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花似錦,美景鄉村景如畫。
近日,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團省委在湄潭縣舉行全省鄉村旅遊復甦推進大會暨「放飛心情清明遊」啟動儀式。共謀鄉村旅遊復甦之策,按下鄉村旅遊發展快進鍵,有序引導遊客開啟鄉村養肺之旅,增強遊客出遊信心,恢復旅遊市場活力,推動旅遊復甦並高質量發展,助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為確保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省社會經濟發展多作新貢獻。
湄潭縣偏巖塘鄉村旅遊點。
「貴州鄉村是鄉土文明『活化石』,承載農耕文明悠遠記憶,是回歸自然、放飛心靈的家園和戶外運動的天堂。」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張玉廣說,鄉村風光旖旎多姿,自然與人文交相輝映,民族民俗風情濃鬱,「自然味」「鄉野趣」十足,一村一幅山水畫,一戶一處田園景,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鄉村旅遊助力文旅市場復甦,貴州有底氣。
雷山縣西江千戶苗寨。
我省鄉村旅遊與農業、教育、科技、體育、康養、文創等深度融合,旅遊業態多元,旅遊體驗豐富,賞花踏青遊、避暑休閒遊、康養度假遊等鄉村旅遊產品,讓遊客踏足田間地頭,穿行竹林小溪,欣賞鄉村美景,體驗鄉村生活,感受鄉土人情,成為回歸自然、慰藉心靈、尋找鄉愁、運動健身、康復保健的理想之地。
多年來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全省開展鄉村旅遊的自然村寨突破3000個,打造推出了遵義花茂、六盤水娘娘山等鄉村旅遊品牌。2019年,12個村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61個村入選全省鄉村旅遊重點村,省級以上鄉村旅遊重點村達73個。在全國率先制定鄉村旅遊村寨、客棧、經營戶(農家樂)三個省級標準,已評定的標準級以上村寨、客棧和三星級以上經營戶(農家樂)超過2000家。
全省各地致力實施包括鄉村旅遊扶貧工程、鄉村旅遊標準化建設工程在內的旅遊扶貧九項工程;以改革創新和標準化推動鄉村旅遊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以融合發展推動鄉村旅遊轉型升級和品牌打造。高標準編制鄉村旅遊規劃,持續推進鄉村旅遊標準化等級評定,增加中高端鄉村旅遊產品供給,讓美麗鄉村、田園成為遊客縱情山水、追憶鄉愁、度假休閒、體育運動的旅遊目的地。
餘慶縣二龍村茶園春色。 吳江平 攝
時下,全省各地堅持政策支持鄉村旅遊,用足用好《支持文化旅遊業恢復並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及時發放各項補助,協調農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安排專項信貸規模,推廣「鄉村旅遊e貸」,保障鄉村旅遊企業和經營戶資金需求,增強發展後勁。
鄉村旅遊助力全省文旅市場復甦,全省宣傳營銷推廣連續出招——
