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承裡,姓氏的傳承得到人們的最大的重視,所以才會有許多流落在外的人想要「認祖歸宗」,中國人的姓氏代表著他的來歷,所以如果不是不得已,人們不會改姓。
而中國姓氏之多,大家也是知道的,光是我們熟悉的百家姓就已經讓人眼花繚亂了,在這麼多的姓氏裡,有一些因為少見讓人感到稀奇,甚至有些念起來不太好聽。
比如「苟」姓。原本這個姓是很高貴的,它是出自姬姓和姚姓的姓氏,早在春秋戰國時就有了,2006年統計,苟姓的人在全國總數約為三十多萬,所以它能排在第一位,但是這個姓讓人一讀出來就容易變味,比如容易讓人理解成「狗」,小苟,老苟,聽起來好像在罵人。
不過,這個姓氏也是演變而來的,早先應該為「敬」姓,在古代人們為了表示尊崇皇帝,故意改姓,而現在已經有許多人把「苟」姓改回了「敬」姓。
在南部縣升水鎮洛陽村的公路旁邊有一個石窟,石窟裡有一塊石碑,這塊石碑名為更姓石碑,其中記載了一個有意思的故事。
早先有一個苟姓先人苟化蘭考中了進士,他在面見皇帝的時候,皇帝問他叫什麼名字,這位考生想也不想,就說自己叫苟化蘭。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皇帝一聽這名字,覺得不太中聽,然後皇帝親自執筆給他改了姓,把苟姓改成了敬姓。雖然姓氏是自己祖上的根,但如果能得到皇帝親賜姓氏,對於整個家族來說也是一種榮耀,於是當地的苟姓居民都把自己的姓氏改成了「敬」。
比較罕見的還有睪姓,因為太少見,所以許多人不知道它的來歷,據說這個姓氏起源於皋陶,《列女傳》中有「睪子五歲而贊禹言」,《姓觿》中則稱睪子既是皋陶,概因古皋睪相通,故皋陶之後有姓睪者。這個睪姓,讀起來也是比較容易讓人浮想聯翩的。
其實,睪字的本字原為皋,這個字的意思是在效外進行的一種祭祀活動而已,並沒有特別的指向,古代有個名人就叫睪子,這個睪子就是皋陶氏,是「上古四聖」之一,身份非凡,所以有些姓氏並沒有別人想的那麼不堪。
還有一個姓氏也是比較罕見的,這個姓就是「畜」姓,史書上說,古代有個畜國,周朝的時候是邢侯邑,後來歸入晉國管理,《左傳》中記載,當日楚雍子逃到晉國,晉侯還把畜地賜給楚雍子,後來楚雍子便以畜為姓,現江蘇金湖還有姓畜的人。
這個姓氏,一看到的確讓人感覺挺尷尬,大家一眼就能想到「畜生」這個詞,在現代人的觀念裡,這就是一個罵人的詞了,所以這個姓氏常常會被人取笑,但其實這個姓氏可是有來歷的,在古代也是貴族之家。
所以別看這些姓氏念起來不好聽,追本求源,知道了它的意義之後就會尊重它們了,可見,中國人的姓氏從來不是無緣無故的,都有著一定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