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師故勇在英墓地修繕啟動公募

2021-02-08 青年參考
北洋水師故勇在英墓地修繕啟動公募

本報記者 蔣肖斌   青年參考  ( 2016年12月07日   10 版)

    在英國東北部港口城市紐卡斯爾的聖約翰墓園,有兩座墓碑比鄰而居,一人高的黑色墓碑上鐫刻著醒目的漢字:「大清故勇福建福州府候官縣陳受富之墓」、「大清故勇福建福州府閩縣陳成魁之墓」。在這個墓園裡,這樣的中式墓碑共有5座,它們與本地人的墓碑相背而立,東望大海,遠眺故鄉。

    墓主人是北洋水師年輕的水兵。100多年過去了,墓碑有的倒塌,有的斷裂,急需維修。11月30日,在北京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勵小捷宣布,「北洋水師水兵墓修繕」公募項目正式啟動。

    接收軍艦,年輕水兵客死異國

    19世紀末,清王朝風雨飄搖、國勢衰微。以曾國藩、李鴻章為代表的湘系、淮系開展「洋務運動」,購軍械、興實業、辦學堂,史稱「同光新政」。洋務運動的一個重點舉動就是建海軍、強海防。從1875年至1884年,清政府共擁有64艘軍艇、5000多名海軍官兵,其中大量船舶是從英國、德國購買的。

    1881年,清政府派員赴英國造船廠接收「超勇」、「揚威」兩艘軍艦。1887年,清政府再次派北洋水師官兵來到英國等待「致遠」、「靖遠」兩艦交工。當年7月,兩艦相繼完工並順利通過航試;9月,前來接艦的鄧世昌、葉祖珪分別管帶「致遠」、「靖遠」兩艦,與德國建造的「經遠」、「來遠」兩艦會合,一起返回中國。兩個月後,各艦抵達天津大沽,北洋艦隊正式成軍。8年後,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北洋水師覆滅。

    在這段沉重的歷史中,後人也許只知道甲午海戰的悲壯,卻不知道5位年輕水兵因病客死他鄉的故事。他們分別是:清光緒七年(1881年)接收「超勇」和「揚威」的袁培福和顧世忠;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接收「致遠」和「靖遠」的陳受富、陳成魁和連金源。

    CCTV新聞頻道曾推出5集紀錄片《甲午》,第二集《甲午·龍騰》裡講到:1881年春天,200多名裝束奇特的清國水兵到達紐卡斯爾市,但由於工期延誤,他們在紐卡斯爾停留了3個多月。在此期間病逝他鄉的中國水兵,被安葬在聖約翰公墓。

    1911年,海軍名將程璧光率「海圻」號巡洋艦,前往英國參加英王喬治五世加冕典禮時,專程前往聖約翰墓地弔唁他們,並重修了墓碑。

    墓地是中國留存在海外的珍貴文化遺產

    今年5月,一名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攝影系留學的中國留學生,前往聖約翰墓園拍攝。這位學生是遼寧丹東人,家鄉就是甲午海戰中大東溝海戰的所在地。看到水兵墓損壞嚴重,他立刻發了微博,引起了中國國家文物局的重視。國家文物局委託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承接修繕事宜。

    在英國的華人華僑自發組織起來,熱心參與墓地保護工作。英國北部華人企業家協會(NBCEA)在協助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的過程中,意外地在紐卡斯爾市檔案館查詢到墓地資料。資料顯示,現有5座墓地中的3座(編號34、39、438)在1887年6月30日被Fong Yah Jang購買,共花費15英鎊——這在當時相當於半棟別墅的價格,且墓地屬於中國政府所有。

    這份珍貴的檔案資料證明,聖約翰墓園的這些中國墓地是100多年前中國政府出資為5位水兵所建,是中國留存在海外的珍貴文化遺產。

    勵小捷說:「前往英國接船受訓的5位年輕水兵,當年一定是滿懷救國強軍的夢想告別故土、遠赴英倫的,如果知道北洋水師的慘敗,當含恨九泉。」這5座水兵墓是中國近代史中,以北洋水師強國強兵為代表的洋務運動的重要歷史遺物,也是英國工業革命後軍工發達、全球貿易的重要歷史物證。

    墓地修繕啟動公募,全程接受監督

    2016年9月底,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派文物修復專家赴紐卡斯爾實地勘測,形成了符合兩國文物保護標準的修繕意見。勘察得出結論:39、438號墓碑保存較完好,但基礎沉陷,並且墓池被積土覆蓋,需要進行清理;34、35、36號墓碑完全倒塌。

