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下午,武漢大學教五教學樓旁,校方保衛人員與兩名賞櫻花的青年男子發生肢體衝突。3月25日凌晨,武漢市公安局珞珈山派出所回復記者稱,衝突起因系其中一名穿著類似和服的男子入校賞櫻,此事正在調查之中,「調查兩個重點,到底是唐裝還是和服,以及衝突的全過程。」
(武漢大學衝突事發現場。視頻截屏)
一段1分34秒的視頻顯示,一名穿著類似和服服裝的青年男子和另一穿著休閒裝的青年男子,被四名校方保衛人員按在地上。他倆掙紮起身後,穿著類似和服服裝的男子大聲重複喊著:「憑什麼打人?」,很快他又被保衛人員掀翻在地,接著他起身說:「我穿的是唐裝。」在其身旁,穿休閒裝的男子被保衛人員勒著脖子,保衛人員鬆手後,他倒地不起。
值得注意的是,視頻顯示武大學生拿著手機拍攝衝突畫面,保衛人員喝令他們把手機收起來,不準拍攝。接著,學生和保衛人員討論起櫻花從何而來。
高校成為遊客新選擇 校園遊應該怎麼遊?
高校遊不僅「熱」在暑期。每年3月的櫻花季,「去武大看櫻花」就成了大家津津樂道的出遊選擇,微博上「武大櫻花」標籤的話題閱讀量有數千萬,網上還有「三月賞櫻,唯有武大」的說法。今年三月,在成都讀大學的小吳特意和同學飛到武漢賞櫻花,「看到滿簇櫻花少女心爆棚,就是感覺人比花還多……」
外來人員頻頻進出學校,免不了帶來一些困擾。參觀者的增多使得校園環境遭到破壞,正常的教學科研秩序受到影響。一直以來,關於國內遊客的不文明行為報導也層出不窮,具有歷史積澱的名校隨著遊客的蜂擁而至也未能倖免。
校園環境受到影響,不少學校服務機構也成為焦點。在一年四季都適合旅遊的廈門大學,一到午飯時間,除了老師和學生的身影,遊客也不在少數。「平時到飯點餐廳就很擁擠了,再來一堆遊客,我們吃飯更不方便了。」廈大學生小徐抱怨道。
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遊客擁入校園,不少學校也紛紛採取預約參觀、限制人流等方式做好校園開放的管理工作。武漢大學近年來就對社會公眾入校賞櫻採取網絡實名預約、限量免費、雙重核驗的管理方式,清華大學等學校也嚴格限制入校人數。
多位專家認為,公立大學理論上是應該對公眾開放的,通過開放可以讓公眾了解大學,了解高等教育的作用。但是,高校應該有序開放,教學科研等不應被開放所幹擾。學校應在人流較大的情況採取一定措施,比如網上登記,限制人流量等保證有序參觀,進校的參觀者也可以有較好的參觀環境。
據介紹,國外許多大學的校園治理是基於規範的制度和良好的運行。學校會設置專門的校園開放日,還會安排學生志願者。專家建議,中國高校也可以借鑑國外大學的做法,安排志願者服務校園參觀,帶領遊客統一行動,也可以為遊客介紹校園文化特色等,讓遊客對高校有更深入的了解,實現良性互動。
來源:綜合中國青年網、人民網
流程編輯:TF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