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報記者 郝東偉
鄉村美不美,關鍵看環境。
日前,走進邯鄲市邱縣新鮮莊村,藍天白雲下,綠樹掩映中,平整硬化的村道街巷裡,看不見垃圾蹤影,遊園、菜園、公園穿插左右,坑塘景點鑲嵌其中。生活環境的變化讓村民劉玉琴有了拍照的愛好,手機內存因此常常爆滿。
「廁所不怕看,乾淨著咧!」聽說記者要看家裡的廁所,劉玉琴一邊打開了廁所的門,一邊笑著說,「廁所改造之前,別說讓你看,俺從城裡回來的孫子孫女都不願意去,現在大變樣啦!」
走進劉玉琴家的衛生間,牆壁、地面都鋪了白色瓷磚,乾淨衛生無異味,在水衝馬桶旁邊,還擺放著潔廁靈、消毒液等清潔用品。
「我也學城裡人,每天把廁所打掃得乾乾淨淨的。」劉玉琴介紹,家裡之前用的是旱廁,一年需要清理10多次,每次麻煩不說,臭味滿院半天不散。改廁之後,8個月的時間才需要清掏一次,只需打個電話抽汙車就來到家門口,不到半小時糞汙就被清理得乾乾淨淨。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改廁是「細胞工程」,也是頭等大事。邱縣把推進「廁所革命」作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頭戲,積極探索實施農村廁所糞汙處理「兩收集、兩利用」模式,即對生活汙水集中收集、二次利用,對廁汙集中收集處理、再次利用。他們建設了7個廁所糞汙集中處理中心,全縣廁所糞汙處理率達到100%,實現農村廁汙清潔化管控、資源化利用、規範化運行。
小康不小康,廁所算一樁。「十三五」期間,我省通過抓臺帳完善、抓問題整改、抓模式選擇、抓改廁質量、抓長效管護、抓項目資金監管「六抓」推動改廁,實現了進度管控到位、質量管控到位。截至目前,全省累計改造農村廁所870萬座,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69.36%,農村「廁所革命」取得明顯成效。
村莊乾淨整潔是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十三五」期間,省委、省政府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為導向,以農村垃圾、汙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動員各方力量,整合各種資源,強化各項措施,加快補齊我省農村人居環境短板,為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2018年,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北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深入推進我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儘快改善提升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質量,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我省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納入「雙創雙服」20項民心工程,集中力量推動落實。在頂層設計與基層實踐的良性互動中,廣大農村既能「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又能像城市一樣生活便利、環境整潔。
每天早上6時,邢臺市任澤區趙村的保潔員吳根興,都會準時推著垃圾車出門,按照垃圾類別集中收集垃圾,再由垃圾轉運車收集轉運。
近年來,任澤區在實現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置全覆蓋的基礎上,把農村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垃圾、可堆肥垃圾、不可堆肥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四類,並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轉運、分類處理」的全鏈條垃圾分類處置模式,解決了農村生活垃圾亂扔亂倒亂堆問題。
鄉村美了,農民笑了。如今,穿行在任澤區的趙村,一條條街道平坦整潔,一個個分類垃圾箱擺放井然,一戶戶庭院窗明几淨,整個村莊環境大變樣。
這樣美麗的村景,乾淨整潔的村莊,我省還有許多。「十三五」以來,全省各地著力解決「垃圾堆、垃圾溝、垃圾坡」等問題,全面推廣「村收集、鄉(鎮)轉運、縣處理」模式,完善垃圾收集和轉運體系,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垃圾治理。截至目前,全省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體系已覆蓋47510個村莊,覆蓋率達98.8%,年底將實現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體系基本全覆蓋。
分類實施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越來越多農村告別「汙水靠蒸發」。「十三五」期間,全省各地因地制宜選擇治理模式,堅持集中處理與分散治理相結合,全面推進農村生活汙水、黑臭水體、納汙坑塘等整治。今年以來,全省新增建設汙水集中處理與分散式治理設施的村莊達2744個,累計完成12321個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累計有35417個村莊的生活汙水得到有效管控,村莊汙水橫流、亂排亂放現象得到明顯改觀。
全面推進村容村貌提升,居住環境更加宜居優美。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完成2480公裡農村公路穿村路段硬化,村莊基本實現主街道硬化和公共照明達標。全省累計完成村莊綠化88.7萬畝,累計創建美麗庭院882.05萬戶,4.5萬個村完成村莊清潔行動「五清三建一改」任務,覆蓋率達到90%以上,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農村,正在成為我省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