    因此,本次修繕工程的內容包括:所有墓碑的基礎加固;對傾倒破碎的34、35、36號墓碑的補配、修補、歸安;對39、438號墓碑的扶正維護;修復所有的墓池;建議在工程完成後建立墓碑維護機制,並設立一塊記事碑,記載本次修繕工程事宜。

    11月30日,英國北洋水師水兵墓修繕公募項目在中國啟動。這是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開展的第一個海外公募項目,也是一個有情感、有溫度的項目。募集目標為47936.26英鎊(約人民幣40.9萬元),達到目標後即停止募集。項目旨在修復已倒塌的3座水兵墓碑,維修保養另外兩座水兵墓碑,避免發生類似的損壞。

    在英國,保護修繕工作程序大致為以下3步:首先,參照法規《保護歷史院落和紀念物》對文物的現狀進行詳盡地描述;第二,將修繕申請同時提交給紐卡斯爾市政府和所屬機構,等待「修繕許可」;第三,在專業機構的指導下完成修繕方案制定。由於該墓地所有權為政府,因此在政府主導下尋求專業機構幫助進行修繕是十分必要的。

    勵小捷表示,聖約翰墓園北洋水師水兵墓的修繕應符合英國當地遺產保護的程序與原則,並符合《中國文物古蹟保護準則》(2015)中「不改變原狀」、「最低限度幹預」與「使用恰當的保護技術」原則;修繕工程應保證質量,確保文物安全,並應考慮工程完成後的維護工作。

    「北洋水師水兵墓修繕」公開募集項目接受媒體和社會各界監督。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網站(http://www.ccrpf.org.cn)將公布募得資金後擬開展的文物修繕活動和詳細的資金使用計劃,滾動播出捐贈人的姓名及捐贈金額,公布募捐活動取得的收入總額和用於開展修繕活動的各項成本支出情況;在募捐活動結束後,將公布募捐活動取得的總收入及募捐款項使用情況。

    公募項目主辦方用一首詩作為新聞發布會的結尾:

    「北洋忠骨撒英倫,

    扼腕甲午逝鯤輪。

    青冢漸頹遺阡陌,

    豐碑再鑄慰國魂。」

    在英國東北部港口城市紐卡斯爾的聖約翰墓園,有兩座墓碑比鄰而居,一人高的黑色墓碑上鐫刻著醒目的漢字:「大清故勇福建福州府候官縣陳受富之墓」、「大清故勇福建福州府閩縣陳成魁之墓」。在這個墓園裡,這樣的中式墓碑共有5座,它們與本地人的墓碑相背而立,東望大海,遠眺故鄉。

    墓主人是北洋水師年輕的水兵。100多年過去了,墓碑有的倒塌,有的斷裂,急需維修。11月30日,在北京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勵小捷宣布,「北洋水師水兵墓修繕」公募項目正式啟動。

    接收軍艦,年輕水兵客死異國

    19世紀末,清王朝風雨飄搖、國勢衰微。以曾國藩、李鴻章為代表的湘系、淮系開展「洋務運動」,購軍械、興實業、辦學堂,史稱「同光新政」。洋務運動的一個重點舉動就是建海軍、強海防。從1875年至1884年,清政府共擁有64艘軍艇、5000多名海軍官兵,其中大量船舶是從英國、德國購買的。

    1881年,清政府派員赴英國造船廠接收「超勇」、「揚威」兩艘軍艦。1887年,清政府再次派北洋水師官兵來到英國等待「致遠」、「靖遠」兩艦交工。當年7月,兩艦相繼完工並順利通過航試;9月,前來接艦的鄧世昌、葉祖珪分別管帶「致遠」、「靖遠」兩艦,與德國建造的「經遠」、「來遠」兩艦會合,一起返回中國。兩個月後,各艦抵達天津大沽,北洋艦隊正式成軍。8年後,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北洋水師覆滅。

    在這段沉重的歷史中,後人也許只知道甲午海戰的悲壯,卻不知道5位年輕水兵因病客死他鄉的故事。他們分別是:清光緒七年(1881年)接收「超勇」和「揚威」的袁培福和顧世忠;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接收「致遠」和「靖遠」的陳受富、陳成魁和連金源。

    CCTV新聞頻道曾推出5集紀錄片《甲午》,第二集《甲午·龍騰》裡講到:1881年春天,200多名裝束奇特的清國水兵到達紐卡斯爾市,但由於工期延誤,他們在紐卡斯爾停留了3個多月。在此期間病逝他鄉的中國水兵,被安葬在聖約翰公墓。

