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臣戰爭,為何被稱為毛熊的眼淚,到底有多殘酷
從18世紀彼得一世和卡捷林娜時期,俄羅斯都將車臣當作遠徵之地,18世紀80年代,沙俄正式發動「大高加索戰爭」直到1864年,車臣才被沙俄正式統治,但引用沙皇時期耶爾馬騾夫將軍的話來說:如果還有一個車臣人活著,這裡就不可能有安定。
-
車臣武裝力量薄弱,為什麼車臣戰爭中俄軍的傷亡還如此之大?
雖然俄羅斯是蘇聯解體分裂出來的國家,但其掌握著蘇聯最核心的武裝設備以及戰鬥工具,就連蘇聯唯一擁有的航空母艦也被俄羅斯所繼承,再加上俄羅斯自己本身在軍事上屬於強國之列,其他國家輕易不敢進犯,這樣一個軍事大國但卻在車臣戰爭中沒有吃到甜頭。
-
車臣戰爭有多殘酷?一個旅僅剩六人,士兵被拖在裝甲車後拖行
早在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國內爆發了一場激烈的戰爭,這場戰爭的對戰雙方是俄羅斯與俄羅斯聯邦屬下的車臣共和國反叛分子之間爆發了兩次戰爭。這場戰爭原本在俄羅斯軍隊看來僅僅需要消耗一周的時間便可以收復車臣地區,但是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場戰爭俄羅斯打了好幾年不僅沒有將之一地區攻佔下來,反而是自己也損失慘重。
-
車臣戰爭珍貴照片|殘酷的戰爭與俄羅斯的眼淚
疲憊不堪的士兵正在休息俄軍的傷員正在登機準備回國,車臣戰爭異常激烈,導致出現了大量殘疾軍人,他們是不幸的,卻又比很多戰友幸運,因為他們活著回來了俄軍的裝甲部隊終於趕到了前線陣地,卻發現小夥子們很多都已經陣亡了,擔架上躺著的是昔日的朋友,今日再見卻已成永別。
-
圖說車臣戰爭(之二)
伊奇克裡亞到底是部族還是國家,這是一個很有爭議,也是切中要害的現實歷史問題。因為車臣民族分離主義者在對外宣傳時也一直聲稱,歷史上的伊奇克裡亞國(實際上只是部族)證明車臣早年曾有過建國的歷史,一族一國,車臣人應該享有民族獨立的自決權利。13世紀蒙古人侵掠歐亞,1239年成吉思汗孫子拔都攻陷了阿蘭王國的都城馬戈斯,阿蘭王國解體。
-
老照片;九十年代的車臣戰爭
第一次車臣戰爭爆發於1994年12月11日,1996年8月31日停火,車臣獲得非正式的獨立地位。第二次車臣戰爭爆發於1999年8月,2000年2月28日俄羅斯控制了絕大部分車臣土地,獲得勝利。第二次車臣戰爭持續了近10年(包括正規戰和遊擊戰);俄軍參戰兵力約8萬,車臣方面約3萬人。
-
俄羅斯安全部隊在車臣戰爭中,憑什麼能先後擊斃了車臣四位總統?
車臣問題一直是俄羅斯內政最不安全的因素,車臣問題的由於歷史已久。從19世紀,俄羅斯對高加索地區進行徵服戰爭中,車臣就組成軍隊全面抗戰俄羅斯的入侵,雙方開展相互的屠殺,使用的手段是殘忍血腥的。蘇聯成立後,車臣留在俄羅斯聯邦共和國裡,1936年史達林把車臣—印古什地區從俄羅斯分離出來單獨建立起一個車臣自治共和國。
-
第一次車臣戰爭,俄羅斯為什麼被彈丸之地車臣打的找不到北
車臣問題一直是俄羅斯比較頭痛的一個問題,而車臣也是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第一次發生局部戰爭的地方。車臣的面積相對於俄羅斯來說還不到1‰,但卻一直是俄羅斯國軍事政治投入的一個熱點。當年第一次車臣戰爭的時候,俄羅斯出動了8萬大軍想要徵服車臣,但最終卻於折戟而歸。
-
車臣戰爭:俄羅斯史上最殘忍「絞肉機」戰爭,死傷幾十萬平民
這種情況之下,車臣武裝分子死傷失蹤的人數也並不比俄羅斯少,也達到了17,000多人。在戰爭當中,軍人的死傷還不是讓人最痛心的,讓人最痛心的是將近10萬平民在車臣戰役當中死亡。平民是無辜的,一場戰役的慘烈,平民的死亡數量有著絕對的話語權。而在漫長的車臣戰役之中,最慘烈的就莫過于格羅茲尼巷戰。車臣與俄羅斯先後於1995年和1999年發生了兩次格羅茲尼巷戰。
-
俄特工追殺車臣戰爭老兵:俄軍小兵白天被敵人打,晚上遭老兵欺凌
俄羅斯參加過車臣戰爭的老兵巴布琴科在他的回憶錄裡詳細描述了殘酷的車臣戰爭。參戰的很多俄軍都是高中剛剛畢業,只有18歲的男孩,他們在接受了幾個月基礎訓練以後,就被派到了殘酷的車臣戰場。在戰場上,狹小酷熱,顛簸的步兵戰車,就是士兵們的家。
-
揭秘車臣戰爭 俄著名女記者伏屍家門口(組圖)
俄塔社則援引警方消息說,波裡科夫斯卡婭身中兩槍,其中一槍打中頭部。 波裡科夫斯卡婭之死是2004年以來俄羅斯發生的最知名記者遇害案。2004年7月,《福布斯》雜誌俄文版總編輯、俄裔美籍著名記者保羅·赫列布尼科夫在位於莫斯科的雜誌編輯部大樓外遭槍殺。 俄羅斯當局當年9月逮捕兩名槍手,並於2005年確認,暗殺赫列布尼科夫的幕後主使是車臣非法武裝頭目努哈耶夫。
-
車臣戰爭中的「黑寡婦」,到底是何許人也?
