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菜遊天下 牛棚藝術村 香港另類文化空間

2020-09-05 葉家的魔法小菜菜

牛棚藝術村曾是港英政府的牲畜檢疫站兼屠宰場,遷徙之後,這裡一度被曠廢30年。站在這裡,似乎能聞到昔時那股牛圈的氣息,無法想像,今天卻成為香港藝術的殿堂。

香港一直是亞洲著名的創意都市,數碼娛樂、電影等文化創意產業享有盛名。在這座快節奏的城市,它的文化創意園區是否也像商業區一樣發達熱鬧?但這座城市的高大、繁華、忙碌壟斷了我的印象,我也許該去街頭巷尾尋訪另一個香港,在那裡觸摸消費主義籠罩下這座城市跳動的脈搏。

打開20世紀初的香港地圖,發現坐落在九龍土瓜灣馬頭角道63號的是一座牲畜檢疫站。一個世紀後,棚屋下不再是牛羊,而是一群土瓜灣的藝術工作者,這個曾經的牲畜檢疫站有新名字:牛棚藝術村。曾經一段時間,文化名人在這裡開設 「牛棚書院」,定期邀請知名文化人辦講座開課,受邀的人與團體方可入內。

像進入空城

牛棚藝術村流露維多利亞時期農場建築物風格。

剛下巴士,分不清東南西北,問了當地的居民,他們說往前走幾步就看到。果真沒走十幾米,就看到一棟建築物,猜想就是牛棚藝術村。這裡沒有藝術村招牌,不過它有一個很顯著的標記——紅磚瓦房。

從入口進去,便看到寬闊的中庭,當中建有數堵紅磚矮牆,牆下有供牛飲水的水泥槽,在槽底系綁牛隻的鐵環仍保留至今。

這裡鄰近海邊,昔時港英政府為了屠宰的衛生,將這裡作為牲畜檢疫站兼屠宰場,遷徙之後,這裡一度被曠廢30年。站在這裡,似乎能聞到昔時那股牛圈的氣息,無法想像,今天卻成為香港藝術的殿堂。

剛進入古老的紅磚瓦房中,感覺像是進入一座空城,除了工作人員,沒見到一名旅客。紅磚矮牆、磚砌高煙囪、寬闊懸挑的屋簷、拱形門窗,這裡處處流露維多利亞時期農場建築物的風格。鬱鬱蔥蔥的植物有些已攀爬到房頂瓦面上,有些不客氣地從打開的窗戶爬入到房子裡。

紅磚房的牆外,到處可見的一些安排,都是放棄的物品,看似不經意的擺放,但已感到它的藝術氣味。通俗的幾件不鏽鋼餐具,加上一點植物,釀成藝術家們的作品。至於想表達什麼,可以在這裡慢慢想像,領會藝術家的抽象思維。

20藝術工作者與團體

藝術村約有20個藝術工作者和藝術團體駐場。

逐一走進藝術村內的單位參觀,見到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牛棚藝術村約有20個藝術工作者和藝術團體駐場。例如13號的「錄映太奇」是由一個藝術組織於1986年成立的,放映實驗錄像藝術作品,並將香港新媒體作品存檔。隔壁14號是「1a空間」,同樣專注於當代視覺藝術,範圍包括錄像以至塗鴉,非常廣泛。1a空間亦會不定期舉辦講座及演出等活動。位於7號的是「前進進戲劇工作坊」,這個劇團以創意劇場作品作主打。對面的12號也是屬於它的,那是個空無一物的空間,可供租借作演出用途。

在牛棚,看到的是一群為藝術而藝術的人,他們不被商業腐蝕,不受遊人滋擾,構成香港這座繁華都市裡另類的文化空間。這裡的建築全都只有一層,在香港非常罕見。這正是牛棚藝術村的特質,不像其歷史建築,非要商業元素的嵌入才能繼續保留。牛棚藝術村不會有個夾著英文縮寫的花哨名稱,也不會有出售維港風景插畫、華而不實的時尚設計店。這裡只是一條樸實無華的藝術村 。這樣的一個地方,應該有更多人認識。

