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壹點·齊魯晚報記者 李孟霏 王震 於涵
「遇見·文明威海」網絡媒體行活動進程過半,在兩天的時間裡,威海的文明城市、精緻城市建設除了讓媒體記者一行感到「讚嘆」,更感到「驚嘆」。贊於漫步於威海的街道中的一步一風景,一景一巧思;驚於從硬體建設到公共設施,從人居環境到道路交通,從城區到社區,威海在精緻城市建設的進程中,竟留下如此多「華麗蝶變」的瞬間。
見證威海網紅打卡地
「這裡的美真是名不虛傳!」
灰色廊道、混凝土牆體、深埋地下的建築主體以及十字造型,一戰華工紀念館的設計令很多記者被這獨特的建築設計所折服。
紀念館的講解人員向媒體一行介紹,這裡精心提取設計元素融入空間營造,通道與主入口結合,形成一個十字形的入口空間,象徵了當時中囯正處於歷史發展的十字路口。建築外牆採用木模板清水混凝土與光面清水混凝土相結合,充分體現華人勞工在戰爭中經受的苦難。
聽完這些介紹,媒體記者們頓時「豁然開朗」,結合展廳中的歷史展覽,不禁感慨:「這裡的美有著悠久的歷史支撐,這種美可以帶動更多人來參觀,讓更多人了解一戰華工的歷史,了解他們的艱辛與付出。」
火炬八街南接文化西路,北直通海水浴場,盡頭與環海路形成丁字路口,車子從南駛向北,前半程是平平無奇的公路,而當車子從坡頂轉彎,眼前的景色瞬間遼闊起來。隨著車輛下坡前行,一望無際的海面便在眼前緩緩鋪開。
這美景引得車內一片驚呼:「這就是火炬八街嗎?這也太美了!」
這天正是周末,天色湛藍,不少市民也來到了這裡,她們有的是閨蜜同行,有的一家人前來。看到這美景,都拿出相機,擺出pose,想要留下最美的瞬間。媒體們也被這場景感染,「咔嚓咔嚓」的聲音對準了藍天大海,也對準了正沉浸在幸福中的市民們。面對威海的「小鎌倉」,大家仿佛都變成了《灌籃高手》中的人物,不禁感慨,「這裡的美真是名不虛傳!」
「你用電,我用心」
文明單位助力文明城市創建
文明創城離不開文明單位的支持,此次行程中,作為文明單位的代表,國網威海供電帶領媒體一行走進經區營業廳,作為山東省第一家「三型一化」營業廳(智能型、市場型、體驗型、線上線下一體化),引進應用了人臉識別、體感交互等新技術,為轄區內22.91萬電力客戶提供便捷優質的用電服務體驗。
在營業廳內,不少媒體記者都「玩」了起來。
這裡少了高高低低的櫃檯,多了碩大的顯示屏幕和智能交互系統,「科技感」滿滿的營業廳讓媒體記者們留戀不已。國網威海供電公司的相關人員介紹,自今年5月20日起,威海全面取消高低壓客戶新裝增容申請紙質資料,廣泛推廣應用政務數據共享驗證。今年以來,累計應用「一鏈辦理」和「零證辦電」辦理業務796例,累計辦理「房產+用電」聯合過戶業務454例。
行駛在環山路上,吸引記者們的除了兩旁的美景和寬闊的公路,還有電力部門在其中做出的大量的工作。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電力線路遷改是決定道路工程能否按期推進的最關鍵因素之一。為加快工程進度,電力部門創新調整作業時間,工人晚上施工、白天休息,這樣既避免了與道路施工交叉作業帶來的安全隱患,又解決了白天管廊施工悶熱易中暑的難題。
截止目前,國網威海供電公司已基本完成電力線路遷改任務,僅剩的兩基鐵塔將於9月14日隨著輔路施工一併遷改,屆時全部遷改任務將圓滿完成。
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榮成經驗」
志願者活動讓記者「大開眼界」
媒體記者進門時,榮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裡正舉辦著活動,一位老師帶著志願者學員們做彩繩,「這些彩繩等到以後就發揮用處了,我們定期進行志願者表彰的時候,這些我們親手做的小工藝品就當做獎勵他們的禮物。」實踐中心的工作人員說。
還沒參觀完,隔壁的屋子又傳來了餃子香味,負責人趕緊招呼記者們:「趕緊來嘗嘗我們給部隊官兵們包的餃子!」
「味道真不錯!」記者們嘗了一圈餃子,都覺得這餃子真有「家」的味道。負責人說,「這些餃子也是由我們志願者們包的,每個周末我們都會來到這裡,讓部隊官兵們嘗嘗我們的手藝!」
牆上的一行數字又引起了媒體一行的注意,原來,「10155」是「白小T」公益品牌自創建以來所獲得的收入。舉辦公益活動,資金是個大問題,光靠「輸血」不夠,他們就想著自己「造血」,志願者們自發發揮自己的手藝,生產定製T恤,為公益事業奉獻出自己的力量。
看完榮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一圈,記者們「大開眼界」,「原來志願服務也有這麼大的力量!原來社會公益組織也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