅出場一次的人物都如此,如第七回的餘信(餘信),如第四回的馮淵(逢冤),那麼這位鮑太醫呢?鮑,臭也,《孔子家語·六本》中就有載:「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在《紅樓夢》中除了這位鮑太醫,還有一位和賈璉偷戲的鮑二媳婦。所以,這鮑太醫想來不是什麼好太醫。
然而,連襲人在最重要時刻都知道要選擇的王太醫,卻被王夫人視若無睹,而做主為林黛玉換成了鮑太醫,如此行舉,除了為陷害林黛玉,還能作何解釋呢?
林黛玉當初住進賈府,林如海必定是將財產託於賈府的,這麼一位外甥女,說實話也不會讓一個大家閨秀出身的王夫人記恨,然而因為賈寶玉愛上了這位病美人,重要的是賈母似乎有促成兩人成姻之意,不能不讓王夫人心急,畢竟從任何方面來看,這位林姑娘實在不能成為王夫人心儀的兒媳人選,如此情境下,王夫人對林姑娘的病不那麼上心,甚至用點狠毒手段,似乎也不難理解了。畢竟,這位吃齋念佛的貴族太太,在害死晴雯後,還能中傷對方是「女兒癆」,非要挫骨揚灰才解恨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