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麂島,人與海的纏綿

2020-12-11 浙江環保新聞網

  浙江日報11月1日訊 當來自太平洋溫潤的東南風,慢慢讓位於來自西伯利亞的乾燥的西北風時,熱鬧了一個夏季的南麂島,也慢慢冷清下來,忙碌了一季的島民停了下來,感受每一處變化。

  南麂島這幾年的名聲大噪,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哪裡還有我們這麼漂亮的海島。」島民臉上滿是自豪。藍綠的海水、400多種海貝藻類、獨特的貝殼沙灘、天然大草坪……這個距離平陽鰲江港僅30海裡的海島,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早在1990年就經國務院批准,列為我國首批5個國家級海洋類型自然保護區之一。

  島上11個村,常住人口2000餘人。每年5月初到10月底,每一個天氣晴朗、風速不大的周末,會有近2000名遊客坐船入島旅遊。修路、造房、建基礎設施,機器聲和不時經過身邊的車輛,絲毫沒有掩飾村民的雄心。

  島上居民們在欣喜:發展旅遊意味著更豐厚的收入。但有時候,他們也會擔心: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他們和海洋的關係可能不復以往的密切。現在,他們還面臨著另一個更直接的衝擊——賴以生存和習慣食用的海洋食物數量,正在急劇減少。

  今年,南麂島上30餘名村民自發成立了海洋保護協會。開著自家或大或小的船隻,他們駛向海洋,巡查、舉報非法捕撈行動,向當地政府倡議「控制遊客數量,發展生態旅遊」。他們覺得,一旦沒有魚類、貝類,他們的生活方式也將不復存在。

  海洋,定義著島民

  從碼頭出發,乘著蕩漾的碧波,跟著成群的海鳥,看盡碧海奇波,就來到了南麂。從上空往下俯瞰,南麂主島的外形像一隻頭朝西北、尾朝東南的野麂,在海面上時隱時現,迎著巨浪前進,小島也因此而得名。

  上世紀50年代,國民黨軍隊在一江山島失守後決定撤離,島上原住民也全部遷往臺灣地區。南麂,成了一個空心島。1958年,瑞安、平陽等地的老百姓在當地政府動員下,拖家帶口乘著搖櫓木船,來到這裡安家。

  今年55歲的吳勇士,就是在那年隨著父母從蒼南縣馬站鎮漁寮村遷至南麂島。記憶裡,北方吹來的海風凜冽寒冷,還帶著強烈的腐蝕性。蔬菜一種下去,便被風連根拔起吹走。海水倒灌進入低洼地帶,家裡建房子必須依據風向和地理位置,擇一處背風的山坳。

  島上的活動空間如此侷促,環繞島嶼的海洋便成了第一代島民生活的突圍方向。

  受臺灣暖流分支和鰲江、飛雲江和甌江等淡水河流影響,水底交匯往上的洋流把海底的肥沃餌料帶到水面,南麂島成了生物的樂土。吳勇士說:「不必遠行,在沙灘和巖礁隨意尋找,就能找到填飽肚子的食物。」

  當然,離岸再遠一些,海洋中還有更大的財富。吳勇士還記得小時候在大沙岙的沙灘上,遠遠望著父輩們駕著手搖船出海打魚的情形。在星芒與晨光的交替中,他們追著潮水,搖著船櫓一俯一仰地遠去。

  南麂盛產大黃魚。每到魚汛,將長長的竹筒插入水中,不一會兒能聽到大黃魚「咕咕」的叫聲從水底傳來。循著叫聲的位置撒網,從四面圍攏,一寸一寸往上收。網裡的魚便慢慢浮出水面跳躍著,魚鱗在夕陽的光芒裡耀眼。海鷗尋著氣味,繞著漁船,一圈又一圈地飛。這一網魚,足夠幾個家庭吃上好一段時間。

  但吳勇士覺得,他們與海洋的聯繫,絕不只有食物。

  「出海捕魚,一切都是不確定的。常常是等風停、等霧散。」吳勇士說,有時候海上起大風,手搖船沒辦法靠近本島,只能找個避風的小岙口,眼睜睜地看著家的方向,吃些現捕的魚,無奈地等上四五天。