相關焦點

  • 臺灣旅遊-臺東市鐵道藝術村,另類的藝文展演空間
    不再行駛的臺東舊火車站完整保留下老月臺及舊軌道搖身變為『鐵道藝術村』,成為臺東另類的藝文展演空間,鐵道藝術村裡不但有老車站的鐵軌
  • 香港馬頭角牲畜檢疫站改建藝術公園 料成「打卡」熱點
    中新網9月9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位於香港九龍土瓜灣地區的「牛棚」,前身是馬頭角牲畜檢疫站,也是香港僅存的戰前牛屠宰場。此前,九龍城區議會建議推展活化和發展牛棚後方用地,建設牛棚藝術公園,為區內提供休憩空間,推動當地藝術及文化發展。
  • 尋訪香港「活化」老建築裡的「文藝綠洲」
    幽靜的「牛棚藝術村」。新華社記者閔捷 攝新華社香港10月22日電(記者閔捷 戰豔)香港九龍灣馬頭角道,一座由古樸的紅磚建成的院落引人矚目。院子的中央原樣保留著長長的飲水槽,那是當年為運到這裡進行檢疫和屠宰的牛準備的。
  • 菜菜遊天下之香港長洲島 小島裡尋食尋寶尋海
    經上次發了香港西貢、南丫島的遊記後,這次再與小霞同遊長洲島,這是一個適合漫步休閒的地方,也是跟往前一樣,周六下午坐直通車到香港旺角,放下行李後就在附近隨便走走吃吃,因為通常到達的時候都已經是四五點,剛好找吃的順便逛一下。
  • 菜菜遊香港之西貢 感受漁村純樸古韻之情
    旅行就是一種生活體驗,在每個行程裡見到或者遇到不同的人和事,這是菜菜一直以來的追求與夢想,但只實現了一點點,世界那麼大,什麼時候才能走完?香港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作為老廣的菜菜,去香港都挺方便,而且我的太祖母也是住在香港的,在之前讀書放假的時候去了香港住了一個多月,所以對香港還是挺熟悉,BUT隔了十多年了,現在香港對於菜菜來說,非常陌生,無論是佔中還是前不久的港獨破壞香港,不但經濟受損,而且傷及人命,再加上疫情,現在的香港根本去不了。
  • 香港前馬頭角牲畜檢疫站活化成藝術公園
    新華社香港9月8日電 香港九龍城區社區重點項目「活化和發展牛棚後方用地」牛棚藝術公園開幕典禮8日舉行,標誌著項目計劃竣工並開放。俗稱「牛棚」的前馬頭角牲畜檢疫站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項目將其後方用地活化成以文化和藝術為主題的牛棚藝術公園,並開放予公眾使用,以推廣社區特色和提高市民對文化保育的意識。在活化過程中,建築設計團隊儘量把別具特色的元素原址保存,保育了「牛棚」後方用地的文物價值。
  • 香港深度美景怡情賞線
    香港賽馬會(Hong Kong Jockey Club)成立於1884年,除了二次大戰期間,因戰火關係影響馬賽的運作外,100多年從未間斷過,不但是亞洲最佳的賽馬會,同時也是香港地區最普羅大眾的娛樂運動。 為了讓國外遊客也能體驗賽馬的樂趣,馬會特別舉辦馬場「精裝遊」和「逍遙遊」兩種旅遊團,讓不是賽馬的老手的遊客,也能體驗玩家級的享受。
  • 香港九龍城區旅遊景區風景點攻略介紹
    牛棚藝術村   牛棚藝術村(Cattle Depot Artist Village)位於香港九龍馬頭角馬頭角道63號,毗鄰十三街舊樓群,牛棚藝術村是出租供藝術工作室的一個場地。藝術村所在地的前身是牛隻的中央屠宰中心,建於1908年,於1999年8月停業,改建並分拆成多個單位租給本地藝術創作家做工作室,慢慢演變成牛棚藝術村。牛棚藝術村佔地1.7公頃,為鋪瓦尖頂的紅磚單層平房建築。目前,共有二十多個藝術工作者和藝術團體駐場,其中包括「進念二十面體」、「藝術公社」、「牛棚書院」、「1A空間」、「CUTANDTRY」、「蛙王」等,大都公開讓市民參觀欣賞。
  • 貴陽板橋藝術村:推進建設豐富文化旅遊產業業態
    板橋藝術村成立以來,按照「藝術、創新、特色」的發展主題,圍繞「以文化產業為引領、工業元素為主題、藝術創作為載體、創意設計為主流、構建品牌為抓手、數據應用為手段、創新機制為動力」的發展理念,積極推進藝術村「文化+旅遊+工業」的融合發展,先後獲評國家3A級景區等稱號。
  • 在香港還有這麼多好玩的地方,你想不想去看看?
    牛棚藝術村,牛棚藝術村位於香港九龍土瓜灣馬頭角道63號,前身是牛隻的中央屠宰中心,後來經過改建將其拆分為多個單位租給藝術創作家做工作室,所以慢慢演變成牛棚藝術村。採用紅磚結構的馬頭角牛房,建築極具二十世紀初西方市場布局,是香港地區僅存的百年屠房建築。
