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克拉科夫17公裡外的小鎮上有一個神奇的地下王國——世界遺產維利奇卡鹽礦。
這是一個由鹽組成的世界,教堂、餐廳、療養院,一切都是鹽建的,天花板上垂著鹽花,地上鋪著鹽礦石……
維利奇卡這個詞在波蘭語裡就是偉大的意思。陪我一探地下世界的嚮導開宗明義:「曾經,鹽就是黃金啊!」今天看似普通的鹽,在中世紀的歐洲確曾貴如黃金。
從公元13世紀開始至今,維利奇卡鹽礦已經持續採鹽長達800多年。在14世紀時,這個鹽礦產出了波蘭王國超過30%的收入。16世紀維利奇卡鹽礦達到鼎盛時期,這兒出產的礦鹽銷往整個歐洲,成為享譽整個歐洲的著名鹽都。甚至有人說,中世紀波蘭的富強就是拜維利奇卡所賜。
下礦要走樓梯,我扛著三腳架和沉重的相機包,在足足經過了378級樓梯後,來到地下53層,到達鹽礦開採的地方。想到這是我這輩子目前到達的地下最深的地方,不由得有點小興奮!
鹽礦的通道被密密實實的木質立柱支撐,嚮導告訴我,鹽對金屬具有很強的腐蝕作用,所以整個鹽礦的建築使用了大量木材,不僅作為支撐物,還被用來製造木質管道運輸鹽水。
繼續探索鹽礦,眼前不斷出現的是模擬當年鹽礦工人們生活、工作場景的雕像。這些雕像摸可以,舔不行,因為它們都是由鹽雕砌而成,聽著是不是特別有趣。
鹽礦裡最具特色的,莫過於那一間間教堂了。這些教堂是礦工們為祈求平安而建的,每當發生礦難時,他們就會躲到這裡,祈禱神明保佑他們化險為夷。
鹽礦中目前共有40間教堂,最深的一間在鹽礦的7層、地下270米處,至今沒有向遊人開放。
而最壯觀的宗教場所,是地下101.4米處的聖金嘉教堂。教堂高達10米,長54米,最寬的地方有18米,相當於10個籃球場大小。
這麼一座龐大的地下宮殿始建於1896年,居然是3名礦工用了67年時間開鑿的,於1963年才最終建成,堪稱窮其一生。除了信仰,很難想像是什麼支撐他們在明滅的燈火中、動蕩的歲月裡完成這樣的巨作。
教堂的四壁布滿大小鹽造浮雕壁畫,工藝十分精美,在歷經兩三個世紀後不但沒有腐蝕,反而越來越光滑。其中最著名的一幅鹽造壁畫是根據達·文西名畫創作的《最後的晚餐》,它的奇妙之處在於,無論你走到禮拜堂哪個角落,你所看到的畫都是具有立體感的。
教堂的地面是用鹽巖仿照菱形地板雕刻而成,天花板上掛著用鹽的結晶體做成的精美吊燈。吊燈映射著周圍的浮雕,鹽牆壁顯得閃亮十足,十分魔幻。那一瞬間,我不禁問自己——這真的是在地下嗎?這真的都是鹽嗎?
我的鹽礦之旅最後一道重頭戲就是在位於地下110米處的地下餐廳用餐,這裡絕對是歐洲「最深的餐廳」。點上一盤開胃的蘑菇湯,主餐是三文魚,邊吃邊開玩笑地想,如果覺得味道不夠濃,是不是可以直接從牆壁上刮點鹽下來呢……
歡迎關注楚鵬微信:
直接查找添加公眾號:楚鵬或chupenghec
操作指引:
覺得本文不錯:點擊右上角轉發和分享到朋友圈
關於楚鵬
80後,目前就職於中國最好的開發區——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泰達)。有意來天津濱海新區投資,請聯繫我。
旅行:23歲開始獨自遠行,工作之餘九年來足跡遍布中國34個省市(含港澳臺)的32個,123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87座,100座中華名山的70座,及五大洲的36個國家和地區;
攝影:新浪首位攝影之星、新浪2011年度最心動影像獲得者、印度2010年度最佳攝影師提名、佳能籤約攝影師並長期進行相機評測;
網媒:新浪旅遊博客第一名(總點擊9500多萬),同時在鳳凰、網易、搜狐等門戶網站開有博客,總點擊過1億2400多萬的自媒體原創博主;
平媒:中國國家地理、時尚旅遊、中國國家旅遊、timeout、羊城晚報、讀者等50多家平媒供稿;
其他:央視10套探索發現欄目2012年91集紀錄片《茶葉之路》中方唯一體驗者兼主持人、雀巢活出敢性五位代言人之一(韓寒領銜)、沃爾沃環保大使;
宣傳推廣合作:chp810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