  出海久了,他漸漸學會了預測天氣、觀察洋流的流向,並在船上辨識空間和方向。有經驗的漁民甚至只看海水顏色,就知道船行到何處。從飛快掠過船底的一兩條魚的身影,判斷整個種群的走向和規模。日子長了,大海的開闊和豪邁,追濤逐浪的勇氣和靈活,觀察事物的細緻和謹慎,成了島民們抹不去的性格。

  美味,自然的回饋

  對於海的變化,島上的居民總是第一時間感知到。

  由於工業化捕撈掠奪了大量漁業資源,水體汙染又對魚類生存環境造成破壞性影響,吳勇士說:「每次捕魚,等待的時間變得越來越長。」

  在南麂島土生土長的黃象橋,也有同樣的感受:「七八年前開始,近海就釣不到像樣的魚了。以前沙灘上隨處可見的貝殼,也越來越難找了。」只有向海洋深處進發,才能捕獲數量更多、品質更好的魚,但這也意味著更大的危險。

  「沒有魚,我們就養魚。」吳勇士聽說平陽縣出臺政策支持漁民進行海上養殖時,扔下漁網,養起了大黃魚,如今已有十幾個年頭了,「搞人工養殖也是對資源的一種保護,不捕撈就是少破壞。」

  從南麂碼頭登島,從出口處向前望去,便是他的漁排,三五個圓形大網箱有序地浮在蔚藍的海面上,旁邊十來個方形的養殖網箱連綴成片,中間是間3米見方的小木屋。不遠處,浮在海面白色的點點「繁星」,則是黃象橋的貽貝浮子。

  為了防止海水富營養化汙染,整個海上養殖區杜絕任何飼料。「大魚愛吃小魚,千百年都是這樣,得用小雜魚餵大黃魚。」吳勇士說,南麂海上養殖區域面積不小,但這裡的水質常年保持在1類標準。

  體貼大自然,人類總會獲得各種方式的回饋,「別的地方養大黃魚都會得白點病,大批大批投藥也治不好,我們這兒就不會。別的,像貽貝、海帶、鯧魚,品質也好。」他說。

  隨著城市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很多人希望假日可以擁有海島愜意的休閒時光。藉助自身得天獨厚的優勢,南麂也發展起了海島旅遊。更多的漁民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種可能。他們紛紛上岸,搞起人工養殖,僅大黃魚養殖基地就有五六家。一些漁民將自家的房子收拾一番,辦起了農家樂、漁家樂。

  從吳勇士的漁排向岸上望去,一棟簇新的白色小洋樓便是他家的漁家樂,一樓是海鮮大排檔,二至三樓住宿,每年算算也有四五萬元收入。

  儘管轉向陸地發展,不少漁民依然保持著以前跟著潮水起居的習慣。春潮來得早,他們也起得早,潮水一日日後移,他們也跟著一天天推遲起床。黃象橋說,伴著海浪拍打礁石的聲音入眠,看著遠處星星點點的微光起床,已經成了烙印。

  敬畏,對海的態度

  南麂島民通過生態保護、特色旅遊,描摹著自己的新面貌。但黃象橋知道,並不是所有人都停下了向海洋索取的腳步。

  科學家們預測,50年內幾乎所有魚類都會消失。而這並不是唯一的變化,全世界範圍內,海平面在上升,極端氣候逐年增多。熱帶海面溫暖的海水蒸發到空中,在狂熱的低氣壓推波助瀾下,製造出地球上最狂暴的氣候系統——颱風。

  「前幾年,還沒換深水網箱。來一次颱風,漁排就全被毀了,網箱被掀倒、刮破、倒塌。貽貝浮子也全被風吹起來,一個都沒剩下。」黃象橋說,那時,所有養殖戶心裡只剩下無助,多少年的心血付之東流了,「這是在提醒我們,要敬畏自然的力量。」

  全球氣候的變化無法控制,但對於家鄉,黃象橋覺得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島上遊客增多,垃圾處理難,他們自發組織力量對海灘、草坪上的垃圾進行清理。他們還提議限制上島遊客人數,進行實名制管理,倡導遊客生態文明旅遊。「旅遊開發,像海釣一樣,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智慧,要學會傾聽大自然說什麼。」黃象橋覺得,遊客就是衝著美麗的貝殼沙灘,衝著清澈見底的海水來的,「我們就要把好的環境給他們,不然遊客就走了。」