3月25日,省政府和攜程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包括深入探尋文旅扶貧新路徑、建立文旅品牌營銷、產品體系構建,助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等主要內容。
省文化和旅遊廳率先啟動鄉村周末、鄉村度假產品營銷推廣;開展「貴州人遊貴州」「周邊省區遊貴州」優惠體驗活動,推出鄉村旅遊精品線路。策劃「新景區、新線路、新產品、生態自信、安全自信」主題宣傳活動,全力推介營銷鄉村遊、自駕遊等產品。
去哪兒網上目的地營銷策略副總裁周琳琳表示,將著手開發「鄉村旅遊+」產品,以豐富而便捷的貴州鄉村旅遊系列產品,讓遊客體驗地方風物特色。
同時,各市州紛紛推出品質提升、線路設計、宣傳推廣、營銷推介等系列活動。
下一步,省文化和旅遊廳將與相關合作單位一起,聚焦文化旅遊業發展和鄉村民宿發展,圍繞重點領域、核心景區、重點客戶、幫扶紓困、創新產品運用、支持模式創新、融資渠道暢通和鄉村民宿資源及產業營銷推廣、鄉村民宿大數據、創新和提升鄉村民宿品牌品質等開展合作。
銅仁市江口縣寨沙侗寨。
六盤水市盤州妥樂銀杏村。
美景引客來
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
多彩貴州的美麗鄉村星羅棋布,各美其美。遠山、田園、道路、村莊、溪流,相映成山水畫卷。
走進鄉村,處處是景,自然風物,鄉村野趣,鄉愁濃鬱,詩意盎然,村民的微笑與問候,如家人般親切溫暖,所見所聞都值得珍藏。
說走就走,一次美麗鄉村遊,聽林外鳴鳩,看春雨紛飛,賞百花吐豔……
貴陽市烏當區羊昌花畫小鎮。喬啟明攝
貴陽市烏當區羊昌花畫小鎮。喬啟明攝
黔南州貴定縣金海雪山四季花谷。喬啟明 攝
銅仁市沿河自治縣南莊村春景。黃慶松攝
銅仁市沿河自治縣南莊村春景。黃慶松攝
貴州省推出首批鄉村文化旅遊精品路線
日前,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推出了首批貴州省鄉村文化旅遊精品路線,讓遊客欣賞鄉村美景,尋覓田園詩意。
貴陽鄉村避暑之旅
1.烏當泉城五韻—開陽南江大峽谷—十裡畫廊(水頭寨、馬頭古寨、雲山茶海、水東鄉舍)
2.花溪區(鎮山村)—貴安(車田景區)—青巖古鎮(龍井村)—高坡苗鄉
3.蓬萊仙境—谷堡鎮獼猴桃、金秋梨採摘基地(平灘村、折溪村)—六屯少數民族村寨(大木村、獨山村)—黔貴六廣森林溫泉
醉美遵義清涼之旅
遵義(婁山關)—桐梓(古夜郎漂流、黃蓮高山避暑)—綏陽(紅果樹、十二背後、寬闊水區)—播州(洪關太陽坪、平正鄉)—務川(洪渡河漂流)—習水(中國丹霞谷、國家森林公園、鰼部園區)—赤水(竹海國家、燕子巖、天鵝堡、漂流)
六盤水民俗體驗遊
水城縣(海坪千戶彝寨、火把節)—米蘿(布依族三月三)—天門村(原始吊腳樓群)—月亮河(布依族六月六)—六枝特區(廻龍溪溫泉)—郎貸(布依風情小鎮、岱山書院)—梭戛(苗族生態博物館)
尋夢鄉愁安順鄉村休閒之旅
平壩(小河灣)—安順開發區(三合苗寨)—西秀區(舊州古鎮、山裡江南、浪塘、桃子村)—鎮寧(石頭寨、高蕩村)—普定(秀水村)
銅仁自駕故園行
玉屏(茶花泉、侗鄉風情園)—萬山(硃砂古鎮、九豐農業博覽園)—碧江(克蘭寨村、九龍洞、大明邊城、天生橋大峽谷)—江口(梵淨山、雲舍、寨沙侗寨)—石阡(夜郎古泉、堯上古寨、仙人街)—印江(大聖墩景區、團龍民俗文化村)—思南(九天溫泉、石林、郝家灣古村落)—德江(武陵陶源、楓香溪會址)-沿河(黎芝峽、南莊村)-松桃(苗王城、萬畝茶園、響水洞村)
畢節花海洞天之旅