其毒性劇烈,人被咬到之後,若不及時救治,幾小時內就會死亡。而且雌蛛尤其兇悍,常把接近自己的雄蛛吞入腹中當作美餐。所以在人們眼裡,「黑寡婦」成了恐怖和死亡的代名詞。而這個名字也被恐怖分子所用。 這些恐怖分子之所以叫「黑寡婦」,是因為她們中的絕大多數都蒙黑頭巾,穿黑長袍,心懷黑色的仇恨,動輒帶來黑色的死亡。
-
小卡德羅夫去哪了,俄羅斯能否出現第三次「車臣戰爭」?
直到普京當總理後,堅決要打第二次車臣戰爭。因此,俄羅斯才總算穩住了這個強悍而好戰的民族。而老卡德羅夫曾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與俄羅斯作對,第二次車臣戰爭後,他投靠普京,才得以成為車臣領導人。但車臣分裂勢力卻沒有放過老卡德羅夫,他們暗殺了他。於是普京提名小卡德羅夫先當副總理,後來又任總統,繼續執掌車臣權力。
-
車臣戰爭後,為何當地要強行一夫多妻?西方人:收買人心!
車臣戰爭後,為何當地要強行一夫多妻?西方人:收買人心! 可是如今的車臣地區卻完全拋棄了這種現代化制度,轉而實行一夫多妻制,這屬實是歷史的倒退,那麼為什麼車臣地區要實行一夫多妻制呢?
-
俄羅斯聯邦車臣共和國簡介
簡史:有關車臣人的最早記載是在7世紀初以前。車臣人素以英勇善戰著稱,民族意識極強。在十九世紀上半葉,沙俄經過40多年的高加索戰爭,才於1859年把車臣併入沙俄帝國版圖。在蘇維埃政權時代,車臣自治區於1922年11月30日成立,屬俄羅斯聯邦。1934年1月15日車臣與其西鄰的印古什自治區合併成立車臣-印古什自治區,1936年12月5日改為加入俄羅斯聯邦的自治共和國。
-
俄羅斯與喬治亞戰爭,不僅因為南奧塞梯,還有車臣的恩怨
深入分析此次俄格戰爭爆發的原因,除了爭奪南奧塞梯的控制權,俄羅斯閃電出兵喬治亞還有車臣戰爭的因素,因為俄羅斯早就想懲罰喬治亞。 當杜達耶夫發動武裝叛亂之後,喬治亞一直是車臣分裂勢力獲得外界援助的重要渠道。可以大膽的推測,喬治亞應該暗中對車臣武裝提供了支持。 針對喬治亞支持北高加索地區的分裂活動,俄羅斯自然是懷恨在心,一直想找機會懲罰喬治亞,於是南奧塞梯成為俄羅斯關注的對象。
-
急召軍警救場,法國要鬧第三次車臣戰爭?
這場衝突很快就演變成為了「街頭戰爭」,鬧事者使用了包括AK系步槍、斧頭和棒球棍在內的武器,甚至還公然在第戎大街上發射實彈。 這名年輕車臣男子的死在當地的車臣人群體中引發了激烈反應,他們紛紛湧入到第戎市的各大住宅區並試圖揪出肇事者。同樣也是拜這起鬥毆事件所賜,第戎目前局勢告急,當局不得不徵調軍隊和警察前往增援。 有未經證實的說法指出,參與此次街頭騷亂的主要是阿爾及利亞和車臣兩撥幫派組織的成員。這兩撥人本計劃通過和談來解決問題,當最終情況還是朝著武鬥的方向發展。
-
關注車臣「黑寡婦」 (組圖)
儘管車臣叛軍這一次聲稱事件與他們無關,但是襲擊所用的自殺式腰帶和混在炸彈中的螺釘、鋼球等都是車臣恐怖分子的慣用手法。 另有消息說,兩名女爆炸嫌疑人一個年齡在20到25歲之間,另一人40歲左右。其中一人曾經在車臣的叛軍營地中受過訓練,是俄羅斯全國通緝的恐怖分子。
-
車臣戰爭:仗打到一半沒子彈了,指揮官:停火,我去敵人那進點貨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俄羅斯聯邦與下屬的車臣政府發生了兩次激烈的戰爭,也就是著名的第一次車臣戰爭和第二次車臣戰爭。從19世紀車臣被政府併入沙俄以來就一直是俄羅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車臣高加索一帶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也是蘇聯時期石油和天然氣儲存最多的地方。俄羅斯想再度崛起就離不開車臣。
-
高加索明珠話車臣(圖)
國家旅遊地理11月25日訊(通訊員 沈安娜)提到車臣,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戰亂。兩次近二十年的車臣戰爭讓全世界人對這個俄羅斯聯邦的自治共和國心存恐懼。其實,戰火早已翻篇,這個曾被戰爭撕裂的地方如今早已安全無礙,經濟飛速發展,躍身成為俄羅斯聯邦最安全、最效忠普京的共和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