  為了保持生態和環境優勢,原來以柴油為主的能源結構必須摒棄,島上居民一致同意通過了清潔能源項目。如今,結合風電、太陽能、儲能系統的南麂島微電網工程正式投入運營,安全、清潔的電力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家家戶戶。

  為了保護海洋漁業資源,今年年初,30餘名居民還自發成立了海洋保護協會。在捕魚季節,他們開著自家的船,分區域對南麂附近海域進行巡查,一旦發現有非法捕撈船隻,立刻上報到海洋漁業局。對遊客和居民非法採集貝類、藻類的行為也及時勸阻。

  「我家住在南麂島,魚兒在浪裡跳,鳥兒在風裡飄,草坪把我柔柔地抱,月兒和我輕輕地聊。我家住在南麂島,碧海仙山多奇妙,一半藍,一半綠,島不老,家不老……」漁民們唱起了每次出海都會哼的歌曲。遠望去,南麂島,面朝大海,宛若仙境。

  >連結

  南麂列島國家級海洋自然

  保護區2015年環境報告

  南麂列島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位於平陽縣東南海域,距大陸最近點平陽縣的西灣北山村約45公裡,保護區總面積201.06平方公裡。主要保護對象為海洋貝藻類、鳥類、野生水仙花及其生態環境。

  2015年8月監測結果表明,保護區周圍海域水質為第一類,沉積物中實施監測的有機碳、硫化物和石油類三個指標均符合第一類海洋沉積物質量標準。

  保護區內的主要保護對象為潮間帶生物78種,貝類優勢種為條紋隔貽貝、帶偏頂蛤、棘刺牡蠣等,藻類優勢種為鐵釘菜、鼠尾藻、密毛沙菜等。保護區鳥類種群總體保持穩定,海洋性鳥類優勢種為黑尾鷗和褐翅燕鷗;常見的涉禽有白鷺、牛背鷺、鷸等。

  保護區內野生水仙花和擴植增種水仙花面積保持穩定,長勢良好,今年芽期為9月中下旬至10月初,10月底水仙花平均株高為36.92釐米,12月初已部分開花,主要伴生種有蘆葦、瘤梗甘薯、艾草等。

  與2014年相比,保護區海水和沉積物質量保持良好,海洋生物群落保持穩定。

  (摘自《2015年平陽縣海洋環境公報》)