織金(織金洞、溶穀苗寨、營上古寨)—黔西(化屋基、烏江源百裡畫廊、鴨池河旅遊區、柳岸水鄉)—百裡杜鵑(杜鵑花海、彝山花谷)—大方(九洞天、奢香古鎮、慕俄格古彝文化旅遊區)—金海湖新區(玫瑰花海)—七星關區(四季花海)—赫章(阿西裡西、彝族火把節)—威寧(黔韻紫海、彝族撮泰吉)
黔東南少數民族鄉村旅遊深度遊
從江站—黎平(肇興侗寨、侗族大歌)—從江(岜沙苗寨、加榜梯田、高華瑤族村落、小黃侗寨)—榕江(三寶侗寨、月亮山梯田)—丹寨(萬達小鎮)—麻江(藍莓生態園)—凱裡(雲谷田園)—雷山(西江千戶苗寨)—劍河(溫泉城)—三穗(頗洞生態園)—鎮遠(鐵溪景區、鎮遠古城)
黔南鄉村田園休閒體驗之旅
都勻(螺絲殼採茶、杜鵑花)—福泉(黃絲村、燒烤)—甕安(猴場櫻花園)—龍裡(巫山峽谷、巖壁畫、溫泉、飛越叢林)—貴定(金海雪山、民俗活動)—惠水(布依族風情、民歌)—長順(萬畝油菜花、杜鵑湖)—羅甸(大小井)—平塘(中國天眼、掌布天坑群)-獨山(淨心谷、天洞)-荔波(瑤族古寨)—三都(水書博物館、非遺體驗)
黔西南風情田園體驗遊
興義(萬峰林納灰村)—興義(南龍布依族古寨)—義龍(樓納村、間歇泉、民族村)—安龍(招堤、打凼布依村)—貞豐(雙乳峰、三岔河、納孔布依村)一興仁(苗族村寨)—晴隆(史迪威、晴隆24道拐遺址公園、安南古城)—冊亨(大寨村布依歌舞、峰林)—望謨(納王布依寨、釣魚島、布依紡織技藝)
貴安人文鄉村遊
鎮山村—貴安車田景區—青巖古鎮(龍井村)—高坡苗鄉
湄潭縣農旅一體景色美
春深景麗,湄潭萬畝茶園綠意盎然。遊客漫步在湄江街道金花村七彩部落茶園小徑,欣賞詩意美景。
「走,到湄潭當農民去」,遊客王陽說,「這個宣傳口號很吸引人,特意來看看。」
七彩部落是金花村的一個自然村民組。以茶旅一體化發展為核心,打造旅居農家民宿、餐飲,茶園、田園、果蔬園、林下養殖園、農民創業園等鄉村旅遊業態吸引遊客。
鄉村旅遊興起,村民徐學良從2015年就在七彩部落開辦農家樂,每年純收入30萬元左右。當地村民人均年收入4萬元以上。
茶園變公園,茶區變景區,茶山變金山。湄潭縣文體旅遊局局長張仕海表示,七彩部落只是全縣鄉村旅遊和茶旅一體化發展,助推鄉村振興和全面小康的縮影。
2015年以來,該縣以旅遊+特色產業,以全方位布局、全域化推進、全社會參與、全景式打造的思路推進鄉村旅遊發展,創新利益聯結機制,形成標準化、規模化、現代化的鄉村旅遊產業體系。
通過美麗鄉村、村村通和綠化、美化、文化工程及基礎建設,提升旅遊服務質量,讓田家溝、偏巖塘、八角山等20多個鄉村旅遊示範點,以水湄花谷、石家寨等為重點的北部休閒鄉村旅遊帶,成為享受鄉村風光,尋覓鄉愁的好去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湄潭用鄉村旅遊全域發展實踐作答。
湄潭茶旅一體景色美。趙林攝
赫章縣興發鄉鄉村旅遊紅火
大韭菜坪山麓下的赫章縣興發鄉,氣候宜人,風光迤邐。
依託大韭菜坪、阿西裡西大草原等旅遊資源,興發鄉大力發展山地特色鄉村旅遊,構建公司+支部+農戶的旅遊扶貧利益機制,引導貧困群眾參與旅遊產業發展,共享旅遊發展紅利,促進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
「興發鄉發展山地特色鄉村旅遊,融合民族文化,擦亮鄉村旅遊名片,中營村頗具代表性。」赫章縣文體廣電旅遊局局長況華斌介紹。
中營村通過引導農戶以土地入股分成,鼓勵發展農家樂、農家旅社等業態,滿足遊客消費需求。實施通村路、通組路、美麗鄉村建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環境,優化旅遊環境,讓客人願意留下來住下來。
