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記者 付曉曉 董夏
寵物是人的好夥伴,被越來越多的人視為家庭裡的重要成員。為了給予它們更好的照顧,很多人花在寵物身上的錢比花在自己身上的還多,「寵物經濟」正在悄悄崛起。狗民網和亞洲寵物展日前聯合發布的《2016中國寵物行業產業及消費者行為調查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寵物行業市場規模已經達到978億元,到2020年有望突破2000億元。小寵物撬動了千億大市場。瞄準這片新藍海,120餘家相關企業參與的山東省寵物行業協會日前在青島成立。會長安中平表示,未來國內寵物相關企業將抱團發展,實現產業鏈的升級。
全球寵物零食八成山東造?安中平經營的艾德奧經貿公司主營寵物零食的生產和出口,目前產品已銷往歐、美、澳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發現」這個龐大的寵物零食市場出於一個偶然的機會。1996年,安中平在當時位於原膠南市的青島德維集團工作。這家生產肉類、魚類等食品的企業有一個魷魚烘乾車間,這年,魷魚進貨困難,車間閒置了一段時間之後,開始研發新業務:把雞胸肉烘乾成肉乾給小狗吃。「當時人們對雞胸肉的認可度不是很高,它的成分是低脂肪高蛋白,非常適合犬類,所以就嘗試著做成犬類零食。」雞肉乾的首批訂單來自日本,竟然大受歡迎。隨著肉腸、魚乾、咬膠等新寵物零食種類的研發和生產,2000年前後,韓國、美國、歐洲的訂單紛至沓來,寵物零食市場的潘多拉寶盒被慢慢打開。
「目前山東出口的寵物零食能佔到全球寵物零食市場的80%,而山東寵物零食生產的源頭在青島。」安中平告訴記者,從德維這個小小生產車間裡走出了大批寵物零食的生產者和經營者,他們紛紛創立了自己的工廠或公司。安中平於2006年成立了現在的公司,這時國內寵物市場才剛剛起步,遠沒有國外市場龐大,所以公司產品以出口為主。幾年的時間裡,上百家規模不一的寵物零食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使青島逐漸成為全國重要的寵物零食生產、出口基地。
主糧、零食、營養品、服裝、窩墊、玩具、美容、護理、醫療、養殖、寄養……寵物行業包羅萬象,寵物零食產業只是其中冰山一角,這門生意真正做大是在2010年以後。與它的發展軌跡相似,在國外市場膨脹的同時,國內寵物食品、用品、美容、醫療等產業也逐漸進入快速增長期。經過幾年的培育,國內寵物市場於2015年迎來第一個小高峰。「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口結構的變化和養寵觀念的轉變拉動了寵物行業市場的發展。」安中平說,隨著空巢家庭、丁克家庭的增多,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寵物,並把它們作為家庭成員來對待,願意在寵物身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財力。
寵物服務培訓有多火?「以前見面聊孩子,現在見面聊寵物。」在愛爾寵物美容學校校長穆連鵬看來,隨著寵物在家庭中所佔分量日益加重,人們養寵的需求從單純的購買商品轉向了購買服務,大量寵物店和寵物醫院在城市裡迅速普及,它們不僅提供寵物用品,還提供各種服務,並且後者成為主要經營項目。穆連鵬於2005年創辦寵物美容學校,主要負責對學員進行寵物洗護、造型、基礎醫療、開店經驗等方向的培訓。「學員們學習幾個月之後,一般是會開寵物店的。」穆連鵬說,最初幾年,學校一年參與培訓的也就只有10人左右,2010年以後學員持續增長,目前每個月參與培訓已經達到30人左右。
穆連鵬大學畢業後先在一家國企工作了幾年,做國際貿易。由於工作關係,他結識了一個開寵物美容學校的德國客戶,受其啟發,在接受了德國、韓國相關從業者的培訓後,在青島開了一所類似學校。「當時主要是考慮到未來寵物美容的需求會越來越大,寵物美容培訓在山東市場還是空白,但我做得太早,一開始都是賠本買賣。」不過市場的變化很快證明他當初的決策是正確的。穆連鵬說,「現在一個月的培訓量幾乎等於前三年的總培訓量,能明顯地感到這個市場起來了。目前青島已經有近300家寵物店。」