相關焦點

  • 與南麂島 有關的歷史名人
    遠離大陸的南麂島,不但有優美的自然環境,豐饒的海洋物產,旖旎的旅遊風光,更有深厚的人文底蘊,不少歷史名人與它有密切的聯繫。 鄭成功水軍駐紮 南麂本島偏北部的國姓澳,澳口寬1000米,澳長1900米,三面環山,是南麂列島唯一的優良避風港,也是重要的軍港,進出南麂島的快艇碼頭也在這裡。 國姓澳原名西澳。
  • 南麂島,不負第三美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對海有種難以割捨的情節,仿佛所有故事裡的對白,只要背景是一片湛藍的大海,都會增添不少浪漫氣息。當然,對海的嚮往也是從小到大生活在內陸的原因,加上各種影視劇和文學作品的薰陶,大海的神秘、遼闊總是讓人慾罷不能。
  • 來南麂島過小森林裡的夏天
    南麂島忽熱,就想去南麂島了非常安靜的小眾島嶼去絕美海島感受靜謐與廣闊一起去海邊吧~關於南麂島是南麂列島52個島嶼中最大的一個島嶼一個原生態國內海島一直以來保持著比較原始的風貌國家自然保護區地址: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南麂鎮南麂島
  • 夏季最值得去的是 浙江南麂島
    浙江南麂島面積不大,只有不到八平方公裡的陸地面積,但是海島風光卻是算好的。2014年8月我們幾個朋友自駕前往浙江溫州平陽鰲江口,然後乘坐快艇乘風破浪,經過30多海裡終於到達傳說中的南麂列島中最大島嶼——南麂島。島上交通非常完善,盤山公路四通八達,島上的每個景點都可以乘坐汽車到達。
  • 浙江南麂島黃魚產業品牌之路
    浙江南麂島黃魚產業品牌之路2018-09-13 15:0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海洋報        瀏覽量: 4289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2000年開始,平陽縣南麂島開發有限公司在南麂進行大黃魚深水生態養殖試驗。2004年,該公司在南麂島養殖的生態大黃魚,經國家環保部門認證中心監測檢驗,榮獲「有機魚」標誌,成為全國首例經認證的海水養殖魚類有機食品,從此打上了國家級品牌的印記。
  • 到「貝藻王國」南麂列島,去看看溫州最漂亮的海
    這是一個戲水的好時節,我想去海邊吹吹風、踏踏浪、高歌一曲……我想去平陽南麂走走。這些天忙著購置一些亮彩的配飾,準備去那拍一組,秀秀此刻的自己。一件件飄逸的長裙,一款款民族風的耳飾,一條條五彩繽紛的絲巾……想像著在金沙灘上、在三盤尾大草坪上,一步一回頭,綻放燦爛的笑容,記錄最年輕的一天。
  • 海島遊南麂島:在與世隔絕的小島上來一次靈魂的釋放!
    這份與眾不同帶給了它無限的魅力,南麂列島分現有大沙岙、國姓岙、三盤尾、大擂山、竹嶼等五大景區。島上山秀、石奇、灘美、草綠、海藍、空遠,生態環境獨特,生物種類多樣,貝藻資源豐富,有「藍色牧場」、「碧海仙山」、「貝藻王國」之美譽。島上的住宿主要分兩種:規模式經營的山莊、酒店;當地漁民經營的漁家樂。住處主要是分布在沙灘邊,山腰,司令部。
  • 浙江省南麂島之下的「冰與火之歌」
    方澤的家住在南麂島上已經有十餘年了,同島上其他居民一樣,一家人生計依靠大海。不過,除了出海打漁,小方在島上還是個身懷絕技的採貝人。海邊的礁石溼滑,又密布著尖利的藤壺,在上面行走不是件容易的事。可要想採集到珍貴的貝類,這段險途卻是必經之路。
  • 南麂島上新看點
    新華社記者 徐 昱攝南麂列島位於浙江東南海域,由52個面積大於500平方米的島嶼組成,南麂島是其中面積最大的島。目前,南麂列島已查明海洋生物1876種,其中貝類427種,大型底棲藻類178種。據介紹,近年來,南麂列島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始終堅持「保護為主、適度開發、開發服從保護」的原則,把保護生物多樣性作為核心要求,營造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氛圍。
  • 南麂島上新看點
    新華社記者 徐 昱攝南麂列島位於浙江東南海域,由52個面積大於500平方米的島嶼組成,南麂島是其中面積最大的島。目前,南麂列島已查明海洋生物1876種,其中貝類427種,大型底棲藻類178種。據介紹,近年來,南麂列島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始終堅持「保護為主、適度開發、開發服從保護」的原則,把保護生物多樣性作為核心要求,營造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氛圍。
  • 鮮花草原遍地,浪漫貝殼沙灘,盡在南麂島!
    從南麂島高處俯視看下去,島的形狀特別像一隻奔跑的小鹿,有一種小型的鹿叫做跡,因此稱這座島為南麂島由於它是一座海島,因此只有從碼頭坐船才能到達。大約有2000人住在這個島上。
  • 臺海往事:1955年,一千多南麂島人被國軍帶到臺灣,他們在屏東再造了一個「南麂村」
    二嬸說,這些南麂島來的1000多百姓,或另謀營生,沒其他謀生手段,老蔣念都是浙江鄉親的關係,將他們安置在屏東海邊,幾個家庭給一條小船,讓他們繼續謀捕魚為生,這樣,相同的閩南方言腔的南麂人聚在一起,抱團取暖,再造了一個「南麂村」。