中營村有農家樂、農家旅社50餘家,每家年平均純收入5萬元以上。「野裡人家」農家樂老闆唐興榮說:「韭菜花盛開期間,我的營業收入最高的一天達到17000元。」
中營村的成功經驗,在興發鄉的丫都、中寨、營盤、鐵柱等村寨推廣。通過引導村民以「三變」模式流轉土地,打造特色高效產業,發展集科研、種植、養殖、旅遊、休閒度假為一體的循環農業園,帶動貧困農戶增收脫貧。2019年,全鄉鄉村旅遊總收入15059萬元,其中,門票收入1453萬元,旅遊附加性帶動收入13606萬元。
平壩區小河灣村旅遊興村民富
九曲河灣,流水潺潺,一派詩情畫意。
3月30日,安順市平壩區夏雲鎮小河灣村景區內,金燦燦的油菜花海讓人眩目,花香飄蕩,蜂蝶飛舞,讓遊客陶醉在春日盛景中。
有山有水有鄉愁的小河灣村,是省級二類貧困村。2014年以前,村民年人均純收入4000元左右,村民們大多選擇外出打工謀生。
2015年,平壩區啟動了美麗鄉村建設,生態良好、風景優美的小河灣村列入其中。通過民居改造、環境保護、公共基礎設施和人造景觀建設,以及苗族風情展示區、現代農業示範區、農業種植體驗區、精品水果採摘區等功能區建設,打造集旅遊觀光、休閒娛樂為一體的鄉村旅遊,小河灣便「火」了起來。
「既能照顧家人,收入還比打工時翻了幾番,我慢慢地富起來了。」景區開門營業就開辦起農家樂的村民唐勤益說。
旅遊興,村民富。2019年,景區帶動就業119人,帶動景區內23家112人貧困戶經營農家樂間接就業脫貧,實現人均收入3萬多元。
小河灣村黨總支書記焦中貴介紹,小河灣村正完善旅遊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打造民宿和房車露營基地、養生養老、農業體驗等項目,豐富景區業態,提高旅遊服務質量,力爭成為全省鄉村旅遊精品景區。
開陽縣「水東鄉舍」助力鄉村振興
小橋流水,依山而建,坐落在開陽縣南江布依族苗族鄉龍廣村的旅遊民宿「水東鄉舍」,讓人嚮往。
水東鄉舍是立足開陽十裡畫廊鄉村旅遊區、依託水東鄉舍國家森林康養基地和鄉村資源,以「三變改革」「三權分置」「三改一留」模式,為遊客打造居住品質高、可充分融入農家生活的休閒度假民宿。
「一棟房、一畝地、一種生活。」貴州水東鄉舍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虹池說,這是水東鄉舍打造鄉村旅遊的理念和高質量打造鄉村旅遊新模式,並規模化帶動農戶參與鄉村旅遊促增收。
2017年項目啟動,農村房屋、土地資源變成村民的入股資產,農村閒置房、閒置土地變成鄉村旅遊的核心要素資源,傳統村落與鄉村旅遊有機融合,保住了綠水青山,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
村民陳興忠用閒置的二層小樓入股,小樓被改造成蠟染主題民宿——「蓮鄉居」。民宿經營半年獲得1萬多元分紅。
「利益分配和利益連結是項目成功的關鍵。」陳虹池說,水東鄉舍經營收益分配為投資人60%,農戶20%,平臺公司20%。從而吸引了大批社會資本和專業投資人,共建富美鄉村,打造旅遊新業態,為鄉村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注入持久活力。
目前,水東鄉舍項目農戶累計入股110餘戶。2019年,入股農戶收益單戶超過1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