    1911年,海軍名將程璧光率「海圻」號巡洋艦,前往英國參加英王喬治五世加冕典禮時,專程前往聖約翰墓地弔唁他們,並重修了墓碑。

    墓地是中國留存在海外的珍貴文化遺產

    今年5月,一名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攝影系留學的中國留學生,前往聖約翰墓園拍攝。這位學生是遼寧丹東人,家鄉就是甲午海戰中大東溝海戰的所在地。看到水兵墓損壞嚴重,他立刻發了微博,引起了中國國家文物局的重視。國家文物局委託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承接修繕事宜。

    在英國的華人華僑自發組織起來,熱心參與墓地保護工作。英國北部華人企業家協會(NBCEA)在協助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的過程中,意外地在紐卡斯爾市檔案館查詢到墓地資料。資料顯示,現有5座墓地中的3座(編號34、39、438)在1887年6月30日被Fong Yah Jang購買,共花費15英鎊——這在當時相當於半棟別墅的價格,且墓地屬於中國政府所有。

    這份珍貴的檔案資料證明,聖約翰墓園的這些中國墓地是100多年前中國政府出資為5位水兵所建,是中國留存在海外的珍貴文化遺產。

    勵小捷說:「前往英國接船受訓的5位年輕水兵,當年一定是滿懷救國強軍的夢想告別故土、遠赴英倫的,如果知道北洋水師的慘敗,當含恨九泉。」這5座水兵墓是中國近代史中,以北洋水師強國強兵為代表的洋務運動的重要歷史遺物,也是英國工業革命後軍工發達、全球貿易的重要歷史物證。

    墓地修繕啟動公募,全程接受監督

    2016年9月底,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派文物修復專家赴紐卡斯爾實地勘測,形成了符合兩國文物保護標準的修繕意見。勘察得出結論:39、438號墓碑保存較完好,但基礎沉陷,並且墓池被積土覆蓋,需要進行清理;34、35、36號墓碑完全倒塌。

    因此,本次修繕工程的內容包括:所有墓碑的基礎加固;對傾倒破碎的34、35、36號墓碑的補配、修補、歸安;對39、438號墓碑的扶正維護;修復所有的墓池;建議在工程完成後建立墓碑維護機制,並設立一塊記事碑,記載本次修繕工程事宜。

    11月30日,英國北洋水師水兵墓修繕公募項目在中國啟動。這是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開展的第一個海外公募項目,也是一個有情感、有溫度的項目。募集目標為47936.26英鎊(約人民幣40.9萬元),達到目標後即停止募集。項目旨在修復已倒塌的3座水兵墓碑,維修保養另外兩座水兵墓碑,避免發生類似的損壞。

    在英國,保護修繕工作程序大致為以下3步:首先,參照法規《保護歷史院落和紀念物》對文物的現狀進行詳盡地描述;第二,將修繕申請同時提交給紐卡斯爾市政府和所屬機構,等待「修繕許可」;第三,在專業機構的指導下完成修繕方案制定。由於該墓地所有權為政府,因此在政府主導下尋求專業機構幫助進行修繕是十分必要的。

    勵小捷表示,聖約翰墓園北洋水師水兵墓的修繕應符合英國當地遺產保護的程序與原則,並符合《中國文物古蹟保護準則》(2015)中「不改變原狀」、「最低限度幹預」與「使用恰當的保護技術」原則;修繕工程應保證質量,確保文物安全,並應考慮工程完成後的維護工作。

    「北洋水師水兵墓修繕」公開募集項目接受媒體和社會各界監督。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網站(http://www.ccrpf.org.cn)將公布募得資金後擬開展的文物修繕活動和詳細的資金使用計劃,滾動播出捐贈人的姓名及捐贈金額,公布募捐活動取得的收入總額和用於開展修繕活動的各項成本支出情況;在募捐活動結束後,將公布募捐活動取得的總收入及募捐款項使用情況。

    公募項目主辦方用一首詩作為新聞發布會的結尾:

    「北洋忠骨撒英倫,

    扼腕甲午逝鯤輪。

    青冢漸頹遺阡陌,

    豐碑再鑄慰國魂。」

相關焦點

  • 北洋水師故勇在英墓地修繕啟動公募
    北洋水師故勇在英墓地修繕啟動公募 本報記者 蔣肖斌   青年參考  ( 2016年12月07日   10 版)
  •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啟動修繕在英北洋水師水兵墓
    人民網北京12月1日電 歷經百年風霜,位於英國聖約翰墓園的五座北洋水師故勇墓已經斑駁陸離、殘損嚴重。昨起,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宣布對墓地修繕啟動公募。 十九世紀末,清王朝風雨飄搖、國勢衰微。
  •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啟動修繕在英北洋水師水兵墓
    人民網北京12月1日電 歷經百年風霜,位於英國聖約翰墓園的五座北洋水師故勇墓已經斑駁陸離、殘損嚴重。昨起,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宣布對墓地修繕啟動公募。 十九世紀末,清王朝風雨飄搖、國勢衰微。
  • 【坐馬扎,聽故事】北洋海軍5名故勇在英國墓地墓碑修繕成功開工
    原標題:【坐馬扎,聽故事】北洋海軍5名故勇在英國墓地墓碑修繕成功開工
  • 【坐馬扎,聽故事】北洋海軍5名故勇在英國墓地墓碑修繕成功開工
    原標題:【坐馬扎,聽故事】北洋海軍5名故勇在英國墓地墓碑修繕成功開工 :CFCHC)創立於1990年,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批准、由國家文物局主管的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全國公募性公益基金組織)發起的首個海外文物修繕項目「中國北洋水師英國墓地修繕項目」眾籌成功,中國北洋水師英國墓地修繕項目也近期在英國紐卡斯爾市的聖約翰墓園正式開工了。
  • 甲午遺事丨北洋水師水兵墓孤懸英國百餘年 歷經兩年主體修繕完畢
    「歷經兩年,在紐卡斯爾的北洋水師水兵墓地的重建工作終於主體完成了。」北洋水師水兵墓修復前的狀況。1881年和1887年,清政府分別派員到英國接收在此訂購的軍艦,陳受富等5位年輕水兵客死他鄉,埋葬在英國紐卡斯爾市聖約翰墓園。2016年11月30日,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首個海外公募項目——英國北洋水師水兵墓修繕項目在京啟動。
  • 北洋水師墓竣工 清政府出資興建屬於中國政府飛地
    經過兩年多施工,位於英國東北部紐卡斯爾市的北洋水師水兵墓14日正式修繕完畢。這是水兵墓自1911年重修以來的首次修繕。19世紀80年代,清政府派北洋水師官兵到英國紐卡斯爾市的阿姆斯特朗造船廠接收4艘巡洋艦,分別是致遠、靖遠、超勇、揚威艦。參與接艦任務的5名水兵袁培福、顧世忠、陳受富、陳成魁、連金源在英期間因病客死他鄉,葬在了紐卡斯爾市聖約翰墓園。
  • 北洋水師5座水兵墓孤懸英國百年,中方出資啟動修繕
    經過近一年時間的籌備,位於英國紐卡斯爾市的這處北洋水師水兵墓地,在英國當地時間6月21日開始啟動修繕工作。這是自1911年清末海軍將領重修後,106年來的首次修繕。據負責此次工程記錄和監督工作的英國北部華人企業家協會會長戚勇強告訴封面新聞記者,在開工之前,現場按照中國的傳統舉行了一個祭拜儀式,以示對先人的尊重。
  • 北洋水師5座水兵墓孤懸英國百年,中方出資啟動修繕
    經過近一年時間的籌備,位於英國紐卡斯爾市的這處北洋水師水兵墓地,在英國當地時間6月21日開始啟動修繕工作。這是自1911年清末海軍將領重修後,106年來的首次修繕。據負責此次工程記錄和監督工作的英國北部華人企業家協會會長戚勇強告訴封面新聞記者,在開工之前,現場按照中國的傳統舉行了一個祭拜儀式,以示對先人的尊重。
  • 軍迷赴英拜謁北洋水師故勇墓 看到一張山東艦照片
    原標題:躍言:在英國拜謁北洋水師故勇墓,看到一張山東艦照片2019年12月17日,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入列。借山東艦入列的喜慶,我從硬碟裡翻出來幾張兩年前在英國紐卡斯爾時拍的照片,分享了一段感動過我自己的經歷,發布在北朝論壇上。
  • 一場跨國修復:拯救英國北洋水師墓
    魂安英倫英國北洋水師水兵墓修繕竣工記6月14日,英國紐卡斯爾,「北洋水師水兵墓地修繕工程竣工典禮」在聖約翰墓園舉行。在異國他鄉埋葬了百年的五座水兵墓,在雨中迎來一次新的「洗禮」。 ▲修繕一新的北洋水師水兵墓地19世紀80年代,清政府派北洋水師官兵到英國紐卡斯爾市的阿姆斯特朗造船廠接收4艘巡洋艦,分別是致遠、靖遠、超勇、揚威艦。參與接艦任務的5名水兵袁培福、顧世忠、陳受富、陳成魁、連金源在英期間先後因病客死他鄉,被埋葬在了紐卡斯爾市聖約翰墓園。