  • 南麂列島——全國5個海洋自然保護區之一
    南麂列島海洋自然保護區,南麂列島位於溫州市平陽縣鰲江口外30海裡的東海海面上,主要保護對象為海洋貝藻類及其生態環境。主要景區有大沙岙和三盤尾,大沙岙上有南麂列島上最主要的貝殼河海灘,寬800米、長600米,沙質細軟,適合玩海;三盤尾多怪石,巖壁在朝陽或夕陽中呈現出金黃色,在碧海藍天的映襯下,非常美麗,適合日落或日出時去。其他呆點還有國姓岙(鄭成功在這裡操練過水師)、棲鳳居(宋美齡曾在這裡憩息)、尖嶼蛇島等。大擂島和竹島上遍地水仙,俗稱水仙花島,很多尚未開發的小島都是海鷗的棲息地。
  • 南麂島,投入大海的懷抱
    南麂島,別名海山。位於浙江省平陽縣,它是鰲江口外30海裡的東海海面上,距離市區有50海裡。是一座旅遊島嶼。南麂島是南麂列島52個島嶼中最大的島嶼,島上居民有2000人左右。1952年2月前,南麂島還是國民黨軍隊盤踞的軍事要地,在解放軍相繼收復大陳島和一江山島之後,國民黨殘部於1955年2月25日,強迫島上1000多居民隨軍逃到臺灣。此後,南麂島回到人民的懷抱。南麂島地處亞熱帶,海洋的自然環境條件優越,特色鮮明,在1990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列為我國首批五個國家級海洋類型自然保護區之一。
  • 這裡盛產「黃金魚」——浙江南麂島黃魚產業品牌之路
    近年來,南麂鎮積極引導島民「靠海吃海」,大力發展海洋養殖經濟和海島旅遊經濟,實現了由「生態美」向「產業美」「經濟美」的轉變,一批新型職業漁民引進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靠養殖大黃魚養出年產值1.6億元的「黃金」產業。「黃金」產業的品牌效應溫州南麂島是大黃魚的故鄉。早在1954年,國務院就將南麂島定為大黃魚產卵場保護區。
  • 南麂島旅遊設施升級
    平陽南麂島被譽為「碧海仙山」,今年初被正式獲批為國家4A級景區。然而,在碧水沙灘美景吸引遊客紛至沓來的同時,島上賓館客棧檔次低也一直遭人詬病。不過這種情形如今有了很大改觀,據南麂鎮政府信息,今年以來,南麂島上已經開出9家有檔次的特色賓館客棧,接待能力和接待設施水平已經能與「碧海仙山」的美譽逐漸合拍。據南麂鎮政府介紹,這9家新開的賓館客棧基本位於南麂鎮政府旁,南麂島最漂亮的大沙岙沙灘附近,為新建或利用島上原有民居等建築翻新,風格兼顧海島漁家風情及旅遊特色。
  • 南麂航線快艇已復航 南麂島開始進入旅遊旺季
    據市港航局信息,南麂航線快艇已於4月份開始復航。客運站站長蔡忠明說,「為迎接不斷增加的遊客,4月份我們每周安排7個航班(暫定),5月份還會繼續增加航班以滿足旅客赴島旅遊的熱情。」  據了解,旅遊淡季期間,快艇基本處於停航、保養維護狀態,依靠交通船在南麂-鰲江兩地的行駛來完成往來運輸任務。本月南麂航線快艇的復航,預示著南麂旅遊即將進入旺季。
  • 「碧海仙山」南麂島打造海島特色民宿
    7月17日,空中俯瞰南麂島上一家臨海的小木屋特色民宿(無人機拍攝)。夏日的「碧海仙山」南麂島景色宜人,金沙,碧海,奇石,繁星……吸引各地遊客慕名前來。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7月17日,遊客在南麂島上一家特色民宿前的泳池內遊泳。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7月17日,遊客在南麂島一家懸崖民宿酒店的客廳內休憩。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7月17日,空中俯瞰南麂島上一家臨海的懸崖民宿酒店(無人機拍攝)。
  • 浙江溫州 南麂島上新看點
    新華社記者 徐 昱攝南麂列島位於浙江東南海域,由52個面積大於500平方米的島嶼組成,南麂島是其中面積最大的島。目前,南麂列島已查明海洋生物1876種,其中貝類427種,大型底棲藻類178種。據介紹,近年來,南麂列島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始終堅持「保護為主、適度開發、開發服從保護」的原則,把保護生物多樣性作為核心要求,營造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氛圍。
  • 平陽縣南麂列島擁有各類景觀180多處,充滿了自然的天韻
    有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南麂列島、南雁蕩山等風景區。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確認平陽縣為2019年國家衛生縣城。此外,南麂列島的竹嶼、大擂島盛產水仙花,範圍廣、密度高、芬香濃、體態美。較之別處的水仙花,南麂水仙在具有多倍體型特徵,頗有科學研究的價值。南麂列島擁有各類景觀180多處,充滿了自然的天韻和神話般的魅力,具有獨特的海島風味和地方色彩,是集科研考察、旅遊觀光、避暑度假、漁家樂為一體的海上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