據穆連鵬介紹,投資一家規模較小的寵物店除了房租外,工具、設備、物品加起來需要5萬元到10萬元,成本較低,因此吸引了很多喜歡寵物、資金不足但又想創業的「待業青年」,尤其以年輕女孩居多。90後姑娘小董五年前就開始做寵物「生意」,自己家裡養的狗經過繁育,「隊伍」越來越壯大,她便開始將新生幼犬出售。由於有多年照顧寵物的經驗,也接受過短暫的培訓,她索性在家裡開了個「寵物工作室」,為狗和貓提供美容造型、基礎醫療等方面的服務。去年,眼看著「回頭客」越來越多,她便租了個店面,開了一家正規的寵物店。
寵物行業是「暴利行業」嗎?在很多人看來,寵物美容太「暴利」。看上去難度不大的一套「洗剪吹」要花費上百元甚至幾百元,相對高端的SPA、按摩、遊泳等服務花費更多,是技術含量高、寵物清潔用品貴,還是漫天要價?多的時候,小董每天要「接待」十幾隻狗。「這項工作貴在人工,其實給狗做洗護和美容並不輕鬆,尤其是大型犬,通常需要幾個小時的時間,收費不低,掙的是辛苦錢。」小董說,很多主人願意把寵物送到店裡來,可能是確實不知道怎麼給寵物洗澡、護理、修毛。「有些地方洗不乾淨容易聚集細菌,修毛就更難了,有顧客自己修得太難看了,只好再送到店裡來進行二次加工,這還是需要一些技術的。」
打疫苗、做體驗、外科手術、傳染病控制……與寵物店相比,寵物醫院顯然需要更高的技術標準和專業資質,不是到培訓學校學幾個月就能開的。寵之愛動物醫院院長郭世傑告訴記者,目前青島共有41家專業寵物醫院,其中面積在150平米以上的規模較大、設備齊全的寵物醫院有15家。專業寵物醫院的醫師須為動物醫學專業出身並且取得職業獸醫師資格,青島符合條件的醫師現有200多人。在郭世傑看來,這個數字與實際的市場需求比起來還有很大的差距。據郭世傑介紹,根據注射疫苗和寵物醫院接診情況測算,青島目前有寵物狗至少10萬隻、貓至少7萬隻,「人們消費水平在提高,對寵物服務的要求也在提高,尤其是在近幾年激增的這批寵物老年化之後,對醫療的需求就會越來越大。」
打個疫苗動輒幾百元,看個病可能要上千元,不少人覺得寵物醫院收費太高。郭世傑經營寵物醫院12年,對這個行業的所謂「暴利」有自己的認識。「過去寵物醫院確實有一些亂收費、亂看病的現象,寵物醫師也經常被人們認為是『江湖郎中』。但是近年來,由於養寵人對寵物醫療越發重視,寵物醫院之間開始形成一種良性競爭,為了提升服務留住顧客,在專業水平和收費規範上都改善了很多。」郭世傑認為,之所以出現看病「動物比人貴」,主要是因為診斷困難和設備折舊成本高。「動物不會說話,主人不一定能把病情描述清楚,因此必須做多方面的檢查。另外,同等價位的B超、彩照等醫療設備,人一天可以看40個,可能動物只能看5個,診斷的人工成本和設備的折舊成本最終都會體現在收費上。」
寵物行業協會能做什麼?看似蒸蒸日上的寵物行業,究竟發展到怎樣的規模了呢?狗民網和亞洲寵物展日前聯合發布的《2016中國寵物行業產業及消費者行為調查報告》顯示,根據對國內寵物行業生產企業年均銷售額的調研可以推算,2010年到2014年國內寵物市場保持著年均50%以上的增速,2015年中國寵物行業市場規模已經達到978億元,預計到2020年有望突破2000億元。也就是說,十幾年前在國內還少有人問津的寵物行業已經發展出了一個千億市場。
看準了國內寵物市場這塊肥地,安中平公司的產品開始由出口漸漸向內銷傾斜。安中平認為,在繁榮表象的背後,「小而散」的格局仍然是制約國內寵物市場的一個障礙。「現在國內寵物食品、用品生產企業還處於整個產業鏈的下遊,主要以為國外知名品牌代工為主,缺少自己的大品牌。很多追求品質的消費者只能購買進口產品,通常花費較高。」在郭世傑看來,「小而散」也是國內寵物醫院發展的「絆腳石」。「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以大帶小,中心醫院與社區醫院形成網絡,連鎖化經營,就像人一樣,大病去大醫院,小病去小診所,建立統一的診療和收費標準,有完整、系統的規劃才能帶動寵物醫療行業走向規範化、專業化。」
「市場過於分散最大的問題在於行業標準和規範的缺失。以寵物食品為例,為什麼人們更信賴進口產品,是因為國外寵物食品有嚴格的產品安全國家標準。實際上這些產品是國內生產的,我們有能力做出這樣的產品,但是因為現在國內還沒有關於寵物食品的統一標準,所以人們沒有選擇和評判的依據,也就很難認可我們自己的品牌。」安中平說。日前,山東省寵物行業協會成立,以寵物行業規範化為目標,提供行業調研、技術培訓、產品推廣等服務,120餘家相關企業入會,試圖「抱團發展」。作為協會會長,安中平表示,「未來國內寵物企業的方向是做品牌,不管是產品還是服務,都要打出自己的品牌,從產業鏈的下遊走向上遊,實現產業鏈的升級。」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