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11月3日電(嶽彬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鑫昕)今天,雲南大理至中緬邊境城市瑞麗的大瑞鐵路秀嶺隧道進口平行導洞順利掘進至9502.6米,這一掘進長度創造了國內鐵路山嶺隧道獨頭掘進新的施工紀錄。
作為泛亞鐵路西線、中緬國際鐵路大通道中國境內最後一段的大瑞鐵路,全長約330公裡,為國鐵一級單線電氣化鐵路。作為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的秀嶺隧道全長17623米,為全線最長的雙向獨頭掘進隧道,由中鐵八局施工。
秀嶺隧道穿越橫斷山脈,經過7條斷裂帶,施工單位至少要克服地質構造複雜多變、高應力導致隧道初支大變形、高地溫導致作業環境三大挑戰。
秀嶺隧道位於「遇水成泥、遇風則粉」的「滇西紅層」地質帶,圍巖變化頻率極快,前一米還是堅硬的巖石,後一米突然就是「豆腐」般柔軟的稀泥。
建設者採用玻璃纖維錨杆注漿對掌子面進行加固,對隧道土體圍巖進行錨固改良,猶如在「豆腐」裡注入凝固劑形成「凍豆腐」,在避免了掌子面正面坍塌的同時,開挖機械可採用全段面法或兩臺階法開挖通過,提高了工程進度和安全質量。
施工過程中,隨著掘進的不斷深入,氣溫不斷升高,掌子面溫度最高時達43℃,高地溫所帶來的悶熱和空氣渾濁給作業人員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為此,項目部採購了兩臺製冰機24小時不間斷生產冰塊,每天有10噸冰塊運送到施工現場。通過物理降溫的方式,可以降溫2℃左右。
同時,通過改良通風方式和風循環模式,特別在易發熱的作業機械後方設置發散風筒和除塵器等關鍵措施,又使得作業環境降溫3℃以上,降塵率達95%以上。
據了解,目前國內特長大隧道施工大多採用設置橫洞、斜井、豎井等方法,實現「長隧短打」。但受地理地形限制,秀嶺隧道只能從進出口兩頭長距離掘進,導致施工難以提速。也正因為如此,秀嶺隧道工期從最初的5年半,一度調整為8年,又再度調整為13年,成為影響大瑞鐵路全線貫通的一個「攔路虎」。
為提高施工效率,中鐵八局在全線率先將懸臂掘進機應用於鐵路特長小斷面隧道施工,施工效率得到很大提升,創造了月進度168米的紀錄,相較鑽爆法施工的年平均進度提高40%以上,節約工期超過8個月。
據了解,中鐵八局以秀嶺隧道突泥湧水、軟巖大變形、斷層破碎帶、高溫熱害等隧道建設世界性難題為重點,開展了100餘項課題研究,獲得國家專利2項、省部級科研成果3項、企業級科研成果41項,為國內「特長大」重難點隧道施工提供了經驗借鑑。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