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旭穎
隨著國內旅遊業逐漸復工復產,人們的出行需求和消費欲望也愈加強烈。7月中旬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發布的「允許旅行社有條件恢復跨省團隊遊業務」的通知仿佛按下了快進鍵,不少暑期跨省旅遊產品一上線便被秒光。而為了提振消費者信心,各大旅遊平臺也紛紛出手大打安心牌。
7月21日,旅行社行業集體發起「安心跟團遊」倡議書和自律公約,提出了覆蓋行前、行中各環節的服務標準,並上線標有安心遊標籤的國內遊產品,4000多家旅行社積極響應。8月初,馬蜂窩升級其「安心遊攻略」計劃,上線城市版「安心遊攻略」,為遊客提供「安心遊」商品和「安心遊攻略」。
實際上,早在3月,去哪兒網就推出了「安心遊」保障計劃;4月,美團宣布啟動為期3個月的「安心出遊節」,打造「安心住」「安心玩」等高質量的產品與服務;7月初,馬蜂窩發起「安心遊攻略」行動,對符合「安心遊」標準的景區、內容和旅行玩樂產品進行打標。
而安心牌的背後正是在疫情的倒逼之下,旅遊業整體提升服務質量和產品品質。正如綠地酒店旅遊集團總經理李瑞忠所說:「疫情就像一場大考,好學生會通過考試不斷反思、提升自己。」該集團在疫情後也推出了「安心住」「雲探店」等服務。
應該看到的是,大眾對旅遊消費的熱情不降反增,但安全需求被排在了首位。馬蜂窩此前發布的《後疫情時代的「新旅遊」Z世代旅遊消費變化報告》顯示,疫情之下,中國遊客(尤其是年輕遊客)的旅行期待並未大幅降低,但即使是喜歡冒險的年輕遊客,對出行安全的需求也出現大幅提升。數據顯示,疫情前86.96%的「Z世代」願意在目的地體驗當地特色的美食小吃,但疫情後,選擇這些小吃的遊客數量佔比驟降到35.28%。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分析認為,在後疫情時代,安心出遊顯然已經成為該階段遊客的第一需求。而「安心遊」不僅是追求旅遊出行環境的安全,更深層次的是實現旅遊產品、服務等全流程的安心無憂,這恰恰體現了消費升級對攜程、馬蜂窩、去哪兒網等在線旅遊平臺提出的更高要求。當然,這一需求的轉變也促使旅遊平臺的關注重點從資源和價格向消費者需求和服務轉移。
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實現旅遊產品升級是行業發展的必然選擇。而對於如何避免同質化競爭,提升個性化、品質化的旅遊產品,陳禮騰認為,首先,旅遊平臺要進一步優化旅遊產品結構、提高優質旅遊產品的供給。以馬蜂窩為例,疫情以來,馬蜂窩旅遊在旅行玩樂內容和旅遊產品方面不斷推陳出新,最新的一項是緊跟海南免稅政策推出產品整合服務,包括打包免稅店的往返交通、折扣券,聯合酒店推出住客專享的免稅店折扣等。這些都得到了很好的市場反饋。其次,就是在深化消費體驗方面發力,一站式提供吃、住、行、遊、購等消費服務。此外還要推動智慧旅遊建設。
作者:劉旭穎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