  • 香港網紅景點,怪獸大廈眼花繚亂!《志明與春嬌》天橋代入感巨強
    香港作為旅遊勝地和購物的天堂,很多經典的地方都被譽為是打卡聖地,而且有不少地方都是很多經典電影的取景地,如果是去了香港的話千萬別錯過了,下面小編就整理了香港十個很出名的打卡聖地,一起來看看吧! 一、彩虹邨
  • 喧囂的夏日 去香港走一條不平凡的路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的,一千個人的心中,肯定也有一千個不一樣的精彩香港。  每個人都有一段不同的香港記憶,今天就讓我們走一條不平凡的路品味生活,吃吃喝喝玩到底。  關於馬頭圍,你有什麼獨家記憶?
  • 千姿百態藝術村,不一樣的藝術地產
    再說到藝術村,它其實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從英文來看,如Artist-in-Residence、Artist Community、Art Colony、Art Farm等,都在藝術村廣義的範疇裡。雖然很多文化藝術類型的地產項目冠名「藝術村」,但還是主要沿用上述的操作模式,難見成效。
  • 冬遊貴州|貴陽市花溪區板橋藝術村:「打卡」色彩的世界
    中新網貴州新聞12月27日電(吳遷 蔣世良)在高樓林立的貴州省貴陽市,有這麼一個色彩鮮豔又很安靜的地方,它的名字叫板橋藝術村。  走進板橋,定然會被這片五彩斑斕的樂土所吸引。
  • 菜菜遊天下 大巴窯 體驗小市民氣場
    菜菜介紹一萬步的步行路線和沿途見聞,希望大家多走多看多聽多想,用不一樣的速度和眼光認識島國。記得童年遊戲那首口訣嗎?跟著菜菜認真走一回大巴窯的大街小巷,感受這個鄰裡的魅力。被官方歸納為「成熟組屋區」的大巴窯之所以讓人心動,不只是因為交通便利,設施完善,店家百花齊放,也因為懷舊、回憶,還有滿滿的人情味。
  • 賀蘭山天籟藝術村項目啟動!明年五一前建成開放!
    賀蘭山天籟藝術村是銀川市新聞傳媒集團與漫葡小鎮聯手打造的圍繞藝術的聚焦性文化藝術業態,是以文化藝術展售為核心業態的特色街區,是包括音樂、繪畫、影視、雕塑在內的藝術集合地標,極具藝術魅力的文創店、咖啡館、畫廊、書店、私人收藏館、手作工作室、生活美學空間
  • 劉德華帶你看香港古建築
    劉德華帶你看香港古建築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29日 17:14 來源:CCTV.com     CCTV.com消息(直通香港):在上一期的節目當中,我們和劉德華一起去鑑賞了香港的文化藝術,參觀了香港的歷史博物館,劉德華讓我們了解了香港的過去和香港的變遷,那麼今天他又會帶我們去哪兒呢?
  • 「首爾七日遊II」你和文藝青年只差一個嗨裡藝術村
    位於山與山之間的藝術村,是由蘆葦平原和漢江流過形成的小溪等組成的。從下圖可以清晰地看出,嗨裡藝術村共有1號到9號九個入口。H.E.Y-Lis的門上用法語寫著( I『heure Emouvante Y avec Lis d』 eau),意為感受睡蓮美好的空間的意思,這裡通往2層的樓梯的牆上還裝飾著花。
  • 銀川又一文藝地標——賀蘭山天籟藝術村項目啟動
    ,因藝術而生發的各版塊相互交融,經典與新銳不期而遇,傳統與現代遙相呼應,藝術靈感製造別樣風景,文化氣韻在各個空間流動,品牌藝術活動紛呈沓來。賀蘭山天籟藝術村將成為寧夏文化藝術生活的集合地、交易地、生發地,並逐步成為本土的精神地標及外來旅遊人口了解城市精神的重要窗口。據介紹,藝術村公開對外招募,誠邀有才華的藝術家、有想法的創業者、有夢想的文創開發者、有追求的團隊和個人,在這裡集聚,再出發。在這裡,一個全新展開的藝術街區在天時地利人和的簇擁下,帶著一座城市的期許,整裝待發!
  • 銀川又一文藝地標——賀蘭山天籟藝術村項目啟動
    賀蘭山天籟藝術村是銀川市新聞傳媒集團與漫葡小鎮聯手打造的圍繞藝術的聚焦性文化藝術業態,是以文化藝術展售為核心業態的特色街區,是包括音樂、繪畫、影視、雕塑在內的藝術集合地標,極具藝術魅力的文創店、咖啡館、畫廊、書店、私人收藏館、手作工作室、生活美學空間、藝術餐飲等具有精神粘性的優質內容將在這裡聚集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