  • 新下水國產航母山東艦,兩年前被發現,照片放在英國的北洋水師故勇...
    山東艦的照片,兩年前被人放在英國北洋水師故勇墓前。 歷史上的今天,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師在山東威海劉公島成立。
  • 英國3座北洋水師水兵墓倒塌:其一墓主為安徽籍
    2016年5月7日,一名留學英國的攝影系博士生發現紐卡斯爾市聖約翰墓地裡的3座北洋水師水兵墓碑倒塌。網絡資料近日,一名留學英國的攝影系博士生反映,英國紐卡斯爾市聖約翰墓地裡的3座清朝北洋水師水兵墓碑倒塌。  據了解,該墓地共有5座水兵墓,墓主皆為光緒年間北洋水師的水兵,當時為了接回清政府購買的軍艦赴英,但因水土不服,客死他鄉,距今已有120多年的歷史。
  • 140年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啟動修繕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著140年歷史的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即是歷史的珍貴實物見證。進入新時代,對這一遺址的保護修繕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近日,有著整140年歷史的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正式開啟修繕工程。這座誕生於清末洋務運動,繼起於福建馬尾船政、上海江南船塢的中國近代第三所造船廠,得到搶救性保護。
  • 新下水國產航母山東艦,兩年前被發現,照片放在英國的北洋水師故勇...
    山東艦的照片,兩年前被人放在英國北洋水師故勇墓前。 歷史上的今天,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師在山東威海劉公島成立。
  • 140年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啟動修繕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著140年歷史的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即是歷史的珍貴實物見證。進入新時代,對這一遺址的保護修繕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近日,有著整140年歷史的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正式開啟修繕工程。
  • 英國3座北洋水師水兵墓倒塌:其一墓主為安徽籍
    2016年5月7日,一名留學英國的攝影系博士生發現紐卡斯爾市聖約翰墓地裡的3座北洋水師水兵墓碑倒塌。網絡資料近日,一名留學英國的攝影系博士生反映,英國紐卡斯爾市聖約翰墓地裡的3座清朝北洋水師水兵墓碑倒塌。  據了解,該墓地共有5座水兵墓,墓主皆為光緒年間北洋水師的水兵,當時為了接回清政府購買的軍艦赴英,但因水土不服,客死他鄉,距今已有120多年的歷史。
  • 有人在英國的北洋水師墓前,放了一張山東艦的照片
    文/七隻小狼2019年12月18日,就在中國首艘國產航母服役的第二天,有網友在微博上發布消息稱,有人在位於英國紐卡斯爾市的北洋水師水兵墓前,放了一張山東艦的照片。19世紀80年代,清政府派北洋水師官兵到英國紐卡斯爾市的阿姆斯特朗造船廠接收4艘巡洋艦,她們分別是致遠艦、靖遠艦、超勇艦和揚威艦。參與接艦任務的水兵中,有5人在英期間因病客死他鄉,被葬在了紐卡斯爾市聖約翰墓園內。他們是袁培福、顧世忠、陳受富、陳成魁、連金源。
  • 躍言:在英國拜謁北洋水師故勇墓,看到一張山東艦照片
    北洋水師故勇墓前祭放著山東艦照片的圖片 2017年9月,筆者在英國留學時,曾專程去紐卡斯爾探尋的北洋水師在當地的歷史,記錄下不少照片和文字。此行順訪紐卡斯爾時,還重修了北洋水師故勇墓。1937年9月25日,海圻艦在江陰自沉,以阻塞航道抵禦日軍。 肇和號巡洋艦1909年由清政府訂購,但在完工之前就爆發了辛亥革命,後經談判,該艦延期建成後加入中華民國海軍。1915年12月5日,駐上海的肇和艦發動起義,以響應反對袁世凱稱帝的二次革命,並炮擊江南製造局。
  • 英國公墓中有五座中國軍人墓地,墓碑無名無姓,至今不得歸鄉
    我們今天,就給大家說說埋葬在英國的五名清軍北洋水師的英魂。有人可能要問了,在英國這麼遙遠的地方怎麼可能出現清軍士兵?莫不是在騙人,為了給清朝洗白而誇大其詞,捏造事實吧!不,筆者可以告訴大家,在英國紐卡爾斯市的公墓中,有五座墓碑與其他墓碑相背而立,面朝著故鄉中國的方向。在這五座墓碑的背後,墳墓中安葬的是光緒年間北洋水師的五名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